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老子》第三章文并其解

作者&投稿:鄣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老子》第三章文并其解~

《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是:
不推崇有才干的人,使人民不争功名利禄;不看重稀有商品,使人民不去偷盗;不显耀那些诱发贪欲的东西,式人民的心性不被扰乱。所以圣人治理天下,就要简单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意志,增强人民的体质。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样,使一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妄为。以“无为”的态度去处理世间的事,就没有办不好的事。

20.第一个应该是缺乏财物的意思。
第二个应该是境遇窘迫的意思。
21.几个方面,一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二,穷人更能想出活下去的办法,三,怕穷,所以上进、
22.例子太多了,朱元璋,和尚,讨饭都做过
23最悲哀的莫过于人的没有了思想或失去了自由思考的能力,这比人死了还悲哀。最大的贫穷莫过于内心安于穷困,没有希望,没有理想,也就是精神层面的穷。
24,,25,没全文,没法回答

《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解:
不推崇有才干的人,使人民不争功名利禄;不看重稀有商品,使人民不去偷盗;不显耀那些诱发贪欲的东西,式人民的心性不被扰乱。所以圣人治理天下,就要简单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意志,增强人民的体质。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样,使一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妄为。以“无为”的态度去处理世间的事,就没有办不好的事。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理解:
崇尚贤能必然会高悬禄位以待贤者,才智之士必然纷起争逐。就如多党竞争,只捞名利的政客,给国家的政策造成混乱乃至不可延续,社会动荡,更有甚者窃国卖国。
贵重稀世珍宝造就了无数虚高无用之物,中间商大肆搜刮欺骗穷人,以致人们互相抢购、欺骗、争夺、抢掠、盗窃等等。
可欲之物有着巨大诱惑力,而大多数人的意志无法之抗衡。金钱、色欲、毒品、赌博等等几乎乱了所有人的心,人们一见到可欲,人心就会乱,欲望就一定要满足,否则人心就不安定,而社会太崇尚奢华,中下层人民欲望难以满足的时候,社会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人的内心本来就有着无限的志向、无尽的欲望。如果人人都要去满足自己的欲望和志向,那么急功近利的人就会大大增多,欺诈、巧取豪夺、吹牛拍马成为常态,浪费地球有限资源,社会不公、动乱等等就会频繁发生。

所以圣人的治理,就是让人们有正确的认识、心里没有什么杂念和邪欲,而且要吃饱肚子;使人们的志向简单明确且合适自身,同时强健身骨。

知识、欲望、智谋都是双刃剑。它们都可以促进人类生活的进步,但违背社会客观规律的滥用知识和智谋、以及不加节制的欲望都会断掉人类的未来。
所以圣人经常使人们认识到自己知识的浅显(无知),经常使人们彻底远离无法摆脱的欲望诱惑,同时使那些耍计谋的人不敢胡作非为,造就公平社会。最终使人们回到质朴纯厚的状态。

只要做事了解人性,不违背客观规律,天下就能大治。

注意:
呼应第十章指出“无知”是“明白四达”后的态度、呼应第七十章“无知”是“不我知”。呼应第六十五章“不以智治国”。呼应第十二章“为腹不为目”。呼应三十七章“欲”是“万物将自化”的副产品。

注释:
尚,上也《广雅》、使。。上。贤,多才也《说文》。使,伶也《说文》令。
贵,地位高,高价。货,财物。见,看见、显现。是以,所以。虚、实、弱、强,使动用法。
虚,使衰减、空、净。实,满也,塞也《小尔雅》。志,长远而大的打算、志向。
常,规律、恒久、经常。知,知识、知晓。智,计谋、智谋。

译文:
不使贤人尊贵,这样民众就不会争执。
不使稀有珍宝变得昂贵,这样民众就不会偷盗。
不使可以引起欲望的东西显现,这样民心就不会乱。
所以圣人的治理,
减少人们的心欲,填饱民众的肚腹,减弱大众的志向,强健大家的筋骨,
经常让民众清空知识和欲望,使那些有计谋的人不敢轻易做为。
做事不违背规律,就没有治理不了的。


还原版《道德经》第三章:道冲
还原版《道德经》第三章全文如下: 本章前五行对应王弼本《道德经》第四章,第六行对应王弼本第六章最后一行。本章文本以帛书乙本为底本,并对底本作了校订。 上一章,老子从道与物的关系出发,阐明道虽不是物,但万物及其变化都是道的体现,道与万物融为一体,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中都有道的影子,谓之“惚乎恍乎...

文言文《老子》
4. 老子写的文言文和译文 《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 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 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不崇尚贤才异能,使人民不至于炫技逞能而争名逐利。不看重稀贵之物,...

《老子》这本书的全文?高悬赏!
谁能告诉我《老子》这本书的全文?就是所有篇章?... 谁能告诉我《老子》这本书的全文?就是所有篇章? 展开  我来答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道德经第三章不见可欲“见”读什么音
《老子》第三章 bù 不 shànɡ 尚 xián 贤 , shǐ 使 mín 民 bú 不 zhēnɡ 争;bù 不 ɡuì 贵 nán 难 dé 得 zhī 之 huò 货 , shǐ 使 mín 民 bù 不 wéi为 dào 盗;bú 不 jiàn 见 kě 可 yù 欲 , shǐ 使 mín 民 ...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什么意思
老子的把人民为盗与社会资源供应的紧张相联系的思想被韩非子所继承发挥。(3)虚其心:系统的主控中心即"心"。"虚其心"即去除系统中起主控作用的各种成见。在老子道论中,绝圣弃智,以及弱化统治者的主控权能等主张都属于"虚心"之举。(4)实其腹:"腹"借喻行为体的维生功能。从事于基本的经济建设...

来篇《老子》
《老子》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老子》第五章...

什么叫“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酷说老子》第三章(3)挑战人性:道德高尚的人也会偷窃贪污吗?《道德经》第三章【第三句】:㊣原文:不见可欲,使民不乱。(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1、所谓“见”,通“现”,即是“显露”的意思。估计有很多人都对这句话表示不理解,甚至是坚决反对。以前的我也...

不见可欲 则心不乱 的意思
《酷说老子》第三章(3)挑战人性:道德高尚的人也会偷窃贪污吗?《道德经》第三章【第三句】:㊣原文:不见可欲,使民不乱。(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1、所谓“见”,通“现”,即是“显露”的意思。估计有很多人都对这句话表示不理解,甚至是坚决反对。以前的我也...

求书,老子的《道德经》原文,不要翻译,谢谢啦,有的发我!
《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

谁能给我《老子》全篇以及《大学》的详细注解!!!
《老子》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老子》第五章...

那曲县15539179539: 道德经第三章“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详解及深意 -
沃石枳实: 此解众说纷纭 杂见不一 窃谓圣人之心 安有偏颇 古德治教 宁有私心 不才以为 圣人之治也 反求诸己 虚其心志 即同儒家之格物 使夫人人各自反求 革除私心物欲 外求志虑 腹骨之才学品德 自然强实 人人如此 天下无不归仁者 后世缪为老子此说乃愚民之谈 何其肤浅之如是

那曲县15539179539: 老子《三章》理解文中智明力强富志的含义? -
沃石枳实: 老子》三章 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生活的 年代稍早于孔子,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关于 “ 礼 ” 的问题.《史记》还记载了两种关于老子...

那曲县15539179539: 道德经全文和译文 -
沃石枳实: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1]通常译为"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

那曲县15539179539: 你怎么理解《道德经》的第三章与第十九章,用你的原话(白话文)说说你的看法,不用借用别人的话. -
沃石枳实: 《道德经》的第三章与第十九章 国家不要把财富作为社会唯一崇尚的对象,以不使人民因一心追逐这些对象而引发不可避免的纷争.只有,个体与个体,个体与整体、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全部关系或全部秩序就将达到构建和谐社会,协调一致,一切都将合于自然,合于道德精神,合于正义,人民在这种关糸或秩序之中也将获得最好的幸福.使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注重自然平凡的真理,保持自然质朴的品质,减少一己损人的私念,削弱损人不利己的欲望,根绝那些无视世界的整体并与人的存在的世界本性相违背的比单纯的愚昧还更为卑劣有害的学问,达到与整个世界融为一体的无忧无虑,无私无畏的价值状态.

那曲县15539179539: 道德经原文!谢谢!我看了好几个版本都蒙了!我想要最原始的版本!没标点的!谢谢! -
沃石枳实: 首先说,道德经因为年代非常久,出现各种版本是正常的,而且考古发掘的所谓”原文“也已经文不成文了.建议参照各种版本得到自己认为合理的解释. 推荐一本,中州古籍出版社,李存山译注,《老子》.书的结尾附了出土竹简的无标点原文.

那曲县15539179539: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是什么?请请详细解释(包括其中的字词),谢谢! -
沃石枳实:[答案]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中写有“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后人有许多的看法,阐述大相径庭,特别是近来一些研究老子的学者,提出了许多与往不同的颠覆性观点,值得借鉴.我想大家能够把各种观点包括您的观点罗列出来就好了,能够链接相关地...

那曲县15539179539: 急需《老子》二章里面的十二章和三十三章的译文 -
沃石枳实: 《老子》原文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 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故去彼取此. 【译文】 沉溺在五颜六色的缭乱之中,会令人眼盲;沉溺在五音六律的嘈 杂之中,会令人...

那曲县15539179539: 《老子》这本书的所有内容及翻译 -
沃石枳实: 内容提要: 《老子》的结构是指《老子》一书的分章、章次、分篇以及篇次.今本《老子》结构的上述诸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长期的演变及形成过程.本书因此将今本形成以前的、尚处于发展演变阶段、结构上与今本存在或多或少差...

那曲县15539179539: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责难得之货,使?
沃石枳实: 试题答案:1.C 2.C3.D4.(1)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 (2)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意对即可)

那曲县15539179539: 老子原文语解 -
沃石枳实: 更正:“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而乱之首也” 翻译:品德高尚的人没有什么作为,而且不想为着什么去作为.品德低下的人没有什么作为,却想着为着什么去作为.最仁爱的人有所作为,但是不想为着什么去作为.最正义的人有所作为,而且是想着为着什么去作为.最有礼节的人有所作为,可是人家都不理睬他,他就扬起胳膊,指引人们遵守礼节.所以,失去了道然后才有德,失去了德然后才有仁,失去了仁然后才有义,失去了义然后才有礼.所谓礼节这个东西,标志着忠信的不足,意味着祸乱的开始. 出自《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德经第一章,主要把德分为两类:上德和下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