苏轼的东坡鉴赏

作者&投稿:谢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东坡》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小诗就以寻常生活小景月夜里拄杖漫步于山石高低不平的东坡为乐,显示了诗人幽独高洁的心性和履险如夷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作于神宗元丰六年。尽管政治处境险恶,生活条件困苦,苏轼仍能泰然自处,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并敢于向生活挑战,保持其不畏艰难的坚毅精神。

  东坡并不是什么风景胜地,但对作者来说,却是灌注了辛勤劳动、结下深厚感情的一个生活天地。诗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僻冈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澡雪一新、珠水晶莹的万物上,这是个澄明的境界。作者对待仕途的挫折,从来就是抱着这种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态度,绝不气馁颓丧。这种精神是能够给人以鼓舞和力量的。小诗所以感人,正由于诗人将这种可贵的精神与客观风物交融为一,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句句均是言景,又无句不是言情,寓情于景,托意深远,耐人咀嚼。


苏轼南行前集叙原文赏析鉴赏
”“精诚由中”便是“不能不为之为工”的前提,思深而语壮,情切则辞达,苏轼是深知为情造文的堂奥的。不特前人的成功之作与符合艺术规律的见解给予苏轼巨大的影响,而且家君苏洵对他的教育、启发,使东坡先生在这个问题上作出了进一步的总结。《嘉祐集》卷十四《仲兄字文甫说》写道:“风行水上...

古诗词赏析浣溪沙苏轼
鉴赏 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 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

苏轼书生入官库原文赏析鉴赏
细品东坡所记五事,俗传杂记的钱、粟、丝三则传说,书生、隐士、诗人的小道消息,权做寒士趣闻,放在一起把玩,则理更近也;而出自所谓正史的练、肉二则官方报道,写的是皇后天子,以皇室轶事一类打量,则其理或更有别意。寒士趣闻一,记一书生进钱仓金库,对不是包在纸里的银元铜钱意然熟视无睹,...

定风波(苏轼)的鉴赏资料?
宋词鉴赏——定 风 波(苏 轼)定 风 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鉴赏:此...

徙知徐州苏轼的作品原文及赏析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

苏轼《惠州一绝 \/ 食荔枝》鉴赏及译文
《惠州一绝 \/ 食荔枝》赏析 从“荔枝诗”看东坡先生的岭南心境。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苏轼在惠州第一次...

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苏轼的望江南进行赏析
苏轼词作鉴赏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

苏轼南行前集序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苏轼《南行前集序》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夫昔之为文者,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山川之有云雾,草木之有华实,充满勃郁,而见于外,夫虽欲无有,其可得耶!自少闻家君之论文,以为古之圣人有所不能自 已而作者。故轼与弟辙为文至多,而未尝敢有作文之意。己亥之岁,侍行适楚...

苏轼答谢民师书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苏轼《答谢民师书》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轼启。近奉违,亟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轼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①,不敢复齿缙绅②。自还海北③,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④,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如故⑤,幸甚过望,不可言也。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

要苏轼的《江城子·明月几时有》的赏析?
苏东坡《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东坡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一】 ...

立山区15040298840: 苏轼的《东坡》鉴赏? -
於俭康忻: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诗人被弃置闲散,生活很困窘.老朋友马正卿看不过眼,给他从郡里申请下来一片撂荒的旧营地,苏轼加以整治,躬耕其中,这就是东坡.诗人在此不只经营禾...

立山区15040298840: 《东坡》苏轼古诗鉴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
於俭康忻: 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旷达乐观,不慕权贵的品质. 第一句写了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供参考.

立山区15040298840: 苏轼的《东坡》鉴赏? -
於俭康忻:[答案] 原文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译文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 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 千万别去嫌弃这些...

立山区15040298840: 苏轼《东坡》 赏析3 4句描写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於俭康忻: 一个“莫嫌”,一个“自爱”,那种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通过对比都在“铿然”一词中表现了出来.因为“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苏轼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立山区15040298840: 诗<<东坡>>(苏轼)的鉴赏 -
於俭康忻: 1081年(46岁)四月,苏轼从黄州东城门外请领了一处荒弃的营地躬耕,且自比陶潜.这块地就名之曰“东坡”. 提起苏轼,我们最先想到的词应该是东坡.东坡其实就是黄州的一个小山坡,苏轼自号东坡居士,也就是因为这段山路就像是他的经历和遭遇一样曲折坎坷.他在黄州有《东坡》一诗:“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走在这个荒凉偏僻的小山坡上,苏轼没有发出行路难的感叹,而是悠然自得地欣赏着自己的竹杖敲击山路的声音.后人喜欢把苏轼称为“东坡”或者“坡仙”,是因为这两个词最能概括他随缘自适的风神.

立山区15040298840: 赏析:苏轼《东坡》 -
於俭康忻: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说点自己见解,第一句是起手句,雨洗代表自己遭受的磨难,中国人喜欢用风雨来形容磨难;东坡是双关,既是地名也是自比;月色清代指自己历经磨难依然不改自己清白的志向.末句以铿然为结语,意思是说不论自己人生的道路多么曲折,依然会自洁自爱,掷地有声的生活,表明作者不会与朝廷的小人们同流合污的决心.铿然一词是表示声音的,与第一句表示视觉的月色清呼应,透过文字达到了视听相和的诗境.

立山区15040298840: 东坡赏析东坡在诗人笔下是一个什么地方?从诗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
於俭康忻:[答案]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贵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地貌).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立山区15040298840: 东坡 苏轼 赏析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 -
於俭康忻:[答案] 1.简练的刻画出了一副雨后的情景,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铿然是象声词,使用起来形象的描述出了用拐杖著地的声音.同时,用铿然表示作者内心的坚定,即使环境恶劣,作者也不畏艰难.

立山区15040298840: 苏东坡的诗词鉴赏 -
於俭康忻:例举苏东坡两首诗词进行鉴赏: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不.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鬃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

立山区15040298840: 古诗《东坡》的赏析 -
於俭康忻: 答案:(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言之成理即可)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