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说明贿赂秦国而导致灭亡的原因是哪两句?

作者&投稿:茌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六国论》中论述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六国论》中论述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用土地贿赂秦国。《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苏洵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苏洵立论的根据;二是苏洵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苏洵撰写《六国论》的针砭现实的意义及其写作上的特点。北宋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因而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为了防范武将军权过重,严令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将官经常轮换,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致使军队没有战斗力。这样的措施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是也造成军事上的衰颓。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到北宋中期,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北宋政府实不限制兼并的政策,土地集中现象严重,贵族占有大量土地,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的专制腐败,军事上的骄惰无能,带来外交上的极端软弱。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也就是说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而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是这一句: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意思是: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不赂秦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秦国,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与秦国较量,也许还不容易估量呢。


弊在赂秦的原文及翻译
《六国论》原文及翻译一句对一句如下:原文: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翻译: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主要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拿...

六国论原文和翻译
而且燕赵两国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几乎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和力量穷尽,战败而灭亡,实在是没有办法啊!假使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刺客不行动,优秀的将领仍在那里,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呢。唉!如果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分封给天下的谋臣...

苏洵写的六国论翻译
真可悲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势。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比不上六国了。

在著作《六国论》中,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节选如下: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译文如下:唉!如果六国把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非凡的人才...

《六国论》中指明诸侯之国赂秦的主要原因是?
其二,六国之间互相侵夺以及六国与秦的频繁战争,造成六国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死亡,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据历史记载,仅韩、赵、魏三国被秦杀死的人就有几百万。六国之间的战争,造成死亡的人数也不少。战争的频繁,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使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穷国衰,六国灭亡,势所必然。从秦...

《六国论》全文的翻译
六国论原文及译文如下。原文: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

六国论原文及翻译
六国论原文及译文如下。原文: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翻译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势。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比不上六国了。创作背景:《六国论》选自《嘉佑集》卷三。这是苏洵所写的《权书》中的一篇,《权书》共10篇,都是史论的性质。苏洵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单纯地评论古代...

苏洵在巜六国论》中认为六国自我保全的方法是什么?
真可悲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势。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比不上六国了。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翻译是什么?
翻译:齐国不曾割地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出处:《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原文节选: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译文:齐国不曾割地贿赂...

新安县15299525658: 从哪几方面说明六国论中“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中心论点的 -
窄沸伊迈:[答案] 《六国论》一开始,首先提出了六国破灭的原因.劈头四句话“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就是贿赂秦国.这实际上是削弱自己力量,助长敌人的侵略野心,促使自己走向毁灭. 第二段先论述“赂秦”的国家灭亡的原因,...

新安县15299525658: 《六国论》翻译(六国论翻译全文翻译)
窄沸伊迈: 1、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2、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3、有人...

新安县15299525658: 六国论中六国和秦统治者灭亡的根本原因 -
窄沸伊迈:[答案] 六国论未谈及秦的灭亡 六国论阐述六国灭亡在于赂秦: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 过秦论阐述六国与秦的灭亡在于不施行仁义: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新安县15299525658: 《六国论》中慨叹六国灭亡的可悲结局揭示赂秦的根源在于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后,紧接着得出_____历史教训 -
窄沸伊迈:[答案] 弊在赂秦

新安县15299525658: 六国论说明贿赂秦国而导致灭亡的原因是哪两句? -
窄沸伊迈: 是这一句: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意思是: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新安县15299525658: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翻译道是什么意思 -
窄沸伊迈:[答案] 语出《六国论》. 贿赂秦国导致自己力量减弱,这就是六国破灭的原因道理啊. 希望能够帮到您

新安县15299525658: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解释 -
窄沸伊迈:[答案]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 这样整句翻译才更明白. 译文 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

新安县15299525658: 苏洵的《六国论》根据北宋外患频仍、统治者屈辱苟安的背景立意,指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观点.请你结合有关史料,写一篇发言稿,谈谈对“六国... -
窄沸伊迈:[答案] 答案: 解析: 也谈六国的灭亡 苏洵在《六国论》中,根据秦并吞六国而统一天下的历史事实,从六国相继破灭的角度,有理有据地论述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并分别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和“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两方面进行论证....

新安县15299525658: 六国论的文言文翻译谁能给我翻译要字字落实
窄沸伊迈: 〈六国论〉白话翻译 六国被攻破灭亡,不是(因为他们)兵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症结在於(割让土地)贿赂秦国.贿赂秦国而(使自己的)实力削弱,是走向灭亡的道...

新安县15299525658: 六国论李桢原文及翻译
窄沸伊迈: 六国论李桢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 而导致灭亡的.当苏秦才出来(游说)时,本来曾想得到秦国所用,而希望秦国统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