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百姓都有哪些称呼

作者&投稿:陈没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关于百姓的称呼~

中国为何称呼普通民众为老百姓?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古代百姓的别称大概有:布衣、 白丁、 庶民、 草民 、黔首 、匹夫、 黎庶、黎民、刁民

黎民、黔首、布衣、黎氓、黎氓等。

1、黎民

黎民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lí mín,指庶民,泛指普通百姓、就是平民百姓。

欧阳予倩《渔夫恨》第六场:“为除强暴舍一身,除了强暴救黎民。”

2、布衣

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帛”指丝织品。富贵人家穿绫罗绸缎与丝绵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译文: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3、白身

白身[bái shēn],字面意思为白色的身躯,亦可指光身、赤身、平民等。

《三国演义》第一回:“三人(刘、关、张)救了董卓回寨。卓问三人现居何职。玄德曰:‘白身。’卓甚轻之,不为礼。”

译文:刘关张三人救了董卓,董卓就问这三人身居什么职位,刘备说平民。董卓听了有点轻视,不用待他们。

4、黎氓

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lí méng,是指黎民,亦作“ 黎萌 ”、黎民。 

5、黔首

“黔首”(qián shǒu)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秦始皇时期开始使用。“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同。

译文:把天下分为三十六个郡,郡又设置守、尉、监,更把百姓成为黔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黔首

百度百科-黎民

百度百科-布衣

百度百科-白身

百度百科-黎氓



  百姓是古代最常用来称呼普通民众的词,除此之外,关于百姓的称呼还有很多,比如黎民,《礼记·大学》载:“以能保我子孙黎民。”这里的黎民就解释为“众也”。与此相近的还有黎庶、黎首、黎元等,如杜甫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有诗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这里的“黎”是“黑”的意思,与古代百姓所戴头巾有关,古时候百姓是将头发挽成髻,包上头巾,而当时规定百姓只能用黑色头巾,故称百姓为黎民。黔首也是用来称呼老百姓的,这在战国就比较流行。《吕氏春秋》、《战国策》、《韩非子》等书中就都出现过黔首这个词。“黔”即“黑”的意思,当时的老百姓不能戴冠,黑黑的头发露在外面,所以被称为“黔首”。另一种说法也是认为百姓只能用黑色头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秦始皇二十六年“更名民曰黔首”。古代社会等级森严,普通人只能穿着麻织的布,质粗而价低,所以“布衣”也成了百姓的代称。百姓又称作白衣、白士、白丁,是指没有功名的人,如刘禹锡《陋室铭》里就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除此之外,百姓还被称为庶民,庶也即众多的意思。另外,“氓”也是古代对百姓(多指失去土地从外迁来的居民)的称呼。如《诗经·卫风》中就有《氓》篇,写了一个负心的小伙子。而草民、生民、平民、小民、民众、丁口也都有百姓的意思。

百姓 黎民 布衣 平民
1.四千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他们同东夷一起打败了从南方前来进犯的九黎民族,并俘获了大量的俘虏。这些俘虏便成了炎黄部落的奴隶,被称为“黎民”。

如《诗经·云汉》:“周有黎民,靡有孑遗。”《齐桓晋文之事》:“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2.又称“黎氓”,《北齐书·颜之推传》:“何黎氓之匪昔,徙山川之犹曩。”

3.又称“黎苗”,《后汉书·邓皇后纪·毅上安帝书》“菲薄衣食,躬率群下,捐膳解骖,以瞻黎苗。”

4.又称“黎甿” :唐钱起《钱考功集 ·入送李评事题漳州使幕》:“幕下由来贵无事,伫闻谈笑静黎甿。”

5.还有称“黎烝” 《史记·司马相如· 封禅书》:“正阳显见,觉寤黎烝。”

6.又称“黎首”《千字文》:“爱育黎首,臣服戎羌。”

7.又称“黎庶”《韩诗外传》:“黎庶欢乐,衍盈方外。”

8.又称“黎元”《汉书·谷永传》:“使天下黎元咸安家乐业。”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哦五百字》:“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9.又称萌隶(氓隶),“氓”也是古代对百姓(多指失去土地,外来迁移的居民)的称呼。《诗·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10.又称“氓隶”。贾谊《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11.又称“庶”。《左传· 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于今为庶。”

12.又称又称“庶民”,《诗 ·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 弗信。”

13.又称“庶人”,。《教战守策》:“庶人之在官者,教以 行阵之节。”

14.又称“民”,《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

15.又称“草民”“生民”,《孟子·公孙丑》:“自有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

16.又称“平民”“小民” 《教战守策》:“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勤劳而未尝有病。”

17.又称 “人民”,《周礼·地官》:“掌建邦之土地,与其人民之数。”

18.又称“民众”《公羊传》:“赵穿缘民众不悦,起弑灵王。”

19.又称“生灵”,《梁书·张缵传》:“拯生灵于宇内。”

20.又称“苍生”,《晋书·王衍传》:“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者。”

21.又称“平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你怎麽步步行凶,打死这无故平人。”

22.又称“平头百姓”,《范进中举》“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

23.我国是农业大国,过去种田的多是穷人,百姓多指那些在田野里耕种的人。因此又称“野人”代指百姓。《孟子·滕文公》:“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24.又称“小人”,《书· 无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

25.又以“丁口”称代百姓。《促织》:“里胥滑黠,假此科敛丁口。”百姓大多没有官职,因而又称“白身”。高适《送 桂阳孝廉》:“桂阳少年始入秦,数经甲科犹白身。”

26.又称“白士”《晋书·羊祜传》:“以白士而居重位,何能不以盛满受责

黎民,泛指普通百姓。
庶民,指一般的民众。
黎庶,指平民大众。
黎氓,亦作“ 黎萌 ”,泛指普通百姓。
黎首,泛指普通百姓。
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
布衣,借指平民百姓。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故称。
白身,指平民,无官职、无爵位者
氓,对百姓(多指失去土地从外迁来的居民)的称呼。

黎民,黔首布衣,白衣、白士、白丁,庶民,氓”也是古代对百姓(多指失去土地从外迁来的居民)的称呼。草民、生民、平民、小民、民众、丁口等。


中国古代对百姓都有哪些称呼
1、黎民 黎民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lí mín,指庶民,泛指普通百姓、就是平民百姓。欧阳予倩《渔夫恨》第六场:“为除强暴舍一身,除了强暴救黎民。”2、布衣 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帛”指丝织品。富贵人家穿绫罗绸缎与丝绵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臣本布衣,躬...

古代人对老百姓的称呼都有哪些,有怎样的意义?
庶人:又称庶民,西周以后人们对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的称呼。西周时期,庶人是可以被上位者封赐恩赏的。他们的身份比奴隶高。春秋时期,庶人的地位在士族之下,工商奴隶之上。而到了秦汉之后,便被泛指没有官身的平民百姓。布衣:就是平民的意思。古代富人穿丝绸,平民穿布衣,所以就称其为“布衣&rdqu...

中国古代百姓称谓有哪些
2、黎民 黎民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lí mín,指庶民,泛指普通百姓、就是平民百姓。3、庶民 庶民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ù mín ,指一般的民众。4、黔首 “黔首”(qián shǒu)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秦始皇时期开始使用。“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

古代老百姓的别称
古代老百姓的别称有:黎民、黎氓、黎苗、黎甿、黎烝、黎首、黎庶、黎元、萌隶(氓隶)、氓、氓隶、庶、庶民、庶人、民、草民、生民、平民、小民、人民、民众、生灵、苍生、平人、平头百姓、野人、小人、丁口、白士、白丁、白屋、白衣、布衣、编伍、黔首、子女、赤子、匹夫等。古代对老百姓的称呼由于...

古人对老百姓有哪些称呼
黎民、百姓是古代称呼普通民众最常用的词,与黎民近义的词有黎庶、黎氓、黎苗、 黎甿、黎烝、黎首、黎庶、黎元等,都具有民众之意。这些词语长期活跃于古代汉语中,如杜甫名篇《自京赴奉县咏怀五百字》中有诗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这里的“黎元”就是指的老百姓。战国时称老百姓多用“...

中国古代统治者一般都会采用哪种针对农民的政策呢?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就是陈胜吴广起义,他们就是要去服徭役的农民和工匠。有句话叫:过期当死。由此可见,多么苛刻。同样,汉朝正是结束了秦朝暴政和楚汉相争的混乱局面而建立起来的国家。后世都一样。这就需要大力复兴,扶持生产同样用汉朝来举例子。汉朝建立在秦国灭亡和楚汉相争的基础上。每次经过...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出台了哪些政策控制百姓呢?
一、周厉王防民之口。周厉王堪称有史记载第一个比较著名的搞禁止舆论的国王了。他实行暴政,怕老百姓反抗就禁止老百姓议论国事朝政,议论他的人就要以诽谤的罪名被杀。结果搞得大家出门都不敢说话了,在路上碰到了不得不全靠眼神交流(道路以目),着实厉害。他不听召公“防民之口,胜于防川”的劝告...

我国古代有哪些一心为百姓办事的好官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

古代对百姓的称谓有什么?
9.又称萌隶(氓隶),“氓”也是古代对百姓(多指失去土地,外来迁移的居民)的称呼。《诗·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10.又称“氓隶”。贾谊《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11.又称“庶”。《左传· 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于今为庶。”12.又称又称“...

古代对百姓的称谓有什么
古代对百姓的称谓有很多种,其中一些常见的包括:1. 庶民:指普通百姓,不属于贵族阶层。2. 平民:与庶民类似,但稍微有些尊贵,强调与贵族的平等。3. 百姓:泛指全体人民,不分贵贱。4. 黎民:古代指普通百姓,类似于庶民或平民。5. 民众:指社会上的大众,包含所有社会成员。6. 民间:指非方的、...

平泉县18441731115: 古代对百姓都有哪些称呼?
褚肥韵洁: 百姓是古代最常用来称呼普通民众的词,除此之外,关于百姓的称呼还有很多, 比如黎民,《礼记•大学》载:“以能保我子孙黎民.”这里的黎民就解释为“众也”. ...

平泉县18441731115: 古代对“老百姓”的称呼有 -
褚肥韵洁: 老人家 苍生

平泉县18441731115: 古代有哪些对百姓的称谓?
褚肥韵洁: 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 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平泉县18441731115: 古代统治者对百姓的称呼有哪些?
褚肥韵洁: 历史上,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文化习惯以及统治阶级的差异,对于老百姓的称呼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也反映出了古代社会的阶级性.在我国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对于普通民众最常用的称呼就是黎民、百姓.战国时常用“黔首”一词指代普通民众.秦始皇时期特别下令要求将“黔首”作为百姓的固定称谓.由于古时候的等级制度十分严格,老百姓只能穿着麻织的布,质粗而价低,因此“布衣”就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又因为平民长穿白色衣服,也以“白衣”代指百姓.百姓又被称作“百士”“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如刘禹锡《陋室铭》就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此外,“氓”也是古代对普通民众的称呼.

平泉县18441731115: 古代对百姓称什么?(除百姓,黎民,黎蔗) -
褚肥韵洁: 史书记载,四千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他们同东夷一起打败了从南方前来进犯的九黎民族,并俘获了大量的俘虏.这些俘虏便成了炎黄部落的奴隶,被称为“黎民”.如《诗经·云汉》:“周有黎民,靡有孑遗.”...

平泉县18441731115: 中国古代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称呼除百姓、黎庶、黎民外,还有其他的说法吗?(请举出两例) -
褚肥韵洁: 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平泉县18441731115: 古代都有哪些特殊称谓? -
褚肥韵洁: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

平泉县18441731115: 古代人们之间有哪些称呼吖?
褚肥韵洁: 古人的谦称和尊称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许多地方都能体现出这个文明古国的谦敬之风.古人在说话时非常注意称谓,说自己时用谦恭之词,呼对方时用尊敬之语. 古人在说自己时的谦称因身份而有所不同.一般人说自己可以说“鄙人...

平泉县18441731115: 中国古代称谓语有哪些? -
褚肥韵洁: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其它有自称、他称、鄙称、 专称、代称、惯称等.中国人的称呼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声望等的反映,尊长、后辈、上级、下属各有各的一套称呼,谁也不能逾越.中国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