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究竟是“积贫积弱”还是“黄金时代”

作者&投稿:采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叫历史?~

历史作用是什么,从古到今都是众说纷纭,不一而足,由于看待问题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以及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不同,看待历史的作用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摘录和转载古今中外名人及网友的一些观点供参考。 《说文解字》 “史,记事者也” 《春秋》 “上遵周公遗制,下明将来之法,褒善黜恶”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托于无能之词,网罗天下防失旧闻,略考其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亦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 “为才行高秀者立传”;“正一代得失”;“适之后学,此焉为优,故继而述之” 陈寿 “辞多劝戒,明乎得失,有益风化”(晋 范氏评《三国志》) 司马光《资治通鉴》 “删削冗长,举其机要,专取国家兴衰,多民生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章学诚《文史通议》 “得一言而致用,愈於万言而无用”“史以明道” 王夫之《读通鉴论》 “述往以为来者师也”“经世之大略” 龚自珍 “出乎史,如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以荣其国家,以华其祖宗,以教训其王公大人,下亦崇高其身” 魏源 “通经致用”;“师夷长技以制夷”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序例》 “以求天下之理,必博观历朝掌故沿革得失,证以泰西、希腊、罗马诸史以为之纬;以求古人治天下之法,必洞察今日天下郡国利病,知其积弱之由及其何以图强之道,证以西国近世宪法章程之书┄” 唐才常《史学略论》 “考古以证今,由中以逮西,博观而约采,规时而达用” 夏曾佑《中学历史教科书·序》(1904年) 智慧“莫大于知来,来何以能知?据往事以为推而已矣” 1907年的《中国历史教科书·序》 “处今日物竞炽烈之世,欲求自存,不鉴于古则无以进文明,不观于人则无由自知其不足” 孙中山 “中国人之心性理想,无非古人所模铸,欲图进步改良,亦须从远祖之心性理想,究其源流,考其利弊,始知补偏救弊之方” 章太炎《新民从报》13号 “一方以发明社会政治进化衰微之原理为主,┄ 一方以鼓舞民气,启导方来为主” 蔡元培 高平叔编:《蔡元培史学论集》 “历史者,记载以往社会之现象,以垂示将来。吾人读历史而得古人之知识,据以为基本,而益加研究,此人类知识之所以进步也。吾人读历史而知古人之行为,辨其是非,究其成败,法是与成者,而戒其非与败者,此人类道德与事业所以进步也,是历史之益也” 刘师培《刘申叔先生遗书》 “故六艺之道凭史而存,书数方术之学由史而生,综师(史)儒之长,达政教之本” 连横《台湾通史》自序(1908年开始经过十年写成) 史“为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龟鉴也。代之盛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盈虚,均于是乎此”。 “国可灭,而史不可灭”。 “台湾300年来之史,将无以昭示后人,又岂非今日我辈之罪乎” 附网友文摘: 一个忘记了自己历史的民族,是麻木的! 一个忘记了自己屈辱历史的民族,是可悲的!! 一个忘记了自己血腥侵略历史的民族,更是可耻的! 希罗多德《历史》 “为了使希腊人和异帮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于失去他们的光彩,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录下来” 修昔底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但如果那些想要清楚地了解过去所发生的事件和将来也会发生类似的事件(因为人性总是人性)的人,认为我的著作还有一点益处的话,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 波里比阿(古希腊)《罗马史》 “历史之特殊功用在于能使人明白某种政策或政见的成败原因。” “研习过去,则能使我们更谨慎、更大胆地面对现实” “历史研究是政治生活中一种训练” 老加图(古罗马) “历史具有垂训后世的作用,其中包括爱国主义、道德训诲和英雄形象教育” 李维《罗马史》 “研究研究过去的事,可以得到非常有用的教益。在历史真相的光芒下,你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各种各样的事例。你应当把这些作为借鉴” 塔西佗 “历史之最高的职能就在于赏善罚恶,不要让任何一项嘉言懿行堙没不彰,而把千秋晚万世的唾骂,作为对奸言逆行的一种惩戒” 马基雅维利 “人性既然不变,而且各地相同,那么历史——对人类的以往活动记录——便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对比现实。” 彼特拉克《罗马史》 “统一意大利,复兴古罗马” 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 “描绘人类天才和风尚,能起教育作用,能劝人热爱道德、文化技艺和祖国的事件” “构成民族精神特点的东西” 托玛斯·杰佛逊《弗吉尼亚纪事》 “通过讲述过去,历史使他们(人民)能够判断未来;使他们从其他的时代和民族的经历中受益;使他们成为合格的行动的裁判官和人的设计者。” 约翰·肯尼迪 “历史毕竟是一个民族的记忆。” 美国历史学科《全国标准》 “没有历史,一个社会就不会对自己的历史起点、它的核心的价值观,以及过去的决定对当前的影响有一个共同的记忆;没有历史,就不能对社会中政治的、社会的或道德的问题进行任何合理的考察;没有历史知识和以历史知识为基础的探究,人们就不可能成为见多识广、有鉴别能力的公民。而具备这种素质的公民是有效地参与政府的民主过程,在全体公民身上实现美国民主理想的追求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现在的学生更需要对世界史和创造了不同于美国的思想、制度和生活方式的其他许多文明国度进行全面了解。通过一部选材平衡和范围广泛的世界历史,学生们可以了解世界的多种文化以及所有文化中共有的人类情感和存在的共同问题。学生们会由此养成通过别人的眼光评价事物的习惯,并且逐渐认识到,通过研究其他国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尤其重要的是,对世界多种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培育彼此宽容、相互尊重的涵养和文明的精神。日益多元化的美国社会和日益彼此依存的世界要求我们具备这种品质。” 中国最新《历史课程标准》 “使学生了解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宏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读史可以明智。 ——弗兰西斯·培根 我们只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历史学。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我们根本没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 ——恩格斯 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 。 ——恩格斯 人离开狭义的动物愈远,就愈是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不能预见的作用、不能控制的力量对这一历史的影响就愈小,历史的结果和预定的目的就愈加符合。 ——恩格斯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列宁 据说,历史喜欢作弄人,喜欢同人们开玩笑。本来要到这个房间,结果却到了另一个房间。——列宁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克罗齐 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 ——赫尔巴特 一个不懂自己出生前的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 ——西塞罗 拒不思考历史的民族、社会和个人是不幸的。……丧失往昔的人是不幸的。世人应当认识和尊重过去,以便建设符合情理的未来。 ——雅克·勒高夫(法) 不尊重历史的人,注定要重犯历史的错误。 ——桑塔亚 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恣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像力。 ——马克·布洛赫 历史是彷徨者的向导。——阿克顿(英) 一方面,历史指的是事件,即人类事件的过程;另一方面,它又是指历史的事实报道,即历史学家所从事的探究和做的记事。 ——路易斯·奥·明克(英国) 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死者的生活。 ——雷蒙·阿隆(法国历史哲学家)
求采纳

宋朝是“黄金时代”。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与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2280美元, 西亚人均GDP为621美元;两者都超过当时西欧人均GDP427美元,而1820年清朝时中国人均GDP为600美元,当时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人均GDP为1250美元。
宋朝时,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家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 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250万增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1亿1275万。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人不在少数。

【资料解析】
本文摘自《人民论坛》2013年第1期,作者:吴铮强,原题:宋朝国运真相

为了制造改革的舆论,王安石向神宗皇帝上了一道《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全面批评宋朝前期因循苟且的萎靡政局,特别是财政制度非常落后,以致皇帝虽然很节俭,但是百姓还是不富裕;皇帝虽然很勤政,但是国力还是不强盛他们为什么将宋朝描述成贫弱王朝?
一种是宋朝的改革派,一种是近代的一些史学家相当长时间以来,宋朝给人积贫积弱的印象。将宋朝描述成贫弱王朝的有两种人,他们都怀抱着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
一种人是宋朝的改革派。宋朝的改革兴起于庆历新政,至熙宁年间的王安石变法达到高潮。改革总会遇到各种阻力,有的来自作为顽固派、保守派的既得利益集团,如庆历新政时期的夏竦集团;有的则来自不同改革路线的政敌,如王安石变法时期的司马光。
为了论证改革的势在必行,必须将宋朝的现实描述得非常不理想,将改革的目标与未变革的现状对立起来。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积贫积弱也就成为改革派描述宋朝现状的一种模式。为了制造改革的舆论,王安石向神宗皇帝上了一道《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全面批评宋朝前期因循苟且的萎靡政局,特别是财政制度非常落后,以致皇帝虽然很节俭,但是百姓还是不富裕;皇帝虽然很勤政,但是国力还是不强盛。甚至说只是侥幸没有遇上严重的天灾人祸,才保宋朝百年平安,暗示宋朝的统治早已摇摇欲坠。在一片富国强兵的呼唤声中,宋朝日益被描述成为一个积贫积弱的王朝。
但是,王安石变法是失败的。宋朝以后掌握国家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学思想,是由宋朝的程颐、朱熹等人开创的,这些人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学术思想上,都站在了王安石的对立面。理学家倒也不一定反对富国强兵,但认为只有通过拯救道德人心才能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所以理学家强调的是王安石心术不正,而不是宋朝如何的积贫积弱。
古代文人对于宋朝的一般印象,主要还是大兴文治,因为宋朝结束了五代的乱世,也结束了武人掌权的政治,通过科举,将国家的治理托付给了文人,文人对此还是颇有点感激涕零的意思。当然,面对北方的强敌,宋朝在军事上始终不占据优势地位,非但不能收复燕云,甚而亡于金、元,因此批评宋朝国势太弱者也大有人在。清初的王夫之直接指明,宋代其实是“弱而不贫”,他说仁宗皇帝“过于弛而积弱也,实不在贫也”,神宗皇帝则犯了“以贫为虑,而不知患不在贫”的错误。
将宋朝描述成积贫积弱的第二种人,则是近代的一些史学家。面对近代中国遭遇的劫难与屈辱,以及中国在西方列强面前所暴露出来的贫困孱弱,近代知识分子无不痛心疾首。特别是在日军侵华的背景下,有些历史学家将对国家的感情投射到历史上,宋朝就成了他们抒发抗战决心与悲愤心情的一种寄托。比如研究宋史的代表人物邓广铭先生,他于抗战时期的研究专注于宋代的抗金英雄辛弃疾、韩世忠、岳飞、陈亮等。而据当代史家考证,宋朝积贫积弱的说法,也正是在日军侵华的背景下出现的。到1963年,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第3册中,明确将“积贫积弱”作为一个词组来描述宋朝,说宋神宗将“王安石召入政府,用为参知政事,要倚靠他来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中国史纲要》是很有权威的教科书,影响极大,“积贫积弱”也因此成为国人对宋朝的一般印象。

也有学者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时代
宋代是个全民皆商的社会,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
近代以来,也有些学者为宋朝描绘了一种与积贫积弱完全不同的形象,宋朝甚至被誉为古今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时代。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认为,“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夸奖宋代是中国“自然科学的黄金时代”。
的确,宋代是个全民皆商的社会,从事商品经营者包括:官员胥吏、皇室国戚、士人乡绅、寺庙僧尼、乡村农户、乡镇个体手工业者、行商坐贾、城镇市民、浮游流亡人户、其他人户等等。在宋人的观念中,要想致富,就要经商,“农不若工,工不若贾”的思想越来越流行。
随着商品市场的扩大和进入流通市场的商品量的增加,宋代商品经济越来越发展为规模经营,社会上日益出现一批资产雄厚的大商人。譬如有的饭店拥有50余炉,雇工达100~200人;有的金银彩帛铺,交易动辄上千万;有的布商一次可交易5000匹等等。商业的经营方式有长短途贩运、产销一体化经营、行商坐贾联营、批发零售结合,以及包买包卖预买预卖等类型。
宋代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三项——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都是在宋朝完成的。北宋是个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理学的诞生,儒学在北宋实现了复兴,儒、道、佛三家也开始相互交汇地深入发展,传统经学进入了“宋学”的新阶段。北宋完成了唐朝韩愈、柳宗元开创的古文运动,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北宋占据了六大家。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发展经济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以上这些学者的观点被重新发掘。于是近些年来,人们惊喜地发现,宋代根本不是积贫积弱,反而是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灿烂、科技进步、思想开放的时代。有些学者甚至还将中华文化复兴、中国现代化或者中国民主政治改革的希望,有意无意地寄托于宋朝的经验传统。
宋朝的富国强兵策略为何半途而废
经济发达、财富积累,并没有直接提升军事实力
在王朝兴衰循环的大视野中,宋朝并没有任何神奇独特的地方,既非贫弱,也绝非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但宋朝本身的兴衰仍然有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这就是神宗时代富国强兵策略的半途而废。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通过王安石的理财,富国实现了,但是强兵的努力以失败而告终。
变法的主要内容,如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虽然也具有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性质,但发展经济的目的不是增加民众的财富、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而是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当时发动和主持变法的机构是宋朝的财政部门。司马光极力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措施,指斥王安石“与民争利”,王安石辩驳称“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美其名曰“理财”。
单纯的富国,并不能为变法提供充分的合法性。相比而言,强兵的旗号更加神圣正确,也让壮怀激烈的神宗皇帝心驰神往。收复燕云十六州,是宋太祖、太宗未酬的壮志;与契丹国澶渊之盟中的约定,让神宗皇帝感受不到大国的尊严;就连西北藩属党项族,也竟敢自称大夏,与宋朝分廷抗礼。即使不敢想象盛唐时期万国来朝、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的荣耀,至少不能放弃太祖、太宗收复失地、统一疆土的使命,同时也要保证宋朝在列国中相对的优势地位,这是宋神宗对自己政治事业的期待。通过王安石的变法,宋廷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宋神宗又将其中相当部分储蓄起来,作为特别军费(封桩钱)。
然而,经济发达、财富积累,并没有直接提升军事实力。王安石变法期间,王韶攻占熙、河(今甘肃临洮、临夏)等州,并招抚河湟一带(今青海东部)吐蕃部族30余万人,拓地2000余里,史称“熙河开边”,这是宋神宗统治时期强兵方面最辉煌的成绩。然而元丰年间宋廷出兵攻打西夏,遭遇永乐城大败,宋军几乎全军覆没,宋神宗富国强兵的梦想彻底破灭,年仅三十八岁即英年早逝。
宋神宗去世之后,哲宗继位,开始时太皇太后高氏支持司马光当政,司马光尽废新法,史称“元祐更化”,并引发了激烈的党争。等到哲宗亲政,又重新起用变法派官员,打击元祐党人,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徽宗时期。哲徽两朝开边活动虽然仍在继续,但军事实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加强。“富国”政策既不能支持对外扩张,也不能用之于民,于是就表现为赤裸裸的敛财。宋徽宗或许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但是并不能改变他是一个昏庸、贪腐的皇帝的事实。
同样的道理,即使宋代是一个经济文化特别灿烂辉煌的朝代,也不能扭转宋朝在军事上屈辱失败的命运。
或许有人认为,南宋的经济文化依旧发达,江南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化上不但有朱熹完善了理学的思想体系,而且出现了陆九渊、叶适、陈亮这样具有创造力的思想家。与此同时,南宋的军事战斗能力也得到了恢复,蒙古铁骑所到之处,能够抵御幸存的国家少之又少,南宋在宋金战争中立国,抗击元军长达数十年之久,在被元军征服的国家中可谓军事强国。
如果这些判断是成立的,那么比较北宋,同样是经济文化非常发达,南宋在长期的战争中恢复了军事实力,而北宋却因为片面强调文治、过度限制武人权力,对国防采取了消极因循的态度,最终酿成深重的政治军事灾难,给国家与民族带来无穷的祸害与苦痛。
富国不一定能强兵。当然,为北宋的民众带来安定的生活和丰富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和平来自于具有相对优势地位的军事实力以及积极高效的防御政策。澶渊之盟为宋辽两国带来百年和平相处,将其理解为屈辱的城下之盟是有失公允的。但澶渊之盟的外交成果,是以宋军在澶渊之战中获得相对优势为前提的。如果澶州之战宋军一败涂地,等待宋朝的将是灭国之灾,而绝非一纸盟约,这一点在日后的宋金之战中以最残酷的方式验证了。
两张截然不同的面孔背后
无论是积贫积弱还是灿烂辉煌,都是人们因为现实中的期待而对历史的想象
历史学家为人们刻画了宋朝两张截然不同的面孔,但无论是“积贫积弱”还是灿烂辉煌,都不过是人们因为现实中的期待而对想象中的历史发思古之幽情而已。要对宋代历史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不能止步于几个简单的形容词,而需要回到一些基本的常识,把握这些基本常识还需要突破朝代的限制,将眼光拓展到全球视角下的整个中华帝国史:
第一,宋朝是秦朝以来中国古代十个左右大王朝的其中之一。这种王朝在政治上是君主专制——君主专制并不是指皇帝对所有的行政事务独断专行,而是指最高政治权力归皇帝一人所有。皇帝一人通过官僚系统统治疆域内的所有民众,民众将家庭的人口与财产情况登记在国家的簿册上,承担着向国家纳税与服役的义务——这是中国王朝最基本的统治结构。
第二,古代中国是世界范围内唯一的政治与文化形态始终延续的帝国体系,政治大一统、以农耕为经济基础、崇尚儒家文化,是中华帝国的基本形态。中华帝国的政治体系具有治乱循环的特点。在稳定时期,中华帝国的民众通过辛勤的农业劳动以及富有创造性的工商活动,可以迅速地繁殖人口、积累财富,并在此基础上享受高雅精致的生活方式、培育温文尔雅的礼仪文化,成为已知世界的文明中心。在经济文化灿烂辉煌方面,宋朝与其他大王朝相比,既非特例,也非例外。
第三,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初创时期一般休养生息、积累财富、培养国力,否则就会迅速败亡。国力恢复往往导致两种后果,一是实行富国强兵政策而对外扩张,结果劳民伤财、疲罢民力,国运由盛转衰;二是诱发政治腐败,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底层民众无以为生,最终揭竿而起。(作者为浙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为什么说北宋“积贫积弱”
宋朝可以说是封建王朝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朝代。但是很多历史学家仍然用积贫积弱这几个字来形容宋朝,宋朝商业经济虽然发达但是宋朝为了分化瓦解政治集团势力,在朝廷内部设置了很多官员职位,这种现象导致了宋朝官员体系当中人浮于事,很多人拿着钱却不做事情,没有发挥自己真正的价值。而且宋朝对于这些官员的...

宋朝是“积贫积弱”的朝代吗?为何《清明上河图》却显示出如此繁华的景...
1. 宋朝并不积贫积弱,而是一个相对繁荣的朝代。对于“积弱”的说法,主要源于其军事力量的相对薄弱,但从历史事实来看,这种评价并不全面。2. 北宋皇帝在军事发展上的政治态度以及边患的原因,是导致其军事相对弱小的关键。宋太祖为避免重蹈五代的覆辙,剥夺了武将的兵权,导致北宋在军事上的投入和重视...

世人眼中北宋富庶,但国家又为何“积贫”,“积弱”?
宋朝由赵匡胤开国,大体上沿袭唐朝的制度。政治体制大体采用分化事权方式,宰相的职位由多个文官担任,此外还实行官衔与实际职务相互分离的官吏任用制度。以上种种,虽然对维护国家统一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造成了北宋看起来“积贫积弱”的局面。2、北宋中央地方矛盾过多。北宋自建朝以来,旨在...

北宋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
“强汉、盛唐、富宋、刚明”这是后人在总结历史时,有感而发。由此可见,宋的富庶是深入人心的,那为何教科书中会有以“积贫积弱”来评价宋朝呢?其中两种说法都没错,并且这两种说法也并不冲突。宋朝确实很富,说它富得流油都不夸张。据官方数据统计,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而宋朝...

真实的宋朝是“积贫积弱”还是“黄金时代”?
后面内容更精彩 为了论证改革的势在必行,必须将宋朝的现实描述得非常不理想,将改革的目标与未变革的现状对立起来。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积贫积弱也就成为改革派描述宋朝现状的一种模式。为了制造改革的舆论,王安石向神宗皇帝上了一道《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全面批评宋朝前期因循苟且的萎靡政局,...

为什么宋朝经济繁荣却被称“积贫积弱”?
多余的钱自然进了武官的腰包。宋朝朝廷自然是知晓此事的,但采取的是默认行为,只要武官不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宋朝开过皇帝就是武官夺位出身,导致有宋一代皇帝对武官管控非常严格。所以,宋朝军事力量看起来强大,但实际上非常弱。这也是为什么宋朝经济繁荣,却被称为“积贫积弱”的原因。

宋代是"积贫积弱",还是历史上最辉煌时期
如果这种辉煌是心理状态,那宋代绝对做不到,边境有不少大敌,怎么睡得安稳?反而是唐明这样的朝代觉得万邦来朝,心理最辉煌。您的提问目的是彰显宋史。这是极有必要的,我举双手赞成。给宋代扣积贫积弱的帽子,导致宋史研究不兴,宋代被鄙视,这是大大错误的。宋代的经济文化,灿烂无比,不敢称最辉煌,...

宋朝是“积贫积弱”的朝代吗?为何《清明上河图》却显示出如此繁华的景...
宋朝并不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而是是一个比较繁荣昌盛的朝代。事实上,对“弱”的判断主要是从军事角度出发的,这与历史事实基本一致。让我们从北宋皇帝发展军事的政治态度和北宋边患的原因两个方面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事实上,从五代历史来看,五代是短命的,无法逃脱“二帝之死”的命运。武将基本上...

北宋的积贫积弱是什么意思?宋朝不应该很富足吗?
北宋的积贫积弱:一次深入剖析 一直以来,我对北宋的历史面貌有着深深的疑问,尽管我们常常被告知宋朝是富庶的代名词,但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先来看一个反差鲜明的例子。现代的国统区,如果在四十八年后人均成为亿万富翁,我们不会把这归因于货币贬值,而是会意识到经济结构和生活水平的变迁。同样,即使现在...

为什么宋朝经济繁荣却被称“积贫积弱”?
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 ,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 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

滦南县17866893697: 宋朝是民富国贫吗
柘于联邦: 宋朝是一个典型的民富国贫的朝代,大富豪富可敌国,而国库却空虚,无禄可发,战略物资更是空前的缺乏. 北宋“靖康之变”“绍兴和仪”“一代英雄岳飞屈死风波亭”等等一系列的事故接踵而来,而让北宋走向灭亡.

滦南县17866893697: 关于宋代的历史地位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积贫积弱说,第二种是伟大的?
柘于联邦: 宋朝的历史地位,在很多教科书中给人的印象就是“积贫积弱”,仿佛这就是宋朝历史的全貌了.事实并非如此,陈寅恪先生曾说过,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那么...

滦南县17866893697: 为什么说北宋是一个积贫积弱的王朝 -
柘于联邦:[答案] 北宋“积贫积弱”的根本原因是土地兼并.大地主则大量兼并,隐瞒土地,造成登记在国家版籍中的垦田大量减少,由此必然导致国家财政陷于极度困难的境地.冗兵冗官的结果,不仅耗费了国家巨量钱财,加重了“积贫”,而且使官僚机构的办事效...

滦南县17866893697: 宋朝军事实力真的“积贫积弱”吗 -
柘于联邦: 你好:宋朝军事实力一直很弱.宋朝自立国开始就实行偃武修文,强中弱边的政策.所有一直以来虽然其经济繁荣,但是国力一直衰微.先是被辽国欺负,后来被辽国和西夏都欺负.再后来被金国欺负,一直到被元朝灭亡.从来就没有雄起过. 所有自始至终宋朝的军事实力都很弱.

滦南县17866893697: 宋朝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
柘于联邦: 文人开始变得迂腐,重视繁文缛节,拖慢行政速度.开启了重文轻武的风气,导致国... 指南针三项发明产生于宋朝时代的.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指南针、...

滦南县17866893697: 历史学家认为,宋代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但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 -
柘于联邦: D 试题分析:题目中的“无效率”指的是官员数量庞大,资源浪费严重,行政效率低下,重文轻武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文官制的设置上,与效率低下不成关系,故A项错误;科举制的完善有利于人才选拔,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和处事能力,事实上提高了行政效率,故B项错误;理学的作用体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政治制度没有产生影响,故C项错误;宋代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和地方机构设置上通过分化事权的办法达到皇权和中央权力的集中,故D项正确.

滦南县17866893697: 关于北宋积贫积弱的问题 -
柘于联邦: 北宋可以说是积弱,但是不积贫,北宋的产值是非常高的,而且商业发达,北宋恰恰没有其他朝代的土地兼并问题,因为宋朝商业很发达.但是宋朝确实是积弱,其原因实际是因为治国理念造成的,宋朝重文轻武,造成军事实力不强.而且人物的压低武职造成了民族血性的丧失,结果造成国家不断衰弱.要说宋朝的问题恰巧就是治国理念的问题.说深了是我国的文化问题.

滦南县17866893697: 为什么宋朝经济繁荣却被称“积贫积弱”? -
柘于联邦: 原因:1. 政治策略,重文轻武所造成.2. 文化底蕴,宋代的文化较为侧重,同时证明重文轻武.3. 帝王心术,担心黄袍加身重演,限制武力发展.4. 世界格局,当时的情势所造就,晚唐的动乱属于历史原因.所以说,虽然经济文化及其昌盛,但是没有一个好的武力保证终究是绵阳,还有中国历史都是北方统一南方.综上所述,极弱是实际但是贫说不上,按照历史资料来说宋代的经济要强于盛唐.

滦南县17866893697: 宋代不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时代论证 -
柘于联邦: 宋朝根本就不弱经济发达兵将也挺能打只是过度的重文轻武导致了将士们没法发挥全部力量而已而且有些人一旦发挥了全部实力反而会被皇帝猜忌

滦南县17866893697: 宋朝不是积贫积弱吗?为什么又是科技,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 -
柘于联邦: 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文化现象较多地打上了商品经济的烙印,如指南针的运用,文学方面宋词、元曲和话本的出现,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