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絪文言文中却返于亭中于怎么解释

作者&投稿:逮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郑綑文言文翻译~

白话释义:
刘瞻的父亲刘景,是个贫寒的读书人。(他)十多岁的时候,就在郑絪身边管理笔墨砚台等书房用具。十八九岁的时候,郑絪做了御史,到荆部商山巡视,(中途)在马亭子里休息,俯瞰山水。当时刚刚雨过天晴,山峦秀美岩石奇丽,泉水山石都十分佳妙。
郑絪坐了很久,起来走了五六里地,说:“如此美景,却不能作诗,就是一定要(观赏到)天黑又有何妨呢?”于是又退回到亭子,想要在亭子上题一首诗。但是转头看到亭子上已经题了一首绝句,墨迹还是湿的。郑絪非常惊讶于这首诗作得绝妙。
而当时南北方向没有行人,随行的人对郑絪说:“(刚才)只有刘景落在后面二三里地。”郑絪同刘景开玩笑说:“这首诗莫非是你题的吗?”刘景拜了拜说:“实在是(因为)看见侍御您欣赏风景有所吟咏启发了我,才作了这首拙诗题在上面。”
说完自我检讨又行了一个礼。郑絪先生赞叹了很久才离开。等到回到了京城,郑絪对自己的后辈子侄郑涵、郑瀚等人说:“刘景将来是个奇才,文学上必然有超人的成就。从此以后可以让他与你们在学院一起生活,住宿吃饭等一切标准,和你们没有差别。
我也不再把他当做仆人役使。”到三年多以后,(刘景)所作的文章,辞藻都十分优美,哲理都很深。先后两次参加科举考试(最终)成名,郑絪征召他做了辟法寺学省清级。
原文:
刘瞻之先,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
曰:“此胜概,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此文出自北宋李昉所写的《太平广记》。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 ),字明远,(《直斋书录解题》作明叔 ),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
后汉时期,李昉登进士第。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北宋初年,为中书舍人。
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终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李昉去世,年七十二。获赠司徒,谥号“文正”。
李昉工诗,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李昉生于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其父李超,曾在后晋担任工部郎中、集贤殿直学士,他的伯父右资善大夫李沼没有儿子,就把李昉过继到自己膝下。李昉早年以荫补任太庙斋郎,选授为太子校书。
后汉乾佑(948年-950年)年间,李昉登进士第,授职秘书郎。经宰相冯道引荐,与吕端一同任直弘文馆,后改任右拾遗、集贤修撰。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李昉随宰相李谷出征淮南,担任记室。李昉掌管军中章奏,周世宗柴荣览奏后,喜爱其文才,等到看了他写的《相国寺文英院集》,更加喜欢李昉的诗,称赞他说:“朕知道这个人已经很久了。”
李昉因病请求先回朝,李谷看着他说:“你来日的官爵禄位应当像我一样。” 柴荣率军回师后,擢升李昉为主客员外郎、知制诰、集贤殿直学士。
显德四年(957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同年冬,柴荣再次南征,李昉从征到高邮,适逢陶谷出使南唐,李昉在军中代理草拟诏书,被任命为屯田郎中、翰林学士。 显德六年(959年)春,李昉遭逢母丧。同年,周恭帝柴宗训继位,赐李昉金紫官服。
北宋建立后,李昉加职中书舍人。建隆三年(962年),李昉被罢职为给事中。 建隆四年(963年),朝廷平定荆湘地区,李昉受命祀祠南岳,就近担任衡州知州。
乾德二年(964年),李昉被调回朝廷任职。陶谷诬告李昉替亲属谋求京畿令一职,宋太祖赵匡胤大怒,召吏部尚书张昭当面质问此事。
张昭是名儒,性格耿直,在朝堂摘下自己的官帽,上前厉声说:“陶谷欺骗陛下。”太祖仍抱有疑意,将李昉外调任彰武军行军司马,住在延州以谋生度日。
在三年内本应迁徙至内地,李昉不愿意。经宰相推荐,赵匡胤在开宝二年(969年)将李昉召入朝,再次担任中书舍人。不久,任直学士院。

郑絪
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⑤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⑥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译文
刘瞻的父亲是个贫寒的读书人,十多岁的时候,他就在郑纟因身旁管理笔墨砚台等书房用具。十八九岁的时候,郑纟因当上了御史,前往荆部商山巡视,中途在亭子里休息,俯瞰山水。当时刚刚雨过天晴,山峦秀美岩石奇丽,泉水山石分外好看。郑纟因坐了很久,起来走了五六里地,说:“如此美景,却没有作诗,就是观赏到天黑又有什么关系?”于是又返回亭子,想要往亭子上题一首诗。他忽然发现亭子上已经题了一首绝句,墨迹还没有干。郑纟因惊讶于这首诗作得出色。而当时南北方向又都没有行人。随行的人对郑纟因说:“刚才只有刘景落在后面二三里地。”郑纟因同刘景开玩笑说:“莫非是你题的吗?”刘景拜了拜说:“实在是因为看见侍御您欣赏风景起了兴致,所以特意作了这首拙诗题在上面。”说完自我检讨又行了一个礼。郑纟因赞叹了很久才离开。这次巡视回到了京城,郑纟因对自己的后辈郑涵、郑瀚等人说:“刘景将来是个人才,文学上必然有超人的成就,从今以后让他和你们一起到学院,住宿吃饭的标准和你们没有差别。我也不再把他当做仆人指使。”三年以后,刘景所作的文章辞藻都十分华美,经过科举考试被录取。郑纟因推荐他当上了辟法寺学省清级。
启示:
一是善于学习,刘景作为书僮能一鸣惊人,不难推测他长期以来留心学习;二是敢于展露才华,并不因为自己是仆人而妄自菲薄,而是大胆题诗,才有被赏识的机会;三是珍惜学习机会,仅三年左右时间就学有所成,这与他努力进取的态度密不可分。

  却返于亭——于:动词,到、往、去。
  却返于亭:转身又返回亭子。

返回到亭中 于应该是到的意思吧


太平广记原文及翻译
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

《郑絪》文言文翻译
郑絪① 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

燕人返国大文言文翻译
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予,辄有...

郑絪文言文阅读答案比回京阙
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⑤予,辄有寓...

文言文郑五
9. 郑捆文言文阅读答案2014 郑絪(不是捆) 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

刘熙古文言文阅读答案
3. 郑捆文言文阅读答案2014 郑絪(不是捆) 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

文言文古今笑的的郑馀庆极
3. 郑困文言文翻译 郑絪 【原文】 刘瞻之先,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

刘善明平原文言文阅读答案
5. 郑捆文言文阅读答案2014 郑絪(不是捆) 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

泉仚文言文汉语翻译
1. 贪泉文言文翻译及原文内容 原文:吴隐之为广州刺史。去州二十里有贪泉,世传饮之者,其心无厌。隐之乃至水上酌而饮之,因赋诗曰:“石门有贪泉,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后至番禺,其妻刘氏赍沉水香一片,隐之见之,即投于湖亭之水。 翻译:吴隐之为广州刺史。离广州治所二十里处有一道泉水,...

木工郑五文言文答案
5. 郑捆文言文阅读答案2014 郑絪(不是捆) 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

景县15138609675: 郑絪文言文中却返于亭中于怎么解释 -
箕怜卡文: 却返于亭——于:动词,到、往、去.却返于亭:转身又返回亭子.

景县15138609675: 文言文中, 于 的主要意思有哪些? -
箕怜卡文: 因 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例如: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后汉书·张衡传》) 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例...

景县15138609675: 文言文中“于”的意思有哪些? -
箕怜卡文: 于 yú (1) ㄩˊ (2) 介词(a.在,如“生~北京”;b.到,如“荣誉归~老师”;c.对,如“勤~学习”;d.向,如“出~自愿”;e.给,如“问道~盲”;f.自,从,如“取之~民”;g.表比较,如“重~泰山”;h.表被动,如“限~水平”). (3) 后缀(a.在形容词后...

景县15138609675: 关于语文文言文《郑絪》中"时南北无行人"怎样划分 -
箕怜卡文: 郑絪①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

景县15138609675: 古文中【于】有几种意思? -
箕怜卡文: 一:“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

景县15138609675: 古文中“于”字的意思 -
箕怜卡文: 一、介词 “于”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结合起来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充当状语或补语. 1.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 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 A.“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在...

景县15138609675: 郑絪① 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 -
箕怜卡文:[选项] A. 俊辩 B. 气义 C. 知人 D. 幼敏 (5)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

景县15138609675: 古代文言文中于的意思 -
箕怜卡文:[答案] “于”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结合起来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充当状语或补语. 1.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 ⑴表示动... 9.引进用来比较或比拟的对象.一般用以说明异同.“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跟”“与”等. 例:...

景县15138609675: 文言文中“于”的意思 -
箕怜卡文: 童趣中 是 在 的意思

景县15138609675: 文言文中"于的用法 -
箕怜卡文:[答案] 【于】 (一)介词. 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 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