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句诗可以告诉我们这个是是精益求精勤学苦练得来的

作者&投稿:战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学学习的好处?~

1、提高素养,提升自身的品位。
2、是感知社会的触角,各个学科都是融会贯通的,学习文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一个人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触类旁通。
3、学习文学,也是一种美的享受,文学中所含括的智慧、人文精神是其他学科难以媲美的。
4、学习本国文学,当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何况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其文化更是渊源流长,传承这些文化精髓——文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隐而不现但真真实实的责任。

扩展资料: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不同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
文学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
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
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很简单,进图书馆,从第一排最下面一本开始借,几年后,你就超脱了

可以从以下诗句告诉我们:精益求精,勤学苦练得来的。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出自《警世贤文·勤奋篇》

译文:

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_百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告诉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往往不如局外人视角全面,看得更加清晰;要想知道事物的全局面貌,就应该摆脱主观成见,通过全面观察来得出结论。不识庐山真面目出自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原诗如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

...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的这句诗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道出了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显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自己亲身的实践。这句话蕴含的哲理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对待事情,也是从年轻开始就下苦功夫...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朝代】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白话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

欲穷千里目更一层楼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如果想得到更多的知识、道理,则要站得更高一些,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与高瞻远瞩的胸襟。唐·王之涣《登鹳雀楼》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翻译: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

登鹳雀楼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借诗喻理。字面意思是: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告诉我们: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如果想得到更多的知识、道理,则要站得更高一些,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与高瞻远瞩的胸襟。【参考资料】“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告诉我们的道理用一个格言来...
可以概括成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该句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观察事物如果不是处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之外,就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识庐山真面目”常用来比喻无法认清一个人的真正底细与才干,而“只缘身在此山中”最能描写出“当局者迷”的情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其实这两句诗的哲理并不复杂的。简单来说,就是: 每个人,都有所长,也有所短。有句老话说得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大抵如此。既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所以,我们就没必要因为自己某方面不如别人而妄自菲薄,也不能因为某些优势而骄傲自满。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确的发展观念。

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用俗语概括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可以用俗语概括为什么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由于人们所...

讲道理的诗句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赏析:这首诗最为大家熟悉的就是“擒贼先擒王”这句,实际上,这首诗每一句都蕴含了哲理。第一句告诉我们,不管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都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强项;第二句告诉我们。当我们...

《登鹳雀楼》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诗句是什么什么?
《登鹳雀楼》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诗句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字面意思是: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如果想得到更多的知识、道理,则要站得更高一些,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与高瞻远瞩的胸襟。原文: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江川县17846986325: 泊船瓜洲中那一句写要精益求精 -
抄征佰备: 对,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据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以此说明文章要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江川县17846986325: 泊船瓜洲中那一句写要精益求精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怀.” -
抄征佰备:[答案] 对,是”春风又绿江南岸“. “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据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以此说明文章要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江川县17846986325: 泊船瓜洲中哪一句体现了精益求精? -
抄征佰备: 春风又绿江南岸 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其富于表现力.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这就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诗思也深沉得多了.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这种心情,用“绿”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

江川县17846986325: 老师告诫我们,学习不可随随便便,要精益求精的诗句名言是什么 -
抄征佰备: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江川县17846986325: 泊船瓜洲中那一句话是只让我们精益求精的? -
抄征佰备: 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 《泊船瓜洲》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 3.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县南,与京口相对 4、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5、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

江川县17846986325: 老师经常用泊船瓜舟中的诗句指导我们写作文要精益求精的诗句是什么 -
抄征佰备: 老师经常引用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来指导写作文要精益求精.原因:因为这句诗中的“绿”字是诗人经过反复推敲才定下的.原先是人用了到、过、入、满、漫等都觉得不如绿字能在人们面前展示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画面,且更能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现在老师常用这一例子来教育学生,文章写好后要修改,用词造句要推敲.

江川县17846986325: 唐太宗《帝范》中的哪句话是说精益求精 -
抄征佰备: 唐太宗在《帝范》中写道:“若崇美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而身丧.且成迟败速者国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唐太宗晚年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可谓是精益求精.

江川县17846986325: 《泊船瓜洲》哪句说明文章要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春夜喜雨》哪句是赞扬工作细致的? 急吖~
抄征佰备: 应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的意思是细雨随着微风悄悄地在夜里下着, 使万物受到滋养.应该是指工作细致

江川县17846986325: 我们常常引用王安石修改<<泊船瓜洲>>中的诗句“ ”来说明文章要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
抄征佰备: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原句为: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他一路上反复吟诵着,思考着,总觉得第三句中的“到”字太平庸,也不够贴切.后来改为“过”字,读了几遍,又嫌不好;又改为“入”字——“春风又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