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研究治疗伤寒病的背景是什么?

作者&投稿:龙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东汉末年,连年灾害,加上诸侯混战,使得疫病肆虐。张仲景的家乡南阳地区也接二连三地发生瘟疫,很多人都因此命丧黄泉。真是“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专泣之哀”。10年之间,张仲景的家也由200多口人的大家族变成了几十口人的小家庭,这些人大多是因患伤寒而死。于是,张仲景痛下决心,一定要研究出治疗伤寒病的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孜孜不倦的研究和不计其数的临床经验,张仲景终于写成了继《黄帝内经》之后的又一部宝贵的医学典籍——《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伤寒论》,中卷和下卷为杂病论,书中共有113个处方,个个都有奇效,因此,被后人称作“经方”。对现代中医学上的一些疑难病症也有着很好的疗效,中医学常称《伤寒杂病论》为“医方之祖”。该书总结了自秦汉以来的理、法、方、药等医药理论,确立了辩证论治的基本方法,这一思想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绝对的主宰作用。现在的“伤寒学派”就是由历代医家继承发扬张仲景的医学理论而成长起来的。其影响不仅限于国内,在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和朝鲜都受到很大的推崇。

《伤寒论》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但也有它一定的缺点。因为任何一门科学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伤寒论》是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产物,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和时代背景的影响,它不可能达到完美无缺的程度。我们肯定了《伤寒论》的实用价值,才能更好地学习它,应用它;承认《伤寒论》还有缺点,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它,并进而去整理它,提高它。? 这部书是公元196~204年后汉人张机(字仲景)所写。张仲景,南郡涅阳人,约生于公元150~219年,他的事迹汉书无传。据唐《名医录》载:“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所论著,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非浅闻寡见所能及。” ? 东汉末年,连年战争,百姓流离失所,导致了疾病流行,死的人很多。张仲景家族是拥有两百多人口的南阳大族,在疫情的危害下,还不到十年时间就死亡了三分之二的人口,其中死于伤寒的则占十分之七。张仲景在序文中哀叹地说:“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从而激发了他著书活人的志愿。为了著书济世,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广泛地吸收了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在前人的基础上而又有所创新,经过了辛勤的劳动和反复的印证,终于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 根据仲景自序,曾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可知《伤寒论》和《内经》、《难经》有着一定关系。如“伤寒”、“六经”、“阴阳”、“营卫”、“气血”……等名称,都是从《内经》、《难经》里引用过来的。由于《内经》本身(因《难经》是阐发《内经》大旨,所以溯流应该从《内经》谈起)基本上是朴素的唯物论,但也掺杂了一部分唯心因素在内。这些唯心部分,有的是受道家学说的影响(但道家学说并不都是唯心的),有的是《内经》本身还没有完全摆脱当时学术界的共同缺点——直观性和臆测性的局限,对于一些当时还不能解释的复杂现象,也要勉强加以解释,遂不免有主观的牵强附会的地方。《伤寒论》一方面继承《内经》传统理论,另一方面根据作者张仲景的临床实践体会。因而书中许多观点,有的遵循《内经》,有的则与《内经》不尽相同。例如“阴阳”、“六经”这些基本名词,仲景的原意与《内经》就有某些不同。如伤寒一日传一经,六日传尽的说法,是仲景引用《内经》的记载,但经过他的临床实践并不尽切实际。仲景在这个问题上,既不推翻,也不泥守。因此在论中就有“伤寒一日,太阳受之”、“伤寒三日,三阳为尽”和“太阳病八九日”、“伤寒四五日,身热恶寒”、“伤寒七八日不解”等说法。前者拘于日数,后者不受日数所拘,看起来好象有矛盾,其实不然。如果不割断历史看事物的话,这个疑问是可以打消的。? 我们知道,汉代医家有医经派和经方派。医经派比较遵古,注重理论;经方派接近革新,注重临床实践。张仲景是经方派的代表人物。他虽然较医经家们前进了一步,但却不能就一个人的知识,把所有复杂的问题都完全解释清楚。因此,在《伤寒论》里绝大部分是符合临床实践的,但也有一部分接近于推测,如“六经欲解时”、“阳数六、阴数七”等。此外,当时针灸学说也掺杂一部分到《伤寒论》里。在汉代,汤液和针灸还没明显分家。仲景主要是总结汤液疗法,但也旁及针灸技术。论中有关针灸部分,有的是仲景自己实践经验,有的仅仅是引用针灸家学说,他还不敢轻易下结论,如“针足阳明”、“灸少阴”、“灸厥阴”……等。? 医学(特别是中医)的发展和文学是有着密切的关系,《伤寒论》也不例外。汉代散文是先秦历史散文和哲学散文的继续,文字比较古朴简练。所以《伤寒论》在文句结构上,继承了以前的传统,并且沿用了前代的“省文”、“举宾略主”、“插叙”、“倒叙”等笔法。建安以后,骈偶的风气日盛,有一派文人写作着重词藻雕琢。《伤寒论》是学术性作品,与文学散文自有不同,但在词句上也有个别受骈偶风气影响。如“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浮为风,火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等的对称语,是骈偶文的变形。因此,有人认为这些条文不像仲景词句,怀疑不是仲景原文,也有一定的根据。但我们也无妨这样看:仲景著书时,骈偶风气已开始萌芽,个别词句受其影响,似有可能。只要思想上有这样一个认识,那么我们对《伤寒论》中少部分的偏重形式的条文,就能有所了解,只须领会它的大意,不致作文字上的斤斤计较。? 东汉自桓、灵以后,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局面,军阀割据,战争频繁。仲景在这个时代著书立说,不但不能得到当时封建政府的支持,相反,由于他在当时社会里是有一定地位的人(无论有否做过长沙太守,但可以肯定他是个学问渊博的知识分子),在那兵荒马乱的时代,要他专心致志从事医学研究,似不可能。所以说,如果把《伤寒论》三百九十八条每条都认为是仲景的实际经验,一百十三方每方都看成是仲景在实践中创立的,并不符合事实。仲景著《伤寒论》时,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总结古代医学理论──“勤求古训”;一是总结当时医家经验──“博采众方”;一是总结本身经验。所以,《伤寒论》中有的是仲景实践经验(这是主要的、基本的),有的是古代医学理论,有的是当时医家经验。 仲景是南阳郡人,官长沙太守(?)。这两个地方,在当时都是人口比较集中,文化、商业比较繁盛的城镇,对仲景著书立说是个有利条件。但是在当时,交通远不如今日便利,疾病种类较少,药物发现也不如现在这样多。仲景只能就当时的条件,就当时所能获得的知识,写成《伤寒论》,创立了“辨证论治”法则,的确是一个伟大的科学成就。这也就是仲景所以受后人推崇的地方。但是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如果以二十世纪的眼光来否定《伤寒论》的伟大成就,是不对的。如果认为《伤寒论》已经尽善尽美,条条皆真理,那也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此外,如文化工具的缺乏(唐晋以前没有印刷,全赖传抄)、医学思想的保守(秘本不肯公开),以致各本《伤寒论》中就有许多互异之处,都给后人在学习上留下了一定困难。?

东汉末年,由于战乱频繁,瘟疫大面积流行,很多人得病去世。张仲景的家族,原有200多口人,不到十年时间,就病死了五六十人,其中十分之七的人是患伤寒这种流行病死的。那时候所说的伤寒病,包括霍乱、肺炎、痢疾、流行性感冒一类的急性传染病。当时,大多数医生对这种流行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人们成千上万地被伤寒病夺去了生命。

张仲景为了解救人们的疾苦,他下决心要找出一套治疗伤寒病的办法来。




张仲景研究治疗伤寒病的背景是什么?
张仲景的家族,原有200多口人,不到十年时间,就病死了五六十人,其中十分之七的人是患伤寒这种流行病死的。那时候所说的伤寒病,包括霍乱、肺炎、痢疾、流行性感冒一类的急性传染病。当时,大多数医生对这种流行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人们成千上万地被伤寒病夺去了生命。张仲景为了解救人们的...

【人物】东汉末年的医圣: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概括了“辨证施治”的理论,为我国中医病因学说和方剂学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该书被奉为“方书之祖”,张仲景也被誉为“经方大师”。张仲景写成该书后仍专心研究医学,直到与世长辞。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天下后的公元285年,张仲景的遗体才被后人运回故乡安葬,并在南阳修...

张仲景为什么会被奉为“医圣”?就因为他能治伤寒吗?
张仲景的家族本来是个大族,人口多达200余人,有2\/3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其中死于伤寒者竟占7\/10。面对瘟疫的肆虐,张仲景内心十分悲愤。他痛恨统治者的腐败,痛下决心,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一定要制服伤寒症这个瘟神。建安年间,张仲景行医游历各地,亲眼目睹了各种疫病流行对百姓造成的严重后果,也...

张仲景《伤寒论》的多个研究角度与讨论
从《伤寒杂病论》到《金匮要略》的读法,欧阳锜探讨了以症定量的问题。何任深入解读张仲景的著作,黄疸病的证治则由杜雨茂进行深入探讨。梅国强研究了《伤寒论》的临床应用拓展,廖国玉剖析了张仲景医学家背景与故里的历史。柯雪帆关注药物剂量问题,少阴病辨治规律由万友生提出,而聂惠民则对《伤寒论》中...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中医有哪些重要贡献?
作为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的里程碑,《伤寒杂病论》无疑是一部璀璨的医学巨著,由东汉末年的医学泰斗张仲景亲手编写。张仲景,尊称医圣,以长沙太守的身份而闻名,他的学术贡献深远影响了后世。张仲景以广博的医理研究为基础,《伤寒杂病论》详尽阐述了中医的核心理论与治疗原则,为后世医学奠定了基石。

伤寒杂病论是哪位中国医学家的著作呢?
这部中医经典著作是由东汉的张仲景经过自己多年对伤寒病症药理的整理和钻研,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 ,才形成了传承至今的伤寒杂病论,这本著作的作者张仲景生活在一个非常动荡的时代,战争不断。她为了救助更多的百姓,将百姓从水深火热之中打救出来,在他行医游历各地的期间,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流行疾病,...

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的贡献是什么?
张仲景热爱医学,重视医学的临床实践,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刻苦攻读《素问》、《灵枢》、《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学文献,继承《黄帝内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广泛借鉴其他各家的治疗方法,结合当时自己多年积累的临床诊断经验,研究治疗伤寒杂病的方法,并于建安十年(205...

张仲景一个最经典的方子
1、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他的医学思想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注重实践和经验总结。张仲景的医学成就非常卓越,他不仅对伤寒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独到的见解,还对其他多种疾病进行了深入研究。2、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后人广泛引用和传承。在《...

医圣张仲景发明五石散,救活很多人,为何药王孙思邈坚决要抵制?_百度...
五石散就是张仲景在应对伤寒病的时候发明的,伤寒病最大的症状就是痢疾,说白了,应该就是腹泻,这种症状一般都和肠道疾病有关,五石散应该就是利用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磺这五种原材料形成的一种调解肠道的药物。(来自非专业人士的瞎猜测)总之,五石散对伤寒病的治疗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的著作吗
是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的著作。张仲景,名机,字仲景,是中国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所生活的时代,战乱频繁,疫病流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促使张仲景致力于医学研究,以解除人们的疾苦。《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的代表作...

双滦区13964329870: 《伤寒杂病论》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明琴枣仁: 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其时宦官专权、政治黑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官逼民反, 各地纷纷爆发农民起义.统治者纠集武装力量疯狂镇压,战火绵延,天灾频仍,疫病流行,到 处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严酷的现实迫切需要解决伤寒病的防治问题.张仲景因此立志发愤钻研医学,“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刻苦攻读经典古代医书,并结合当时医家及自己长期积累的医疗经验,终于写出了《伤寒杂病论》这部临床医学名著.

双滦区13964329870: “医圣”是指?
明琴枣仁: 医圣张仲景 名和,字仲景,(公元150年——219年),南阳郡涅阳(今 河南南阳)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字玑,东汉著名的医...

双滦区13964329870: 张仲景为人治病的故事 -
明琴枣仁: 张仲景是东汉的大医学家,名玑,字仲景,生于公元150年2月26日,卒于公元219年,今河南南阳人.张仲景从小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尤其喜欢研讨医学著作.他的叔父张伯祖是当时南阳的一个名医,仲景拜他为师,经常随他去给人治病,又...

双滦区13964329870: 医圣是指谁?
明琴枣仁: 张仲景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他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

双滦区13964329870: 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是谁写的? -
明琴枣仁: 张仲景尽管医术高明,远近闻名,但他遵照其叔父“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教诲,除了勤学实践过去医学著作外,只要听到哪里有名医,有治病的好方子,就去拜师,就去寻求

双滦区13964329870: 张仲景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什么地位?
明琴枣仁: 张仲景,名机,史称医圣.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寨村,另说河南南阳市)人.生于东汉桓帝元嘉、永兴年间,(约公元150~154年),死于建安最后几年(...

双滦区13964329870: “医圣”是指?到底是谁啊 ?
明琴枣仁: 张仲景啊

双滦区13964329870: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关于伤寒的定义, -
明琴枣仁: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一) 公元2世纪以前,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更由于当时传染病不断流行,据《后汉书》记载,在光武建成13-26年(公元 37-50年)之间,曾有7次大疫,灵帝建宁4年到中平2年(...

双滦区13964329870: 我国中医宝典<<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
明琴枣仁: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郡涅阳县(今河南省南阳县)人,为古代伟大的医学家.他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张仲景生...

双滦区13964329870: 医圣张仲景是哪个朝代的人
明琴枣仁: 医圣张仲景的朝代:东汉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生活的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