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萧子显文言文全文翻译

作者&投稿:宜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梁书列传第二十九翻译

萧子显字景阳,是王灯第八弟。小时聪慧,塞塞堕器重他,对他的疼爱胜过别的儿子。七岁时,封为空都题堡。丞五末年,按王子封官的规制授给事中。天监初年,爵位降为子爵。累经升迁任安西外兵,仁威记室参军,司徒主簿,太尉录事。萧子显容貌出众,身高八尺。好学,擅长写文章。曾着《鸿序赋》,尚书令沈约见而称赞说:“可以说有明道的高尚情致,舆《幽通赋》是同一流的。”又采集众家《后漠》,考正之间的异同,成为一家流派。又启奏编撰《齐史》,书撰成,上表奏闻,诏令交付秘阁收藏。累经升遥任太子中舍人,建尘令,邵陵王友,旦盐尹丞,中书郎,守宗正卿。出任堕川内史,还京师授黄门郎。中大通二年,迁任长兼侍中。高祖极爱子显有才华,又很欣赏他的容止谈吐,每当在御筵陪坐时,特别回视向他询问。曾从容对子显说:“我编撰《通史》,此书若编成,其他史书就可废弃。”王题对答说:“住星彰明《易》道,废弃了《八索》,叙述职方,槟除了《九丘》,皇上的编制与此符同,盛大的著作又在今日出现。”时人认为这是很巧妙的对答。三年,以本官领国子博士。直担编制经义时,没有设置学官,子颢任国子博士,上表设置助教一人,国子生十人。又启奏编撰直担的集子,及《普通北伐记》。遣年迁任国子祭酒,又加任侍中,在学问上不断阐述高担着的《五经义》。五年,迁任吏部尚书,侍中职务如故。

萧子显性格庄重而朴实,很恃负自己的才气。当他主掌选官时,见到九流宾客,不舆他们交言,只是举扇一挥罢了,士大夫官绅私下都忌恨他。然而塞塞平素看重他的为人,还在束宫时,常招致舆他促膝共宴。子显曾起身去厕所,太宗对坐客说:“曾听说特异的人近来出现,今日始知是萧尚书。”他被看重就像这样。大同三年,出任仁威将军、呈璺太守,至郡没有几天,便去世了,时年四十九岁。诏令说:“仁威将军、吴兴郡太守子显,风度气韵高超出众,是皇族中最好的人才。封官授权不多久,忽然去世,使我心中悲伤。可追赠侍中、中书令。现在就可以哭悼。”安葬时请赐给他谧号,皇帝亲笔韶令说“恃才傲物,应给他谧号为骄”。

子显曾经写了一篇《自序》,序大略说:“我任邵陵王友,有愧于回到京师,远思与前人相比,我就像楚国的唐勒、宋玉,汉朝的严助、邹阳。回想我的一生,极喜好诗文的辞藻,虽然没有成名,但心裹也已满足了。但像登高放眼远望,临水送别归人,风动的春晨,月明的秋夜,早来的鸿雁,初啼的黄莺,开花落叶,这样的景色呈现在眼前便情动于心中,每每不能控制自己。前世的贾谊、傅毅、崔驷、马融、邯郸淳、缪袭、路粹等人,都是因文章而显名的,所以我多次献上歌颂之文,正是要自比古人。天监十六年,开始参加朝廷在重阳节举办的宴会,稠人广坐,独我受旨说: ‘今日景色很美,卿能不写出富有文采的诗文。’诗写成后,又传来帝旨:‘可称作才子。,我退席后对人说:‘受到赞扬的恩惠,不是希望就可有的。逭与买谊相比怎样?恐怕他不能与我相等。’每有制作,很少去苦心构思,必须让灵感自来,不极力酝酿。年轻以来所写的诗赋,只有《鸿序》一篇,体裁兼有多法,文笔运用多种,极受到喜好者的传颂,因此虚名轻易地远传。”子显的著作有《后漠书》一百卷,《齐书》六十卷,《普通北伐记》五卷,《贵俭传》三十卷,文集二十卷。

2. 文言文 《梁书 张弘策传》的翻译

《梁书 张弘策传》全文翻译 张弘策字真简,范阳方城人,是文献皇后的叔伯弟弟。

年幼时以孝敬父母而出名。母亲曾患病,五天不吃东西,张弘策也不吃东西。

母亲竭力端粥给他吃,才吃了母亲吃剩的粥。为母亲居丧,三年没有吃过带盐的菜,几乎到了危及性命的程度。

兄弟友爱,不忍心突然分离,虽然各自都有妻室,仍常常同卧同起,世人将他们比作姜肱兄弟。起家齐邵陵王国常侍,迁奉朝请、西中郎江夏王行参军。

张弘策和高祖年龄相当,年幼时受到亲近和狎日匿,常常跟随高祖交游、相处。每次走进房屋,总感觉到有一股云烟雾气,身体立时肃然起来,张弘策因此特别敬重高祖。

建武末年,张弘策跟着高祖外宿,饮酒尽情,将席子移到星星下面,谈论起时事来。张弘策乘机问高祖道:“从纬象上可以看到什么?国家原本应当太平吗?”高祖说:“这可以表达出来吗?”张弘策说道:“请您说说它的征兆。”

高祖说:“汉北有丧失土地的气象,浙东有紧急军情的兆头。今年初冬,魏一定有所行动;如果有所行动,那么就必然灭亡汉北。

皇上现今一直患病,而社会上众说纷纭,万一出现什么特殊情况,稽部就会乘机行动,尽管这样也不会成功,只不过是徒然逐驰而已。明年都邑将会发生变乱,死的人将会比一团乱麻还多,齐的劫数,从此就消亡了。

梁、楚、汉地方将有英雄出现。”张弘策问道:“英雄出现在哪里?是出自富贵人家,还是来于贫民百姓?”高祖笑道:“光武有句话说:‘怎么知道就不是我?’”张弘策起身说:“今天晚上的这番话,是应了天意啊!请求您厘定君臣的名分。”

高祖说:“你是打算效仿邓晨吗?”这年冬天,魏军进犯新野,高祖带兵增援,接受密旨,代曹虎治理雍州。张弘策听说这件事,很是高兴,对高祖说:“那天晚上所说的话,果真就要应验了!”高祖笑道:“暂且不要太声张。”

张弘策跟随高祖西行,多次参与重大决策,亲自操劳,不辞辛苦。 建武五年(498)秋,明帝驾崩,留下遗诏,任高祖为雍州刺史,于是上奏,张弘策为录事参军,带襄阳令。

高祖看到国内正在动乱,有挽救国家危亡的意愿,就暗自储备,谋划所考虑到的,只有张弘策一人而已。当时长沙宣武王罢益州还,仍为西中郎长史,行郢州事。

高祖派张弘策抵达郢,为宣武王出谋划策,记录在《高祖纪》中。张弘策就劝说宣武王道:“先前周室衰落后,诸侯争霸,齐桓只不过是个普通人,却能最终一匡九合,老百姓到现在还称颂他。

齐的德行就要完了,国家正在动荡不安,老百姓的身家性命,理应掌握于一主手中。因为郢州居于中游的显要地位,雍部富产战马,卿兄弟英勇有武力,当今无敌,像老虎一样盘踞两州,三分天下,集结义兵,为民请命,废黜昏君,拥立贤君,易如反掌。

这样,那么桓、文的事业可以成就,不世之功可以建立。不要被小人所欺辱,死后被人取笑。

雍州估计时机已成熟,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宣武王很不高兴,但又不好拒绝。

义师就要发起,高祖深夜召集张弘策、吕僧珍入室商讨对策,决定早晨就发兵,以张弘策为辅国将军、军主,率万人负责后方军事事务。西台建,为步兵校尉,调任车骑咨议参军。

等到郢城平定,萧颖达、杨公则等几位将帅都打算驻军夏口,高祖认为应乘势长驱而入,直指京城,把这个计策说给张弘策听,张弘策与高祖的意见相符合。于是命令大军当天上路,沿江抵达建康,大凡矾、浦、村落,军行宿次、立顿处所,张弘策都预先进行考虑、猜度,心中有数。

义师到达新林,王茂、曹景宗等在大航展开战斗,高祖派遣张弘策持节前往慰问勉励,大家都感到振奋,受到鼓舞。这天,继续攻克朱雀军。

高祖入屯石头城,张弘策驻兵守卫,招引、接纳士人,多全免。城平定下来,高祖派遣张弘策与吕僧珍先行入城清宫,封检府库。

当时城内珍宝积聚,张弘策申勒部曲,令秋毫无犯。调任卫尉卿,加给事中。

天监初年,加散骑常侍、洮阳县侯,食邑二千二百户。张弘策竭忠奉上,知无不为,结交故旧朋友,只要有才能就加以推荐、选择,官僚都归附于他。

当时东昏余党刚遇上大赦,多数还没能安定下来,数百人乘着运送荻炬束仗,得以进入南北掖叛乱,焚烧神虎门、总章观。前军司马吕僧珍在殿堂中值班,以宿卫兵抵御并战胜他们,盗贼分别进入卫尉府,张弘策正在救火,盗贼埋伏,从后面杀害张弘策,时年四十七岁。

高祖深深哀恸、痛惜他。赐给宅第一区、衣一袭、钱十万、布一百匹、蜡二百斤。

下诏:“已亡叔伯兄弟卫尉,因谋划疏忽,殒身礻夭竖。他为人纯洁、正直,胸怀、见识广博,自藩升朝,契阔夷阻。

加以外氏凋零、衰落,飨礼屡屡禁绝,有兴感赋《渭阳》,情思都寄托在其中。正仰赖忠心、有功之士,辅佐、发扬寡薄,报效无征,永远只会增加哀恸。

可赠散骑常侍、车骑将军,供给鼓吹一部,追谥为‘愍’。” 张弘策为人宽厚,旷达坦率,忠诚对待故旧朋友。

等到居于高官显位,却并未因显贵和权势而高傲自大。故旧宾客,以礼相待,就跟平民百姓一样,所受俸禄和赏赐都分给了亲戚朋友。

他遇害后,世人没有不悲伤、痛惜的。儿子张缅继承其业,另外有传记载。

3. 文言文翻译 梁书 昌义之传

昌义之,是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年轻时就有军事的才干,随曹虎征战,多有战功。曹虎为雍州刺史后,以昌义之补防阁,担任冯翊戍主。等到曹虎还朝,昌义之留雍州事奉梁武帝萧衍,当时天下战乱不断,萧衍待其甚厚。中兴元年(501年),萧衍起兵,昌义之出任辅国将军、军主,担任建安王中兵参军。当时竟陵芊口有邸阁,萧衍派昌义之前去驱逐,昌义之每战必捷。萧衍军驻扎新林,昌义之随王茂到新亭,共同在朱雀航地区力战,斩获很多。攻克建康后,萧衍以昌义之为直阁将军、马右夹毂主。天监元年(502年)。萧衍代齐称帝,国号梁,是为梁武帝。封昌义之为永豊县侯,邑五百户。又授予骁骑将军,出为盱眙太守。天监二年(503年),提拔为假节、督北徐州诸军事、辅国将军、北徐州刺史,镇守钟离。魏军进犯州境,义之击退魏军的进攻。天监三年(504年),进号冠军将军,增封二百户。

天监四年(505年)十月,梁武帝萧衍兴师进攻北魏,扬州刺史临川王萧宏率军进驻洛口(今安徽怀远境内)。昌义之率领州兵接受节度,作为前军,攻打魏梁城守军,克之。天监五年,高祖因为征役太久,下诏班师,众军退散,魏中山王元英乘势追蹑,攻克了马头地区,城内粮食储备,魏全都转移它们回北方。议论的人都说:“魏运米北归,大概不会再向南进攻。” 梁武帝说“不对,这是一定会进兵的,(北撤)不是他们的真实意图。”于是命令昌义之完善钟离城的工事,以待魏军。是年冬天,元英果然率安乐王元道明、平东将军杨大眼等数十万大军攻钟离。钟离城北阻淮水,魏军在邵阳洲(位于道人洲西)两岸架桥,树栅数百步作为跨淮通道。元英据南岸攻城,杨大眼据北岸立城接应,以通粮道。时钟离城中仅3000人,昌义之督率梁军将士奋力抗击。魏军用车载土填入城壕之中,让大伙背着土跟随车后,又派骑兵紧跟在后面,那些来不及返回来的人,就被土埋进去了,不一会儿城壕就被填满了。魏军又设飞楼冲车撞击城墙。昌义之率军用泥土补修被撞坏之处,冲车虽入,但城墙未倒塌。魏军昼夜苦攻,轮番冲击,坠而复上,莫有退者。昌义之善射,每当有危难之处,便亲去救援,箭到之处,(敌人)无不应弦而倒。双方一日之内战数十合,魏军死者以万计,死尸堆积与城墙相高。

昌义之为人宽厚,善抚士卒,部下也愿为其效死力。等到担任藩职,官吏百姓都很安心。不久,给鼓吹一部,改封营道县侯,邑户如原先。普通三年(522年),征为护军将军,鼓吹如故。普通四年十月,昌义之去世。梁武帝深为痛惜,下诏书追赠散骑常侍、车骑将军,并鼓吹一部。给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赙钱二万,布二百匹,蜡二百斤。谥号为“烈”。其子昌宝业嗣位,后官至直阁将军、谯州刺史。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

4. 梁书列传

何敬容字国礼,庐江人。祖父攸之,任宋塞曲

太常卿;父亲昌珝,任齐吏部尚书:均闻名于当

时。

何敬容以名门之后,刚成年就娶齐武帝女长城公主为妻,授驸马都尉。天监初年,任秘书

郎,历任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太子洗马,中

书舍人,秘书丞,迁任扬州治中。出任建安内

史,清廉公正有政绩,民吏都称赞他。回京授黄

门郎,累迁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侍中,司徒

左长史。普通二年,再任侍中,领羽林监,不久

又领本州大中正。随即又署理吏部尚书,选拔官

吏审慎严明,号为称职。四年,出任招远将军、

吴郡太守,为政能体察民情,断案如神,任职四

年,政绩为天下第一。吏民到朝廷请求为他树

碑,得到允许。大通二年,入朝任中书令,未就

职,仍任吏部尚书,领右军将军,不久加任侍

中。中大通元年,改任太子中庶子

5. 《梁书·王筠传》文言文翻译

王筠字元礼,又字德柔,山东琅玡临沂人。王筠小时候就机警敏悟,七岁就能写文章了。十六岁时,创作了《芍药赋》,十分优美。等长大了,喜欢清静热爱学习,与堂兄王泰齐名。当时陈郡有个谢览,谢览有个弟弟叫谢举,也都有很好的声誉,当时的人们给他们编赞语(或童谣)说:“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王泰,“养”是王筠,都是他们的小名。

(王筠)起初任职是中军临川王行的参谋,后调任太子舍人,又升任尚书殿中郎。琅玡王氏渡过长江(指东晋建国)以来,就没有在郎署任职的人,有人劝(王筠)先观望不要出任,王筠说:“陆机(曾历任平原内史)可以说是东南俊秀,王坦之(字文度,东晋名臣)更是独步江东,我得以与这些前辈并驾齐驱,哪里会有遗憾。”于是兴高采烈地去上任。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王筠作文章(当时主要指赋)能押险韵(生僻少用的韵),每次官宴上一起作赋,(王筠的作品)文辞必定最具鲜妍美妙。沈约常常很平静地启奏高祖(梁高祖武帝萧衍)说:“近年来晚辈中的名家,只见王筠独步文坛了。”

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选《昭明文选》)喜爱文人雅士,常常与王筠、刘孝绰、陆倕(chuí)、到洽、殷芸等在玄圃(建康宫中名园,时作讲经之所)吃喝游乐,太子独独牵着王筠的手抚揽着刘孝绰的肩膀跟他们说:“这正所谓左手拉着浮丘的袖子,右手拍着洪崖(与浮丘、安期生并举为仙人的代称)的肩膀啊”。他被(太子)看重竟到了这样的地步。

普通元年(梁武帝萧衍年号,值520年),(王筠)因为母亲去世要守丧而离职。王筠很有孝顺的天性,为守丧自我毁伤超过了礼制规定的程度,服丧期满后,还因为就此患上的疾病在家休养了很久。中大通二年(梁武帝年号,值530年),调任司徒左长史,中大通三年,昭明太子去世,皇帝命令(王筠)写一篇哀策文(祭文),(这篇文章)又再次令(皇帝或大家)叹服点赞欣赏。

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他在自己的序文中说:“我小时候就喜好书,老来越加执着。即使是偶然看见的或暂时翻看的,都会马上做好标注笔记,后面重新认真思考阅读,欢欣的兴致会越加深浓,渐渐地形成习惯并且性格养成,写文章也就不会觉得笔力不够。从十三四岁起,即前朝齐建武二年(齐明帝萧鸾年号,值495年)乙亥年,到梁大同六年(武帝年号,值541年),已四十六年了。儿时读《五经》,都是七八十遍。喜欢《左氏春秋》,吟咏背诵常常用来充实口头表达,‘广略去取’(魏晋时期流行的“手抄口诵”读书方法,边读边诵,专拣需记诵的部分,遇虚词及不当处还时有改易)隔三岔五地抄写。”其馀读过的经典比如《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神农本草经》)等都会抄上两遍。诸子、史籍等各种文集都抄一遍。从未请人或借用他人之手,一律亲身自己抄录,大大小小一百多卷。不足以让它流传出去于世有益,只不过用来防备遗忘罢了。”又在写给各个儿辈述论家道世系的书信集中说:“史书上称道安平(今河北安平)崔氏家族和汝南(今属河南驻马店)应氏家族,说他们都世世代代出有才华的文士,所以范蔚宗称汝南崔氏是‘世擅雕龙’(世世代代擅长写文章辞赋,可联想《文心雕龙》)。然而延续不过父子两三代罢了;不是能在七代之中,名望盛德光辉相承,家族爵位世代相继,人人作文成集传于后世,像我们王氏家门这样的。沈少傅沈约给人们说:‘我小时候就喜好诸子及百家的言论,亲自担任过四代皇帝的史官,自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来没有爵位世世继承,文章才华代代相传,能像王氏家族这么繁盛的。’你们好好恭敬地考察人家的家道门风,想想各自该怎么努力吧。”

望采纳O(∩_∩)O谢谢

6. 梁书 列传第三十一 文言文翻译

何敬容身高八尺,皮肤白皙,长着漂亮的胡须和眉毛。

性格庄重,着装特别光鲜亮丽,每次在朝堂上站入百官行列,仪容举止都超出一般人。天监三年,担任尚书右仆射之职,当时的仆射徐勉掌管国家机密,因生病而请求解职,于是就推举何敬荣接替自己的职位,因此才有了授官给他的事情。

何敬荣长时间在朝为官,对过去的朝事全都熟悉,并且为人聪慧懂得治理之道,勤于处理公文,整理朝事,日夜不停。从晋宋以来,宰相全都以文掩饰自己而图安逸,唯有何敬容勤于政务,被他吏所嘲笑鄙视。

当时萧琛的儿子叫萧巡,很有一点儿刻薄之才,就写了卦名离合一类的内容的诗来嘲讽他,何敬容就像没有这回事一样对待它,也不屑去回应。天监十一年,因为爱妾之弟费慧明担任导仓丞一职,在夜间偷盗了官府的粮食,被监管部门捉住,移送领军府。

当时的河东王萧誉担任领军将军,何敬容就用书信来为慧明开脱,萧誉当即封存了这封信来上奏朝廷。高祖非常生气,就交给南司来审查此事。

御史中丞张绾上奏朝廷说何敬容因私情而蒙骗皇上,最后舍弃市刑,下诏免去何敬容的官职。

7. 《梁书.吴均传》全文翻译

《梁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自其文风清拔,而有“古”气,自称“吴均体”。其诗今存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吴均善于刻画周围景物来渲染离愁别绪。如《送柳吴兴竹亭集》“夕鱼汀下戏,幕雨檐中息。白云时去来,青峰复负侧。踯躅牛羊下,晦昧崦嵫色”,朦胧暮色中的山野景象,更衬出离别时分的凄婉气氛。又如“轻云纫远岫,细雨沐山衣”,“白日辽川暗,黄尘陇坻惊”,写景都很细致。吴均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拟作了不少乐府古诗,如《行路难》五首、《胡无人行》、《从军行》等,虽辞藻华美,但不失刚健清新的气息,有鲍照余绪。他的一些五言诗句,如“君随绿波远,我逐清风归”,“折荷缝作盖,落羽纺成丝”等,民歌风味也比较浓。吴均家世贫贱,终生不得意,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往往表现出寒士的雄心和骨气,如《赠王桂阳》“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借松树来吐露怀才不遇的牢骚,其构思立意很像左思的“郁郁涧底松”和陶渊明的“青松在东园”。再如《梅花落》、《行路难》、《赠别新林》等诗中,也含蓄地抒写了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此外,如《边城将四首》,歌颂将士们“高旗入汉飞,长鞭历地写”的英雄气概;《闺怨》写征人家属相思之苦,都比较有现实内容,在当时诗歌中不多见。

梁书全文翻译参考 ADF.

8. 梁书 韦睿传》全文翻译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自汉丞相贤以后,世为三辅著姓。

义兵檄至,睿率郡人伐竹为筏,倍道来赴,有众二千,马二百匹。高祖见睿甚悦,拊几曰:“他日见君之面,今日见君之心,吾事就矣。”义师克郢、鲁,平加湖,睿多建谋策,皆见纳用。大军发郢,谋留守将,高祖难其人;久之,顾睿曰:“弃骐骥而不乘,焉遑遑而更索?”即日以为冠军将军、江夏太守,行郢府事。初,郢城之拒守也,男女口垂十万,闭垒经年,疾疫死者十七八,皆积尸于床下,而生者寝处其上,每屋辄盈满。睿料简隐恤,咸为营理,于是死者得埋藏,生者反居业,百姓赖之。

四年,王师北伐,诏睿都督众军。睿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魏小岘城,未能拔。睿巡行围栅,魏城中忽出数百人陈于门外,睿欲击之,诸将皆曰:“向本轻来,未有战备,徐还授甲,乃可进耳。”睿曰:“不然。魏城中二千余人,闭门坚守,足以自保,无故出人于外,必其骁勇者也,若能挫之,其城自拔。”众犹迟疑,睿指其节曰;“朝廷授此,非以为饰,韦睿之法,不可犯也。”乃进兵。士皆殊死战,魏军果败走,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遂进讨合肥。先是,右军司马胡略等至合肥,久未能下,睿按行山川,曰:“吾闻‘汾水可以灌平阳,绛水可以灌安邑’,即此是也。”乃堰肥水,亲自表率,顷之,堰成水通,舟舰继至。魏初分筑东西小城夹合肥,睿先攻二城。既而魏援将扬灵胤帅军五万奄至,众惧不敌,请表益兵。睿笑曰:“贼已至城下,方复求军,临难铸兵,岂及马腹?且吾求济师,彼亦征众,犹如吴益巴丘,蜀增白帝耳。‘师克在和不在众’,古之义也。”因与战,破之,军人少安。

==================================================================================

【翻译】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侍奉继母因为孝顺而闻名。当时韦睿的妻兄王橙、姨弟杜恽,在乡里都有很大的名声,他的伯父韦祖征对韦睿说:“与橙、恽相比,你自己认为怎么样?”韦睿谦逊不敢回答。祖征说:“你的文章比起他们来或许略为逊色,但学识应该超过他们,而且在参与国家大事、为国建功立业方面,他们都比不上你啊。”

立太子后,韦睿担任太子右卫率,并出任辅国将军。天监四年,梁军北伐,梁武帝下诏让韦睿统领各路军马。韦睿派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打北魏的小岘城,未能攻下。韦睿在围城的营寨巡视时,发现魏城中忽然有数百人走了出来,在城外列阵。韦睿想攻打他们,各位将领都说:“我们刚刚都是轻装而来,没有作战的准备,等我们回去穿上盔甲后,才能够向他们进攻。”韦睿说:“不能这样。北魏城 *** 二千多人,关闭城门坚守,完全能够自保。现在这些人无故走出城外,他们一定是骁勇的将士,如果能挫败他们,这城池就自然可以攻下。”众将仍然犹豫不决,韦睿指着自己的符节说:“朝廷授给我这符节,不是用它来作装饰的,我的军法,是不可违抗的。”于是向魏军发起进攻,将士们都拼死作战,魏军果然败阵而逃,韦睿趁势急攻,到半夜就把小岘城攻了下来。

韦睿对老朋友,毫不吝惜,年龄七十以上的士大夫,韦睿大多让他们担任假板县令,因此乡里人都很思念他。天监十五年,韦睿上表请求辞官,梁武帝颁发嘉奖诏书不答应他的请求。天监十七年,征召他为散骑常侍、护军将军,不久赐给一支鼓吹乐队,并宣召他人宫值班。韦睿在朝廷中,为人温顺恭谨,从不与人对视,梁武帝非常敬重他。韦睿本性慈爱,抚养成了孤儿的侄子,待他胜于自己的儿子。他将历来任官所得的俸禄和赏物,都分给了亲戚朋友,家里没有多余财物。后来被任为护军,在家里闲暇无事,他仰慕万石、陆贾的为人,于是把他们的画像挂在墙上独自欣赏。当时他虽然年事已高,但有空的时候还督促儿子们读书学习。他的第三子韦棱,尤其通晓五经史籍,当时的人都称赞他博识广闻。每当韦睿坐着的时候,韦棱就要他解说经书,韦睿对疑难要义的阐释,韦棱往往比不上。梁武帝当时正一心礼佛,全国也都迅速跟从,形成风气。韦睿身居要职,却不愿跟随世俗之风,他的行为大致和往常一样。




太阳升起来的文言文
【出自】: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日晕,虹抱珥直背。” 【译文】:永明五年十一月十四日,日出三竿,朱赤黄颜色,太阳,彩虹抱珥直背。 五、日高三丈 【解释】:犹日上三竿。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出自】:明·汤显祖《...

人物传记文言文ppt中考
▪三国志 ( 晋·陈寿) ▪晋书 ( 唐·房玄龄等) ▪宋书 ( 南朝梁·沈约)▪南齐书 ( 南朝梁·萧子显) ▪梁书 ( 唐·姚思廉) ▪陈书 ( 唐·姚思廉)▪魏书 ( 北齐·魏收) ▪北齐书 ( 唐·李百药) ▪周书 ( 唐·...

初中文言文什么雪
②.梨花 南朝萧子显有诗句“洛阳梨花落如雪”(《燕歌行》),后人往往因袭之,岑参却反用其喻,写下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传世佳句。一夜大风大雪,处处银装素裹,一片晶莹世界;琼枝玉叶,宛如千树万树怒放的梨花。 这一比喻,传神地描绘出雪的皎洁、鲜润、明丽和飞动,透露...

把<<陌上桑>>这篇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

理所当然文言文
1. 理所当然 【解释】:当然:应当如此。按道理应当这样。【出自】:隋·王通《文中子·魏相篇》:“非辩也,理当然耳。”【译文】:这不是辩论的,是理当如此罢了。【示例】:明·赵弼《续东窗事犯传》:善者福而恶者祸,理所当然。【译文】:行善的人幸福,做恶者得灾祸,按道理应该是...

文言文阅读关于"萧颖士恃才傲物"的答案是什么?
可皇上非常敬重他。四十九岁那年,不幸染病身亡,简文帝对他评价甚高,下令为他举哀。将要入葬了,家人请求谥号,帝手诏"恃才傲物,宜谥日'骄'。""恃才傲物"是梁简文帝对萧子显的评价,尚带有褒奖之意,偏重在其才学之高。后来这句话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则多用为贬义,偏重在自负其才而傲慢。

志字是记的意思的文言文
出处: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韩系伯传》:“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 释义:邻居在边界上种植桑树作为记号。 5、用作动词,意思是:做标志。 出处: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释义: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6、用作名词,意思是:记事的书或...

中华民国史文言文
7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59 8 梁书 唐·姚思廉 56 9 陈书 唐·姚思廉 36 10 魏书 北齐·魏收 130 11 北齐书 唐·李百药 50 12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50 13 隋书 唐·魏徵等 85 14 南史 唐·李延寿 80 15 北史 唐·李延寿 100 16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200 17 新唐书 宋·欧...

学习文言文看什么书好
在适当阅读文言文的基础上,参考一下《文言基础知识》(孙均锡著,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有益的。该书所举的例子,多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有解释,有译文。

民国史文言文
7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59 8 梁书 唐·姚思廉 56 9 陈书 唐·姚思廉 36 10 魏书 北齐·魏收 130 11 北齐书 唐·李百药 50 12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50 13 隋书 唐·魏徵等 85 14 南史 唐·李延寿 80 15 北史 唐·李延寿 100 16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200 17 新唐书 宋·欧...

乳源瑶族自治县19593677991: 求二十四史古文,有翻译最好谢谢 -
频乖伊得: 二十四史,共3213卷,约4000万字,涵盖中国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下止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全部历史.如果需要读,可以按顺序下载.网上有资源.它们包括:(后面的数字为今本卷数)1史记西汉·司马迁130...

乳源瑶族自治县19593677991: 梁书列传第二十九翻译 -
频乖伊得: 萧子显字景阳,是王灯第八弟.小时聪慧,塞塞堕器重他,对他的疼爱胜过别的儿子.七岁时,封为空都题堡.丞五末年,按王子封官的规制授给事中.天监初年,爵位降为子爵.累经升迁任安西外兵,仁威记室参军,司徒主簿,太尉录事....

乳源瑶族自治县19593677991: 语文精英请推介好书 -
频乖伊得: 《古文观止》,关于“二十四史”原文及翻译一类的书 ,《资治通鉴》鉴赏一类的书,《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一类的书.这些书一般书店都能买到,你可以选择普及版一类的书买.高考题目中文言文阅读所选材料一般都是行文较规范的文言文...

乳源瑶族自治县19593677991: 求翻译 ·· 《梁书》
频乖伊得: 1、周景认为他意气豪迈,同意并派他去了 2、乔玄因为国家力量薄弱,并且揣度自己的能力没有用武之地,于是托病上奏,把各种灾害归咎在自己身上. 3、凡是有劫持人质的,一律格杀,不得拿财宝赎回人质,让罪犯有利可图.

乳源瑶族自治县19593677991: 各位古文入门看什么书好 -
频乖伊得: 首先,需要认识到的是,我们所说的古文,不过是古代人日常交谈的话语,就像我们现在的普通话一样,所以,不要有畏惧心理. 结合我自己的经验,如果古文基础较弱,建议按照以下步骤来学习: 1,朗读背诵《三字经》、《千字文》、《...

乳源瑶族自治县19593677991: 24史是哪24史 -
频乖伊得: 1 史记 汉·司马迁130 2 汉书 汉·班固100 3 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 120 4 三国志 晋·陈寿 65 5 晋书 唐·房玄龄等 130 6 宋书 南朝梁·沈约 100 7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59 8 梁书 唐·姚思廉 56 9 陈书 唐·姚思廉 36 10 魏书 北齐·魏收 ...

乳源瑶族自治县19593677991: 萧子显字景阳 翻译成白话文 -
频乖伊得: 萧子显别称(又叫)景阳

乳源瑶族自治县19593677991: 24史都哪些应该读读哪本 -
频乖伊得: 二十四史 序号 |书名|作者|卷数 1 史记 西汉 司马迁 130 2 汉书 东汉 班固 100 3 后汉书 南朝 范晔 120 4 三国志 西晋 陈寿 65 5 晋书 唐朝 房玄龄等 130 6 宋书 南朝 梁沈约 100 7 南齐书 南朝 梁萧子显 59 8 梁书 唐朝 姚思廉 56 9 陈书 唐朝 姚思廉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