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宁与邴原文言文

作者&投稿:卢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要《世说新语》中有管宁与华歆的古文和翻译

管宁好学,结交了几个后来很著名的学友,一个叫华歆,一个叫邴原,三个人很要好,又很出色,所以当时的人把他们比为一条龙,华歆是龙头,邴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他们最尊敬的大学者是当时著名的陈仲弓,陈仲弓的学识行为成了他们的追求目标。 但是,龙头华歆和龙尾管宁之间,曾发生过一件著名的绝交事件,后人称之为“管宁割席”,这是出于《世说新语》记载。

当时,他们求学的时候,常常是一边读书,一边劳动,正是所谓的知行合一,并不是一味的书呆子。有一天,华歆管宁两个,在园中锄菜,说来也巧了,菜地里头竟有一块前人埋藏的黄金,锄着锄着,黄金就被管宁的锄头翻腾出来了。 金子谁不喜欢呀!但是华歆管宁他们平时读书养性,就是要摒出人性中的贪念,见了意外的财物不能动心,平时也以此相标榜。所以这时候,管宁见了黄金,就把它当做了砖石土块对待,用锄头一拨就扔到一边了。

华歆在后边锄,过了一刻也见了,明知道这东西不该拿,但心里头不忍,还是拿起来看了看才扔掉。这件事说明,华歆的修为和管宁比要差着一截。 过了几天,两人正在屋里读书,外头的街上有达官贵人经过,乘着华丽的车马,敲锣打鼓的,很热闹。管宁还是和没听见一样,继续认真读他的书。华歆却坐不住了,跑到门口观看,对这达官的威仪艳羡不已。车马过去之后,华歆回到屋里,管宁却拿了一把刀子,将两人同坐的席子从中间割开,说:“你呀,不配再做我的朋友啦!”后世的所谓割袍断义,划地绝交,就是从这里来的。

2. 语文文言文管宁割席

释义 管宁割席

管宁割席(拼音:guǎn nìng gē xí),出自《世说新语 德行第一》,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或不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友。 管宁:汉末人 管宁(公元158年—公元241年),字幼安,北海郡朱虚(今山东省临朐)人。管仲的后人,三国魏高士,自幼好学,饱读经书,一生不慕名利。与平原华歆、同县邴原号为一龙,管宁为龙头。当时的名士,后因厌恶华歆为人而传有割席而坐的佳话。一生讲学,居辽东。 华歆:汉末人 华歆(公元157年-公元232年),字子鱼,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汉末三国时期名士,三国时期魏司徒。汉灵帝时举孝廉,任郎中,后因病去官。后何进征召为尚书郎。官渡之战时,曹操“表天子征歆”,任为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代替荀彧为尚书令。曹操征讨孙权,“表歆为军师”。后任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后,拜相国,封安乐乡侯。后改任司徒。魏明帝即位,晋封博平侯。卒谥敬侯。

编辑本段典故出处

原文

管宁、华歆②(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③而喜窃见管神色乃掷④去之。又尝⑤同席读书,有乘轩服冕⑥(miǎn)过门者,宁读如故⑦,歆废书⑧出观。宁割席⑨分坐,曰:"子非吾友也⑩。"

译文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菜,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不停,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他们又曾经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坐着华贵车辆的官员从门前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 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释义

①本篇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原属《德行》第十一则。 ②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华歆:字子鱼,东汉人,桓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 ③捉:拿起来,举起 ④掷:扔。 ⑤去:抛去。 ⑥尝:曾经,从前。 ⑦轩服冕:复词偏义。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 ⑧故:原来一样。如:像。 ⑨废书:放下书 。废:放下。 ⑩席:坐具,坐垫。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现在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 ⑾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成语演变 【割席断交】席:坐席,草席。把席割开分别坐。比喻朋友绝交。

另文

管宁、华歆,俱为汉末人。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 ,曰:"子非吾友也。"

编辑本段心得体会

“管宁割席”的故事传颂至今,人们一直把管宁作为不慕荣华,不贪金钱的典型加以宣传。但管宁不能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的朋友,只采取绝交的态度,实在过于片面。 管宁因朋友的一二细节不符合自己做人的标准,便断然绝交,未免苛求于人,也过于绝情寡义。而但仅以这两件小事就断定华歆对财富、官禄的向往之心,未免以偏概全,片面武断。但是,他很有定力,而且他发现了与华歆不志同道合,迟早会割席!

编辑本段启发

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刻苦读书,排除一切私心杂念,才能学有所成。 做事不能过于武断,要多一点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才可以做到更好。

扩展阅读:

1

课外

3. 《管宁割席》原文和译文

“管宁割席”是出自南朝刘义庆主持编著的《世说新语 ·德行第一》中的故事,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或中止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朋友。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

原文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扩展资料:

相关人物

管宁:东汉末年人(公元158年—公元241年),字幼安,北海郡朱虚(今山东省临朐)人。管仲的后人,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高士,自幼好学,饱读经书,一生不慕名利。与平原华歆、同县邴原号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当时的名士,后因厌恶华歆为人而传有割席而坐的佳话。一生讲学,居住于辽东。

管宁汉末乱世,讲听学者诸多,影响甚广,曾多次婉拒朝廷官聘。

华歆:东汉末年人(xīn)(公元157年-公元232年),字子鱼,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名士,三国时期魏司徒。汉灵帝时举孝廉,任郎中,后因病去官。后何进征召为尚书郎。官渡之战时,曹操“表天子征歆”,任为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代替荀彧为尚书令。曹操征讨孙权,“表歆为军师”。后任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后,拜相国,封安乐乡侯。后改任司徒。魏明帝即位,晋封博平侯。卒谥敬侯。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年--444年)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管宁割席》

4. 文言文孔旻仁慈的翻译

原文

淮南孔旻①,隐居笃行②,终身不仕,美节甚高。尝有窃其园中竹,旻愍③其涉水冰寒,为架一小桥渡之。推此则其爱人可知。然余闻之,庄子妻死,鼓盆而歌。妻死而不辍④鼓可也,为其死而鼓之,则不若不鼓之愈也。犹邴原⑤耕而得金,掷之墙外,不若管宁不视之俞也。

注释

①孔旻(mín):字宁极。据王安石《孔处士墓志铭》,孔旻隐居汝州(今河南临汝),他待人宽厚,即使对奴仆也不忍心加重语气说话,粮食、衣物、田地有多余时,就赠送给乡里人,向他借贷而不能归还的,他也不加追问。

②笃行:行为惇厚。笃:忠诚,厚道,坚定。

③愍(mǐn):同“悯”,哀怜,怜悯。

④辍:中止,停止。

⑤邴(bǐnɡ)原:人名,字根矩,又称邴君,东汉北海人,与华歆、管宁齐名,时称三人为一龙,以年龄排序,“谓歆为龙头,宁为龙腹,原为龙尾”。《世说新语》中载有三人事迹,如《德行》篇中有“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无异,华捉而掷去之”,以此认为华歆的德行不及管宁。据此,“得金捉而掷之”的应该是华歆,而不是邴原。但在这条笔记里,沈括将“得金捉而掷之”一事记在了邴原账上,不知所本为何,也许是因为事近而误吧!

译文

淮南的孔旻隐居汝州,为人惇厚仁慈,终身不愿做官,节操美好而高洁。曾有人去偷他家园子里的竹子,孔旻怜悯偷竹子的人要涉水来去太冷了,就架起一座小桥让其顺利通过。由此可以推知孔旻的仁爱之心。不过我听说,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敲起盆子唱起歌来。妻子死了而不中止敲盆子是可以的,但如果是因为妻子死了而敲,反而不如不敲的好。就像邴原耕地时看到一块金子,捡起来以后再扔出墙外,反倒不如管宁那样看都不看的好。

5. 《邴原泣学》文言文翻译

翻译:邴原从小就失去父亲,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就哭起来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 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

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内心感到悲伤,所以就哭了。” 老师为他感到悲伤,说:“你想要读书吗?” 邴原说:“我没有钱支付学费。”

老师说:“孩子你如果有志向,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于是邴原就开始读书。

只过了一个冬天,就已能背诵《孝经》《论语》。 拓展内容:邴原泣学,出自《初潭集》,讲述邴原贫不丧志、刻苦学习的故事。

邴原,东汉时人,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与名士,与管宁,华歆等称"辽东三杰"。其在幼年丧父、生活极度贫困的情况下仍立志学习文化知识,最终感动了书塾里的教师,成就了一则学与教的佳话。

一个"泣"字形象传神写出了邴原强烈的求学欲望。

6. 文言文邴原贫而泣学

邴原泣学,出自《初潭集》,讲述邴原贫不丧志、刻苦学习的故事。

第一版本:(原版本)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以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第二版本:(现版本)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释义 少孤:幼时丧父。少:小时候。

过:经过。 书舍:书塾。

亲:父母亲。 愿:羡慕(与羡同一意思)。

羡:羡慕。 心中:内心里。

恻:心中悲伤。 苟:如果,要是。

徒:白白地。 资:学费。

就书:上书塾(读书)。 得:能够。

欲书可耳:想读书可以 恻然:怜悯、同情的样子。 孤:古文中指失去父亲的孩子,称为“孤儿”。

志:志向。 伤:悲哀。

感:伤感。 何:为什么。

故:所以。 泣:小声哭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路过书塾,(听见琅琅的书声)忍不住哭了。

(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邴原回答说:“失去父亲的人容易悲哀,贫穷的人容易伤感。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有亲人(的孩子)。

(我)一来仰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

"老师怜悯的样子,说:“(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老师说:“你如果有志读书,我可以白白地教你,不收你的学费。”

于是邴原就开始学习。只过了一个冬天,就能背诵《孝经》和《论语》。

出处 邴原泣学《初潭集-卷十二》 《初潭集》·十二卷(内府藏本) 明李贽撰。贽有《诸葛三集》已著录。

此乃所集说部,分类凡五:曰夫妇,曰父子,曰兄弟,曰君臣,曰朋友。每类之中又各有子目,皆杂采古人事迹,加以评语。

启示 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他免收邴原的学费,不计报酬地教书,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魅力。

相关成语吾徒相教。




邴原泣学文言文翻译及道理
老师为他的话感到悲伤说:你想要读书吗?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老师说:你如果有志向,我教你学习,不收你的钱。于是邴原就开始学习。只过了一个冬天,就学会了《孝经》和《论语》。道理:《邴原泣学》这篇古文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勤奋好学,不怕困难,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们追求知识的脚步。邴原...

邴原戒酒文言文翻译
邴原戒酒文言文翻译如下:邴原从前很能喝酒,自从出门游学之后,八九年里,酒不沾口,独自徒步背负着书箱,凭体力支撑实在疲倦的身体,到了陈留以韩子助为师,到了颍川,便拜陈仲弓为师,在汝南则结交了范孟博,在涿郡则亲近卢子干。分别的时候,师长朋友以为他不会饮酒,拿了米饭肉食来为邴原送行。邴...

邴原泣学文言文翻译
1、原文: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

文言文《邴原少孤数岁时》
1. 中国古文失亲得学,求翻译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 爱 邴原自幼就死了父亲。大约五六岁时,有次经过书舍(即古时候的学校),在门口忍不住哭了起来。学校里的老师就问他,“孩子,你为什么哭啊?”邴原说,“没有家的人容易伤心,贫困的人容易感叹。学校这个地方,能够在那里...

修竹赋整片文言文翻译
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书塾中的老师的可贵之处是善于发现可塑人才,有慈爱心肠、怜悯心。 向邴原学习:追求学习权利、珍惜学习机会、勤奋学习的精神 2. 文言文翻译 府中官吏倪寻、李延同时来就诊,都头痛发烧,病痛的症状正相同。华佗却说:“倪寻应该把病邪泻下来,李延应当发汗驱病。”有人对...

邴原少孤文言文翻译
”塾师听了邴原的话,既同情又可怜他,想不到这孩子竟有这样的思想,“(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塾师于是对他说:“如果你真想读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于是邴原就开始读书。只过了一个冬天,就已能背诵《孝经》《论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

管宁字幼安文言文翻译
原发布者:摇啊摇 文言文《管宁割席》翻译赏析 文言文《管宁割席》选自初中文言文阅读,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miǎn)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⑾。" 【注释】 ①管宁:...

邴原少孤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什么?
孤:幼年丧失父亲。启示 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他免收邴原的学费,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魅力。我们要好学,并且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也应向文中老师学习,无私给予别人求学的帮助,尊重爱学习、有志向的人。

文言文照相翻译
”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书塾中的老师的可贵之处是善于发现可塑人才,有慈爱心肠、怜悯心。 向邴原学习:追求学习权利、珍惜学习机会、勤奋学习的精神2. 文言文翻译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

帮我翻译一下这段文言文《邴原泣学》里的谢谢啊急用!!!
邴原11岁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寒,早早的成了孤儿。邻近有书舍,邴原从书舍旁边走过并开始哭泣。书舍的先生问邴原:“你这个小孩子有什么难过的事情吗?”邴原回答说:“孤独的人和贫穷的人很容易伤感,能读书的人,都一定是有父母和兄长的,让人羡慕他的不孤独并且能够上学读书,心中不忍所以才流泪...

洞头县13412957054: 管宁与华歆文言文翻译 -
步中蒲公: 1. 要《世说新语》中有管宁与华歆的古文和翻译管宁好学,结交了几个后来很著名的学友,一个叫华歆,一个叫邴原,三个人很要好,又很出色,所以当时的人把他们比为一条龙,华歆是龙头,邴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他们最尊敬的大学者...

洞头县13412957054: 文言文邴原贫而泣学 -
步中蒲公: 邴原泣学,出自《初潭集》,讲述邴原贫不丧志、刻苦学习的故事. 第一版本:(原版本)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以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洞头县13412957054: 管宁与励原,华音为友,时天下大乱,宁闻公孙度令行海内外,遂与原及太原王烈等俱至辽东...翻译 -
步中蒲公: 管宁与邴原,华歆是好友,当时天下大乱,管宁听说公孙度法令严明享誉海内外,就和邴原以及太原王烈等都到了辽东.公孙度专门设馆等着他们.但管宁在山谷之间的草庐居住.避难的人多居住在郡南,只有管宁住在北边,表示没有回还的意思.邻居有牛糟蹋了管宁田地,管宁把牛牵到凉快地方,给它喂食,送还牛主人.牛主人得了牛很惭愧.管宁住的村子,都是市井之人,男女混杂,每每争斗

洞头县13412957054: 写关于朋友的文言文 -
步中蒲公:[答案] 原文 管宁与华歆,俱为东汉末人.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见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者过门,宁读如故,华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根据《世说新...

洞头县13412957054: 管宁割席译文 -
步中蒲公:[答案] 管宁割席(拼音:guǎn nìng gē xí),出自《世说新语 德行第一》,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或不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友.管宁:汉末人 管宁(公元158年—公元241年),字幼安,北海郡朱虚(今山东省临朐)人.管仲的后人...

洞头县13412957054: 关于管宁的文言文 -
步中蒲公:“管宁割席” 原文: 管宁,华歆,俱为汉末人.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xuan mian)者过门.宁读如故,华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 管宁和华歆都是汉末人.一天早晨,两个人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当做没看见,把它看作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十分高兴,偷偷看看管宁的脸色,就扔掉了.又曾经有一次,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照样读书,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洞头县13412957054: 文言文中管宁怎么读 -
步中蒲公: 管宁,guǎn níng 管宁(158年-241年),字幼安.北海郡朱虚县(今山东省安丘、临朐东南)人.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著名隐士.管宁与华歆、邴原并称为"一龙".汉末天下大乱时,与邴原及王烈等人至辽东避乱.在当地只谈经典而不问世事,并引来大量同是逃避战乱的人,管宁就开始做讲解《诗经》、《书经》,谈祭礼、整治威仪、陈明礼让等教化工作,人们都很乐于接受他的教导.直到魏文帝黄初四年(223年)才返回中原,辽东太守公孙恭亲自送别.此后曹魏几代帝王数次征召管宁,他都没有应命.正始二年(241年),管宁逝世,年八十四.著有《氏姓论》.

洞头县13412957054: 文言文《管宁割席》 -
步中蒲公: 原文 本文出自南朝宋国人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②而掷③去之.又尝④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⑤(miǎn)过门者,宁读如故⑥,歆废书⑦出观.宁割席⑧分座,...

洞头县13412957054: 选自《世说新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步中蒲公: 管宁与华歆 霜天长笛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者过门,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

洞头县13412957054: 文言文阅读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①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②同席③读书,有乘轩冕④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 -
步中蒲公:[答案] 答案:2.B; 解析: (1) (1)一起、共同 (2)拿 (3)原来一样 (4)观看 (3) (1)管宁(继续)锄地,就当它和瓦石没什么不同. (2)你不是我的朋友. (4) 割席 B (5) 品质:爱读书、好学习、不贪钱财、专心致志、坚持原则、思想纯正、交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