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守国门的大明朝,朱棣是明朝的第几任帝王?

作者&投稿:以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天子守国门策略是哪个皇帝~

“天子守国门”是大明王朝特有的一个说法,当时明朝初定,北疆地区仍有元朝残余势力不断骚扰边境,而山海关以外的地区也是以少数民族聚居为主,为保证北疆和关外稳定,实施有效的统制,防止国家的分裂

这还用猜嘛,说的肯定是大明王朝,古代王朝里面,就数明朝最有骨气,大明王朝一共历时二百七十六年,其中一些君王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一、绝不和谈
明英宗朱祁镇统治大明期间,为了彰显我大明之国威,他御驾亲征跟瓦刺军作战,但是很不幸他被敌军活捉。瓦剌军就想以朱祁镇为人质,继而要挟大明朝,大明朝压根不搭理他们,立马拥立朱祁钰为新君,瓦剌军一看明朝完全不吃要挟那一套,他们的将领就率领大军前来攻打大明,当时的瓦剌军战斗力极强,明朝是打不过的,但是朝廷商议以后,皇帝态度表明,绝对不求和,要么战、要么死。

二、绝不迁都
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之前把大明的皇帝之位交给了其皇孙朱允炆。但是这也导致了朱棣的不服气,论资排辈,论工作能力,我朱棣哪里比不上朱允炆,朱棣在朱允炆决定削藩的逼迫下,决定夺取皇位。

正所谓,姜还是老的辣,论打仗朱允炆还是嫩了一点,没多久朱棣就攻下皇城,朱允炆的手下建议他迁都,暂时避避,以后再卷土重来。但是朱允炆一咬牙、一跺脚,表示就算是战死也不会迁都,不过历史上的朱允炆究竟去哪儿了,没有明确记载,但是他面对朱棣的大军,没有选择临阵退缩,是令后人可歌可泣的。

三、天子守国门的崇祯帝
崇祯帝统治大明王朝的时候,明朝其本身已经走向末路了,就算崇祯帝再怎么励精图治,也没办法挽回大明的颓势,闯王李自成攻入紫禁城以后,崇祯选择自缢而亡,以身殉国。

是第二个皇上,因为建文被朱棣推翻了,朱棣不承认朱允炆是皇帝。

朱棣是朱元璋第四个儿子,大儿子太子死朱元璋前边了,朱元璋封二儿子又死朱元璋前边了,到朱棣这朱元璋不封儿子了,就封他太孙为皇太子。朱允炆其实就是回来事没什么本事,会讨朱元璋喜欢,朱元璋死后,他听从他的老师意见复古时周礼时代的统治模式,以无为治国,侵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犯的最最大的错误就是削王而不是削藩,他把他的那些叔叔逼死的逼死,杀头的杀头,还流放了好几个,把朱棣逼反了,而不是朱棣因为没得到皇位不满反的,朱棣反的时候就家奴2000人不到。

NO.3,第一任是他爹元璋,第二任是他侄儿允炆。(太不把朱棣当回事儿了。。。)
朱棣生气了,后果很严重。以“清君侧”为名,靖难之役造反成功,干掉了允炆。
创“永乐盛世”,郑和下西洋,迁都北京,《永乐大典》,设立东厂。

朱棣是第三个
第一个:太祖 朱元璋(1328-1398) 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第二个:惠帝 朱允炆(1377-1402) 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第三个:成祖 朱棣(1360-1424) 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

第三个,第一个是朱元璋,明太祖。第二个是建文帝,第三个是朱棣明成祖,有靖难之役的历史事件

第三个皇帝,第一个是他老爹朱元璋,第二个是他侄子朱允文,第三个就是他把他侄子干掉后当上了皇帝


明朝的“天子守国门”是何意?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
意思就是崇祯自缢身亡,没有抵抗,却选择了自杀。当然了,对于崇祯而言,褒贬不一,这句话也没有绝对的褒义或者贬义。毕竟崇祯登基的时候,手下无人可用。总的来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不同的人看会有不同的想法,就好像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一样的。有人喜欢它的热血沸腾,...

大明朝最霸气的圣旨
"外敌入侵,大明不和亲,不称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最硬气的圣旨,清兵攻入北京城,多尔衮命人整理前朝遗物时,发现了一道密封的圣旨,打开之后发现明成祖朱棣留下的,内容如下:外敌入侵,大明不和亲,不称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纵观整个大明王朝,所有的皇帝确确实实都做到了这几点。...

为何明朝一定要天子守国门呢?
此时摆在朱棣面前有两个选择:一、将北平交由最得力的将领进行防守;二、迁都北平,天子守国门。第一种方案之所以不可行,是因为很难保证北平守将就一定不会造反,毕竟有安史之乱殷鉴在前。所以,明朝别无选择,只能选择迁都北平,亲自保卫国家的安全。

明朝有句话“天子守国门”,这句话有什么意义?
明朝的祖训就是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虽然说明朝的个别皇帝十分的奇葩,但是无疑他们都做到了祖训所要求的。而且是天子守国门是一种悲壮而又无奈的行为。一是朱棣时期外界对于明朝的威胁就只有一个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而北平一直都是朱棣的封地,因此他选择迁都。再者,朱棣本来就是通...

天子守国门的大明朝,是怎么走下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六次巡幸江南。每次难寻一般都要到江宁府(也就是今南京市)、苏州府、杭州府、扬州府,后四次还巡幸了浙江的海宁。乾隆帝的祖父康熙帝在位期间也曾六次巡视江南。乾隆帝六下江南目的大体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蠲赋恩赏、巡视河工、观民察吏、加恩士绅、培植士族、阅兵祭陵。

天子守国门的大明朝,朱厚照和宁王朱宸濠和朱元璋什么关系?谁辈分比较大...
朱厚照是朱元璋的八世孙,朱宸濠是朱元璋的五世孙,朱宸濠辈分大。朱厚照,即明武宗(1505年—1521年在位),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在位期间年号正德。朱宸濠,明代宁王朱权的第四代继承人,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宁康王朱觐钧庶子,祖籍安徽凤阳,出生于南昌。“宸濠之乱(也称宁王...

天子守国门,君子死社稷是哪个朝代?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对明代的多个历史事件的概括。明代朝代开创时,将国家的首都确定为南京,后来迁都至北京。而北京就在当时的劲敌蒙古附近,迁都的实质目的就是“天子守国门”。在该点上同其他朝代是不同的。明英宗到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在国难临头的时候未曾丢弃皇都仓皇逃跑,说明了明朝“君王...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大明王朝究竟是五星好评还是负分差评?_百度知 ...
最后,崇祯帝选择自杀殉国,更是彰显了大明王朝的风骨,我认为大明王朝应该得到五星好评。纵观历任统治者,他们当中出色的君主不多,大多数都比较中规中矩,当然也出现了一些奇葩的君主,不过无论这些君主是否出色,他们中没有任何一个是软弱无能,对外求和的模样。当年,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其实,...

明朝所谓“天子守国门”究竟意义何在呢?
我觉得大明地下天子守国门这样的祖训,它的意义其实就是主要为了加强对于北方边疆的防卫能力。因为当时的大明朝主要的敌人就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所以说为了抵御外族入侵,天子坐镇北方的话,就可以更好的协调各个军方要塞的军队布防以及协调兵力。而且由天子亲自坐镇边关,那么就可以防止地方武将由于路途遥远心生...

天子守国门的大明朝,朱棣是明朝的第几任帝王?
朱棣是朱元璋第四个儿子,大儿子太子死朱元璋前边了,朱元璋封二儿子又死朱元璋前边了,到朱棣这朱元璋不封儿子了,就封他太孙为皇太子。朱允炆其实就是回来事没什么本事,会讨朱元璋喜欢,朱元璋死后,他听从他的老师意见复古时周礼时代的统治模式,以无为治国,侵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犯的最最大的错误就...

将乐县15242145595: 明朝皇帝朱di还是朱li -
澹索佳多: 大明成祖朱棣【di】(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 等.

将乐县15242145595: 明朝全盛时是哪个皇帝
澹索佳多: 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在他的统治时期史称“永乐盛世”.朱棣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并且宣扬国威,大力开拓海外交流.明成祖朱棣对各地方官吏要求极为严格,要求凡地方官吏必须深入了解民情,随...

将乐县15242145595: 谁是大明的第三代皇帝? -
澹索佳多: 朱棣 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明第三代皇帝

将乐县15242145595: 朱厉是明朝第几代皇帝 -
澹索佳多: 明朝皇帝中无朱厉此人.

将乐县15242145595: 明朝的皇帝是谁? -
澹索佳多: 1.明太祖-朱元璋,在位31年(年号洪武).定都南京. 2.明惠帝-朱允炆,在位4年(建文 ) 3.明成祖-朱棣,在位22年(永乐 ).迁都北京. 4.明仁宗-朱高炽,在位1年(洪熙 ) 5.明宣宗-朱詹基,在位...

将乐县15242145595: 明成祖为什么不叫明成宗? -
澹索佳多: 本来确实事称宗而不是祖的,朱棣死后庙号上的是太宗,(so《明实录》里面朱棣的部分是《太宗实录》)也就是明太宗,不过到了嘉靖十七年的时候改了 原因是“大礼仪”之争的附带结果,也就是嘉靖皇帝尊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为睿宗献皇帝的事件(这话说起来就长了,楼主可以搜索“嘉靖大礼仪”) 为了让被追尊为睿宗的兴献王也配享太庙,所以把朱棣的级别提升了一格,因为一个主庙要一个配享,当时算起来太宗朱棣是没有配享的,所以把兴献王配给他(说实话我自己也比较迷茫)

将乐县15242145595: 郑和下西洋的皇帝 -
澹索佳多: 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 、永乐皇帝 等.

将乐县15242145595: 明朝第3个皇帝是谁 -
澹索佳多: 篡夺侄儿帝位的燕王朱棣.

将乐县15242145595: 明太祖是谁? 明成祖是谁? -
澹索佳多: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 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 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