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次科举不中的人,为什么还被赞为明朝第一文人?

作者&投稿:宁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艺术领域有这样奇怪的现象,活着无人问津,死后声名鹊起。

比如画家梵高活着的时候默默无闻,作品以地摊货的价格来售卖,即使这样梵高的作品还是无人问津,因此他生前一直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

曹雪芹

再来看《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祖父曹寅担任江宁织造,曾和年幼的康熙帝做伴读,家世何等显赫!传到曹雪芹父亲这里,雍正帝一纸诏书让世代恩宠的曹家失去了往日的风光,年仅7岁的曹雪芹很快尝到了生活不易的滋味。身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的作者,一生靠着卖字画和朋友接济艰难度日。

徐渭

同样践行这种奇怪现象的还有明朝文人徐渭,一个放浪形骸之外的怪才,经历过无数辛酸坎坷的悲剧人物。

1521年,徐渭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官绅家庭,徐渭的族谱记载,徐氏先祖因触犯刑律被发配贵州充军,隶属军籍。贵州地理偏僻,文化水平普遍低下,而浙江绍兴的文化却是极度发达。

当时的明朝制度,允许军籍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徐渭的父亲就是凭借军籍的身份一举考中举人,至此去掉罪名的枷锁。徐渭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携带家眷回到了祖辈心心念的故乡,浙江绍兴。

徐渭出生后不到一百天,徐渭父亲就被疾病夺去了性命,家境又开始走向衰落。徐渭的嫡母是苗族人,生母是嫡母带过来的陪嫁婢女,好在嫡母对年幼的徐渭视如己出,因此徐渭的童年过得倒还惬意。

苗氏对徐渭的期望,是像徐渭父亲那样通过科举光宗耀祖,改变家族命运。天资聪颖的徐渭,6岁进入私塾读书,8岁试着写科举考试的八股文,10岁能够下笔如流水,得到了当地县令的赞扬,并被看作振兴绍兴徐家的希望。

也就在这一年,因为家境日益窘迫,苗氏狠心卖掉了徐渭的生母,这让年幼的徐渭痛苦不堪,连续三天没有吃一点东西。还没等徐渭从生母被卖的痛苦中走出来,又爱又恨的嫡母病逝,临终前紧紧地抓住徐渭的胳膊。灾祸接踵而至,徐渭的二哥徐潞在去贵州赶考的路上得病而死,负责一家生计的大哥徐淮也在吞食丹药时中毒身亡。

昔日热闹的徐家,如今只剩下徐渭孑然一身,伶仃孤苦的他也只能擦干眼泪,继续负重前行,去完成嫡母苗氏临终前光大门楣的遗愿。由于从小便有神童的称号,徐渭视科举如同探囊取物,考取功名易如反掌。

然而自命不凡的徐渭在科举中却遭到一次又一次的打击,17岁时参加“童试”不中,20岁再次应试依旧不中,慌了神的徐渭当即给浙江提学副使写了一封感人至深的信。信中徐渭描述自己艰难的家庭背景和求学经历,以及乡邻的看重和亡父母的期望,进退两难的徐渭希望能够复试再考。

徐渭老练流畅的文笔感动了这位副使,他当即下令录取徐渭为县学生员,即秀才。此后的十年里,徐渭共参加了八次乡试,命运却总是和他开玩笑,举人功名对他来说像是唾手可得,而又无能为力。

37岁的徐渭为生计所迫,做了浙江巡按监察史胡宗宪的幕僚,这份用以生计的工作对徐渭影响颇深。胡宗宪对徐渭有知遇和提携之恩,徐渭在参加一次乡试前,主考官一一前来参拜胡宗宪,胡宗宪都无不疏漏地叮嘱他们好好关照一个叫徐渭的失意才子。那一天有个考官因事来晚,胡宗宪也就忘记和他打招呼了,谁知道乡试揭榜那天,批阅徐渭书卷的正是那位考官。凭才学和靠关系,徐渭都试了个遍,结果无一例外地落榜不第。

心灰意冷的徐渭就此放弃了科举之路,这一年徐渭在杭州续了一房弦,继室张氏。然而没过多久,徐渭杀妻的惨案就发生了,关于徐渭杀妻的原因众说纷纭,在徐渭于狱中给朋友写的信里,徐渭暗示张氏有外遇,自己是在盛怒之下犯的法。犯下杀妻罪行的徐渭开始是被判为死刑,经过亲朋故旧的多方营救,徐渭的死刑改为无期徒刑。

1573年,万历帝继位大赦天下,徐渭才得以从牢里释放,此时的徐渭已经坐了七年牢。

50多岁的徐渭出狱后去江南多地游玩,行为更加放浪不羁,个性也愈发孤傲。晚年的徐渭虽然穷困潦倒,却不肯依附权贵,他多次拒绝当地官吏的宴请,就是不肯赏光。反而在贫苦的邻居送来一把青菜、一杯薄酒时,徐渭挥毫泼墨还以为礼,对此他自嘲是个“换米翁”。

步入古稀之年的徐渭感到大限将至,于是开始撰写回忆自己的一生,连自己杀妻的丑事也一一记载,徐渭命名这本著作为《畸谱》。徐渭坦然承认自己杀妻是精神异常的表现,且自己一生特立独行、不同流俗。

1593年,徐渭蜷缩在自己的茅屋里溘然长逝,身子底下仅铺着一层薄薄的稻草。1599年,明朝文学家袁宏道因为偶然的机会读到一篇文笔极好的文章,他大呼读起来酣畅淋漓,称赞文章主人堪称“明朝第一文人”。

徐渭的绘画作品就连名扬海外的齐白石都啧啧称赞,恨不能早生三百年,为徐渭备笔磨墨。

花开说:很多人说高考就是进阶石,这句话并无错误,在某种意义上它就是寒门子弟的唯一捷径,但事实上它也只是进阶石,而关乎未来,关乎成就的其实更是你人生阅历,人生起伏中形成的源自内心才华的外显。也只有不断的成就自我,增强学识才是成功的充要条件。




8次科举不中的人,为什么还被赞为明朝第一文人?
当时的明朝制度,允许军籍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徐渭的父亲就是凭借军籍的身份一举考中举人,至此去掉罪名的枷锁。徐渭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携带家眷回到了祖辈心心念的故乡,浙江绍兴。徐渭出生后不到一百天,徐渭父亲就被疾病夺去了性命,家境又开始走向衰落。徐渭的嫡母是苗族人,生母是嫡母带过来的陪嫁婢女,...

柳永为什么被叫做白衣卿相?
柳永年轻时应试科举,屡屡落第;即暮年及第,又转官落魄,终官不过屯田员外郎。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柳永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以毕生精力作词,并在词中以“白衣卿相”自诩。白衣卿相解释:白衣:平民的服装,也指平民;卿相:指高官。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

被称为圣旨口,乞丐命的古代诗人是谁
历史上,有个著名诗人,十次科举应试,十次不中,名同乞丐,诗文却名动天下,被民间称为圣旨口,乞丐命。他就是晚唐诗人罗隐。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县新登镇)人。前后总共参加科举考试,考了十多次,都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罗裳山相关资料
罗隐,生于唐末833年,文学大家,字昭谏,原名横。因多次科举不中,心生愤慨,改名为隐,自号江东生。他出身于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虽27岁即列入贡籍,却历经十次科举却未能成功。之后,他在湖南和淮、润等地任职,但始终不得志。直到55岁,他投奔了东南地区的杭州刺史钱镠,被任命为从事,并且...

历史上的哪三个落榜考生把天下搅合的天翻地覆?
同时也对当时社会带来了很惨重的损失。袁世凯 袁大总统也是一位科举落第者,他也是几次科举不中,最后入了行伍,他极具才能,可以说满清真正亡于袁世凯,同时他又窃取了国民革命的损失,只是他的下场也并不好。以上三个科举落榜者,最后都当了皇帝,但是在历史上的评价都不高。

他是多次科举不中的名人,仍然被赞大才子,写出一首诗家喻户晓
可惜罗隐这个人,运气实在是不好。他曾经入京参加过十次考试,但是十次考试十次落榜,到死也没能考出举人身份。罗隐考试不中心情难免郁闷,因此放榜之后最爱去青楼喝花酒,发泄一二。他第一次去考试的时候信心满满,发现自己落第后转不过弯来,就去青楼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包了一个叫做云英的妓女作陪。

元好问为后世做出了哪些贡献?他为什么指的我们铭记?
元好问二十八岁的时候再一次的参加了科举,但是仍然没有成功,五次科考,五次失意,元好问虽有失意,但是他一直坚持着,不放弃,一直勇往直前。仕途不顺,亡国不忘保护才人兴定五年的时候,三十二岁的元好问终于科举成功,进士及第,但是由于科场中的纠纷,元好问被诬陷为“元氏党人”,一气之下他选择了不...

诗人元好问简介
曾祖元春(一作椿)任北宋隰州(治今山西省隰县)团练使,又从平定移家忻州,遂为忻州人。祖父元滋善,在金朝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年)任柔服(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托克托附近)丞。父亲元德明多次科举不中,以教授乡学为业,平时诗酒自娱,著有《东岩集》。元好问出生后七个月,即过继给他的任县令的二叔父元格(后元好问...

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这些称呼是什么意思?
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5、“举人”是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6、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始见于《管子·小匡》。汉以来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现代也比喻知识量丰富的人。

徐文长传文言文
徐文长传 袁宏道(一)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人。 其是晚明重要的作家,文坛“公安派”领袖。与其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 他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和形式主义倾向,主张诗文写作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即:独特抒发自己的感情和心灵,不拘泥于即有的格套)。他以小品文而著称,有《袁中郎集》。 (二...

翼城县18253762679: 名落孙山的孙山是个什么样的人 -
标要吾玫: “名落孙山”是人们熟知常用的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参加考试或选拔而没有被录取.可是许多人对成语中“孙山”一词的意思不是很清楚,甚至会有一些人想当然地把它当作一座山的名字.如果这样的话,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孙山”不...

翼城县18253762679: 王阳明考了几年科举 -
标要吾玫: 二十二岁时考进士不中,当时相当于宰相的内阁首辅李东阳笑着说:“你这次不中,来科必中状元,试作来科状元赋.”王阳明悬笔立就,朝中诸老惊为天才.嫉妒者议论说,这个年轻人若中了上第,必然目中无人.二十五岁再考时被忌者所压,又未考中. 二十八岁礼部会试时,他考试出色,名列前茅,中了进士,授兵部主事.

翼城县18253762679: 古代有哪几人科举屡次不中但最终中举的或者考了几次才中举的? -
标要吾玫: 唐朝的孟郊,就是考了好几次才中的,他的诗篇,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就是描述他好不容易中举的心情的.蒲松龄也是考了一生都没中,最后还是靠着朝廷的一次恩施才给了个贡生资格,很悲催的.

翼城县18253762679: 唐代为什么有'三是老明经,武师少进士'的说法 -
标要吾玫: 您说错了,是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在唐代科举分为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考查的是对诸子百家的记诵和默写,难度较易,所以通过的机率较大,于是有三十岁都是老明经的说法.而进士科要考查诗歌,文章,时务策等等,难度极大,名额有少,所以五十岁考取都算是年轻的进士了.

翼城县18253762679: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名次 -
标要吾玫: 宋代殿试,一般分为五甲.第一、二甲赐进士及第,第三、四甲赐进士出身,第五甲赐同进士出身.明、清殿试,分为三甲,第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皆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若...

翼城县18253762679: 中国古代出了多少名状元? -
标要吾玫: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的创始人是隋文帝、隋炀帝.如果以杜佑《通典》中始于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的说法为准,那么到清光绪三十年(1905年)废科举为止,差不多有一千三百年历史. 科举的原意是分科举士.但从唐朝起,就偏进士科,...

翼城县18253762679: 古代未参加考试,却功成名就的人 -
标要吾玫: 金榜题名时,是中国古代莘莘学子们所向往的.中国古代的书生才子,在不断的奔赴这科举考试,中了举人入了殿试的人有很多,然而,科举失利的更是很多.可是,在这些失利的落榜生中,却有很多牛气十足的人.几千年过去了,当年,马蹄...

翼城县18253762679: 历史上连中三元者都有谁? -
标要吾玫: 中国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确切人数应是17位. 唐代三名 1、崔元翰,博陵安平人.名鹏,字以行.唐德宗建中二年辛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十七人.考官:礼部侍郎于邵.试题《白云起封中赋》等.崔元翰是中国第一个“连中三元”...

翼城县18253762679: 中国科举史上的14位连中“三元”是那些人? -
标要吾玫:在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共有17人连中三元,他们是文科15位: 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 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 金朝的孟宋献; 元...

翼城县18253762679: 明清科举制度 -
标要吾玫: ▲明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 元朝开始,蒙古人统治中原,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但以四书试士,却是元代所开的先例. 元朝灭亡后,明王朝建立,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