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学不知道出自哪里

作者&投稿:童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问题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出自《三字经》
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学记》。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2),教学为先。《兑命》曰(3):“念终始典于学(4)。”其此之谓乎!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礼记》,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十三经之一。是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49篇分属于制度、通论、名堂阴阳、丧服、世子法、祭祀、乐记、吉事等,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汉族哲学思想。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毂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二经;宋明又增加入孟子,于是定型为十三经,为士者必读之书。

问题二: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出自哪里? 三字经

问题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下一句是什么?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出自《三字经》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俯道”出自《礼记.学记》。

问题四: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欧阳修诲学》,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翻译】
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由于受外界影响而改变。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人不学...不知道...
两种说法都有。“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学记》,道指道理。“人不学,不知义。”出自《三字经》。《礼记学记》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翻译为:璞玉...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的出处
出自宋代欧阳修的《悔学》。一、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二、译文:如果玉不雕刻,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物品,有它永恒...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此话出自哪里?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学记》。【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2),教学为先。《兑命》曰(3):“念终始典于学(4)。”其此之谓乎!【注释】①本节选自《学礼》。②君:这里的意思是统治。(3)兑(yue)命:《古文尚书》中的篇名,...

人不学不知道出自哪里
问题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出自《三字经》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学记》。(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2),教学为先。《兑命》曰(3):“念终始典于学(4)。...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出自孔子的哪句话?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出自《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学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何处?如何解释?
出处 战国·乐正克《礼记·学记》翻译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比喻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说命》中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即使有味美可口的肉食,不吃是不会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哪里。
出自《礼记·学记》意思就是:玉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玉器;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们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学放在首位。《兑命》记载:“自始至终想着学习”。就是说的这个意思。这句话通过类比的方式表达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作为一个君王,更要注重学习,才能更好的治理...

谈谈你对“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的理解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欧阳修诲学》,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翻译】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

文言文翻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
出自《礼记·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一般认为是战国晚期思孟学派的作品,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乐正克。其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出自:《礼记·学记》,作者不详 原文选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释义: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设学施教。《尚书...

聂拉木县13211036059: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 -
集彭益迈:[答案]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出自《三字经》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学记》.【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2),教学为先.《兑命》曰(3):“念终始典于学(4)....

聂拉木县13211036059: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
集彭益迈:[答案]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出自《三字经》 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学记》.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2),教学为先.《兑命》曰(3):“念终始典于学(4).”其此之谓...

聂拉木县13211036059: 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出自我国古代的哪部名著? -
集彭益迈: 出自《三字经》.原文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聂拉木县13211036059: 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出自我国古代的哪部名著? -
集彭益迈:[答案] 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

聂拉木县13211036059: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谁写的? -
集彭益迈: -------《礼记·学记》

聂拉木县13211036059: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的作者是谁 -
集彭益迈: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出自《三字经》 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学记》.

聂拉木县13211036059: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何处?如何解释? -
集彭益迈: 出自《礼记·学记》 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不可能懂得该懂得的道理(这里的“知道”不是一个词,“知”是知晓,“道”是道理的意思). 这句话是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的

聂拉木县13211036059: 人不学,不知什么?出自哪里?请说细一点! -
集彭益迈: 人不学,不知礼 出自《三字经》

聂拉木县13211036059: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的作者是谁 -
集彭益迈: 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欧阳修的《悔学》 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出自戴圣的《礼记·学记》 【不知道你有没有写错,就全部写上了.】

聂拉木县13211036059: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的出处
集彭益迈: :《礼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