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有哪些?选拔依据是什么

作者&投稿:霜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方式、标准、影响是什么?~


有世卿世禄制,按军功授爵制,察举制和征辟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1.世卿世禄制
夏、商、周时代:“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代。原始社会末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破坏后,出现了“大人世及以为礼”的世袭制。世袭制的特点是王权与族权统一。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
2.按军功授爵制
秦国:按军功授爵,打破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
3.察举制和征辟制
两汉:汉朝建立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制和征辟制。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4.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
中正官的设置,既保留了汉代乡闾评议的传统,又改变了汉末名士请议左右乡议和地方大族操纵选举的局面,把品评与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这对杜绝朋党,破除门阀起了一定的作用。
5.科举制
科举制:隋炀帝以后至清末(清末新政)(唐朝时期是科举制的鼎盛时期)。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后成定制。

扩展资料:
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选拔标准由家世、财产逐渐发展到才学,形式日益严密,选拔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客观。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规律
古代选官和用人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社会兴衰。因此,选官制度是保证和巩固统治者统治的重要举措;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主要起到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但这些制度在执行的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
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影响我国时间最长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选官方式。
明朝之前的科举制度推动了我国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积极性占主导地位;但明朝之后的科举制度消极作用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一项愚民政策,阻碍了社会进步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百度百科

  1.夏、商、周时代:“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代。原始社会末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破坏后,出现了“大人世及以为礼”的世袭制。世袭制的特点是王权与族权统一。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担任官员的大小贵族必须经国学教育,学习相关礼仪知识方可上任。
  2.秦国:按军功授爵,打破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
  3.两汉:汉朝建立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制和征辟制。
  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察举制,初期以“乡举里选” 为依据,注重乡里舆论对某位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在选官制度日趋腐朽的情况下,出现了一批世代为官、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的豪门大族,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
  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聘是采取特征与聘召的方式,选拔某些有名望的品学兼优的人士,或备顾问,或委任政事。征聘之方,由来已久,如秦孝公公开下令求贤即属征聘性质。秦始皇时叔孙通以文学征,王次仲以变仓颉旧文为隶书征,亦皆属征召性质。到了汉代,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求贤诏,也是继承了这一方式。
  4.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
  中正官的设置,既保留了汉代乡闾评议的传统,又改变了汉末名士请议左右乡议和地方大族操纵选举的局面,把品评与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这对杜绝朋党,破除门阀起了一定的作用。特别在实行初期,对加强曹魏政权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5.科举制:隋炀帝以后至清末(清末新政)(唐朝时期是科举制的鼎盛时期)。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后成定制。北宋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发展: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严格科举考试程序,举人经礼部考试后须经殿试才算合格,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殿试成为定制。

选官制度 朝代 名称等次 程序 举行时间 科目内容 任用 利弊得失



西汉 孝廉 岁举 每年一次 举孝、察廉 孝廉多在郎署供职,再迁为尚书、侍御史、侍中、中郎将等官;在地方则为令、长、丞,再迁为太守、刺史。秀才(茂材)多为地方县令。贤良方正依对策情况,在地方任守相,在中央可任博士、大夫、列卿。 选举了大批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但为大官僚把持,形成门生故吏集团。
秀才 诏举 不定期举行 策问当时重大政治、经济问题。
贤良方正
(贤良文学)
东汉 孝廉 岁举 每年一次 举孝、察廉。
茂材(秀才)
贤良方正 诏举 不定期





魏晋
南北朝 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品 郡中正品评郡内士子,定九品,呈送州。州中正审核士子评定,送吏部待用。 中正品第每三年品评更定一次。 品评士人依据其家世资历和士人的行能。 依据品第授官。品高则官高,品第则官低。 初,由于政府坚持“贤有识鉴”标准,中正官能认真品评人物,起到积极的选举人才的作用,但最终形成重家世、轻才德的风气,使“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形成门阀政治。



隋、唐 常举 举人(头名解元) 国子监试 每年春天 明经科试儒家经学;进士科试诗、赋和时务策。 举人可以参加试官,后可转正,任州县正职官或授教职。
府试州试 每年秋天
进士(头名状元,分甲第和乙第) 省试、殿试(武则天始) 每年正月 进士经过铨选任官,始以秀才科为贵,后代以进士科。按甲第、乙第授官。
制举 举人 荐举 时间不定 以试策为主,重在政治见识,辅以文学。 高等由中书、门下直接授官,次等给予出身,等待铨选。
头名敕头
五代





金 常举 举人(头名解元) 国子监试、府试、州试 每年秋季 经学、文学并重。理学在经学中开始占主导地位。 任府、州官或任教职。 科举制打破门第观念,在较广的范围内,依据国家需要选拔各地的优秀人才;但在封建专制统治下,它越来越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头名省元,亦名会元 省试(金称会试) 解送试后第二年正月或二月
进士(头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殿试 省试后,一般在三月 诗、赋制策。 进士及第直接授官。
制举 举人 荐举 时间不定 以制策为主,兼以经义。 士人授官;官吏升迁。
头名敕头 廷试
元 举人(头名解元) 乡试 每年秋天 试经义和制策 考中进士有作官资格,蒙古人授六品官;色目人授七品官;汉人授官从七品。
贡生(头名会元) 会试 乡试的第二年二月
进士(头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殿试 会试的次月
明 秀才(头名案首) 县试、府试、院试 每年一次 以四书五经为主,试经义制策,定以八股文。 国子监生经特许任低级官员。
举人(头名解元) 乡试 子、卯、午、酉年秋天 贡生、举人或授以小京职或授府佐及州、县正职官,或就教职。贡士官职略高。
贡生(头名会元) 会试 乡试的次年春天
进士,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头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为传胪。 殿试 会试的次月 试四书五经及时务策。 一甲状元例授翰林院修撰;探花、榜眼授编修。二、三甲授御史、给事中、县令等官(正七品))。 明清时期以八股取士,科举制弊端更多,最后不得不废科举兴学校。
<br>清 常科 秀才(头名案首) 县试
府试
院试 每年一次 以四书五经为主。 秀才无资格授官
举人(头名解元) 乡试 子、卯、午、酉年秋天 举人、贡士做知县或教官,考取学校教职后亦可议叙官职。
贡生(头名会元) 会试 乡试的次年春天
进士(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头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为传胪。 殿试 会试的次月 试四书五经及时务策。 一甲授翰林院庶吉士;二、三甲授御史或县令等官(正七品)。
特科 博学鸿儒、孝廉方正、经济特科 殿试 不定期举行 试以时务,经济策略等。 授予翰林院官职
<span style="color:#666666">参考资料:<a href="http://shxz.nease.net/xgzd.htm" target="_blank">http://shxz.nease.net/xgzd.htm<;/a> </span>

汉代 举孝廉 各地各级官员推荐孝敬父母并且有才干的人,出仕为官。
魏晋 九品中正制 按照士族阶级的出身门阀,决定官职的高低。
隋唐 科举制 通过科举考试,择优取仕。

汉——察举制

即举孝廉等

魏——九品中正制

曹丕时实行

隋唐——科举制

杨坚创立,隋炀帝补全
唐代完善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_百度知...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汉朝: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魏晋南北朝:采取九品中正制,选官注重门第。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因此选C。考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点评:规律小结1.中国古代选官标准经历了爵位—军功—才能—品第—才能...

中国古代历时最长的选官制度是( )。 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
解析: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是:世卿世禄制——犀功授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世袭制亦称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代。军功授爵出现于秦朝。汉朝建立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其中,察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魏晋南北朝时期...

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哪些
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世卿世禄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首先,世卿世禄制是先秦时期在卿大夫贵族中实行的官职世袭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贵族世代垄断了国家各级政权。他们凭借血统关系,世代把持重要职位,形成了世卿世禄的官僚体系。其次,察举制是两汉时期选拔官吏的制度。它通过考察和推举来选拔人...

古代的选官制度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具体如下:1、世卿世禄制 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代。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担任官员的大小贵族必须经国学教育,学习相关礼仪知识方可上任。凡定爵位与官职者都世代享有采邑和封地。2、察举制 察举制是汉朝建立的选官制...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哪些?
3.察举制和征辟制 两汉:汉朝建立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制和征辟制。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4.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

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1、察举制(从汉武帝元光元年至汉灭亡)。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官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

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并概括科举制的特点_百度...
回答:早期,实行军工授爵;察举制,由官员推荐或有一些硬性标准,例如举孝廉,那时候很多想入仕的文人大多跑去有名望或者大官家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希望被赏识就是这个道理;然后是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弊端很大,实际上就是为世家贵族服务的;再是科举制,相对来说科举制是一种比较公平的选官制度。 科举制从隋唐时...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
C 试题分析:汉代察举制选拔人才的依据是才能和品德,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依据的是门第声望,隋唐的科举制依据是通过考试成绩录取人才,因此C项顺序与选官制搭配正确。

有关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谁知道?要求详细点。
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包括奴隶社会的王位世袭制、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1. 王位世袭制 从禹的儿子启开始,禅让制的惯例被破坏,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一次重大的历史变革,它标志着...

古代的选官制度
一、世卿世禄制 世卿世禄制是夏、商、西周时期选官制度的基本特点,主要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也就是说官职和爵位是世袭的,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及。这种制度在夏朝就已经出现,到商朝后期逐渐完备。这种选官制度使得官员们只会对效忠自己的家族而不重视国家利益和百姓生计,导致官场腐败。二、察举制 ...

港口区13151841681: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哪些? -
褒是君尔:[答案]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综述 1.禅让制度: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的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夏朝启时取消. 2.世袭制度: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爵位世代相传的制度.由夏启建立,贯穿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始终. ...

港口区13151841681: 中国传统的官吏选拔方式有哪些? -
褒是君尔: 古代官吏任用方式种类繁多,大体如下 汉朝察举和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主要方式.察举就是各地公卿郡守以及王侯每年向中()央推荐“贤良方正”、“孝廉”和“直言极谏”之士.被选荐的“贤良”经过皇帝亲自“策试”之后,即可被任命为官.征辟是皇帝或高级官吏直接聘任士人为官的一种方法.皇帝直接聘任士人为官叫征召;大臣聘任士人为官叫辟召.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开端于隋朝,发展于唐朝.唐代的科举考试着重考核儒家经典,进士考试则重点在于诗赋.平常人和现任官吏都可以参加考试,考中以后,原为官吏的可立即升迁,不是官吏的由吏部授予官职.考生通过科举考试还须经过吏部考试,才能正式任命为官.

港口区13151841681: 中国古代各时期如何选拔人才 -
褒是君尔:[答案] 1.世官制 又称世卿世禄制,主要存在于夏、商、周时期.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是历史的进步,其产生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

港口区13151841681: 先秦到唐宋时期我国选官方式有哪些? -
褒是君尔: 商周时期,采用“世卿世禄制”(世官制).战国时期,逐渐实行客卿制,将相往往由国君从平民中提拔任命;中下级官吏则通过“养士"和"军功”培养.汉代—察举制,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公府与州郡辟除、大臣举荐、考试等内容.其中察举和征辟是两汉选官最主要的途径.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隋唐至明清是科举制

港口区13151841681: 请问在古代实行科举制之前,采取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
褒是君尔:[答案] 铨选制度 中国古代官吏铨选的途径很多,有世袭、纳赀、军功、荐举、郎选、恩荫和科举制等.主要有三个阶段和三种制度,即先秦的世袭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荐举制和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 世袭制 亦称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代.原始...

港口区13151841681: 科举制创立前,我国古代还有哪些选官制度?选官的标准是什么?如题.注意第二问. -
褒是君尔:[答案] 科举之前: 九品中正制,这是曹丕采纳陈群建议采用的 选官标准就是:上品无寒门. 在此之前,是汉代察举制;再往前,是世卿世禄制.

港口区13151841681: 从夏朝到清朝末年我国古代官员选拔的制度的主要选拔依据是 -
褒是君尔: 世袭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港口区13151841681: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类型有什么 -
褒是君尔: 1.夏、商、周时代:“世卿世禄制”2.秦国:按军功授爵,3.两汉:有察举制和征辟制4.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5.科举制:隋炀帝以后至清末(清末新政)

港口区13151841681: 我国古代主要出现过哪些选拔官吏的制度或规定?
褒是君尔: 世卿世禄制(世袭),军功爵制(按军功大小授职),察举制(举孝廉),蒙荫制(父亲封爵死后平摊到其所有儿子身上),九品中正制(由中正官至各地选拔人才),科举制. 如有疑问请追问,望采纳,谢谢

港口区13151841681: 中国古代主要的人才选拔制度有哪些 -
褒是君尔: 1.察举(汉)由丞相、御史、列侯、刺史、等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 2.征召(汉)皇帝亲自委以官职 3. 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高门权贵子弟一般是凭藉门第获得上品,并由一些被视为“清官”的官位直接起家为官. 4. 科举制(隋唐宋元明清)通过科举考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