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问题:董仲舒是主张"民本"还是"君本",与先秦的儒家思想都有哪些出入

作者&投稿:尉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比较董仲舒思想与先秦儒家思想的异同?~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是建立在先秦儒家思想的基础上的.又结合先秦的法家.道家思想发展成为适合封建统治的新儒学。
他的思想与先秦儒家思想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要说不同,主要是他创立了“天人感应”说。

董仲舒的道德教育思想源于其神学化的儒学。董仲舒从"天意在任德教而不用刑罚"的观点 出发,十分重视道德教化,他把道德教化视为防奸止邪的堤坝。所谓道德教化就是在全社会 进行儒家伦理教育。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就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这五种人际关 系,即"五伦"。处理"五伦"关系的道德信条应该是仁、义、礼、智、信,即"五常"。 在 "五伦"之中,董仲舒最重视君臣、父子、夫妇这三伦,他以"天意"在"尊阳抑阴"为理 论根据将这三者之间的等级关系、主从关系绝对化了,这就是所谓的"王道三纲":"君为 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王道三纲"发展至后世,就是中国封建社?quot;纲常名教" 的伦理学基础,"三纲"与"五常"合称,则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三纲五常”被董仲舒论证为“天意”安排的永恒不变的信条,他说“道之大原出于天, 天不变道亦不变”。在这里,他所说的“道”就是指“三纲五常”的道德信条,这些道德是 做为“百神之君”的“天”安排给人世间的,只要是“天意”不变,它就永远不能改变,董仲舒的思想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权、君权、神权、父权、夫权、族权的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给中国古代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所以鲁迅先生说“封建礼教吃人”。
关于实施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董仲舒提出如下几条:
1.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董仲舒认为:“"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由于“义”具有“养心”的重要作用,“利”只是“养体”是为了满足生理之欲望,因此,董仲舒在先秦“养心莫过于寡欲”和“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下,提出处理义利关系,或者说是修身养德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主张培养人为国家为集体的利益而献身的精神。这种道德修养原则从统治者来说,应该起“正身”以“修人”的作用,而对广大劳苦民众来讲却是愚忠、禁欲的毒害,他让人“虽贫能自安”,逆来顺受,丧失反抗的精神和意志。
2.躬身厚而薄责于人
董仲舒继承了孔子以来克己内省的德育思想,提倡在处理人我关系的时候,尤其是当个人与他人之间发生矛盾、摩擦的时候,应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他说:“仁者,人也;义者 ,我也”;“以仁安人,以义治我”。意思是说,在处理人我关系的时候,应该用仁爱的精神对待他人,具体表现则为“求诸人谓之薄”,对待别人要“多摘花,少摘刺”,以宽容为怀;要用义的尺度约束自己,具体表现为“求诸己谓之厚”,多做批评与自我批评,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董仲舒所提倡的这种修养原则与方法,如果我们剔除其麻痹人民反抗、斗争意识的封建遗毒余素,做为今天处理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同学之间关系的一种准则仍是可取的。
3.积少至巨,以微致显
董仲舒继承了荀子注重注错积靡的思想,主张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在个人道德修养的实践中应该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不以善小而不为”。他认为良好的道 德品质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而成,不良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也是由于对小事不注意而引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说:众少成多,积少必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故尽小才大,慎微者著。又说: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所以道德教育一要防微杜渐,二要积善累德,这是有道理的。
舒所独尊的“儒术”是经过他改造的,不是先秦孔子儒家学说的简单翻版。董仲舒在改造过程中,吸收了其他各家学说、尤其是法家学说中有利于当时统治者的内容作补充,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封建思想体系,其特征是以儒为主,礼法并用。汉宣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精辟地概括了汉代正统法律思想。在德刑关系上,董仲舒主张“德主刑辅”。意思是先用德礼进行教化,教化无效再辅之以刑罚,把德、刑结合起来。这种刚柔相济的治国之道,成为汉武帝以后汉王朝法制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对后世历代王朝的立法影响很大。

怎样看待他对汉代“独尊儒术”政策确立的影响?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专制帝王,汉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而作为一种成熟的制度亦同样成为定型;是他完成了专制政治结构的基本工程,所谓“内圣外王”,刚柔相济,人治社会的政治理想第一次因为有了一套完备的仕进制度而得以确立;是他使得大家族的生活方式成为一个社会牢固、安定的势力,并进一步推而广之,最终使之成为整个宗法制国家的基础。
不过,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固然自有其进步意义,但它对历史的负面影响却也同样不容忽视,像专制“大一统”的思想固然能够增强民族之间的凝聚力,但同时却也将专制集权推向了登峰造极之地步;大家族的生活方式虽然的确成为超稳定社会之基石,但同时也使得人治政治成为两千年不变之定式;至于汉武帝时代连年不断的战争与攻伐,则更是造成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之恶劣后果,其间利弊得失,自是一言难尽。


他对“儒学独尊”的确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点体现在:
1.对儒学的发展.
2.向汉武帝进见.
3.对新儒学的宣传与教学。

相同: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与传统儒学都主张统治者应实施“仁政”,都有民本思想。
不同:
1、来源不同
传统儒学不带任何神学色彩,并不认为上天安排人类生活,而是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受人类自由意志的支配。
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
2、政治主张不同
传统的“仁政”建立在民本思想上;而新儒学“仁政”建立在“天人感应”学说上,认为“君权神授”,并以天来限制君主的权力过度膨胀。
3、天人观不同
传统儒学对鬼神持怀疑态度,主张敬而远之;新儒学持肯定态度,提出“天人感应”学说。
4、地位不同
传统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并未被统治者采纳,尽管孔子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周游列国,但当时的统治者为了自己的野心和利益,均拒绝了他。
新儒学的仁政建立在天人观上,认为如果君王滥用权力、祸国殃民,那么上天就会约束他。也就是说新儒学的仁政依赖于上天的安排。

扩展资料:
董仲舒的新儒学“新”的表现:
1、新来源:董仲舒新儒学是以先秦儒学为基础,又吸收了阴阳家、黄老学说、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体系。
2、新内容:董仲舒在继承和发展儒家仁政、民本思想的同时,又大力宣扬“大一统”、“君权神授”等思想主张。
3、新地位:董仲舒新儒学一改儒学不受重视的局面,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
在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思想要大一统的建议之后,施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将儒学作为正统思想,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产生了中国特有的经学以及经学传统。汉代立五经博士,明经取士,形成经学思潮,董仲舒被视为"儒者宗"。
儒家思想的重要社会影响在于它为封建统治阶级创造了整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并让中国的统治阶级成功的应用于中国的社会国家治理实践获得了封建社会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光辉人类发展社会史,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儒家思想精髓不在于其治国理论学说,封建制度只是封建社会的思想外壳,儒家思想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而这种封建伦理观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中的最广泛影响治理社会群众基础的核心,从而完成对国家社会双重治理的理想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家思想

不知道
后代的思想都是从先秦经典继承发挥,与时随宜而来.先秦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头.

我们只说真理,不讨论这个的思想,那个的思想,南怀瑾先生说:不信书,信运气.许多人,他的书,名气大,放在四库全书里流传下来,那是他运气好,不见的是他智慧高.

民为君本,民为邦本.
君为民本.
两者互为根本.

唐太宗:民如水,君如舟;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
即高以下为基,君以民为本,本固邦宁.周易:君子厚下安身.

君,领导.中国自古讲究精英治国.有德有才有情商智慧,才有资格做领导.
领导为什么是人民的根本,如一棵大树,领导是根是干,群众是繁茂的枝叶华果.
因为有领导的智慧引导我们前进,我们才有方向,如同一个人之有眼睛.
人只所以为人,智慧道德诚信为本.

论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大学:自天子以至于俗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董仲舒的思想的实质,主要还是君本,天生万物,日常的行为都是受命于天:
董仲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复兴了被扼杀达百余年之久的儒家文化,而且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融会贯通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各家各派的思想,把它们整合为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他的著作后来大都汇集在《春秋繁露》一书中。
  董仲舒的哲学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他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人格神,不仅创造了万物,也创造了人。因此,他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和人一样“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人与天
是相合的。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继承了思孟学派和阴阳家邹衍的学说,而且将它发展得十分精致。
  董仲舒认为,天生万物是有目的的。天意要大一统的,汉皇朝的皇帝是受命于天来进行统治的。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这一层层的统治关系,都是按照天的意志办的,董仲舒精心构筑的“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正是把一切都秩序化、合理化,正是为汉皇朝统治者巩固其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服务的。
  董仲舒利的阴阳五行学说,用阴阳的流转,与四时相配合,推论出东南西北中的方位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关系。而且突出土居中央,为五行之主的地位,认为五行是天道的表现,并进而把这种阳尊阴卑的理论用于社会,从此而推论出“三纲五常”。这里所说的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先秦儒家思想: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从这点上看,两者的思想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先秦儒家好多思想从目前来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非常朴素的观点;而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实际上是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服务的产物。


名人风水大师董仲舒
董仲舒在《尚书·洪畴》中如是解释了“五行”: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后而土居中央。是故木居东而主春气,火居南方而主夏气,金居西方主秋气,水居北方主冬气。他将五行抽象为5种物质属性,归纳客观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5种最基本的“元”构成的,他们之间相互对立、依存和转化,是宇宙间万事万物...

历史问题
从此,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儒家公羊学派的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主,杂以阴阳五行及法家某些思想成分,发展为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新儒学。董仲舒的思想,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根据。董仲舒还积极鼓吹尊天就必须尊王,为封建皇权披上了“君权神授”的外衣。董仲舒主张“以教化为大务”,又主张“...

董仲舒教育思想的影响
董仲舒这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就开了中国封建社会以儒术为 “正统”的先河。 董仲舒一方面认定帝王“受命于天”,另一方面又借假天威,谏劝帝王治国理民要“承天意以从事”。“天道”表现为阴阳,阳主生,阴主杀,阳为主,阴为辅。因此,帝王按“天道”的法则来统治人民,就应当以德教为...

汉代儒家董仲舒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董仲舒喜欢谈论神秘莫测之事,善为灾异之说。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园殿发生火灾,董仲舒推说其意,写成《灾异之记》草稿,尚未上书皇帝。主父偃私见其稿,因为嫉妒董仲舒,所以将《灾异之记》草稿偷窃出来上奏朝廷。汉武帝将它交与朝中诸儒审阅。因其中有讽刺时政的文字,汉武帝一怒...

材料一中的两位历史人物董仲舒,主父偃分别给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_百 ...
材料一中的两位历史人物董仲舒,主父偃分别给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董仲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主父偃 :推恩令

董仲舒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纲、五常语出西汉董仲舒著《春秋繁露》,但其思想内容则源于先秦诸子之学,如孔子有“君君、臣臣、...“伦理”之间绝对同一地关系不复存在,甚至是伦理的自然血缘关系维系社会的作用也动摇了,奴隶主阶级集团...但处于奴隶制没落时期和封建制正式确立之前为一个史期应是以孔子与孟子同属一个阶段,孟子的观念也并...

高中历史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对儒家文化发展有何影响
儒生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等各派主张,对儒学加以发挥,提出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的政治需要.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董仲舒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主宰,皇帝是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就叫"大一统''.天有意志,有感情,顺从天意,天降祥瑞;...

韩非.董仲舒二者的思想主张有何异同?各自对时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_百度...
韩非思想集中反映了战国时期地主阶级的上述要求和社会现实。②秦以法治国,排斥儒学,结果“法治”过度而亡。汉批判的继承发展了秦治国思想,一方面“削藩”解决王国问题,一方面休养生息,推行“仁政”,加强了集权,繁荣了经济。封建制度到西汉时已基本稳定,激进的法家思想已不适应巩固封建制的需要。董仲舒正...

董仲舒的法律思想
歌罢此生浮,你好。董仲舒的法律思想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下面具体阐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封建时代初期的一次思想大调整和大统一运动。西汉初年,由于社会经济遭到秦汉之交长期战乱的严重破坏,因此统治阶级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因此,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

董仲舒强调以什么治国?
在隐蔽意志的基础上意志要坚定“天不可以不刚,主不可以不坚(《天地之行》)”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对...在面对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的治理问题上,董仲舒首先强调气候的异常是政治治理失去秩序后,上天对人们的警告,

陆河县15262022254: 孔子、孟子 、荀子、黄宗羲的民本思想是什么,董仲舒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 -
陆巧铁泰:[答案] 孔子 为政以德 孟子 民贵君轻 荀子 君舟民水 黄宗羲 天下为主,君为客 董仲舒 天人感应

陆河县15262022254: 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长,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 -
陆巧铁泰:[选项] 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陆河县15262022254: 董仲舒强调以什么治国?
陆巧铁泰: 道德教化董仲舒强调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的重要工具,并用阴阳学说来加以阐述,形... 在这里以天志为指导阐释了民本思想的具体主张.认为君主只有努力为百姓谋利,才...

陆河县15262022254: 董仲舒主张“限民名田,以澹(赡)不足”,“塞兼并之路”.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
陆巧铁泰: 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董仲舒主张抑制土地兼并,结合史实可知这是董仲舒进一步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所以A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 C两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D项说法错误,董仲舒主张的实质是要保护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陆河县15262022254: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
陆巧铁泰:[答案]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解读】 ... 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

陆河县15262022254: 汉代,董仲舒的主张是什么 -
陆巧铁泰:[答案] 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 ③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④针对为人处世标...

陆河县15262022254: 谁有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简述? -
陆巧铁泰: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一、“百家争鸣”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陆河县15262022254: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儒学思想 -
陆巧铁泰:[答案]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作《春秋繁露》一书,其“大一统”理论来源于《春秋》.(董仲舒属于公羊学派,重视春秋一书中的微言大义.)2、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

陆河县15262022254: 董仲舒的故事 董仲舒有什么主张 -
陆巧铁泰: 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 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 3.针对土地兼并实现,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4.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陆河县15262022254: 董仲舒思想的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陆巧铁泰: 儒生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等各派主张,对儒学加以发挥,提出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的政治需要.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董仲舒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主宰,皇帝是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就叫"大一统''.天有意志,有感情,顺从天意,天降祥瑞;违背天意,天降灾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即只提倡儒术,禁止其他各家学说的传播,建立太学等学校,用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董仲舒主张的特点是:外儒内法,思想专制.其主张一是强调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二是禁止其他各学派学说传播.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与春秋战国时期孔孟儒家思想的主要区别是他宣扬皇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