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仿写六国论

作者&投稿:况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仿六国论议论文

六 国 论

高二(13)洪凌啸

六国破灭,弊在用人,用良臣猛将,则国强;用奸贼小人,则国弱。惜乎六国不能用人,是故国亡也。

六国者,齐、楚、燕、赵、韩、魏也。夫六国中,齐、楚势最强。齐处沿海之地,煮海晒盐,国富力强,昔桓公以管仲、叔牙为相,登高一呼,则天下归心。后管仲死,叔牙丧,则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至此齐国一蹶不振矣。后景公以晏婴为相,齐国始崛起于东方。前车之覆,后者之鉴,用人之事,为政者岂能不思之?

楚居江浙,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昔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庄王励精图治,改革图强,任用贤才。孙叔敖、司马子反,楚国相也。二人整饬律令,楚国由是而强。孙叔、司马二人,天下之奇才,治世之能臣,庄王得此二人,犹如虎添翼,是故天下望风而降,楚国亦可谓由是而至顶峰矣!呜呼!后屈原为楚怀王左徒,博文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而王不能用,其后楚以日削,数十年终为秦所灭。悲哉!

而秦处黑水之地,临西域之所,路途遥远,山道崎岖,然则六国之贤士趋之若鹜,何哉?秦王能用贤人也。昔穆公求士,五羊皮得百里奚于宛,求丕豹公孙支于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诸侯亲服。惠王用张仪之计,散六国之纵,使之事秦。昭王得范睢,国力强盛。故而秦之门下,能人贤才辈出,皆秦王礼贤下士,以国之名求士之故也。

或曰:“魏信陵君、齐孟尝君、楚春申君、赵平原君者,皆贤士也。门下食客数千之众,岂曰六国无人耶?”曰:“四君者,沽名钓誉之徒也。门下食客良莠不齐,四君亦有眼无珠,不能识人。从何得之?孟尝君手下鸡鸣狗盗之徒甚众,平原君食客毛遂二十年不能出头而知之。”又四君以个人之名招募贤才,岂敌以国这名耶?

六国亦有名臣,君王亦能用之,惜其用人而不终也。燕昭王向奉乐毅、郭隗;赵惠文王向任廉颇、蔺相如。然乐毅终丧燕惠王之手,赵王以名任赵括为将而不廉颇?善用人者不过一代,岂敌秦国五代善于用人?

向使六国各爱其士,奋发图强,则吾恐秦人食之不能下咽也。悲夫,历史不可改也。

用人之道,强国之道也。礼贤士,远小人,亘古不变之真理也。

(本文已被刊载在2006年12月31日《新民晚报》第14版)

2. 用文言文写六国论,,来点提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 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3. 将《六国论》改写成散文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已将书剑许明时!”

青年李白,你胸怀壮志,别匡山,下渝州,穿越三峡,冲出蜀地万道青山的围困,船出荆门,眼前豁然敞亮,景象猛然开阔。

连绵峥嵘的蜀地群山尽抛身后,千里平野渐展眼前。初出蜀山的你为之一振:长江挣脱了高峡的束缚,在广袤的原野纵意地奔流,你的思绪奔腾不止,你的 *** 亢奋不息。难抑的兴奋,掩不住的喜悦,充盈胸襟。你站立船头,纵目四望,神采飘举;你心神骀荡,胸臆宽舒,眼前似展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空阔的楚天大地,地旷天高,大江横流。

月夜光景,更是绮丽,如梦如幻,令你喜不自禁。

皓月东升,犹如 *** 之明镜,远飞而来,悬于中天,映于碧水。

蓬松的云朵,姿态万千,变幻莫测,犹海市蜃景,令你惊叹不已。

而船下的流水,载着故乡的情意,柔情缠绵,不辞万里,远送游子。

水犹如此,怎不勾起你对故乡的眷恋?而故乡千里,一水相牵呀,又怎能说断就断!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怎可夺志?一千多年前,孔老先生的话语犹在你的耳边响起,岂可燕雀一般耽于故园,沉于乡情,没于乡里?况且,你早已打定主意:已将书剑“许明时”,一定要奋志安社稷。崇高理想重于儿女私情,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岂可中途而却,半途而退?或者愁绪依依,沉湎乡思,举步迟迟,裹足不前?

既然理想在前,目标在望,脚下的航船哪,依然要劈波而进!

这是诗人的早期作品,平仄协调,对仗工整,中规就矩。而他后来突破律诗的樊篱,创作的接近古风的作品,更能体现其诗歌风格。

“一切景语皆情语。”中间两联,景象壮阔,蔚为大观;气势奔放,洒脱乐观。诗人极尽铺写之能,由白昼而夜晚,由大野到苍天,目力高远,神采飞扬;想象新奇超妙,造景阔大瑰丽,无不洋溢着青年诗人内心难以抑制的喜悦,无不展现出青年诗人开阔豁达的胸襟,无不充盈着青年诗人奋志用世的澎湃 *** 。

诗人怀揣“许明时”、“济苍生”、“安社稷”的雄心大志,憧憬未来,辞亲壮游,追求理想。初出蜀地,天阔地迥,景色壮丽,气象万千。诗人正可施展才华,纵横驰骋。因此,诗末虽有对故乡的依恋,淡淡的离愁,却掩饰不住心旷神怡,意气风发, *** 飞扬的神与情。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两岸的远山,随着广阔平野的出现而逐渐远去,慢慢地消逝在船后;江水朝着苍茫的大地,不停地向前奔流。

山岭的险峻峭拔,平野的辽阔无边,与江水的浩淼无际,相互映衬,景色苍茫,气势雄强,动感十足,如一巨幅山水壮锦,徐徐展现。作者初入平原时的心旷神怡之绪寄寓其中,情景浑然相融。

4. 以“六国论”写片文章

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是七雄争霸的时代。《六国论》中的“六国”,就是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强大起来;而原本强盛的六国却因宗法势力的强大,因循守旧,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衰落。秦强盛起来后,积极向东方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就是所谓“合纵”。但他们又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苏洵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单纯地评论古代的历史事件,而是借古讽今,警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采取妥协苟安的外交政策。

?si=4&wtp=wk

5.

先了解背景,吴越矛盾是怎么来的,双方都想争霸中原,吴欲争霸中原,必先征服越国,以解除其后方威胁;越欲北进中原,更必先服吴才有可能,因而引起延续二十余年的吴越战争。然后是吴王阖闾攻越,越国以死囚在两军阵前自杀吸引注意力打败吴国,吴王阖闾身亡,其子夫差继位,后越国攻吴,吴败,勾践请降,夫差急于北上中原争霸,没杀勾践,只是以他为质,然后就是越往卧薪尝胆,对内发展生产、军力、民心,增强国力,然后乘着吴国攻陈国、鲁国、齐国后,勾践两路攻吴灭了吴国,夫差自杀,越国成为春秋最后一任霸主。

分析夫差和勾践两人个性,一个忍辱负重,一个自大,不听老臣之言(伍子胥)养虎为患。再从两国内部分析。

这些都能写好多字呢,1000个字是足足有余。看你从哪个方面入手啦。

6. 求仿写黄鹤楼记文言文一零一中学北京的介绍各位答者就自己百度,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

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

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

有命抽毫,纪兹贞石。 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




求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计划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六国论仿写作文
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苏洵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单纯地评论古代的历史事件,而是借古讽今,警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采取妥协苟安的外交政策。 ?si=4&wtp=wk 6. 仿写六国论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行而白云遏。”这是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几片薄云敷在天空上――是那种深沉的蓝。 我披衣而坐,欣赏...

学六国论写作文
4. 写关于六国论的议论文 从六国论提取文中观点写一篇议论文,五段三分 六国破灭,弊在用人,用良臣猛将,则国强;用奸贼小人,则国弱。 惜乎六国不能用人,是故国亡也。 六国者,齐、楚、燕、赵、韩、魏也。 夫六国中,齐、楚势最强。齐处沿海之地,煮海晒盐,国富力强,昔桓公以管仲、叔牙为相,登高一呼,...

高考作文中如何才能让语言更出彩
这段文字无论是形式还是语言都基本上来源于《六国论》开头一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也?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而标题《过清论》却来源于《过秦论》,从而显得新奇独到,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

写一篇由古诗句联想到的生活感受的作文
首先小作者借用了《六国论》中“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的句子形式,从反面来谈清朝灭亡的原因。然后作者再借用《少年中国说》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的句子形式,进一步“过清”,指出清军溃败的原因是“弊在技穷”。四、将课文...

平江县13618449516: 怎么仿写六国论 -
毛詹氨酪: 用现代的话来个情景描写,可以加点修饰.

平江县13618449516: 老师让选一段自己熟悉的历史写篇史论文字,类似与六国论 伶官传序 但不是文言文 谁能告诉我应该怎么写? -
毛詹氨酪: 先了解背景,吴越矛盾是怎么来的,双方都想争霸中原,吴欲争霸中原,必先征服越国,以解除其后方威胁;越欲北进中原,更必先服吴才有可能,因而引起延续二十余年的吴越战争.然后是吴王阖闾攻越,越国以死囚在两军阵前自杀吸引注意...

平江县13618449516: 用六国论点仿写牛的作文? -
毛詹氨酪: 余尝闻古人叹六国之破灭,其由甚众,而是非终无人论之.盖言之有理,即可为后世传千古,幸得有志,吾亦欲论之.俗语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问六国破灭之由,岂适此乎?非也,余观夏之春秋,虽始至一焉.然其曰之不合已非二...

平江县13618449516: 以“六国论”写片文章! -
毛詹氨酪: 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是七雄争霸的时代.《六国论》中的“六国”,就是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强大起来;而原本强盛的六国...

平江县13618449516: 听为话题,写篇作文 -
毛詹氨酪: 【例文展示】 例文一: 子 曰 河南郸城一高三(16)班 褚寒雪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当孔圣人站在河岸喟然长叹韶光易逝如奔腾流水不复返时,不知他是否料到自己的思想却恰如这奔腾不息的一江碧水而流芳于人类文明史的血...

平江县13618449516: 写关于一篇 六国论的作文怎么写 -
毛詹氨酪: 《六国论》读后感今读二苏《六国论》颇感新奇,曾不想这旧事之中还有这么多道道.不过,依我之见,二苏文章看似行文舒畅,合情合理,但考虑到当时的政治因素,就不难看出其中包涵了作者的政治思想.这也就影响了作者看待六国破亡事实...

平江县13618449516: 议论文可不可以写文言文? -
毛詹氨酪: 可是可以写文言文,但是这个风险很高,一般来说高中生文言文能做到信手拈来的人确实不多,没有必要刻意去训练用文言文写作.至于辞藻怎么用,这是个练习过程,平时要多练笔多写,空讲是没有用的.特别注意一点,文章可以辞藻不华丽,但绝对不能中心不明说理不清,辞藻不华丽但中心明确的文章可以得一个很适中的分数,但如果中心不明确、跑题偏题、不知所云辞藻再华丽,可以保证分数会非常低甚至不及格.

平江县13618449516: 目前电脑游戏“游戏王”最好玩得版本卡最全得是哪个版本
毛詹氨酪: 据我所知,游戏王多数是一些PSP或者VBA模拟游戏,纯粹的电脑游戏只有游戏王之混沌力量.他分城之内,游戏,海马三个篇目,其中城之内有汉化.不过卡牌数量不多,只有三百来张,加上继承的全卡档后是771张,其他两个篇目应该差不多.我个人见过的卡最多的是VBA模拟的EXPERT2006CN.

平江县13618449516: 古文经典名句六国论游褒禅山记琵琶行将进酒兵车行劝学中的名句,都表
毛詹氨酪: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