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原文和翻译

作者&投稿:欧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六国论》原文和翻译如下:

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翻译:

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他们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问:六国一个接一个地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他们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去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地保全自己。

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秦国除了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收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池。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实际多到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到百倍。那么秦国最想要的,与六国诸侯最担心的,本来就不在于战争。

回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它们送给别人,好象抛弃不值钱的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然后得到一夜的安睡。起来察看四面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越多,秦国侵犯得就越急迫。

所以不用打仗,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终于落到全部覆亡,是理所当然的事。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熄灭。这话对了。齐国不曾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接连灭亡,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亲附秦国而不帮助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不能幸免。

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灭亡,这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太子丹用荆轲作为计策,才招致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五次作战,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再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了它。

到李牧因为谗言被诛杀,邯郸变成秦国的郡邑,可惜赵国用武力抵抗而不坚持到底啊!而且燕赵两国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几乎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和力量穷尽,战败而灭亡,实在是没有办法啊!假使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刺客不行动,优秀的将领仍在那里,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呢。

唉!如果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分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诚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合力向西进发,那么我很担心泰国人连饭也咽不下去啊!可悲啊!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土地天天削减而趋向灭亡。

治理国家的不要使自己被积威所胁迫啊!那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当时还有可以不必贿赂而战胜秦国的形势。假如我们凭仗国土辽阔,低下身段跟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行事,那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六国论》创作背景:

《六国论》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是史论中的名篇,以其见解之深刻,论述之独到,为后人所称颂。这篇文章针对六国破灭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旨在劝说北宋王朝不要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以免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苏洵生活的时代,北宋王朝面临着内外交困的严峻形势。内部,官僚体制的僵化、腐败,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外部,辽和西夏的威胁日益严重,国家安全形势堪忧。在这样的背景下,苏洵通过深入剖析六国破灭的历史,提出了许多富有见地的观点。

在苏洵看来,六国破灭的原因在于它们没有团结一致,采取正确的外交政策。他指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即六国的失败并非因为它们的军队不强、战斗不力,而是因为它们采取了错误的政策,过度地贿赂秦国。这种政策不仅削弱了六国的经济实力,还助长了秦国的野心,最终导致了六国的灭亡。

苏洵进一步指出,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他认为,贿赂秦国无异于抱薪救火,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加剧危机。因此,他呼吁北宋王朝要吸取六国的教训,采取积极的政策,加强对外联络,共同抵抗外敌。

在文章中,苏洵不仅对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他的论述充满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对后世的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国论》作为一篇优秀的史论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它提醒我们应当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在今天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里,我们仍可以从苏洵的《六国论》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苏洵《六国论》原文以监其上下之所好,择其淫乱者而先征之翻译
原文:桓公曰:“吾欲从事于诸侯,其可乎?”管子对曰:“未可。邻国未吾亲也。君欲从事于天下诸侯,则亲邻国。”桓公曰:“若何?”管子对曰:“审吾疆场,而反其侵地;正其封疆,无受其资;而重为之皮币,以骤聘眺于诸侯,以安四邻,则四邻之国亲我矣。”译文:齐桓公说:“我打算在诸侯国...

六国论一句原文一句翻译相对应
六国论一句原文一句翻译相对应如下:一、句子一: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2、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

六国论原文及翻译一句对一句
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论断。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既深入又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全文纲目分明,脉络清晰,结构严整。不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有紧密的逻辑联系,而且首尾照应,古今相映。文中运用例证、引证、假设,特别是对比的论证方法。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六国论》...

六国论苏辙原文及翻译
六国论原文: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苏辙的六国论原文及翻译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

六国论苏辙原文及翻译
六国论苏辙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尝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

高二文言文:六国论 的翻译
若夫先王之政则不然,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呜呼,此其秦汉之所及也哉?《六国论》译文: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各国的诸侯卿相,都为自己打算,争着收养人才。那些谋士、说客和谈天说地的、修饰文词的,辩论「坚白同异」的等等,往下到击剑行刺的、力能扛鼎的、会学鸡鸣狗盗...

苏洵《六国论》原文与翻译
《六国论》——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邪 」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六国论李桢原文及翻译
六国论李桢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

六国论 “而”字的翻译
而秦兵又至矣\/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燕虽小国而后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而...六国论原文及翻译 阿房宫赋翻译 六国论李桢 六国论ppt 六国论通假字 六国论翻译全文翻译 六国

美姑县17042541563: 六国论李桢原文及翻译
易别雅抒: 六国论李桢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美姑县17042541563: 《六国论》原文 -
易别雅抒:[答案]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美姑县17042541563: 文言文翻译《六国论》翻译
易别雅抒: 苏辙《六国论》原文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美姑县17042541563: 六国论的译文 -
易别雅抒: 宋朝苏洵和苏辙认为六国只会割地贿赂秦国,(六国的割地)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他们)不知道坚守合纵盟约的重要;齐国、楚国、燕国、赵国不知道帮助韩国、魏国来(一起)抵抗秦国(的重要):认为必须像这样(割地贿赂秦...

美姑县17042541563: 李桢的六国论全文是什么 -
易别雅抒:[答案] 六国论(原文及其译文) 李桢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宋朝苏洵和苏辙认为六国只会割地贿赂秦国,(六国的割地)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

美姑县17042541563: 六国论的文言文翻译谁能给我翻译要字字落实
易别雅抒: 〈六国论〉白话翻译 六国被攻破灭亡,不是(因为他们)兵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症结在於(割让土地)贿赂秦国.贿赂秦国而(使自己的)实力削弱,是走向灭亡的道...

美姑县17042541563: 求苏辙的六国论的翻译
易别雅抒: 苏辙的《六国论》译文 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刃母械狡婀郑喝Ì煜碌闹詈睿咀疟惹毓笪灞兜耐恋兀嗍兜木樱Ð娜Áο蛭鞴ゴ?ド轿鞅呙婊Ю锏那毓疵獠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