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曹丕文气说的理论内涵及历史价值

作者&投稿:莫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曹丕的"文气说"的内涵是什么?~

“气”,在中国古代本指构成宇宙万物的一种自然物质。《易·系辞上》说:“精气为物。”王充将“气”与精神活动联系起来,提出“精神本以血气为主”(《论衡·论死》)的观点。这里的“血气”是指构成人体的物质、元气。前此,孟子还曾提出“知音”、“养气”之说,孟子解释他所善养的“浩然之气”,是“至大至刚”、“集义所生”,需要“配义与道”。这里的“气”,是指加强人的道德修养。曹丕继承了这些有关“气”的观点,运用于文论之中,阐述作家的气质、才性、思想修养、创作
个性和作品的风格的关系。这对认识文学创作及其风格、成就,很有价值,对我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也有积极意义。但过分强调作家的先天气质、才性,忽视后天学习,包括社会实践和艺术修养对创作的影响,是其重大的局限。

曹丕做魏太子时期,写了一部学术著作--《典论》。原有22篇,后大都亡佚,只存《自叙》、《论文》、《论方术》三篇。其中《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在此之前,我国还没有文学批评方面的专著。它的产生产生,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开始步入自觉时代的一个标志。文章虽不长,但提出了一些新见解,具有显明时代色彩,显示出文学批评的新风,对当时及后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批评了自古以来“文人相轻”的错误,提出“审己以度人” 的正确批评主张。曹丕分析了“文人相轻”恶习产生的原因,是作家、批评家的认识偏差问题,“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只做到“知己”,而没有做到“知彼”。一方面表现对自己长处的“善于自见”,对别人长处视而不见;另一方面表现对自已短处视而不见,对别人短处视而易见。“文非一体,鲜能备善。” 一个作家不可能擅长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各有所长也就必有所短,往往以自己所长相轻他人所短。解决的办法是“审己以度人” ,即从自我出发,审察自己,衡量别人,要有正确的批评态度。
2、论述了各种文体的特点和写这些文体的不同要求。《论文》说:“夫文本同而末异” ,所谓“本”,是指文章的本质特征,即用语言文字来表现一定的思想感情;所谓“末”,指文章的具体表现形态,即文体特征或文章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特点。无论哪一种体裁,都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其本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不同文体在表现形态、语言形式、体貌风格方面各有不同。
3、曹丕还提出“文以气为主”的命题,说“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气有清气和浊气两种,不是可出气就能获得的) ,“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虽是父亲兄长,也不能传授给儿子和弟弟) 。这里的“气”,实际上指的是作家气质和个性。所谓“清浊”,一方面说人的性格,另一方面也是指文学作品的风格。“清”是俊爽、豪迈的阳刚之气;“浊”是凝重、沉郁的阴柔之气。曹丕的“文气说”,第一次正式认识到作家的主体性及其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把文学研究真正地与对人旳研究结合起来,开创了综合地评论作家作品的风气。曹丕旳“文气说”,是《论文》最核心的一个观点。它的提出标志着文学创作从此走向自觉,有了曹丕“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创,才会有日后刘勰等人的比较全面,比较科学的风格理论。由此,我国古代文学批评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对提高文学的社会地位,促使作者们重视创作个性,提高创作质量,起着积极作用,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走向有很大影响。
4、曹丕论述了文学事业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他对文学的功能和价值提出了崭新旳看法,他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文章(主要是指诗赋、散文等文学作品。)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是可以流传后世而不朽的盛大事业。曹丕将文章在政治中的作用概括为“经国之大业” ,提到与事功并立旳地位,评价如此之高,前所未有。
曹丕在文章中提出了并企图解决文学发展中的一些共同问题,尽管他对这些问题旳解答还比较简单,但他启发后来的作家、批评家继续探索解答这些问题的先驱之功是不能埋没的。后来的陆机、刘勰、钟嵘正是沿着他所开拓旳道路继续前进旳。他的这些观点,对文学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为后来的《文赋》、《文心雕龙》、《诗品》等体制完备的文学批评专著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将前人零散的文学批评观点系统论述,为后代文学批评史旳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位文学评论家。

曹丕《典论·论文》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题,它首先明确地将“气”的概念引入文学领域并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它第一次明确强调了作家的个性、气质与文学创作是不可分割的。

把作家的“气”视为文章的生命,自觉地抒发个人的情感,追求文学创作的个性,因此,“文气说”的出现促成并标志着“诗言志”向“诗缘情”的转变,昭示着一个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时代的到来,并把文学创作推向了唯美的时代。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道: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也就是“文章是以气为主导的,仅有清气和浊气两种,不是可以出力气就能获得的。

暗乐来作比喻,音乐的曲调节奏有同一的衡量标准,但是运气行声不会一样整齐,平时的技巧也有优劣之差,虽是父亲和兄长,也不能传授给儿子和弟弟。那么,丕所谓的“气”又是什么呢?大体可理解为:“气”就是文章中反映出来的作家的气质个性,也即作者的天赋受。

它具体融化在作品里,则表现为作品的精神风貌,大致相当于今天所说的艺术风格。丕的文气说受东汉末年品评人物的风气影响,品评文章的风气也逐渐形成。故而,品文章亦是品人。




试述曹丕文气说的理论内涵及历史价值
1.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首次将“气”的概念引入文学领域,这一理论明确强调了作家的个性与气质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2. 曹丕认为,作家的“气”是文章的生命,他提倡自觉地抒发个人情感,追求文学创作的个性化,从而推动了文学创作从“诗言绝清志”向“诗缘情”的转变。3. “文气说”的出现标志着...

试述曹丕文气说的理论内涵及历史价值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开创性地将“气”的概念引入文学领域,突显了作家个性和气质在创作中的核心地位(p1)。他强调,作家的“气”是文章的灵魂,提倡作家在创作中自发地流露个人情感,倡导从以往的“诗言绝清志”向更注重情感表达的“诗缘情”转变(p2)。这一理论标志着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自觉阶...

试述曹丕文气说的理论内涵及历史价值
曹丕《典论·论文》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题,它首先明确地将“气”的概念引入文学领域并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它第一次明确强调了作家的个性、气质与文学创作是不可分割的。把作家的“气”视为文章的生命,自觉地抒发个人的情感,追求文学创作的个性,因此,“文气说”的出现促成...

曹丕的"文气说"的内涵是什么?
9. 然而,曹丕的理论过分强调了作家的先天气质和才性,而忽视了后天学习,包括社会实践和艺术修养对创作的重要性,这是其理论的一个重大局限。

曹丕《典论·论文》中“文气说”的审美体征
《典论·论文》是曹丕在魏晋时期的重要文艺论著,它奠定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文章学专论的基础。曹丕提出的“文气说”是文学批评中关于作家才性论的核心概念。该理论自提出以来,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学的评价和创作,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都从“文气”角度进行探讨。因此,古代文艺理论的诸多范畴,如气味、气韵...

文气说的产生与发展
文气说的产生与发展 1. 曹丕在其著作《典论·论文》中首次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观点,认为文学作品的特质与作家的气质、个性紧密相关。他通过音乐比喻,阐述不同作家因其内在气质的差异而创作出风格迥异的作品,这种气质的清浊是天然形成的,不可强求。2. 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中继承并发展了曹丕...

"文以气为主"时曹丕在什么中提出的观点
与先秦时期强调“以志束情”的“诗言志”不同,曹丕的观点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流露。汉代经学的兴盛曾严重限制了文学的情感表达,而“文气”说的出现则恰好适应了建安时期文学发展的需求,从经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追求个人文学创作,并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综上所述,“文以气为主”的观点不仅确立了“气”...

曹丕文论观
曹丕的文气观对后世影响深远,它激发了后人对于刚强文风的崇尚,成为文学创作中追求个性与精神内核的重要准则。他的这一理论不仅塑造了文学的精神内核,也深深影响了民族精神的独立与坚韧。从曹魏的“文气说”到后来的“骨气说”,都体现了文气在文学中的核心地位,它是引导文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精神灯塔。曹...

曹丕《典论·论文》中“文气说”的审美体征
曹丕“文气说”是文学创作“才性论”批评的核心命题。自曹丕首揭“文气说”伊始,中国文学界无论是评诗论文或是探讨创作和鉴赏的一般规律皆是从“文气”着眼。故而古代文论纷繁复杂的理论范畴实质上就是由“文气”说承续展拓,从而形成了别具匠心...

曹丕《典论论文》中基本文学观点
,“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这里的“气”,实际上指的是作家的气质和个性。曹丕的这一观点,表明他对创作个性的重要性已有比较充分的认识。4、论述了文学事业的社会功能,将它提到“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高度,又说“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都不如文章能传诸无穷。

下关区13485384800: 浅谈中国古代文论的文气说 -
依看肌苷: 文气说 关于文学创作与作家的气质、个性关系的理论观点.始见于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曹丕论“气”,...

下关区13485384800: 简述曹丕的文艺理论思想 -
依看肌苷: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著作,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认为作家的气质决定作品的风格;

下关区13485384800: 曹丕《典论•论文》文论观点 -
依看肌苷: 是“立德、立功”之次思想的重大突破,是文学自觉的一种表现,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发展有重大意义和影响.但可惜的是,在《典论·论文》里,他并未对这一观点加以详细的展开论述.不过,仅仅是提出这一口号,他在文论史上已经...

下关区13485384800: 中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是什么?
依看肌苷: 《典论·论文》《典论·论文》是非常重要的文论著作,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在它之前还没有精心撰写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专著.它的产...

下关区13485384800: 诗体角度讲曹丕的《燕歌行》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
依看肌苷:[答案] 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全诗句句押韵,为鲍照等人的七言诗创作,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燕歌行》二首在七言诗... 因此,真正摆脱了楚歌形式的羁绊,使七言形式宣告独立的作品就不能不说是曹丕的这两首《燕歌行》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

下关区13485384800: 孟子“知言养气”说同曹丕“文以气为主”说有什么不同? -
依看肌苷: 曹丕、刘勰、钟嵘的气论,虽然都是孟子的养气说发展而来,但其内容却与养气说的本来意义并不完全一致,孟子的气是指以儒家道德观念为核心的人的精神气质,而曹丕等人强调了作家的精神气质,至于这个气质是以儒家的道德观念为核心,...

下关区13485384800: 谈谈孟子“知言养气”说同曹丕“文以气为主”说的不同. -
依看肌苷: 文气说是古代文艺理论观点之一.早在《孟子》中,孟子就提出“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说法.孟子认为,作家必须首先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才能写出文辞美丽而又有浩然正气的作品,这种“气”必须从培养作者的思想品格入手...

下关区13485384800: 概述曹丕的文学思想 -
依看肌苷: 曹丕是邺下文人集团的实际领袖,对建安文学的精神架构起到关键作用,由此形成的“建安风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曹丕命令刘劭、王象、缪袭等人编纂中国第一部类书《皇览》,开官方组织编纂类书的先河.《典论·论文》开创了文学批评的风气,为中国文学批评之祖. 其《燕歌行》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此对后世七言诗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下关区13485384800: 三国演义关于刘禅、曹丕的故事情节 -
依看肌苷: 金戈铁马间的多愁善感 ——论曹子桓 一.曹丕生平 曹丕,字子桓,生于灵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死于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乱世,曹丕便“生于中平之季,...

下关区13485384800: 曹丕《典型论文》批评了当时文坛上哪些不良现象 -
依看肌苷: 首先,曹丕批评了"文人相轻"的风气,认为"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他在举例说明"文人相轻"的文坛事例后,分析这种风气的产生原因时说:"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可以说,曹丕对"文人相轻"的风气的批评是相当深刻和实事求是的.其次,曹丕反对好古贱今,批评当时"贵远贱近,向声背实"的不良倾向,这种风气产生的原因在于失之于考察和盲目的迷信.他通过批评,实际上肯定了今胜于古,肯定了文学的进步和进化,是一种文学进化论的思想.肯定了今胜于古,这在当时也是一种难得的见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