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作者&投稿:单于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其是旧时古民谚,主要原因是在明清之际,徽州是一个高移民地区,山多地少,人烟稠密,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田园”的说法,由此造成徽州人深刻的危机意识。为了生存,人们蜂拥而出,求食于四方,徽谚所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徽州介万山之中,地狭人稠,耕获三不赡一。”(康熙《休宁县志·汪伟奏疏》)“民”可是“以食为天”的,连“食”都成了问题,岂不心生哀怨,由此就连极不合情理的“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也似乎变得符合情理了。

这实在是环境逼迫使然。当别的地方十三四岁的孩子正在朗朗诵读或是在天真无忧地嬉戏时,徽州的孩子却被父母狠心地“往外一丢”了。

丢出去当学徒,学做生意——小小年纪便踏上自立的征程,去经受风雨磨练,去接受生活洗礼。因此才有《弇州山人四部稿》中的“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的说道。

扩展资料

旧时徽州介绍:

徽州的原始居民是“椎髻鸟语”的山越人,他们头上挽着一根独髻,说着中原人听不懂的方言。山越文化的特征是“鲜知礼节”,剽悍尚武,三国时,仗着天高皇帝远,徽州山民“依阻山险,不纳王租”,与当时孙权的东吴政权,前后对抗了几十年。

因为当时的土著人口很少,百姓的日子并不艰难。后来就不行了,后来外来的人口大量涌入,两晋“永嘉之乱”,唐末五代“安史之乱”,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形成了三次大的迁徙高潮,最终使徽州成为一个中国封建时代罕见的移民社会。

至少是从唐代开始,徽人所需的粮食,就已经是“仰四方而来”。在我国历史上,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一向是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历史上的五大古都,其中三个:长安、洛阳、开封,都在黄河流域,动乱的频率很高,

我们今天所谓的徽州大姓,汪、程、吴、舒、戴、胡、江、洪等等,都是由北方特别是中原一带,因战乱迁徙而来。徽州山重水复,易守难攻,成为中原士族理想的避难场所。

千百年来,由王朝更迭、外族入侵、农民起义等等引起的战争连绵不断,但极少有哪一次殃及到徽州,包括日寇侵华战争——徽州,就这样成了战争频仍的中国社会一个世外桃源。

今天的人们,已经无法复述中国历史上那些灾难的日子了,每逢中原板荡,烽火四起,都迫使更多的中原世族大规模南迁,造成徽州人口激增、土地资源越来越贫乏的局面。

这些源源涌入的汉人,一方面以武力,一方面以中原正统文化为武器,对徽州土著进行征服和教化,终于在越人酋长控制下的徽州地区,取而代之,反客为主。唐代以后,不仅越人的生活习俗日渐泯灭,就是山越之称,也不再见诸于文字了。

避乱以外,还有的人是因为在徽州做官,或是偶然到徽州游历,爱这里山水清淑,定居下来。这些人也大都是一些士大夫或名门望族。

作为一个人口不断涌入的移民社会,徽州人口与土地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徽人的生计日益艰难,粮食严重不足,进入明清之后,几乎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一年所产的粮食,只能养活全境十分之一的人口,百姓为粮食所逼出外谋生的竟达十分之九。大量的粮食需从几百里以外的苏常地区乃至上千里以外的湖广地区运来,所以江南米价,徽州最高。




徽州民谣的代表作
作品一:《前世不修》版本地区具体内容版本一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前世不修今世修,苏杭不生生徽州。十三四岁少年时,告别亲人跑码头。徽州徽州梦徽州,多少牵挂在心头;徽州徽州梦徽州,举头望月数星斗,句句乡音阵阵愁。前世不修来世修,转世还要生徽州。十三四岁少年时,顺着前辈...

为什么会有“前世不修,生在徽州”的说法
其是旧时古民谚,主要原因是在明清之际,徽州是一个高移民地区,山多地少,人烟稠密,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田园”的说法,由此造成徽州人深刻的危机意识。为了生存,人们蜂拥而出,求食于四方,徽谚所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徽州介万山之中,地狭人稠,耕...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何意?是说生在徽州好呢还是不好?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明清之际徽民生计实在艰难!“徽州介万山之中,地狭人稠,耕获三不赡一。”(康熙《休宁县志·汪伟奏疏》)“民”可是“以食为天”的,连“食”都成了问题,岂不心生哀怨?由此就连极不合情理的“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也似乎变得符合情理了。这实在是...

为什么会有“前世不修,生在徽州”的说法
在旅游者看来,会觉得徽州山青水秀,黄山、齐云山,四处都是风景,徽州有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就认为世界上只有瑞士可以和他的家乡比美。可对古代徽州人来说,这里真可谓是穷山恶水。徽州有谚语说: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是真实的写照。由于山地众多,田地极少,所以徽州人家无法养活...

不修不修呀身在徽州是什么歌?
不修不修呀 身在徽州 来了以后 又不愿回头 江里的小船在打转 水里的鱼儿在撒欢 从这座老桥往那看 浮云在晚霞里斑斓 车水马龙过桑田 绕不过这时代的弯 路的尽头回忆散 看哪只风筝飞得慢 前世不修 生在徽州 十三四岁 往外一丢 不修不修 身在徽州 来了以后 又不愿回头 前世不修呀 生在...

不羞不羞呀身在其中是什么歌?
不修不修呀 身在徽州 来了以后 又不愿回头 江里的小船在打转 水里的鱼儿在撒欢 从这座老桥往那看 浮云在晚霞里斑斓 车水马龙过桑田 绕不过这时代的弯 路的尽头回忆散 看哪只风筝飞得慢 前世不修 生在徽州 十三四岁 往外一丢 不修不修 身在徽州 来了以后 又不愿回头 创作背景:《不修》...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这是我去安徽旅游时,当地的一个导游说的。徽州处在皖南大山深处,交通极为不便。土地贫瘠,家家只靠种茶为生。穷则思变,家里的日子过不下去,便想着出去闯一闯。清中后期,安徽人大多都是在江浙一带经商,普遍是经营茶叶。在外地的人,生意做好了,赚钱了...

不休不休呀快手上很火的是什么歌?
不修不修呀身在徽州 来了以后又不愿回头 江里的小船在打转 水里的鱼儿在撒欢 从这座老桥往那看 浮云在晚霞里斑斓 车水马龙过桑田 绕不过这时代的弯 路的尽头回忆散 看哪只风筝飞得慢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 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不修不修身在徽州 来了以后又不愿回头 前世不修呀生在徽州 十三四...

神曲《不修》的联想,今生当修今世
一支洗脑神曲《不修》唱红网络,“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古老的民谚有几份禅意,有几多无奈!我前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不是一个修行人呢? 我后世如何,谁会向我告知?这是有佛缘的人的追问,于我无缘亦无解。我是俗人,这一世就是我的一生。我的降生,未必人人...

歌曲不休不休呀是哪首歌的歌词呢?
不修不修呀 身在徽州 来了以后 又不愿回头 江里的小船在打转 水里的鱼儿在撒欢 从这座老桥往那看 浮云在晚霞里斑斓 车水马龙过桑田 绕不过这时代的弯 路的尽头回忆散 看哪只风筝飞得慢 前世不修 生在徽州 十三四岁 往外一丢 不修不修 身在徽州 来了以后 又不愿回头 前世不修呀 生在...

云和县17699924893: 苏轼在徽州写的诗词 -
离元清火:[答案]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云和县17699924893: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何意?是说生在徽州好呢还是不好? -
离元清火: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是一句在徽州流传很广的民谣,是当年走南创北的徽州商人的真实写照.就是这样的状况造就了徽商曾经的辉煌,也给当代徽州民间传奇提供了写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传奇.我们在陈金顺的《断肠草》、吴宏庆的《徽商的儿子》、黄庭宏的《乾隆赐宝》等故事中都看到了这句民谣.这些故事人笔下为我们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徽州商人形象,真实地重现了徽州商人的经营活动、生活状况,形象地描绘出了徽州商人经营理念、经营思想的形成过程.

云和县17699924893: 徽州俗语今世不幸,生在徽州,十六七岁,往外一丢 -
离元清火: 楼上也错了,是十三四岁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云和县17699924893: 徽州古城童谣最后一句怎么写 -
离元清火: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云和县17699924893: 清凉峰攻略有哪些? -
离元清火: 清凉峰位于皖浙交界处,是华东地区仅次于黄山各主峰高度的另一座高峰.它既有类似黄山峻峭奇丽的景色,又有山中“台地”和群顶“小平原”等独特地形,是安徽省六大自然保护区之一.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云和县17699924893: 出门一根绳,万事不求人 -
离元清火: 绩溪这个隶属于古徽州的小镇,清代时期人口就有十九万六千人,当时有民谣唱:“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出门带着三条绳,可以万事不求人.”出门带着绳子随时可以派上用场,即便混不下去了还可以用它来上吊. 人生在那里是命,丢在哪里是运.有句歌词: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其实人也常常相互拆台,带着绳子在身边保险,人总有靠不住的时候.

云和县17699924893: 徽州的唯美句子 -
离元清火: 青山清水清泉,难得一方净土;徽俗徽建徽戏,自有千年古韵.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新安江水碧幽幽,两岸人家散若舟.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 山有一...

云和县17699924893: 谚语(或民俗语)“一世夫妻三年半”是什么意思? -
离元清火:“一世夫妻三年半”,徽州女人的悲哀徽商起于东晋,明清三百多年是徽商的鼎盛时期,徽商"贾而好儒",是真正意义上的儒商.徽州素有早婚的习俗,男子到十二三岁就要成家,成家之后即外出经商,所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