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中外朝制度?

作者&投稿:纪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中朝是由皇帝身边的亲近官员组成,如侍中、常侍、给事中、尚书等,他们在宫中听候皇帝的意旨并处理事务,称为“中朝”,属于宫廷官系统。西汉初期,丞相均由功臣宿将担任,他们地位崇高,权力巨大,对朝廷政务的处理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汉武帝亲政后,为了集中大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削弱丞相的权力,逐渐将他们排除出决策核心。汉武帝提拔了一些出身低微但才干出众的文人和近臣,任命他们为侍中、给事中等职位,赋予他们较大的宫禁出入自由,并让他们积极参与朝政,从而培养了一批与以丞相为首的原有朝臣相抗衡的内廷官员。
二、外朝是以丞相为首的行政机构,其衙署位于宫外,属于政府官系统,正式的诏令由此发布。外朝的组织结构虽然与秦朝和西汉初期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但职能上主要负责处理和执行一般政务,成为政令的执行机构。丞相的职权和地位因此受到削弱,一旦触怒皇帝,甚至可能丧命。在武帝长达54年的统治期间,共有12人担任丞相,其中只有7人得以善终,其他5人要么自杀,要么被投入监狱处死,要么被腰斩。
扩展资料:西汉时的中朝由以下几种人组成:
1、将军:将级分为将级、骑骠骑兵将级、护卫队将级、前后将级、左将级、右将级等。汉朝的军事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所有带兵将领都由皇帝任命指挥。由于将军与皇帝关系密切,他们也参与了一些重要的谋略。一些皇帝信任的官员也被授予将军头衔以示尊敬。例如,贾谊原本是一名文官,因接受诏令、协助政务而被封为将军。
2、近长:他们是皇帝身边的助手,如曹的左、曹的右、官员、散骑如知判,正式的服务员和官员。除了他们原来的职位,皇帝还给信任的九个贵族或其他官员和儒家学者授予“侍中史”或“常侍”的头衔。当时,这样的官员被称为“加官”。加官是一种职称,没有具体职责,但获得这个称号的人可以出入宫禁,参与机密讨论。有时他们可以根据天皇的意愿来驳斥外交大臣。西汉时期最亲近的大臣实际上是皇帝的客人和助手。
3、尚书:他们是皇帝身边掌管笔的小官。中朝出现后,尚书的位置逐渐变得重要起来。这与只是参加讨论的官员不同。《尚书》有官处、隶属关系和具体功能。使秘书处成为皇帝的中心地位,在中国和朝鲜已经逐渐得到确立。昭帝时期(公元前86~74年),霍光统管朝政和政务。后来,杜原部长助理主管公共事务。中国和朝鲜分离后,总理的权力被转移到中国和韩国。与皇帝关系最近的宦官和亲戚很容易就成为了中国的统治者。元朝时,宦官洪公、史宪以钟书的名义统治国家。哀帝年间(公元前6-5年),王氏配偶相继控制了中央王朝,最终导致了新莽王朝的灭亡。


什么是中外朝制度?
就是类似于西周的分封制、这个制度是为了分割宰相的权力的,汉朝丞相权力十分大,一人之上万人之下,所以就设了中朝来与之相抗衡。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为了平定天下,将土地分封给开国功臣和兄弟,但同时又保留了秦朝的郡县制,所以就会出现郡国并行的滑稽局面 ...

到底什么是中外朝制度?
由皇帝近臣如侍中、常侍、给事中、尚书等组成的,在宫中皇帝左右听候意旨办事,称“中朝”,属于宫廷官系统。西汉前期,丞相全部由功臣宿将出任,他们功勋卓著,位高权重,在朝廷政事的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汉武帝亲政后欲大权独揽,遂采取措施大力削弱丞相权力,逐渐将其排除出中枢决策的核心。汉武帝着...

汉朝的“中外朝”制度是什么意思?
中外朝:丞相、三公九卿为代表的外朝官和尚书、郎等皇帝侍从官即内朝官共同执政的现象 郡国并行:汉代地方政权,既有郡县制又有名义上的分封制。

到底什么是中外朝制度?
一、中朝是由皇帝身边的亲近官员组成,如侍中、常侍、给事中、尚书等,他们在宫中听候皇帝的意旨并处理事务,称为“中朝”,属于宫廷官系统。西汉初期,丞相均由功臣宿将担任,他们地位崇高,权力巨大,对朝廷政务的处理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汉武帝亲政后,为了集中大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削弱丞相的权力...

汉朝时的中朝制度和外朝制度是什么?
中、外是相对皇帝居住的宫禁而言,中朝(内朝)官员享有较大的出入宫禁的自由,可以随侍皇帝左右且能在宫中办公,外朝官员则无此特权。2、外朝制度 汉武帝以后,分朝官为“中朝”及“外朝”。丞相为首的行政机构为“外朝”,衙署在宫外,属于政府官系统,正式之诏令则由此颁发。由皇帝近臣如侍中、常侍...

中外朝制度是什么朝代
中外朝制度是汉代,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外朝也称外廷,指公卿大夫。中外朝之分出现于汉武帝时。西汉早期,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丞相也参与谋议。武帝为了加强君权而削弱相权的权势,对于重要政事,依靠一些亲信在宫廷之内作出决策,中朝由此而得以形成。有了中朝,自然会有和它相区别的...

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是什么时候的制度
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是汉朝的制度。中外朝制度 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外朝也称外廷,指公卿大夫。中外朝之分出现于武帝时。西汉早期,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丞相也参与谋议。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而削弱丞相的权势﹐对于重要政事,依靠一些亲信在宫廷之内作出决策,中朝由此而得以...

中外朝制历史名词解释
1. 中外朝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在君主之下设立的一个特殊集体,成员由皇帝的亲信和宠臣组成。2. 这个集体并不掌握行政权和军事权,其主要职责是向皇帝提供情报和建议,通常被称为“内廷”、“内侍”、“宦官”等。3. 中外朝制的存在与否以及其具体形式,往往取决于不同...

中外朝制度的含义
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外朝也称外廷,指公卿大夫。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也显示出解决这一矛盾的必然走向,通常削减权力来制衡。即:为加强专制皇权,皇帝不断地用左右近臣削夺外朝大臣的权力,待新的机构权势日重而有震主之威时,再用新的心腹近臣组成另一个机构。三省的形成...

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是什么时候的制度
中外朝制度是汉朝时期的一种政治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中朝指的是皇帝周围的亲信和宾客,他们参与皇帝的决策过程。而外朝则指的是公卿大夫,他们负责处理国家大事。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期,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削弱丞相的权力。刺史制度也是汉朝时期的一项重要制度。刺史是皇帝派遣到地方的高级官员,...

包河区18379702254: 中外朝制度(汉代出现的内外朝制度) - 搜狗百科
贝咽恬信:[答案] 就是类似于西周的分封制、这个制度是为了分割宰相的权力的,汉朝丞相权力十分大,一人之上万人之下,所以就设了中朝来与之相抗衡.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为了平定天下,将土地分封给开国功臣和兄弟,但同时又保留了秦朝的郡县制,所以就...

包河区18379702254: 汉武帝时创立的中外朝制度 -
贝咽恬信:[答案] 中外朝:丞相、三公九卿为代表的外朝官和尚书、郎等皇帝侍从官即内朝官共同执政的现象

包河区18379702254: 汉朝中外朝制度的内容是什么RT -
贝咽恬信:[答案] 中外朝:丞相、三公九卿为代表的外朝官和尚书、郎等皇帝侍从官即内朝官共同执政的现象 郡国并行:汉代地方政权,既有郡县制又有名义上的分封制.

包河区18379702254: 汉朝中外朝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贝咽恬信: 中外朝:丞相、三公九卿为代表的外朝官和尚书、郎等皇帝侍从官即内朝官共同执政的现象郡国并行:汉代地方政权,既有郡县制又有名义上的分封制. 中朝即内朝,由皇...

包河区18379702254: 中外朝制度是解决什么矛盾 -
贝咽恬信:[答案] 内外朝制是汉武帝时实行的.封建时代,无非有两种矛盾,即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内外朝制并不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它是武帝身边的侍从做一些官职,如侍中等.主要为了制约相权,是为了解决君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

包河区18379702254: 中外官制是哪个朝代的事 -
贝咽恬信: 中外官制是汉朝时候的事情.中外朝制度一般指中外朝.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外朝也称外廷,指公卿大夫.中外朝之分出现于武帝时.西汉早期,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丞相也参与谋议.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而削弱丞相的权势﹐对于重要政事,依靠一些亲信在宫廷之内作出决策,中朝由此而得以形成.有了中朝,自然会有和它相区别的外朝.外朝是指属于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所构成的官僚体制.

包河区18379702254: 中国古代中外朝制度形成 -
贝咽恬信: 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反映了权利决策中枢的转移

包河区18379702254: 汉朝时期 中外朝制度的原因 是什么 拜托啦 -
贝咽恬信: 这个制度是为了分割宰相的权力的,汉朝丞相权力十分大,一人之上万人之下,所以就设了中朝来与之相抗衡.

包河区18379702254: 什么是内朝官员外朝化? -
贝咽恬信: 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是侍从皇帝的宫廷机构组织,“外朝”是以丞相为首的中央政府.内朝官多是近侍、外戚、宦官、秘书等人员.因为皇帝对外朝官心存戒心,特别是位高权重的宰相,且皇帝深居禁中,宰相晋见皇帝的朝仪烦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