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四种句读~最好有注疏的论证

作者&投稿:安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意思~

下视其辙,是看敌军的战车印是否杂乱,登轼而望,是看敌军逃跑时阵形是否凌乱主要目的是观察敌军是是真败还是诈败。

原因是观望敌人是真败还是诈败。

《曹判论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断句目前有三种情形:一是在“辙”下用逗号隔开:“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春秋左传注》、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散文选》都是这样标点的。二是在“下”和“辙”下点断:“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见杨伯峻的《春秋左传往》。三是郭锡良等编写的《古代汉语》,在“下”、“辙”、“登”下点断:“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三种不同的标点,反映了对这句话三种不同的理解。 第一种是将“下视”理解为偏正关系。“下”作状语,修饰动词“视”,“下视”意即向下看。将“登轼”理解为动宾关系,“登轼”即登上轼。第二种是将“下”理解为“下车”。杨伯峻说:“下,下车也。”第三种除对“下”的理解同第二种外,又把“登”理解为“登车”,“轼”理解为“扶轼”。郭本说:“‘登轼而望之,不尽符合情理。‘轼,是古代车厢前面用来扶手的横木,人如何能登在它的上面远望呢?正确的标点应该是:‘登,轼而望之,。‘登,,指登上兵车,和前句的‘下,(下了兵车)相对;‘轼,在这里用如动词,是扶着车前横木的意思。


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拜见。他的同乡说:“都是得高官厚禄的...

求“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四种句读~最好有注疏的论证
《曹判论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断句目前有三种情形:一是在“辙”下用逗号隔开:“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春秋左传注》、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散文选》都是这样标点的。二是在“下”和“辙”下点断:“下,视其辙,登轼...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就是担心前面有埋伏来的,看了车轮的印记之后,看到是不规则的,很明显不是有组织的撤退,这才同意追击。很高兴为您解答,祝你学习进步!【the1900】团队为您答题。有不明白的可以追问!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请点击下面的【选为满意回答】按钮,谢谢!

草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_百度知 ...
目的就是说担心别人有埋伏,所以确定他国的车行走痕迹是乱的,战旗倒下后,在去追逐.鲁庄公认为用小恩小惠收就可以收买人心,真心拜佛就可以得到神灵庇佑,而且凭此就可以来作战,反应了鲁庄公目光短浅,正是其鄙的表现。曹刿认为“肉食者鄙”,而且他的作战出发点是鲁庄公能否以百姓利益为重,而并不...

曹刿论战拼音版
下视其辙(xiàshìqízhé),登轼而望之(dēngshìérwàngzhī),曰(yuē):“可矣(kěyǐ)。”遂逐齐师(suìzhúqíshī)。既克(jìkè),公问其故(gōngwènqígù)。对曰(duìyuē):”夫战(fūzhàn),勇气也(yǒngqìyě)。一鼓作气(yìgǔzuòqì),再而衰(zàiérshuāi),三而竭(sānér...

曹刿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的目的是什么?(急———ji)
视其辙,是看敌军的战车印是否杂乱,登轼而望,是看敌军逃跑时阵形是否凌乱 主要目的是观察敌军是是真败还是诈败。

齐师败绩后,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他看到了什么?
齐国是大国,情况难以预测,恐怕有埋伏,所以曹刿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他看到了“其辙乱”和“其旗靡”。

曹刿论战的全文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译文注释注释 春秋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左传...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而,之的意思
而表示的是一种顺承的关系,之是代词,代指齐军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举报| 评论(1) 15 2 66uy 采纳率:10% 擅长: 暂未定制 为您推荐: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登轼而望之的之 下视其辙翻译 下视其辙的辙 下视其辙的下 辙开头的成语 登轼而望之的而 轼与辙 作文 凭轼旁观 轼和辙...

下视其辙的 下词类 活用意思为
下: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下。【释义】:(曹刿)走下战车察看齐军的车辙,登上战车遥望齐军。【出处】:《曹刿论战》“下视其撤,登轼而望之。”

丹棱县19282596394: 在《曹刿论战》中,描写曹刿小心谨慎地观察敌情的语句是" - ---------------,------------------". -
大叔玲凯甫: 曹刿小心谨慎地观察敌情的语句=【下视其辙,登 轼(shì)而望之】 下车去查看齐军的车轮印,又登上车前横木瞭望齐军败退的情况

丹棱县19282596394: “下视其辙”中的“ 下” 是什么意思 -
大叔玲凯甫: "下"是"向下"的意思. 语出《曹刿论战》“下视其撤,登轼而望之” 《曹刿论战》是传统名篇,文中“下视其撤,登轼而望之”的翻译为历来是个难点,有歧义,“下视”,究竟是“向下看”,还是“走下战车来看”,众说不一.“登轼”...

丹棱县19282596394: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
大叔玲凯甫: 一、“之”作代词用 “之”作代词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点的“之”字: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丹棱县19282596394: ...9.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
大叔玲凯甫:[答案] 1.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 2.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3.鲁庄公与曹刿共坐一辆战车,(齐鲁两军)在长勺交战. 4.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或...

丹棱县19282596394: 翻译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大叔玲凯甫: 原文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翻译 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手扶横木望了望齐军,(然后)说:“可以追击了.”

丹棱县19282596394: 翻译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
大叔玲凯甫:[答案] 原文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翻译 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手扶横木望了望齐军,(然后)说:“可以追击了.”

丹棱县19282596394: 《曹刿论战》中具体描写曹刿小心谨慎观察敌情的语句 -
大叔玲凯甫: 具体描写曹刿小心谨慎观察敌情的语句: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丹棱县19282596394: 一鼓作气文言文的翻译!!在线....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
大叔玲凯甫:[答案] (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军队攻打我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见鲁庄公.他的同乡人说:“当大官的人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大官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做到深谋远虑.”于是进入朝中求见....

丹棱县19282596394: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_______ --
大叔玲凯甫:[答案] 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

丹棱县19282596394: 曹刿论战中“登轼而望之”中的“轼”是什么意思 -
大叔玲凯甫: 轼,汉字,读作“shì”,意思是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 “登轼而望之”翻译为:曹刿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