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面的“是故”出自哪一章节?

作者&投稿:羿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第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三十三章、第六十四章。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扩展资料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

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道家思想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道家思想是唯物主义。老子的“道”是唯物。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的道没有形状,没有具体性质,只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存在状态。老子的道,不是哲学,但他又是哲学中的哲学,是天地人三维一体的哲学。任何的科技和事情不能找到的答案,在老子的道里面都能...

《道德经》中的名句,你感悟最深的有哪些?
最早知道《道德经》这部经典,应该是在上初中的时候,当时给我留下印象的,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名言。然后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直到了大学,对儒释道三家乃至诸子百家的经典,就更加入迷。下面就分享几句《道德经》中感悟最深的句子:一、道可道,...

什么是道德经
具体姓名史料中也颇为不全.“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汉河上公作《老子章句》,分为八十一章,以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有《道德经》之名,其非常敬佩“文言文”。《楚简老子道德经》窦中亮 现在可以看到的...

《道德经》中所说的: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里面有一句话讲的是比较好的,是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你可以理解为任何东西的发展变化都是有一个过程的,可能是从一个很弱小的生物成长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这就是万物生于有。而这个很弱小的动物可能是从虚无中进化而来的,就好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样的争论一样。 而上面的虚无并...

《道德经》谁能帮我译出来?
概言之,道德二字的意思是规律与调节的结合,德是本质,智是表象。其实,天不存在理性问题,因为天地的运动是恒定不变的,不具备调节功能。它的所谓调节,均在运动中体现出来,如四季的变化,日夜的更替。今天读老子,一定要用历史的眼光批判的认识。对前九章进行了初略认识。关键词:道德经《道德经》之一章 原文:道,...

《道德经》“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该如何理解其中的深意?
意思是: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这就是说,你得到了应该得到的东西,也一定会失去应该失去的东西。乐于得必乐于失,有失才能有得。出处:春秋战国时期.老子《道德经》原文: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

《道德经》的别名是什么《道德经》里面有什么四字成语?
道德经中的成语:1、玄之又玄2、有无相生3、功成不居4、和光同尘5、天地不仁6、天长地久7、上善若水8、金玉满堂9、功成身退10、目迷五色11、宠辱若惊 12、视而不见13、听而不闻14、涣然冰释15、虚怀若谷16、绝圣弃智 17、少私寡欲18、相差无几19、如登春台20、飘风骤雨21、余食赘行...

道德经里面的“希言自然”,该如何理解?
人心常在这种外逐意念中存在,就是“心为形役”,失去了心灵本来的自由。(此义可看庄子齐物论前半部分,其论极精)。老子曾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也是与“希言自然”相对的),闲言语和杂思虑过多,往往会使生命沦于虚伪,矫揉,不自在。所以老子主张“塞其兑,闭其门”,“清静为天下正...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句话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出自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第一章。意思是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

老子的《道德经》的精髓是什么?
老子《道德经》主要论述了修身、养生、用兵、治国四方面的道理。本文对这四个方面的精髓进行简练地分析总结。1,修身 老子《道德经》讲:“致虚极,守静笃”。老子很注重身心的清静。老子还讲过,做人的最高境界是“内外两除”。外面要除去对名利的追求,内心除去对知识的追求。做到毫无追求,身心象...

黄埔区18368166846: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真正的出处是《老子》吗? -
长沙壮麝香: 确实是出自老子《道德经》 原七十七章 天之道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可参见http://www.hispeed.com.cn/Forum/ReadPost.asp?PostID=917574) 算不上盗版嘛.金庸的很多武功的名字都是从古典文学里出来的.比如说 降龙十八 的招式就全部借用 周易 的名词

黄埔区18368166846: 道德经里的故天地之道非明则暗在哪章 -
长沙壮麝香: 道德经里没有你说的“故天地之道非明则暗”这句话.但是道德经里,对天之道有阐述: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以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

黄埔区18368166846: "圣人无为而无所不为,圣人无私而故能成其私"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几篇? 是什么意思? -
长沙壮麝香: 第一句句话出自道德经第37章.第2句话出自道德经的第7章.第1句话的意思是圣人他所谓的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能够做到所有的事情他都能够用一种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所谓的无为就是去掉人心之后.并不是用人心去作为,而是用道...

黄埔区18368166846: 请教道德经中的“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
长沙壮麝香: 红颜3150:你好.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用白话说天所以厌恶(的人),谁晓得它的原因呢.也就是说“这就是自然规律,可又谁知天意呢?” 这一章就是讲天谋、不争、不言、不战而善胜. 这一章有一句名言: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原文是疏而不失).

黄埔区18368166846: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立于不争而无忧,立于不争而有成.”出自道德经第几章 -
长沙壮麝香: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66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后之.是以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黄埔区18368166846: 道德经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讲的是什么 -
长沙壮麝香: 从全章脉络来看:「《道德经》之六十三章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它讲得是:圣人能够把一般人看成是「易」的事当作「难」的事来办理,专心致志,全力以赴,一点都不马虎,所以循序渐进,掌握规律,到了办理一般人认为是「难」的事,圣人也跟办理「易」的事一样,一点都不觉得困难.

黄埔区18368166846: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句话出自哪
长沙壮麝香: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黄埔区18368166846: 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 -
长沙壮麝香: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简单一句话“包含多个层面”的意思,因为毕竟她指代的是“人最完美的境界”,主要包括 结合当时老子的处境,主要指“不为名为利,泽...

黄埔区18368166846: 道德经第一章“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到底怎么断句? -
长沙壮麝香: 有区别,大有学问.有有欲望的人看事情只能看到问题的表面.没有欲望的人可以看到问题的核心内容和深奥的道理.

黄埔区18368166846: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是什么意思 -
长沙壮麝香: 出自于《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意思是说,最上等的善要象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之争夺,停留在众人讨厌的低洼低方,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