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做代词这的文言文

作者&投稿:童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初中语文文言文其字不当做代词的句子

副词

1.其,岂(岂)也。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①今陪臣来继旧好,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春秋.左传鲁文公四年》。

②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④其为死君乎?

⑥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2.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例: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加重语气的助词)——《唐雎不辱使命》

②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其:可要。一说表示期望。)——《与妻书》

③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其:还是)

④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可,一定。这里有命令的意味。) ——《伶官传序》

3.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③则齐国其庶几乎?

助词:

①表示推测估计,翻译为:恐怕

例: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②表示反问语气,翻译为:难道

例:其真无马耶?——《马说》

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例:① 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②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例: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孟子见梁襄王》

2. 【而字根据注释要题

代词:你;你的 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动词:1. 如,好象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2.能够 桀纣幽厉……不而矫其耳目之欲.——《墨子·非命下》不逢汤武与 恒缪兮,也孰去而知之?《楚辞·九章·惜往日》助词: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3. 中学学过的文言文里的乃字的用法以及作用和例句,出自哪

.【乃】 (一)用作副词.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二)用作代词.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3.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缺例文)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乃尔】译为“这样”.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5.【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二)用作副词.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三)用作连词.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何其】译为“多么”.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初中文言文而表代词例句
常见的疑问代词有“谁”、“孰”、“何”、“胡”、“曷”、“奚”、“安”、“恶”、“焉”。 四、无定代词 “或”或“莫”是古代汉语特有的无定代词。 五、特殊代词 特殊代词指的是“者”和“所”这两个代词。 6. 初中文言文之译为代词的句子 其的意思是其中的文言句子 是初中课本 之:1、人称代...

是:1、代词,这;2、动词,表判断 这个词在文言文中的句子有哪些?并标明...
一、“是”在古汉语中是一个指示代词,常用做判断句的主语。1.是知也。 (《(论语)十则》)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做主语。知:通:智”,聪明智慧。名词活用为动词,做谓语。2.是进亦忧,退亦忧。 (《岳阳楼记》)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

斯:1、副词,则,就;2、代词,此 这个词在文言文中的句子有哪些?并标明...
(1)连词!!则,就 ——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 人之性,心有忧丧则悲,悲则哀,哀斯愤,愤斯怒,怒斯动,动则手足不静。——《淮南子》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孟子·寡人之于国也》(2)“斯”假借为“此”,这,这个,这样。斯,此也。——《尔雅·释诂》斯言之玷。——《...

初中文言文之译为代词的句子
陈胜佐之。 (代吴广)《捕蛇者说》无御之者(代蛇)太医以王命聚之(代蛇)募有能捕之者(代蛇)若毒之乎(代这件事)君将哀而生之乎。(代将氏)《愚公移山》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代词,这样)有很多很多,就举这么多。

文言文中的“代词”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的代词是起替代、指示作用的词。古代汉语里的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无定代语、特殊代词等五类。 一、 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包括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等。例如: ①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夫子加齐卿相...

古人为什么喜欢用“是”做指示代词?
“是”字在文言文中的意义有“正确”“认为正确”“此、这”,西汉后才出现表判断的意义。除了“是非曲直”的表“正确”的意义外,大多运用起来就表示指示代词“此、这”的意思了。例如:1.天降大任于是人了,必先苦其心志。2.安有为天下阽危如是而不惊者。而表示指示代词“此、这”的词本身...

文言文斯此的用法
1. 文言文中斯的用法 斯sī 1,这,这个,这里:斯人。斯时。以至于斯。 2,乃,就:有备斯可以无患。 3,劈:“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4,古同“厮”,卑贱。 5,古同“澌”,尽。 6,连词,那么、就:理安,斯得人也。 7,句中句末语气词:哀我人斯。 详解: 斯 sī 【动】 (会意。从...

文言文常用指代词
1. 文言文中远指代词有哪些 文言文中远指代词并不多,最常见的是“彼”。 彼:1、那,与“此”相对。这个远指代词在文言文中最常见。 如《诗经·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2、别人,对方,与“己”“我”相对。 如《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它代词中,用作远指而比较常见的有“其”、“夫”...

指示代词文言文
1. 跪求文言文中“之”作为指示代词的句子 “之”的所有用法: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 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意为“(他)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毁他呢? ③“请京,使居之.”“之”代...

是做代词这的文言文
1. 初中语文文言文其字不当做代词的句子 副词 1.其,岂(岂)也。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①今陪臣来继旧好,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春秋.左传鲁文公四年》。②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④其为死君乎?⑥...

德江县15122068234: 文言文中用''是''表代词的句子? -
宾钓小儿: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两个“是”都是代词,指这个.

德江县15122068234: 是在古文中指什么? -
宾钓小儿: 是:在古汉语中一般作指示代词,指代人和事物.如:1、是日,就是“这一天”.2、”是进亦忧退亦忧“的“是”,指代前面所叙述的情况.3、是仇雠.他是仇敌.“是”指代人. 也有少数作判断词用,与现代汉语一样.

德江县15122068234: 文言文中的“是”字的用法 -
宾钓小儿: 1、作代词:这,这个,这样 2、作判断动词

德江县15122068234: 文言文中,“以”表代词“这”的例子有哪些 -
宾钓小儿: 在文言中,以有动词、名词、连词、介词、助词的词性,没有代词的词性.

德江县15122068234: 是:1、代词,这;2、动词,表判断 这个词在文言文中的句子有哪些?并标明出自的课文 -
宾钓小儿: 是 shì [代](1) 此,这 [this;that]是谓伐德.——《诗·小雅·宾之初筵》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汉·贾谊《论积贮疏》 是 shì [动](1) 赞同;认为正...

德江县15122068234: 文言虚词之做代词的例句(初中人教版) -
宾钓小儿:[答案] 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①人皆吊之.——《塞翁失马》②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③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2.指示代词,这①均之二策,宁许以...

德江县15122068234: 与“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中“是”的意义、用法相同含“是”的文言文诗句 -
宾钓小儿: “是”:代词,这作指示代词,与“此”同义,“这、这样、如此”之意.这是文言词语“是”在古代书面语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用法,且这种用法...

德江县15122068234: 关于是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解释 -
宾钓小儿: 文言“是”字是兼词,可以是代词兼动词,也可是名词兼动词.主要原因是“是”的演化过程造成的,本质原因是“是”字在造字之初就有形而上学的本在、存在、存在者三位一体. 许多搞语言工作的人一直认为文言“是”字要么是代词要么是...

德江县15122068234: 问一下文言文中“惟…是…”能不能翻译成“把…当做…” -
宾钓小儿: 按照严格的要求,文言文里的“惟”翻译成“只有”、“仅仅”等等.“是”在文言文中是一个代词,一般翻译成“这个”、“这”等等.“惟读书是务”应该翻译成“只有做读书这件事”.所以“惟……是……”应该翻译成“只有……这……”.

德江县15122068234: 是字在古文的意思 -
宾钓小儿: 一、根据隶定字形解释.会意.字从日,从正(变形).“日”指“太阳”.“正”指“标准”、“基准”.“日”与“正”联合起来表示“太阳位于空间基准点”. 本意是夏至(太阳位于夏至点). 1.(方向上)正对.不偏不倚. 2.正确.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