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道德经柔弱胜刚强的谋略

作者&投稿:仪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柔弱生之余,老死皆刚强 道德经~

语出《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因此,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

第80集 | 如何理解老子“柔弱胜刚强”的深刻智慧?

应该是下面这个吧。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老子从其哲学理论的高度出发,内在而准确的揭示出了武术中的“一个核心”、“一个思想”、“七个打法法则”,及“诈术原则”。
一个核心是:柔弱胜刚强。这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指的“道”,即“武术

之道”。
老子在《道德经》中,开宗明义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对这句话,在老子看来,认为:能够通过“物{或“悟”}理”的方法而可以说明、证明的规律,它就不是一般性的规律,而是特殊性的规律。因此,老子开宗明义的就揭

示出了“武打”中的两大规律,这就是:“刚强胜柔弱”的普遍规律,和“柔弱胜刚强”的特殊规律。同时,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作为一个特殊规律,是有条件的。正如他所说“鱼不可脱于渊”就表明了这个思想。
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这个特殊规律是“道法自然”的结果,是可以通过

“物理”的方法,进行说明、证明的。因此,老子在《道德经》中为了说明“柔弱胜刚强”也是武打中的一种“道”、一种“规律”,便从自然、社会、政治等等方面列举了大量的例子,进行了哲理性的论证和说明。这些论证和说明几乎是贯穿了全篇,比比皆是。
老子揭示的“柔弱胜刚强”规律,正是“武术之道”的核心。
一个思想是:“德治”思想。这就是老子所指的“以德治武”的思想。“德”,

也是老子的“武术之道”的内在条件。
老子从“道德一统”和“德高道高”的思想出发,提出了在“得道”与“治道”两个方面的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和标准,特别在“治道”上,老子主要讲圣人要“以百姓心为心”,讲“有德司契”,从而提出了“德治”的思想政治主张。老子这个思

想是与“王道”、“霸道”思想根本对立的。故“德”成了“武术”的立足点和归宿,讲“德”的结果,也就是在讲“武术之道”。
七个打法法则:一是从“有无”、“虚实”观相统一的哲学理念出发,提出了“见实则打”打法法则;二是从“阴阳”、“变化”观的哲学理念出发,提出了打法

上的“桩法”法则;三是从“无极太极”、“动静”观的哲学理念出发,提出了“动中求打”的打法法则;四是从“动静”观的哲学理念出发,提出了“以静制动”及“以动逼静”的打法法则;五是从“虚实”观的哲学理念出发,提出了“打在机前”和“打在机后”的打法法则;六是从“阴阳”、“交合”观的哲学理念出发,提出了“打无绝打”的打法法则;七是从“阴阳”、“交合”观的哲学理念出发,提出了在

一定条件下“无打”的打法法则。
老子的打法法则,具体明确了“打的指导思想”、“打的对象”、“打的形式”、“打的方式”、“打的方法”、“打的技巧”等等,故使“打”充满了科学和理性。
诈术原则:即“微明”柔弱胜刚强。
在《道德经》中,老子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

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在这里,老子认为,懂得“歙”与“张”、“弱”与“强”、“废”与“兴”、“夺”与“与”等等相反相成的关系,也就是初步懂得了“柔弱胜刚强”的道理。这就是老子的“诈术”思想。它也是实现柔弱战胜刚强的条件。由此,就有了“欲进则先退”、“欲攻则先守”等等打法原则。
所以,老子的武术是对“刚强胜柔弱”,即单凭“勇”、“力”而表现出来的蛮

打、浑打的浑沌时期的打斗的批判和反思的结果。老子的武术的本质特征,就在于“打技巧”、“打法则”、“打谋略”。
老子的武术理念为盘破门弟子代代密传了下来,因因相袭到于今。正是如此,使得峨眉派武术才能够与政治上具有依附的少林派、武当派有了抗衡的实力,而出现了鼎 力而三的局面。特别在民国年间,方才有以四川大侠九和尚僧焕然为代表的盘破门

武术弟子驰骋各地擂台,而创下的骄人战绩。

柔弱胜刚强,不一定,柔弱战胜刚强是因为它找到了刚强的弱点,刚强战胜柔弱是因为找到了柔弱的弱点,不能一概而论。

在道德经中,柔弱胜刚强主要体现在:
1,弱能保身,刚则易折;
2,弱能变强,强则只能变弱。

刚就是坚持,强势,但是这种人刚却疑碎。

柔,但是可以吸收其他人的思想,学习,并且会依靠其他事物或人的力量。

刚:代表人物:张飞。

柔:代表人物:刘备。

试想一位柔弱妇女欠你钱又没经济来源,你忍心去K.O.她么?
如果是一个壮汉呢!!!!!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柔弱刚强原文与译文(有解析)
【译文】阐述了如何运用这种智慧:欲削弱对手,先使其强大;欲废止某事,先让它蓬勃发展。柔弱的力量,如同深藏不露的鱼儿,反而更具生存优势。【导读】告诉我们,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中,以退为进,柔弱胜刚强,是通向和谐的关键。老子通过自然界的辩证法,如鱼与渊的依存关系,揭示了世间万物的内在规律。

《道德经》:你真的读懂了“柔弱胜刚强”吗?
“柔弱胜刚强”的意思是: 柔弱者具有无限生机,生命必然走向生长发展,刚强者的必然走向衰落死亡。弱者必然转强,强者必转弱。《道德经》第七十六章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因此观之,柔弱者生之徒也,刚强者死之徒也。”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

怎么理解老子的柔弱胜刚强
老子的柔弱胜刚强的意思如下:老子说: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因此,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

《道德经》杂谈:柔弱胜刚强
“柔弱胜刚强。”—《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什么道理
是老子一直都在强调的,居下、谦让、不争的道理。出处:出自《道德经》第七十八章。原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译文: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

试析道德经柔弱胜刚强的谋略
示出了“武打”中的两大规律,这就是:“刚强胜柔弱”的普遍规律,和“柔弱胜刚强”的特殊规律。同时,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作为一个特殊规律,是有条件的。正如他所说“鱼不可脱于渊”就表明了这个思想。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这个特殊规律是“道法自然”的结果,是可以通过 “物理”的方法,...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原文,译文,自解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自解: 这些事情,由小见大,是如此的明了。如同柔弱战胜刚强。如同流水冲击岩石。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自解: 就像鱼不能脱离水,国家的真正利器,不是用来炫耀展示的。这一章,用一个词总结就是谦虚,谦谦君子。明白事物的规律。 但我个人还有...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一、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二、各家解析摘要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想要收敛、合上,首先要打开、张开;想要减弱、削弱,则需先让它感觉强大;想要彻底...

道德经的智慧 如何做到以柔弱胜刚强
世界一切都有强弱之分,但是强弱不是固定不变的。强大到一定程度,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这就是盛极而衰。当弱到一定程度,也会走向强大,这就是否极泰来。正因为如此弱者才有了机会战胜了强者,要不然柔弱胜刚强,就是一种扯淡的套路。老子这段话的含义,当你面对强大的对手你用威势拿不下他,等待他...

怎样理解老子《道德经》中所谓"守柔曰强"这一思想理念的
”由此老子坚信“柔弱胜刚强。”另一方面,老子的“柔弱”既非软弱,也非懦弱,而是一种外柔内刚、柔中带刚的行为方式,“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此说明看似柔弱的事物其实蕴含着强大的力量。因此老子十分推崇弱用之术,将其视为一种普遍有效的方法,主张要“知其雄,守其雌”,“...

永顺县19710013690: 试析道德经柔弱胜刚强的谋略 -
圭友爱脉: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老子从其哲学理论的高度出发,内在而准确的揭示出了武术中的“一个核心”、“一个思想”、“七个打法法则”,及“诈术原则”.一个核心是:柔弱胜刚强.这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指的“道”,即“武术之...

永顺县19710013690: 怎样理解老子《道德经》中所谓"守柔曰强"这一思想理念的 -
圭友爱脉: 老子曰:守柔曰强.意思为:一个人可以坚持他的柔软,那是最坚强的人! 天下最坚强的就是柔软.“柔弱”是老子的处世哲学,也是一种克敌制胜,自我保全的策略艺术.在老子看来,既然“物壮则老”、“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那么...

永顺县19710013690: 老子是如何阐释“柔弱胜刚强”道理的?
圭友爱脉: 老子主张柔弱,反对刚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意思是说,人在世时质体柔弱;死后则变得僵...

永顺县19710013690: 从水的哲学和婴儿哲学两个方面,谈谈对老子人生智慧柔弱胜刚强的理解? -
圭友爱脉:[答案] 老子强调“无为、无不为”二者辩证的统一.水至柔而可穿石,婴儿(赤子)至弱而诸邪不侵(一说是诸邪不忍侵害).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定情况下可向对立面转化.没有剧烈的行为不表示无作为,只是没到量变向质变转化的临界点.

永顺县19710013690: 怎样辩证理解老子的柔弱胜刚强 -
圭友爱脉: 这是上善若水的含义孔子说:水有五种完美的品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滋养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倒流,或方或长,遵循自然规律,好像有义;浩大无尽,好像有道;流向几百丈山涧毫无畏惧,好像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度;量见多少,不用削刮(不会隐瞒正确的观点,违心地趋附别人),好像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归宿必处东),好像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水有这些好德行,所以君子遇水必观(观察、体会、感悟、效仿).

永顺县19710013690: 如何理解《老子》中“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一名言 -
圭友爱脉:[答案]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两句话是至理名言,是老子参透了宇宙人生之后的总结,是为人谋事的最高法则!“反者道... 其实柔弱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柔弱胜刚强,这一点在《老子》中的很多篇章都作了论述,典型的例子就是婴儿和水.我们成...

永顺县19710013690: 老子为什么提出"柔弱胜刚强"的理论?
圭友爱脉: 一个人的思想是跟社会背景和本人的志趣分不开的.老子身处春秋时期,王室衰微、... 他反对刚猛的政治措施,认为柔弱、持久力量反而更胜一筹.就像滴水可穿石、牙齿...

永顺县19710013690: 如何评价老子的弱用之术? -
圭友爱脉: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提出“弱用之术”.他遵循“反者道之动”的规律,采弱“弱者道之用”的原则,提出“柔弱胜刚强”的观点,使处在不同阶段的人和集体都可以以“弱”为手段达到“强”的目的.这种“进道若退”的方法虽有一定消极影响,但对现今社会人们生存处世仍有其积极意义.

永顺县19710013690: 《道德经》蕴含的辩证法思想的分析 -
圭友爱脉: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长短相形,音声相合;柔弱胜刚强;为大于其细;外其身身存,后其身身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

永顺县19710013690: 老子说“柔弱胜刚强”应该怎样理解?
圭友爱脉: 水滴穿石. 夫人治先生. 其实很简单,因为刚强是不可能长久保持的状态. 而柔弱却可以恒常,即使力量小,只要坚持,天长日久必然会最终胜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