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不如地利一句一句翻译

作者&投稿:微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天时不如地利一句一句翻译~

  为你奉上,亲你参考,如有疑问,敬请追问!
  孟子说:“得到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不如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地形重要,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地形又不如得人心上下团结重要。 ”
  (比如有座)内城方圆三里、外城方圆七里的小城,敌人包围并攻打它却不能胜利。(敌人既然来)包围并攻打它,一定是得到了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但是却没有胜利,这正是说明有利的时令、气候不如有利的地理形势。
  (又譬如,另有一座城池)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士兵们的)武器和盔甲不是不坚固锐利,粮食不是不充足;但守城的士兵们抛弃了城池离开了它,这是说明有利的地理形势又不如得人心上下团结。
  所以说,不能依靠划定的边疆界线来限制人民(定居而不迁走),不能依靠山川溪流的险峻巩固国防,不能依靠武器的锐利和盔甲的坚固来建立威信。施行仁政,得到人心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施行暴政,失去民心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缺少帮助达到极点,(连)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用全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属(都)背叛他的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得道的君子要么不战,一战立即就会获得胜利。

原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三里之城,七里 之郭②,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③非不深也,兵革(4)非 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⑤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6)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7)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8)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9)不战,战必胜 矣。”

【注释】

①天时、地利、人和:《苟子·王霸篇》说:“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 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苟子所指的“天时”指农时, “地利”指土壤肥沃,“人和”是指人的分工。而孟子在这里所说的“天时”则 指尖兵作战的时机、气候等;“地利”是指山川险要,城池坚固等;“人和”则指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等。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内城叫“城”,外城 叫“郭”。内外城比例一般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③池:即护城河。 ④兵:武器,指戈矛刀箭等攻击性武器。革:皮革,指甲胄。古代甲胄确 皮革做的,也有用铜铁做的。(5)委:弃。(6)域民:限制人民。域,界限.(8)畔:同“叛”。(9)有:或,要么。

【译文】

孟子说:“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 如人的齐心协力。一个三里内城墙、七里外城墙的小城,四面围 攻都不能够攻破。既然四面围攻,总有遇到好时机或好天气的时 候,但还是攻不破,这说明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另 一种情况是,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甲胄不是 极利和坚固,粮草也不是不充足,但还是弃城而逃了,这就说 明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所以说: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 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国家不是靠山川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扬威 天下也不是靠锐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 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 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人下的人都会顺从。以 全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会叛离的人,必然是不战 则已,战无不胜的了。”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卷四·公孙丑下》原文

 1.天时、地利、人和:《荀子·王霸篇》说:“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荀子所指的“天时”指适合作战的时令、气候,“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 形,“人和”是指得人心,上下团结。而孟子在这里所说的“天时”则指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地利”是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人和”则指得人心,上下团结。   2.天时不如地利:天时,指适合作战的时令、气候。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3.人和:得人心,上下团结。   3.三里之城:周围三里的城。   4.环:围。   5.夫:发语词。   6.然而:但是仍然。   7.者……也:是因为(表原因)。   8.不如;比不上。   9.也:判断句的标志。   10.城:城墙。   11.池:护城河。   12.兵:武器。   13.革:铠甲,盔甲。   14.坚:坚固。   15.利:锐利。   16.米粟:粮食。   17.委:抛弃。   18.去:离开。   19.故:所以。   20.域:限制。   21.以:用。   22.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   23.固国:巩固国防;使国防巩固(使动用法)。   24.溪:河。   25.险:险峻。   26.威:建立威信。   27.寡:少。   28.得道者:施行仁政的人。   29.失道者:不施行仁政的人。   31.畔:同“叛”,背叛。    32.之至:达到极点。    33.顺:服从。   34.以:凭借。   35.“故君子”二句:得道的君子有不战之时,若进行战争,则必定胜利。   36.必:一定,肯定。   3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以,用。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    38.亲戚:古代之亲属,即跟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亲,指“族内”;戚,指“族外”。

 孟子说:“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得人心,上下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敌人)包围攻打它。(敌人能够)包围起来攻打它,一定是得到了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了,这样却没有取胜,这样看来是适宜的作战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铠甲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不是不多;(守城的士兵)抛弃(城)离开,这是看来是有利的地形比不上得人心,上下团结。   所以说,限制民众不用划定的边疆界线,巩固国防不用山川的险峻,在天下建立威信不用锋利的武器铠甲。施仁政、得民心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仁政、不得民心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族内族外都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人都服从他。凭天下都顺从(这样的条件),攻打连族内族外都背叛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君子有不战的时候,若进行战争,则必定胜利。

 天、地、人三者的关系问题古往今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三 者到底谁最重要也就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如我们在注释中所引, 荀子曾经从农业生产的角度论述过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但 他并没有区分谁重要谁不重要,而是三者不是并重,最重要的是人和。   孟子在这里则主要是从军事方面来分析论述天时、地利、人 和之间关系的,而且是观点鲜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者之中,“人和”是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地利”次 之,“天时”又次之。这是与他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贯思想分 军开的,同时,也是与他论述天时、地利、人和关系的目的分不 开的,同时,也是与他论述天时、地利、人和关系的目的分不 开的。正是从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出发,他得出了“得道者多 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这就把问题从军事引向了政治,实际 上又回到了他那“老生常谈”的“仁政”话题。   按照孟子的看法,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 国家也不是靠山川就可以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所以,闭关锁国是没有出 路的。要改革,要开放,要提高自己的国力,让老百姓安居炙业。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就会“得道者多助”,多助到了极点,全天下 的老百姓都会顺从归服。那就必然会出现孔子所说的那种情况 ——“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论语子路》各国人士 都来申请留学,申请经商,甚至携带妻子儿女前来申请移民定居 哪里还用得着“封疆之界”呢?只怕是赶也赶不走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就这样成了名言,以至于我们为 现在还常常用它来评价国际关系,谴责霸权主义者。 当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同样是名言,而且, 还更为广泛地应用于商业竞争、体育比赛尤其是足球比赛的狂热 之中。这充分说明它所蕴含的哲理是丰富、深刻而具广阔的延展 性的。   所谓“人心齐,泰山移。”谁说“人和”不是最重要的财富呢?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xi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重要),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重要)。 周围三里的城,七里高的城墙,(敌人)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敌人既然)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有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的条件;但是还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守城的)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不是不锐利,装备盔甲不是不坚固,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抛弃城池离开了它,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所以说,限制百姓的流动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界线,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要,在天下建立威信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坚固锐利。能够实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能够实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达到极点,(连)族内族外(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达到极点,天下的人都会服从他。凭借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被族内族外背叛的人。所以得道的君子有不去打仗就罢了,若进行战争,则必定胜利。

MenZi said: The timing and climate conducive to less favorable terrain, and the favorable terrain of people work together better. Within the walls of a three-ri, a small town seven miles outside the city walls on all sides are not able to break the siege. Since the siege on all sides, there is always a good time or good weather encountered in the time, but still unassailable, indicating the time and climate conducive to less favorable terrain. Another situation is not that high walls, moat not that deep, weapons and armor are not very advantages and strong, forage is not inadequate, but still abandon the city fled, and which shows less favorable terrain of people work together. So: Can the people does not depend on the border line of the blockade could be locked into the state does not depend on mountains and rivers can be dangerous and difficult to keep, and won in the world is not by sharp weapons can be done. Have a moral people to get help on the many moral people who have lost the help they received less. When few people to help the extreme, even the relatives would defect; help many people the extreme, the whole person under the people would obey. To the whole world people are resigned to the forces to attack even the relatives who would be a renegade, must be no war, have already been invincible in.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卷四·公孙丑下》原文
翻译:
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重要),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重要)。 周围三里的城,七里高的城墙,(敌人)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敌人既然)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有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的条件;但是还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守城的)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不是不锐利,装备盔甲不是不坚固,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抛弃城池离开了它,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所以说,限制百姓的流动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界线,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要,在天下建立威信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坚固锐利。能够实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能够实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达到极点,(连)族内族外(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达到极点,天下的人都会服从他。凭借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被族内族外背叛的人。所以得道的君子有不去打仗就罢了,若进行战争,则必定胜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哪里?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

天时不如地利一句一句翻译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

天时不如地利,( )
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什么意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句一译如下: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译文: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

天时不如地利,下一句
地利不如人和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什么意思?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个你知道吧,意思是打仗的时候人和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地利,再次是天时。如果打仗时你占据了人和(对方没有,即使他占据了地利,天时)你也会胜利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意思是,打仗失败的人,占据了天时,没有地利(文章里有暗示敌人占据了地利的意思,但是天时没有地利好),所以他...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哪部经典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解析 实际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句话,我们其实可以从字面的意思就能够去理解到:我们在作战的时候,即便是天气的条件再怎么有利,但是也不如地利的形势好,而我们身处的地理位置再优越,也比不上人心的团结、和睦、齐心协力。因此,这就是这一句话...

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秦·孟子 �2、团结就是力量。——谚语 �3、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 要被人一脚踢开的。——艾思奇 �4、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5、二人同心,...

天时不如地利的下一句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民言出自哪部经典?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民言出自《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作战的时候,有利的天气和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位置,有利的地理位置不如人团结一致。原文后面对“天时不如地利”进行讲述,原文为“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

广河县15696734247: 天时不如地利一句一句翻译 -
桑陆凯尔:[答案]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

广河县15696734247: 六年级下的第27课《天时不如地利》的译文 -
桑陆凯尔:[答案] 原句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广河县15696734247: 六年级第二学期中,27课 选择自《孟子》的 《天时不如地利 》翻译 -
桑陆凯尔: 孟子说:“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 如人的齐心协力.一个三里内城墙、七里外城墙的小城,四面围 攻都不能够攻破.既然四面围攻,总有遇到好时机或好天气的时 候,但还是攻不破,这说明有利的时机和气...

广河县15696734247: 《天时不如地利》的译文~“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 -
桑陆凯尔:[答案] 【原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三里之城,七里之郭②,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③非不深也,兵革(4)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⑤而去之,...

广河县15696734247: 天时不如地利,怎么翻译 -
桑陆凯尔:[答案] 天时不如地利 Right time is no better than right place.

广河县15696734247: 《天时不如地利》的译文 -
桑陆凯尔: 翻译全文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敌人)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敌人既然)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有适宜作战的时令...

广河县15696734247: 《天时不如地利》的翻译! -
桑陆凯尔: 孟子说:适宜作战的气候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形不如人民上下团结. 周围三里的内城,周围七里的外城,包围并且攻打却不能够胜利.包围并且攻打一定是遇到适宜作战的气候的人,但不胜利的人,这是因为适宜作战的气候...

广河县15696734247: 天时不如地利 译文 -
桑陆凯尔: 【译文】孟子说:“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 如人的齐心协力.一个三里内城墙、七里外城墙的小城,四面围 攻都不能够攻破.既然四面围攻,总有遇到好时机或好天气的时 候,但还是攻不破,这说明有利的时机和气...

广河县15696734247: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怎么翻译 -
桑陆凯尔: 这句话的精髓在于:天时是易于变化的比较难以捉摸,也就是说上天的随机机遇是小概率的事件;相对于天时来说,地利是相对固定的,根据地势情况,排兵布阵是比单纯依靠天时来得可靠的的,而且胜算会比较大一点(但是也不忽略对天时的判断),人和就是民心.根据地势情况,高屋建瓴,居高临下也比不上得到广大民心,人民的拥护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而,这句话没有割裂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联系,想要取得成功,统筹把握这三个因素是相当重要的.祝您成功!谢谢采纳!

广河县15696734247: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译文) -
桑陆凯尔:[答案]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