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对老百姓的称呼都有哪些,有怎样的意义?

作者&投稿:氐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人对老百姓有哪些称呼~

由于社会制度、文化习惯等各方面的原因,古代对老百姓的称呼带有一定的等级观念。或因其被虏获而称为“黎”“隶”,或因其众多而称其为“庶”,或因其衣食住行简陋而名之曰“白”“黔”“褐”,或因其劳役而称其为“野”“丁”等。名称很多,有的已消失了,有的仍在使用。黎民、百姓是古代称呼普通民众最常用的词,与黎民近义的词有黎庶、黎氓、黎苗、 黎甿、黎烝、黎首、黎庶、黎元等,都具有民众之意。这些词语长期活跃于古代汉语中,如杜甫名篇《自京赴奉县咏怀五百字》中有诗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这里的“黎元”就是指的老百姓。战国时称老百姓多用“黔首”一词,这是当时的流行语,在《吕氏春秋》《战国策》《韩非子》等书中均曾出现。“黔”有“黑”的意思,古时候老百姓不能戴冠,黑黑的脑袋露在外面,所以被称为“黔首”。秦始皇时期还特别下令,要求将老百姓固定称为“黔首”。古代社会等级森严,老百姓只能穿着麻织的布,这些土布相对于丝织的“帛”来说,质粗而价格低,所以“布衣”就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又因为平民长穿白色衣服,也以“白衣”代指百姓。百姓又称作百士、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如刘禹锡《陋室铭》就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另外“氓”也是古代对老百姓(多是指失去土地外来迁移的居民)的称呼。而草民、生民、平民、小民、民众、平人、丁口、野人也有百姓的意思。(绿浪萍踪整理)

黎民、黔首、布衣、黎氓、黎氓等。
1、黎民
黎民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lí mín,指庶民,泛指普通百姓、就是平民百姓。
欧阳予倩《渔夫恨》第六场:“为除强暴舍一身,除了强暴救黎民。”
2、布衣
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帛”指丝织品。富贵人家穿绫罗绸缎与丝绵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译文: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3、白身
白身[bái shēn],字面意思为白色的身躯,亦可指光身、赤身、平民等。
《三国演义》第一回:“三人(刘、关、张)救了董卓回寨。卓问三人现居何职。玄德曰:‘白身。’卓甚轻之,不为礼。”
译文:刘关张三人救了董卓,董卓就问这三人身居什么职位,刘备说平民。董卓听了有点轻视,不用待他们。

4、黎氓
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lí méng,是指黎民,亦作“ 黎萌 ”、黎民。
5、黔首
“黔首”(qián shǒu)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秦始皇时期开始使用。“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同。
译文:把天下分为三十六个郡,郡又设置守、尉、监,更把百姓成为黔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黔首
百度百科-黎民
百度百科-布衣
百度百科-白身
百度百科-黎氓

庶人:又称庶民,西周以后人们对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的称呼。西周时期,庶人是可以被上位者封赐恩赏的。他们的身份比奴隶高。春秋时期,庶人的地位在士族之下,工商奴隶之上。而到了秦汉之后,便被泛指没有官身的平民百姓。

布衣:就是平民的意思。古代富人穿丝绸,平民穿布衣,所以就称其为“布衣”。

黎民:平民,、众民的意思。“黎”通“骊”,黑色的意思。“黎民”因黑发而闻名,所以,一般泛指劳动人民。

百姓:曾是贵族的统称,后因地位逐渐下降,最后融入平民之中,后又称为平民的统称。

苍生:《晋书·王衍传》中曾写道“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者。”后世也经常用“苍生”来称呼民众。

白丁:白丁就是指没有功名的人,也是平民的称呼。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曾写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说的就是平民的意思。

到了周朝取代商朝,再至春秋,宗法制和世袭制渐渐被破坏,土地私有制也在同时出现。原先的贵族渐渐没落,他们的后代便成为了一个既不是贵族也不是奴隶的尴尬阶层,而且他们的人数慢慢地比贵族和奴隶还多。于是,他们便有了另外的称呼——黎民。“黎”字,《尔雅》解释为“众”,故“黎民”即众民之意,即是平民。还有一种说法即是:“黎,黑也,民首皆黑,故曰黎民。”


黔首是战国时的秦国以及后来统一六国的秦朝对治下平民的称呼。黔本指黑色的意思,黔首即是黑头。为何秦国崇尚黑色服饰呢?原来当年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曾对秦国预言:“秦之国运与周分合,周秦同源,合起西锤秦救周,始为诸侯,秦周分离,离五百年,大合于秦,合十七年,霸王出!”恰好,此时的秦国已经得到周朝起家的关中之地,而且秦国人也相信这个预言。同时古代盛行五行学说,秦朝认为周朝是火德,秦朝继周朝得到天下,理所应当就是水德,水在五行学说中乃是深渊无垠之色,故而是黑色,所以秦朝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且平民也以黑巾裹头,故而称其为黔首。


人们经常用“布衣蔬食”来形容其人生活俭朴,或用“布衣百姓”泛指芸芸众生,其中的“布衣”原指穿麻布衣服的人。因为在南北朝传入中国的棉花还未出现,而古代中国却盛产各种麻类,所以百姓用麻织布的居多。但是对比之下,富人吃喝不愁,故而追求奢华的丝绸衣物以区别身着布衣的平民。当然,为“布衣”一词的传播广泛做出最佳突出贡献的莫过于诸葛亮《出师表》的那句话,“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老百姓的别名有哪些?
古代老百姓的别称有:黎民、黎氓、黎苗、黎甿、黎烝、黎首、黎庶、黎元、萌隶(氓隶)、氓、氓隶、庶、庶民、庶人、民、草民、生民、平民、小民、人民、民众、生灵、苍生、平人、平头百姓、野人、小人、丁口、白士、白丁、白屋、白衣、布衣、编伍、黔首、子女、赤子、匹夫等。古代对老百姓的称呼由于...

中国古代对百姓都有哪些称呼
黎民、黔首、布衣、黎氓、黎氓等。1、黎民 黎民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lí mín,指庶民,泛指普通百姓、就是平民百姓。欧阳予倩《渔夫恨》第六场:“为除强暴舍一身,除了强暴救黎民。”2、布衣 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帛”指丝织品。富贵人家穿绫罗绸缎与丝绵织物...

中国古代关于百姓的称呼
2、黎民 黎民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lí mín,指庶民,泛指普通百姓、就是平民百姓。3、庶民 庶民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ù mín ,指一般的民众。4、黔首 “黔首”(qián shǒu)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秦始皇时期开始使用。“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

古代表示平民的词有哪些?
1、黔首 "黔首"(qián shǒu)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秦始皇时期开始使用。"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史记·秦始皇本纪》),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同。2、布衣 "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布衣蔬食"常形容生活俭朴;"布衣百姓"干脆指广大...

古人对老百姓有哪些称呼
又因为平民长穿白色衣服,也以“白衣”代指百姓。百姓又称作百士、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如刘禹锡《陋室铭》就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叮”另外“氓”也是古代对老百姓(多是指失去土地外来迁移的居民)的称呼。而草民、生民、平民、小民、民众、平人、丁口、野人也有百姓的意思。(绿浪萍踪整理)

百姓的古代称呼
黎民、庶民、民夫。1、黎民:指普通老百姓,原本“黎民”和“百姓”是两个不同的阶层,后来随着“百姓”(多指贵族阶级)地位的降低,“黎民”和“百姓”统一称谓,共同指称普通老百姓。2、庶民:古代社会对平民、老百姓的称呼,是没有任何特权和身份的象征。3、民夫:指服公役的民工,也指宫女入宫...

古人常见的对百姓的称谓都有什么?有何依据?
黎民百姓是一个成语,指一般老百姓,原本“黎民”和“老百姓”是2个不一样的阶级,之后伴随着“老百姓”(多指皇室阶层)影响力的减少,“黎民”和“老百姓”统一称呼,一同指称一般老百姓。“黎”,《尔雅》释为“众”,故“黎民”即众民,乃西汉逐渐对庶人老百姓之别名。在西汉之前的时期,“老...

平民百姓的称呼,有什么样的?
2.“黔”,黑色。“黔首”,即黑头。秦尚黑色,贵族加冠,平民一律以黑布包头,故称“黔首”。3.“黎”,黑也,“黎民”犹秦之“黔首”;一说,“黎民”为“九黎族之民”。4.庶人 亦单称“庶”,亦作“庶民”、“黎庶”, 古时对贫民百姓的称谓。5.白身 百姓大多没有官职,因而又称“...

人民的别称和雅称
12. 野人:春秋战国时期对居住在郊野的人的贱称。13. 小人:封建社会对皇帝、贵族等统治者的贱称。14. 奴才:封建社会对奴仆的贱称。15. 废物:封建社会对老弱病残者的贱称。16. 良家子:古代对家道殷实的平民百姓的雅称。17. 布衣:古代对平民百姓的统称。18. 生民:古代对普通百姓的尊称。19....

古代人对老百姓的称呼都有哪些,有怎样的意义?
百姓:曾是贵族的统称,后因地位逐渐下降,最后融入平民之中,后又称为平民的统称。苍生:《晋书·王衍传》中曾写道“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者。”后世也经常用“苍生”来称呼民众。白丁:白丁就是指没有功名的人,也是平民的称呼。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曾写过:&...

建宁县15083991273: 古代有哪些对百姓的称谓?
党保怡诺: 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 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建宁县15083991273: 古代统治者对百姓的称呼有哪些?
党保怡诺: 历史上,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文化习惯以及统治阶级的差异,对于老百姓的称呼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也反映出了古代社会的阶级性.在我国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对于普通民众最常用的称呼就是黎民、百姓.战国时常用“黔首”一词指代普通民众.秦始皇时期特别下令要求将“黔首”作为百姓的固定称谓.由于古时候的等级制度十分严格,老百姓只能穿着麻织的布,质粗而价低,因此“布衣”就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又因为平民长穿白色衣服,也以“白衣”代指百姓.百姓又被称作“百士”“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如刘禹锡《陋室铭》就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此外,“氓”也是古代对普通民众的称呼.

建宁县15083991273: 古代对“老百姓”的称呼有 -
党保怡诺: 老人家 苍生

建宁县15083991273: 古代对百姓的别称有哪4种?
党保怡诺: 是7个 白丁 庶民 草民 黔首 匹夫 黎庶

建宁县15083991273: 中国古代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称呼除百姓、黎庶、黎民外,还有其他的说法吗?(请举出两例) -
党保怡诺: 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建宁县15083991273: 古代对百姓称什么?(除百姓,黎民,黎蔗) -
党保怡诺: 史书记载,四千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他们同东夷一起打败了从南方前来进犯的九黎民族,并俘获了大量的俘虏.这些俘虏便成了炎黄部落的奴隶,被称为“黎民”.如《诗经·云汉》:“周有黎民,靡有孑遗.”...

建宁县15083991273: 中国古代人与人之间的称呼古代,特别是唐朝人与人互相都怎么称呼? -
党保怡诺:[答案] 中国乃文明之国,礼仪之邦,古代人与人之间在日常生活交往中有许多规矩,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免不了互相称呼,也免不了在谈话中涉及他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的传统是对对方或他人的称呼上就是一个大的讲究,通常有“尊称”和“敬称”之...

建宁县15083991273: 中国古代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称呼 -
党保怡诺: 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还有,贫民,小民(传统相声'拜见巡抚'中有提到'你的小民如何?'),闾左,氓隶,奴隶,佃户

建宁县15083991273: 古代都有哪些特殊称谓? -
党保怡诺: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

建宁县15083991273: 古代称谓的谦敬 普通百姓的谦称 -
党保怡诺: 古代普通百姓一般自称为:小民、草民、布衣,不识字的还可以称为白丁,官员蔑称为刁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