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字在古文中有几个意思

作者&投稿:胡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往”字在古文中有哪几个意思?~


“往”【wǎng】字有以下几种意思:
1、去,到:~返。~复。~还(huán )。~来。交~。向~。勇~直前。
2、过去:~昔。~日。~事。~古。~常。以~。一如既~。
3、同“望”。
造句
我会一如既往的支持你们的工作。
她是个做事勤恳的人,我们都愿意与她交往。
二人你来我往,各有攻守,打了二十几招不分高下。
往西南方向望去,景山屹立在你眼前。

  "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1、动词:
  a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b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
  d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2、介词:
  a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b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d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3、连词:
  a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b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以入。”
  c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e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以贻之。”
  f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g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
  4、副词:
  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以”字在古文中的意思有:因为,所以,而,以为,等等。



  虚词“以”的用法及例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用)凭……身份。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用)
  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用)凭……身份。)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五人墓碑记》)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顾炎武《复庵记》)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祭妹文》)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
  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
  ②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
  ②夜以继日(成语)
  ③秋以为期(《诗经•氓》)
  7.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①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②(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率领”、“带领”)
  ③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2002年高考《李广传》“率领”、“带领”〉)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②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②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③各各竦立以听。(《促织》)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①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
  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④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③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三)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
  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张衡传》)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
  ①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四)动词
  1.以为,认为。
  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
  ②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任用。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六)通假
  1.通“已”,已经。
  ①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②日以尽矣。(《荆轲刺秦王》)
  2.通“已”,止。
  ①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以为]
  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①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⑵把……作为或制成。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过秦论》)
  ②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①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②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①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宴》)
  ②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庄暴见孟子》)
  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劝学》)
  ④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陈情表》)

◎ 以 yǐ

〈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2)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use]

以,用也。——《说文》

以,用也。——《小尔雅》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

纯以形式。——蔡元培《图画》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

(3)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的)

(4) 使,令 [take]

向欲以齐事王攻 宋也。——《战国策》

(5) 又如:以彰其慢(公开过失);以介眉寿(祝寿之词);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

(6) 凭借;仗恃 [depend on]

富国以农,距敌恃卒。——《韩非子》

(7) 认为,以为 [consider as ]

我以日始出。——《列子·汤问》

(8) 又如:以众暴寡(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

(9) 做,从事 [do]

教育事业最有意义,情愿终身以之的。——叶绍钧《倪焕之》

词性变化

--------------------------------------------------------------------------------

◎ 以 yǐ

〈名〉

(1) 原因,缘故 [reason]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诗·邶风》

(2) 无固定职业的人 [unoccupied person]

以闲民。——《拾雅》

候疆候以。——《诗·周颂》

(3) 以色列的简称 [Israel]。如:阿以战争

◎ 以 yǐ

〈介〉

(1) 把,拿 [using;taking;by means of ]——表示对事物的处置

俱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以刀劈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如:以力服人(用强制的手段使人服从)

(3) 依,按,凭 [in accordance with;by]——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根据

何以谓之文。——《论语》

以残年余力。——《列子·汤问》

以我酌油知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以大中丞抚 吴者。——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乡人子谒余。——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以其智力为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4) 又如:以膺大统(继承帝位);以天自诿(听天由命);以时(按时;依时)

(5) 在,于 [in]——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

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柳宗元《断刑论》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余以乾隆。—— 清· 姚鼐《登泰山记》

(6) 从,自,由 [from]——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

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潜夫论》

今以长沙, 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史记》

(7) 又如:以下(下等;下层);以下之人(下等人;奴婢);以繁调简(清代府、州、县缺,有繁有简,分为最要、要、中、简四等。如山东是繁缺,安徽是简缺,从山东到安徽,是以繁调简);以郄视文(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

◎ 以 yǐ

<连>

(1) 为 [in order to;so as to;for]。如: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以为后圆(为以后作打算)

(2) 因为,由于 [because of]——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

以贪勤民。——《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吾以捕蛇独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成以其小,劣之。——《聊斋志异·促织》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清· 袁枚《祭妹文》

以数谏故。——《史记·陈涉世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以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以人废言(由于人不好,对其言论也加以否定);以利累形(因追求利禄而危害身体);以私害公(谓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以理去官(旧指官员因正常原因卸任);以噎废食(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应做的事情);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4) 和,而 [and;as well as ]——表示并列关系

夷以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载以来。——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一鸡瞥来,径进以啄。——《聊斋志异·促织》

(5) 则,那么 [then]——表示条件关系

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战国策》

(6) 才 [only]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苏洵《六国论》

以至于寸。(才达到一寸。)——《后汉书·列女传》

(7) 表目的或结果等 [aim;target]

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 以 yǐ

〈助〉

(1) 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

日观以西峰。——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

(3) 加在句尾,不示肯定语气

夫晴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战国策》

(4) 加在能愿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如:可以;得以; 能以为

1、认为,以为。
2、用。
3、原因。
4、介词,因为。
5、介词,表示目的,相当于“以便”。
6、介词,用。
7、介词,凭借……身份,按照。
8、介词,在……时候。
9、连词,相当于“而”。
10、和“上、下、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
11、通“已”,已经。

文言文中“以”作为介词的用法是什么




高考文言文中“以”字有哪些用法
…为……”结构,译为“认为”,“认为……是……”.例如: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认为)妙绝.(林嗣环《口技》)又如:孤常读书,自以为(认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古文中,也有单独的“以”字作“认为”解的,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

以的用法文言文
1. 以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以”字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

古文以的用法
【以后】 #yǐhòu 现在或某时之后的时期:从今以后。〖例句〗上中学以后要好好学习,争取进入年级前十名。【以及】 #yǐjí 连接并列关系的词或词组,通常用在前后两项之间。〖例句〗海洋馆里有许许多多海洋生物,有凶恶的鲨鱼,有漂亮的海星以及聪明的海豚等等。【以理服人】 #yǐ lǐ fú rén...

"以"字在文言文中作名词表示“原因”的有哪些例子?像李白《春夜宴从_百...
以yǐ 缘故;原因;道理。例:《诗·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华子既悟,乃大怒,黜妻罚子,操戈逐儒生。宋人执而问其以。」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

有以的文言文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这只是论语的开篇几段……… 2. 有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有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有道理,有规律,有所作为,有什么。 表示具有某种条件、原因等。基本字义:有1、...

有以文言文
5. “以”字在古文中有几个意思 虚词“以”的用法及例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 译为:拿,用,(用)凭……身份。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用) 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用)凭……身份。) 2.表示凭借。 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

文言文的的几种用法
当然,“以”字的用法还有很多,限于教材篇目,不再赘述,留待读者自己理解和领悟。 2. 文言文中,之有几种用法 之"在文言文中常当代词.助词.动词用.其作用各不相同. 一. 作代词 1. 代人.如 中的[先妣抚之甚厚".[之"可译作[她".代老妪. 2. 代物.如 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代[土地". ...

古文中的“以”字,最好请专业语文老师替我回答
三种意思把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

以至文言文
朋友这是在网上的答案,但是我认为都是不全面的。 文言中,特别是中古和上古文言中,每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所以“以至”,应该分开解:“以”:凭借,用来;“至”:表示达到什么样状态。 故“以至”意为凭借什么达到。 2. 以至于永嘉,文言文翻译 最后到达永嘉。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受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统率全国各...

“有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有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有道理,有规律,有所作为,有什么。表示具有某种条件、原因等。基本字义:有 1、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

楚雄市17786178390: “以”字在古文中有几个意思 -
布韵醋酸: 以 yĭ yǐ ①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②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③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 ④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

楚雄市17786178390: 古文中“以”有几个意思? -
布韵醋酸: 以:用......来...... 1、因为.因其境过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2、根据.因势利导. 3、用.以牙还牙. 4、凭借.何以谓之文也?《论语》 5认为,以为.皆以美于徐公.《战国策》6原因(名词).宋人执而问其以.《列子》7在——的时候(介词).以秦昭王四十八年生于邯郸.《史记》 8而(连词).慧以有谋.《国语》9和“上”“下”“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等的界限.如以东 10通“已”,已经.固以怪之矣.《史记》

楚雄市17786178390: 以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 -
布韵醋酸: 1、因为,由于: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⑵臣是以无请也.2、而,来.⑴有好事者船以入.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便)3、把,拿,用.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⑵以钱...

楚雄市17786178390: 古文中的“以”有几种解释 -
布韵醋酸: 1、认为、以为 2、用 3、原因 4、介词,因为 5、介词,用 6、介词,凭借……身份,按照 7、介词,在……时候 8、连词,用法相当于“而” 9、和“上”、“下”、“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10、通“已”,已经得意思.古汉语字典上查的,希望对你用帮助

楚雄市17786178390: '以'字在古文都有那几种意思 -
布韵醋酸:[答案] 以yǐ ㄧˇ◎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类聚.◎ 因为:人废言.善小而不为.物喜,己悲.◎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

楚雄市17786178390: 古文中"以"的用法 -
布韵醋酸: 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②以...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六)通假 1.通“已”,已经.①固以怪之矣...

楚雄市17786178390: 古文中的“以”字,最好请专业语文老师替我回答“以”字据说有那么2种意思:按照;“策之不以其道.”依据,根据.“今以蒋氏观之,犹信.”不知道如何... -
布韵醋酸:[答案] 这两个例句中的“以”均为介词无疑,根据王力《古代汉语》:“以”作介词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工具或凭借,二是表示原因.这两个句子中的“以”都是表示凭借,查找《古代汉语词典》,可以发现义项“按照、依照”与此...

楚雄市17786178390: 古文中“以”字有哪些解释“以”在古文中有哪些解释,写出例句 -
布韵醋酸:[答案] 1、因为.因其境过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2、根据.因势利导. 3、用.以牙还牙. 4、凭借.何以谓之文也?《论语》 我现在能想到的就这么多,我回去再问问老师.

楚雄市17786178390: “以”字有什么解释古文中 -
布韵醋酸:[答案] 有“用来”的意思,”以御外患“ ,具体的意思还是要看你文中的情景.

楚雄市17786178390: 古文中文言虚字<以>有几种用法? -
布韵醋酸: "以"字在古文中 (一)动词 1.用.如:“以礼待之”.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2.仰赖、凭藉.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