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内文言文翻译全集

作者&投稿:稻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越多越好~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二)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六)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七)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译文】
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八)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发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 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 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授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译文】
我幼年时候,就喜好读书,因为家里贫寒,没有办法买到书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阅,亲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到时归还。遇到天寒,砚台里结成坚冰,手指头不能屈伸,(仍然坚持抄写)一点也不敢偷懒。抄写完,立刻送人家,从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所以能够读了许多书。
到了成年,更羡慕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又恐怕没有大师、名人来开导自己,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地方上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先辈是德高望重的人,学生挤满屋子,他说话态度从没有流露一点客气。我(毕恭毕敬地)站着侍候在先辈的左右,向他提出问题,询问道理,弯着腰,侧着耳朵专心地请教;有时遭到了斥责,态度越发恭敬,礼节越发周到,不敢回答一句话;等待他高兴了,就向他请教问题。所以我虽然很愚笨,还是得了知识,增长了见闻。
(九)师旷论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一0)程门立雪《宋史》
【原文】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译文】
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一一)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一二)七录《明史·张溥传》
【原文】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译文】
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一三)学弈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一四)李生论善学者
【原文】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一五)问说《孟涂文集》
【原文】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 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译文】
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微末节,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
(一六)教学相长(节选)《札记》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一七)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 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一八)颜回好学《史记》
【原文】
回年 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一九)邴原泣学《初潭集》
【原文】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二十)董遇“三余”读书《三国志》
【原文】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译文】
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主。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来卖几个钱(维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二一)推敲《诗话总龟》
【原文】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译文】
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往京城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来替换“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咏,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 的姿势。(行人)看到贾岛这个样子都很惊讶。当时韩愈提任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推敲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议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二二)勤训《恒斋文集》
【原文】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
【译文】
谋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比勤劳更为重要的了。所以邵先生说:“一天的计划决定于早晨,一年的计划决定于春天,一生的计划决定于勤劳。”这些话虽然说得浅近,可是意义却很深远哪!
像大禹这样的人,智慧、才能如此杰出,况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这样的人,品德如此高尚,况且爱惜每一分的时间,又何况在才干、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
(二三)诫子书《诸葛亮》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
(二四)陶侃惜谷《晋书》
【原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译文】
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我只有八年级下的 才5分啊
第21课《与朱元思书》
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水流漂浮移动,随意地飘荡。从富阳到桐庐大约(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水流清澈的千丈也能见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两岸的高山,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向鸣叫,鸣声谐而动听。(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第22课《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贪图荣华富贵。他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旧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统治下的百姓吧?”
第23课《马说》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所以即使是很雄健的马也只是辱没在马夫手里,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能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夜店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叫,却不能通晓他的意思,(只是)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旅馆主人处,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穿有珠穗、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则穿着破旧的衣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念头。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就是这样。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现在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
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
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第26课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27课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象那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和星星失去了光辉,高山隐藏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桨断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的诽谤、害怕坏人的讥笑,满眼萧条冷落,极度感概而悲愤不端的种种情绪了。
就象春日晴和、阳光明媚,波浪不起,蓝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成群的沙欧,时而飞翔时而停落,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月光象闪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象现下的白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举酒临风,高兴极了的种种感概和神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在朝庭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第28课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第29课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过了花朝节,冬寒还没有褪尽,经常刮起冷风,一刮冷风就扬起满天沙尘。(我)只好躲在屋子里,想出去走走也出不去。每次顶着风坐车出去,总是不到百步就转了回来。

二月二十二日那天,略微暖和些,我和几个朋友一块儿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高大的柳树成排的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开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天鹅(无比轻松)。这时河上的冰开始溶化,水波突然闪出亮光,泛起一层一层鱼鳞似的波纹,水清澈极了,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刚打天镜子,冷光突然从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过后,是那样美好、光洁,呈现出迷人的风姿,好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髻鬟一样。柳条将要伸展却尚未伸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散开,表苗出土了,高一寸左右。游人还不算很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可以见到。风力虽然还很猛,但走路就汗流浃背。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儿,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情态,毛羽、鳞鳍当中都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我这)才知道郊田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能够不因为游山玩水而耽误正事,潇洒地徜徉於山石草木之间,只有「教授」这种官职。而满井这地方刚好和我的居所距离近,我的游山玩水将从这个地方开始,又怎能没有记录的文章呢!乙亥年二月。

初中课内文言文复习
七(上)
一、童趣(清,沈复)
余(我)忆童稚(小时候)时,能张目(睁开眼睛)对日,明察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比喻最细微的事物),见藐(小而细)小之物必细察(观察)其(代词,指所观察之物)纹理,故(所以)时有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之(助词,的)趣。
夏蚊成雷,私拟(比,比拟)作群鹤舞于(在)空中,心之(助词,无义)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抬头)观(看)之(代词,指蚊子),项(颈,脖颈)为(因为)之强(通“僵”,僵硬)。又留蚊于素帐(未染色的帐子)中,徐(慢慢地)喷以(用)烟,使(让)之(代词,它们)冲烟而(表顺接)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景象),果(果然)如鹤唳(鸟鸣)云端,为(因为)之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称快。
余常于(在)土墙凹(低洼的地方)凸(高起的地方)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代词,指自己)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把)丛草为(当作,看作)林,以虫蚁为(当作,看作)兽,以土砾(小石,碎石)凸者为丘,凹者为壑(山沟),神游其(代词,指所想象的境界)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代词,指二虫相斗一事),兴(兴趣)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原来)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都,全部)为(被)所吞。余年幼,方(正)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神智恢复),捉虾蟆,鞭(用鞭子打)数十,驱(赶)之(代词,指癞虾蟆)别院。
二、《论语》十则
1、子(指孔子)曰:“学而(表顺接)时习(时常地复习)之(代词,指学过的知识),不亦(也)说 (yuè)(通“悦”,愉快)乎?有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自(从)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了解)而(表转接,但是)不愠(yùn)(生气,发怒),不亦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过后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这里,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称得上是君子吗?”
赏析: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为人处事)。

2、曾子曰:“吾(我)日(每天)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
吾身:为(替)人谋(别人办事)而不忠(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乎?与朋友交而不信(真诚,诚实)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温习)乎?” 《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
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为人处事)

3、子曰:“温故(旧的知识)而(表顺接)知(理解、领悟)新(新的体会,新的发现),可(可以)以(凭)为(做,当)师矣。”(《为政》)
翻译: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凭借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4、子曰:“学而(表示转折,但是)不思则(就)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
无所适从),思而(表示转折,但是)不学则殆(有害)。”(《为政》)
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害的。
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5、子曰:“由,诲(教导)女(通“汝”,你)知之(代词,指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乎!知(明白)之为(就是)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此,这)知(通“智”, 聪明智慧)也。”《为政》
赏析: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
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6、子曰:“见贤(有道德有才能的人)思齐(相同)焉,见不贤而内(内心,自己)自省也。” 《里仁》
译文:孔子说看见他的优点就像他学习,看见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7、子曰:“三人(几个人)行(走),必有我师焉(兼词,兼“于此”,在这里)。择其善(优
点,长处)者而(表顺接)从之(指代“善者”),其不善者而改之(指代“不善者”)。”(《述而》)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任重而道远。仁以(把)为(看作,当作)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停止),不亦远乎?” (《泰伯》)
译文: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助词,无义)后凋(凋谢)也。” 《子罕》
译文:孔子说:"(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树是最后凋谢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用来)终身行(奉行)之者乎?”子曰:“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乎!己所不欲(喜欢,想),勿(别,不要)施(施加)于人。”《卫灵公》
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
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这十则论语内含有的成语:
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知新;不亦乐乎;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山市*(清,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县)八景之一也,然(但是)数年恒(经常)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青天,天空),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惊疑,念(心想)近中(近处)无此(这,这样)禅院。无何(不久,不一会儿),见宫殿数(几)十所,碧瓦飞甍(飞檐。甍,屋檐。),始(才)悟(明白)为(是)山市。未几(不久,不一会儿),高垣(高墙)睥睨(指女墙,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连亘(连绵不断)六七里,居然(竟然)城郭(城市)矣。中有楼若者,堂(厅堂)若者,坊(街巷、店铺)若者,历历(清清楚楚地)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广大)然,城市依稀(隐隐约约)而已。既而(一会儿)风定(安定,停息)天清,一切乌有(没有。乌,通“无”,没,没有),惟(只)危(高)楼一座,直接霄汉(云霄和天河)。楼五架,窗扉(窗户)皆洞开(大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用手指指点着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通“才”,仅仅)如星点。又其上,则(就)黯然(昏暗)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形容来往匆匆),或(有的人)凭(靠)或立,不一状(形状不一)。逾时(过了一会儿),楼渐低(降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房屋);倏忽(突然)如拳如豆,遂(最终)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指人家、住户)市肆(集市。肆,店铺。),与世无别,故(因此)又名“鬼市”云。

四、《世说新语》两则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儿女侄儿侄女等子侄辈或指家中年轻一代)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的样子)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像什么)?”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大致、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不如,比不上)柳絮因(凭借,依靠)风起。”公大笑乐。即(就是)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期日中(正午时分),过中不至(到,到达),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才)至(到)。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玩耍)。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通“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丢下、舍弃)而去(离开)。”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守信);对子骂父,则(就是)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拉)之(代元方)。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五、寓言两则*
(一)、智(以……为聪明)子疑邻(战国,韩非)
宋有富人,天雨(下雨)墙坏(毁坏)。其子曰:“不筑(修补),必(一定)将有盗。”其邻人之父(对老人的尊称)亦(也)云(说)。暮(晚上)而果(果然)大亡(丢失)其财,其家甚智(以……为聪明)其子,而(但是)疑邻人之父。
(二)、塞翁失马(西汉,刘安,《淮南子》)
近(临近)塞(边塞)上之人有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马无故(缘故)亡(逃跑)而入胡。人皆吊(安慰)之(代词,指善术者),其父曰:“此(这)何(怎么)遽(就)不为(是)福乎?”居(经过)数月,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回来)。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喜欢)骑,堕(掉落)而折(跌断)其髀(大腿)。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停留)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壮年男子)
者引弦(拉开弓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十分之九)。此(此人,这个人)独以(因为)跛(瘸腿)之故,父子相保(保全)。

七(下)
一、伤(哀伤,叹惜)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属于)耕。仲永生(长到)五年(岁),未尝(曾经)识书具(书写工具),忽啼求之。父异(对……感到诧异)焉,借旁近(邻居)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题写)其名。其诗以(把)养父母、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从此)指物作诗立就(立刻完成),其文理(文采和道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同县的人)奇(对……感到惊奇)之,稍稍(渐渐)宾客(把……当作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其父,或(有人)以(用)钱币乞(求取)之。父利(认为……有利可图)其然(这样)也,日(每天)扳(通“攀”,牵、引)仲永环谒(四处拜访)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相当)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又,再)到舅家问焉(此,指仲永之事)。曰:“泯然(消失)众人(常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通达聪慧),受(承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胜过、超过)于(比)材人(有才能的人)远矣。卒(最终)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指后天所受的教育。于:被。)者不至(达到)也。彼其(他)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尚且)为众人;今夫(那些)不受之天,固(原本,本来)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停止)耶?
二、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起始、开始),权谓(告诉,对……说)吕蒙曰:“卿今当涂(当道,当权)掌事,不可不学!”蒙辞(推托)以军中多务(事务)。权曰:“孤岂(难道)欲卿治经(研究儒家经典)为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邪(通“耶”,语气词)!但(只)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历史)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认为)大有所益。”蒙乃(于是,就)始就(从事,做)学。及(到了…….的时候)鲁肃过(到)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重新)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大兄何见事(认清事物)之晚乎!”肃遂(于是,就)拜蒙母,结友而别。

三、口技 (清,林嗣环)
京中有善(善于,擅长)口技者。会(适逢,正赶上)宾客大宴(举行宴会),于(在)厅事(大厅,客厅)之东北角,施(设置,安放)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罢了)。众宾团坐(围绕而坐)。少顷(一会儿),但(只)闻(听见)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通“座”)寂然(静悄悄的),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打呵欠,伸懒腰),其夫呓语(说梦话)。既而(不久,紧接着)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抚摸)儿乳(喂奶),儿含乳(奶头)啼,妇拍而呜(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之(助词,无义)。又一大儿醒,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不止。当是时(在这个时候),妇手拍儿声,口中呜(轻声哼唱,哄小孩入睡)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同时)齐发,众妙(各种奇妙的声音)毕(全、都)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偏着头看),微笑,默叹(默默地赞叹),以为(认为)妙(奇妙)绝(极点)。
未几(不久),夫齁(打鼾)声起,妇拍儿亦(也)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翻倒倾斜),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心情)少(稍微)舒(伸展、松弛),稍稍(渐渐)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其中)间(夹杂)力拉(拟声词)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拉)屋许许(拟声词)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即使)人有百手,手有百指(指头),不能指(指出)其一端(一种);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说出)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脸色)离席,奋(扬起、举起)袖出臂,两股(大腿)战战(打哆嗦,打战),几(几乎)欲先走(跑)。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都)绝(消失)。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四、短文两篇
(一)、夸父逐日(追赶太阳)
夸父与日逐走(竞跑,赛跑),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渴,欲得饮,饮于河(黄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二)、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碰、撞)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绳子)绝(断)。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兼词,在那里);地不满东南,故水潦(泛指江湖流水。潦:积水)尘埃(指泥土)归焉(兼词,在那里)。
1、理解、熟记加点词的意思。
2、翻译划线句。
3、问题理解。
1)、如何理解夸父这一人物形象。
2)、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如何理解?
答: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五、狼*
一屠晚归(回家),担中肉尽,止(通“只”)有剩骨。途中(半路上)两狼,缀(紧跟)行(走)甚(很)远。
屠惧(害怕),投以(把)骨。一狼得骨止(停止),一狼仍从(跟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可是)前狼又至(跟上来)。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助词,无义)并(一起)驱(追赶)如故(旧、原来)。
屠大(非常)窘(困窘,处境危急),恐(担心)前后受其(代词,指两狼)敌(胁迫、攻击)。顾(指往旁边看)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堆积柴草)其(代词,指麦场)中,苫蔽(覆盖、遮蔽)成丘。屠乃奔(跑)倚(靠着)其(代词,指柴草堆)下,弛(卸下)担持(拿起)刀。狼不敢前(上前,靠前),眈眈(注视的样子)相向(对着、朝着)。
少时(一会儿),一狼径去(径直走开),其(其中)一犬(像狗似的)坐于(在)前。久之(过了一会儿),目似瞑(闭眼),意(神情、态度)暇(空闲)甚。屠暴(突然)起,以(用)刀劈狼首,又数刀毙(杀死)之。方(刚,将)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打洞)其(指柴草堆)中,意(想、打算)将隧(指从柴草堆中打洞)入以(以便,来)攻其(指屠户)后也。身已半入,止(通“只”)露尻(屁股)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明白)前狼假寐(假装睡觉),盖(原来是)以(用来)诱(引诱,诱惑)敌(指屠户)。
狼亦黠(狡猾)矣,而(可是)顷刻(一会儿)两毙,禽兽之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哉?止增笑耳(罢了)。

八(上)
. 一、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作为)业。缘(顺着,沿着)溪行(划船前行),忘路之(的)远近。忽逢(遇到)桃花林,夹岸(夹着小溪两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别的树),芳草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落花)缤纷(繁多的样子)。渔人甚异之(对此感到诧异)。复(又,再)前行,欲穷(穷尽,走完)其(指代桃花林)林。
林尽(没有)水源(溪水发源的地方),便得(看到,发现)一山,山有小口,仿佛(隐隐约约)若有光。便舍(放下,下)船,从口入。初极狭,才(仅,只)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宽阔明亮的样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类)。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可以互相听到)。其中(那里面的人)往来(来来往往)种作,男女衣着,悉(全,都)如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并(全,都)恰然自乐。
见渔人,乃(于是,就)大惊,问所从来。具(详细)答之。便要(通“邀”,邀请)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做饭)。村中闻有人,咸(全,都)来问讯。自云(说)先世(逝去的先祖)避秦时乱,率(带领)妻子(妻子和儿女)邑人(同乡)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遂(于是)与外人间隔(隔绝)。问今是何世,乃(竟,竟然)不知有汉,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魏晋。此人一一为(给,替)具言(详细地说出)所闻,皆(全,都)叹惋(感叹、惋惜)。余人各复延(邀请)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告诉)云:“不足(不值得)为(对,向)外人道(说)也。”
既(已经)出,得其船,便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路,处处志(做标志)之(代词,指沿途经过的做了记号的地方)。及(到)郡下,诣(到)太守,说如此(像这样)。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寻找)向所志(标志),遂(终于)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高兴地)规(计划)往。未果(没有实现),寻(随即,不久)病终。后遂无问津(访求、探求。津:渡口。)者。
二、短文两篇
(一)、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就)名(出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这)是陋室,惟(只)吾(我)德馨(指品德高尚)。苔痕上阶(长到阶上)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可以调(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阅金经(指佛经)。无丝竹(指奏乐的声音)之(助词,无义)乱(使……扰乱)耳,无案牍(官府的公文)之(助词,无义)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说):何陋之(助词,无义)有?
(二)、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助词,的)花,可爱者甚(很,非常)蕃(多)。晋陶渊明独(唯独)爱菊。自(从)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助词,无义)出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的积存的污泥)而不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指清水)而(但是)不妖(美丽而不端庄),中通外直,不蔓(生枝蔓)不枝(长枝节),香远益(更加)清,亭亭(耸立的样子)净植(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焉。
予谓(认为,以为))菊,花之隐逸(指隐居的人)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少)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应当)乎众(很多)矣。
三、核舟记* (明,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曰王叔远,能以(用)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为(雕刻)宫室、器皿(盛东西的日常用具)、人物,以至鸟兽、木(树木)石,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势(情势,样子)象(雕刻)形,各具(具备)情态。尝贻(赠)余核舟一,盖(原来是)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高可(大约)二黍许(上下)。中轩敞者为(是)舱,箬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之(指代船舱)。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打开)窗而观,雕栏相望(左右相对)焉。闭之(指代窗),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缓缓地)来,水波不兴(起)”,石青(用石青)糁(涂)之(指代字的凹处)。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而多髯(指胡须)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东坡右手执(拿)卷端(指画幅的右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指画幅的左端),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说话)。东坡现(露出)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略微侧转身子),其(他们)两膝相比(靠近)者,各隐卷底衣褶(衣服打折的地方)中。佛印绝(极)类(像)弥勒,袒胸露乳,矫(举)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不相类似)。卧(平放)右膝,诎(通“屈”,弯曲)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代词,指左膝),珠可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船桨)。楫左右舟子(撑船的人)各一人。居右者椎髻(梳着椎形的发髻)仰面,左手倚一衡(通“横”)木,右手攀右趾,若(好像)啸呼状(……的样子)。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神色平静),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平),则(就)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清楚明白),其色墨(黑)。又用篆章(篆字图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总计)一舟,为(刻)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又)四。而(可是)计其长曾(尚,还)不盈(满)寸。盖(原来)简(挑选)桃核修狭(长而窄)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灵巧独特)矣哉!

四、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之行也* (《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通“举”)能,讲信(讲求诚信)修睦(培养和睦气氛)。故人不独亲(以……为亲)其亲,不独子(以……为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者皆有所养,男有分(职业、职守),女有归(女子出嫁)。货恶(憎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奸邪之谋)而不兴(发生),盗窃乱(造反)贼(害人)而不作(兴起),故外户(指大门)而不闭,是谓大同(指理想社会。同:和、平)。

五、三峡 (北魏,郦道元)
自(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毫无)阙(通“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如果)非(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不见曦(太阳)月。
至于(到)夏水襄(漫上)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断)。或(有时)王命急宣(宣布),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即使)乘奔御风,不以(不如)疾(快)也。
春冬之时(季节),则素湍(白色的急流)绿潭,回清(回旋的清波)倒影,绝巘(极高的山峰)多生柽柏,悬泉瀑布,飞漱(急流冲荡)其间,清(水清)荣(树茂盛)峻(山高)茂(草盛),良(的确)多趣味。
每至晴初(天刚晴)霜旦(下霜的早晨),林寒涧肃(寂静),常有高猿长啸,属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凄异(凄惨怪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消失)。故渔者歌(唱)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百度百科都有
自力更生

==
1、关于初中课本,全国各个地区的全都不一样,所选纳入的文言文科目都不一样。比如我们当年事选用的是人教版的。
2、即使两本不同出版社出版的相同课文,但由于采纳的编者对文言文的细节掌握不太相同,很多翻译也不同


收初中文言文翻译
匈奴骑兵捉到李广的时候李广正生病,于是匈奴骑兵就把李广用网装起来,让他卧在网中,并将网栓在两马之间。 行进了十几里之后,李广装死,偷瞄到旁边有个匈奴男子骑。 4. 求全部初中文言文翻译和原文 1、李邕鉴真迹 萧诚十分擅长书法,李邕也自己写东西说自己擅长鉴别书法。 两个人都住在南中。萧诚写了副字认为不错...

初三文言文大全加翻译
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德〕德性,可以理解为作为斗鸡的基本素质。]全矣,异鸡[〔异鸡〕别的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2. 初三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部) l 译文: 陈胜是阳城人,表字叫涉。 吴广是阳夏人,表字叫叔。陈涉年轻时,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有一...

高中教材文言文翻译
面对外辱,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百姓的困苦,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我们在学习古文时,应善于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对比联想,从而揣摩古人的思想,准确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实质。 第四,把握课本,扎实文言文基础。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本中所...

初中课内文言文翻译全集
又留蚊于素帐(未染色的帐子)中,徐(慢慢地)喷以(用)烟,使(让)之(代词,它们)冲烟而(表顺接)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景象),果(果然)如鹤唳(鸟鸣)云端,为(因为)之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称快。余常于(在)土墙凹(低洼的地方)凸(高起的地方)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

高中文言文及翻译
(1)进进《秋江独钓图》 (2)子巧托诸金 (3)斯必传矣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 (2)今人烁吾所造亡所爱,此技不足为也。 (3)彼惟煌煌是,安知工苦? 3.结合语境理解,“亦轗轲亡大遇”中的“轗轲”是什么意思? 4.文章最后作者把戴进的遭遇概括为“数奇”。 根据文意...

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 七(上)文言文阅读: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

初中课内文言文阅微草堂笔记
展开全部 1. 《阅微草堂笔记》里的一篇文言文 >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旌德县出现了老虎。 不到几个月,傍晚出城的老百姓被老虎吃了十几个。过往的客商有几拨因为贪图赶路,黎明时分也被老虎伤了许多人。 当时,纪晓岚的一个同族哥哥任知县,曾几次招集本地的猎户搜寻老虎,结果,猎户也被吃了几人。一时间,全城的...

翻译课内文言文句子。(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
《过秦论》 汉 贾谊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翻译:假使拿东方诸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那简直是天渊之别了.

翻译课内文言文句子。(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
这句话的意思为:假使拿肴山以东的各个国家与陈涉的军队比较长短,较量一下权势,衡量一下军力,简直不能相提并论。出处:汉·贾谊 《过秦论》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

求助。。文言文翻译
译:先生存在,天下被治理,然而我仍然掌控它,我自己认为我不足。翻译 唐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说:“日月出来了,然而仍然不熄灭小火把,它和日月比起,不也是没有意义了吗?及时雨降了,然而仍然灌溉,它对于润泽不也是徒劳吗?先生存在,天下被治理,然而我仍然掌控它,我自己认为我不足,请(...

叙永县15151957212: 初中文言文大全 -
肇豪植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 第一单元 5、童趣(沈复)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 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第四单元 20...

叙永县15151957212: 急需初中语文(语文版)所有古诗文言文翻译内容 -
肇豪植入: 七年级上册 1.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

叙永县15151957212: 初中文言文大全(有题目 译文) -
肇豪植入: 《杨氏之子》 选自人教版语文书五年级下册10课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

叙永县15151957212: 急需二十篇初中课外文言文译文及原文 -
肇豪植入:[答案] 一、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二、鲁人徙越 读下列这则文言文,回答14~16题(6分)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

叙永县15151957212: 急需初中所有文言文翻译和课外阅读 -
肇豪植入:[答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先给你一个翻译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全文的网站

叙永县15151957212: 初中古文翻译 -
肇豪植入: 童趣: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631656.html 论语十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745168.html 山市: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851039.html 咏雪: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396769.html 陈太丘与友期:http://...

叙永县15151957212: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
肇豪植入: 1)看见藐小的事物,必观察它的特点,所以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2)所有坐着的客人为之吸引,不由自主地伸长脖子,偏着头看,脸上带着微笑,悄声赞叹,觉得真是奇妙到极点了. 3)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

叙永县15151957212: 八年级上册所有文言文逐字落实翻译及注释. -
肇豪植入: 桃花源记 东晋 陶渊明(选自《陶渊明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桃花源 夹(jia)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

叙永县15151957212: 初中文言文翻译
肇豪植入: 有希氏的海诺翻越泰山,沿着山谷进入,遇到虫子挡在道路上,很庞大.于是抬起脚踩它,虫子没有裂开反而膨胀起来.海诺生气地变了脸色,用树枝击打它.瞬间,虫子鼓的像吹起来一样,堵塞了道路.尧劝诫他说:“这是'恨橐',天帝把它放在这里磨练你的心志.所以应该容让它,切忌侵犯它.”海诺低下头领受教诲离开,从北溟绕道过去.第二年,海诺改过自励,他自己很贤明却能容下无能的人,自己很聪明却能容下愚笨的人,自己很精纯却能容下不纯正的人.国人都很佩服他.司工说:“海诺宽厚而且能够容人,尧把它当做忠臣,所以天下仰慕他的人很多啊!道理:大致是说人要有容人之量才能有所作为.

叙永县15151957212: 初中文言文翻译 -
肇豪植入: 1.“此”指“不能使亲疏”,即不能使亲近的变得疏远.2.不是,王武子讽刺武帝不听劝谏,疏远手足兄弟.3.性情直爽,敢于极力劝谏,不屈服于权贵.4王武子说:“想起尺布斗粟的民谣,经常替陛下感到羞愧.别人能让关系疏远的人亲近起来,臣却不能使亲近的变得疏远.就因为这一点对陛下有愧”实为讽刺武帝不听劝谏,疏远亲近的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