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韩非子·和氏》原文鉴赏

作者&投稿:长沙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先秦散文·韩非子·和氏》原文鉴赏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①,奉而献之厉王②;厉王使玉人相之③,玉人曰:“石也。”王以为和为诳而刖其左足④。及厉王薨⑤,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⑥,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⑦,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⑧,遂命曰:“和氏之壁。”



【注释】 ①和氏:即卞和。玉璞,玉矿。楚山,即荆山,位于今湖北省南漳县西。 ②厉王:《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引此文作“武王、文王、成王”。《史记·楚世家》说楚武王前的君主是蚧(fen坟)冒,不记厉王。东方朔《七谏》、刘向《新序·杂事》、王充《论衡·变动》和本文说法一致。 ③玉人:玉匠。相,察看,鉴定。 ④诳:欺骗。刖(yue悦),砍脚酷刑。 ⑤薨:(hong音轰),君主死的专称。 ⑥文王:楚武王的儿子。 ⑦题:称作。 ⑧理:治,琢磨。



【今译】 楚国人和氏在楚山得到一块玉石,便奉而献玉石给厉王,厉王命玉匠审察鉴定。玉匠说:“是块石头。”厉王以为和氏欺骗自己,就把他左脚砍掉了。等到厉王死后,武王做了国君。和氏又捧着他的玉石而献给武王。武王使玉匠审察鉴定,又说:“是块石头。”武王又以为和氏欺骗自己,就砍断了他的右脚。武王死了,文王做了国君。和氏仍然抱着他的玉石在楚山的山脚痛哭,接连三日三夜,眼泪流干了,随着流出血来。文王知道了这件事情,派人问和氏悲恸的原因,说:“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已经很多了,你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和氏回答说:“我并不是悲伤我的脚被砍去,我悲伤的是希世宝玉而被人以石头称呼,忠贞的士人反被当作骗子。这就是我其所以悲伤的原因。”文王于是使玉匠琢开他的玉石果然得到宝玉,遂叫这玉为“和氏之璧”。



【集评】 明·门无子《韩非子集评》:“以和氏献玉起,见人主不能御臣,忠诈不分,则人臣之为和氏者少矣。”

明·杨道宾:“此段借和氏立论,玉兴君子,石喻小人,玉而题之以石,犹贞士而名之以诳也。见人君御臣当先审其邪正。正人在朝, *** 退听,则国日治矣。”(见明·陆可教《韩非子玄言评苑》)

日人·藤泽南岳《评释韩非子全书》:“卞和氏奚泣哉,悲夫楚如是其大,三献如是其数,而举天下之器,题之以石也,又何难焉,抑扬之间,大尽事理。”

又:“曰‘石也’,曰‘诳’,曰‘刖’既已可泣,何必三而后悲乎。”

又:“哭泣字,上下叠用,而中间有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句,使读者悚然。”

又:“遂知其宝而在二刖之后,天下之事,比比皆然,咄,孰能不泣者。”



【总案】 “和氏璧”的寓言其所以著名,不仅在于哀恸悲人,更在于它揭示了普遍的历史问题:才士怀仁抱义而被斥退,不明察的君主帝王,形形 *** 的“玉人”,铸造了多少历史悲剧!和氏三献其玉抱玉长号正是韩子屡建说寝的孤愤精神折射。此段文字古朴,质拙,“非悲刖”,四语,有转折,有连带、有收束,“刖”而不悲,更显题石之悲。“题”字庄重生色,悲意顿生。三“悲”旋转出一片孤愤无常之意。这则寓言是借以发挥之“题目”,是全文的引子。

夫珠玉,人主之所急也。和虽献璞而未美,未为主之害也,然犹两足斩而宝乃论①,论宝若此其难也。今人主之于法术也②,未必和壁之急也;而禁群臣士民之私邪。然则有道者之不戮也③,特帝王之璞未献耳④。主用术则大臣不得擅断⑤,近习不敢卖重⑥;官行法则浮萌趋于耕农⑦,而游士危于战陈⑧;则法术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祸也。人主非能倍大臣之议⑨,越民萌之诽⑩,独周乎道言也,则法术之士虽至死亡、道必不论矣(11)。



【注释】 ①犹:还,尚且。论,论定。 ②法术:政策法令、驾驭臣子的策略手段。 ③戮:杀。 ④特:仅,只是。 ⑤擅断:专权独断。 ⑥近习:亲近熟昵,指近侍。卖重:摆弄权势。 ⑦浮萌:游民。萌,通“氓”,民。 ⑧游士:游说之士。陈,通“阵”。⑨倍:通“背”,背逆。 ⑩越:犹言摆脱。民萌,民众。周,合。道,法术。 (11)不论:不认可。



【今译】 珠玉是君主所急需的,和氏奉献璞玉虽然未曾琢得美好,但给君主并没带来什么坏处,然而等到两只脚尚且被砍去,宝玉才被认定,识别宝玉竟是如此的困难。现在的君主对于法术,未必就象索术和氏璧那样的急切;而法术又是禁止群臣士民的邪私行为。法术之士没有被杀戮,只是因为成就帝王事业的谋划措施还未献出而已。君主有政治手腕,那么大臣就不能专权独断,左右侍从不敢弄权夸势; *** 官员执法办事,游民就得争着耕地,游说之士也要冒着危险参加战争;那么法术就成了群臣士民所认为的祸害。君主如果不能违背大臣的议论,不考虑民众的诽谤,而仅仅使自己的主张吻合于法术之言,那么法术之士即使至于死亡,法术也一定不会被认可。



【集评】 日人·藤泽南岳《评释韩非子全书》:“句句皆玉。”(按,指此段开头几句。)



【总案】 此段接住和氏璧悲伤的话头取意立论,趁风扬帆,顺流行舟,标举两个比喻性的对比;一是反比,法术对于人主,“未必和璧之急”。璧为爱物,法术则众人视之为“祸”,这是比中生比;一是正比,和氏“两足斩而宝乃论”,“法术之士虽至死亡,道必不论”,论宝尚且其难如此,士悲则何以可堪!这是推波助澜,揭示出法治之难。中间用玉璞比喻法术绾合二者,喻体和本体浸透悲慨孤愤感忿独抗的精神。“夫珠玉”至“帝王之璞未献”,一节,在表现手法和韩愈《送董邵南序》相似用笔涩重,句句阻留,语语折转。“不涩则险劲之状无由生也”(韩方明语),郁闷之怀不现;阻留处不转,则压抑之气不张。如激流而阻流乱石,至段末一个长长的复句,犹遇峭峡涌泻而去。

昔者吴起教楚悼王以楚国之俗曰①:“大臣太重,封君太众②。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减百吏之禄秩③,损不急之枝官④,以奉选练之士⑤。”悼王行之期年而薨矣⑥,吴起枝解于楚⑦。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⑥,设告坐之过⑨,燔《诗》《书》而明法令⑩,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11),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王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商君车裂于秦。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法而富强,二子之言也已当矣,然而枝解吴起而车裂商君者何也?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12)。当今之世,大臣贪重(13),细民安乱,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14),则法术之士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15)!此世所乱无霸王也。



【注释】 ①吴起:战国时卫国人。任过鲁国将军,魏国西河郡守。又助楚悼王变法。教,告诉。俗,此指世情现状。 ②封君:有封邑的贵族。 ③禄秩:俸禄的等级。绝,极度,狠。 ④损:裁减。枝官,多余的官。 ⑤奉:供养。选练,选拔训练。 ⑥期(ji音基)年:一周年。据《史记·楚世家》载,吴起变法共三年。 ⑦枝解:车裂肢体酷刑。枝,通“肢”。 ⑧商君:即商鞅。连,连结,组织。什伍,古代户籍编制,五家为伍,十家为什。 ⑨告坐:告密连坐。坐:定罪。⑩燔(fan音凡):梵烧。《诗》《书》,指《诗经》、《尚书》一类的儒家经典。 (11)遂:登进,升用。 (120细民:小民。 (13)重:权。 (14)听:听从。 (15)蒙:冒。



【今译】 从前吴起把楚国的世情现状告诉楚悼王:“大臣权势太重,有封邑的贵族太多。如果这样,那么上可以逼胁君主,下必虐待人民,这是贫困国家疲弱兵力的措施。不如把有封邑的贵族在子孙三代后收回爵禄,狠减百官俸禄的等级,裁削不急需的冗官闲职,用节余下来的经费供养经过选拔和训练的兵士。”楚悼王推行吴起的主张整一年便死了,吴起就被楚人五马分身而死。商鞅教秦孝公建立什伍的组织,设置告密连坐的法律,烧掉《诗经》、《尚书》一类儒家书籍,彰明法令,杜绝贵族私家的请托而进用对国家有功劳的人,禁止不守本业干谒谋取官职的人,重用耕战的人。秦孝公推行商鞅的新法,君主的地位因此尊贵而稳固,国家因此而富强,八年后秦孝公死了,商君被秦人处以车裂分身的酷刑。楚国不用吴起国家削弱混乱,秦国推行商君新法而富盛强大。他们两人的理论已被证实是正确的,然而肢解吴起、车裂商君的原因何在?这是由于大臣深患法治、小民憎恨法治的缘故。现在的社会,大臣贪权,小民习惯乱法,这种局面要比秦国楚国还要严重,而君主更没有象楚悼王、秦孝公那样善于听取意见,这样法术之士又怎么能冒着商鞅、吴起的危险而阐明自己的治国法术呢?这就是当今社会其所以混乱而没有霸王的原因。



【集评】 明·杨慎:“看他用字法何等工雅。”(按,指“显耕战之士”的“显”字。)

又:“帝王之璞,掩没不用,故世不治,《人主》、《孤愤》并有此语。”(以上两条见日人·蒲坂园《定本韩非子纂闻》)

日人·藤泽南岳《评释韩非子全书》:此段开头“引用楚事接卞和,佳甚。”

又:“又引秦事配楚悼。”

又:末尾“收束两国以结。”



【总案】 末段承上献法术固难,借“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法而富强”,指明法制的至关重要,更强调法制“行之亦不易,既能行之,守之更难,极言法术之士孤危否穷,难乎免矣”(日人·蒲坂园语)。以“何也”导出苦法恶治,以“当今之世”转论世俗浇恶,又国无明主,而且士无蒙危——刖足仍献帝王之璞的刚烈不挠之士,层层推进。直论、对比,否定、反诘,句式变化踔厉,最后以世乱无霸狠狠勒住,力透纸背。结煞狠重,“豹尾”挥剪,正是韩子散文收束的显著特色。

韩文每先立论再用寓言故事佐证,此文开端即撰出和氏宝璞,中段导入“帝王之璞”,可谓由影见竿。又由今日“法术之士虽至死亡,道必不论”,引入末段引为同调的吴起商鞅行法而酷死,则又是立竿而见影。和氏刖足、法家献“璞”将戮,今日之士安能蒙危,悲慨通贯全篇,扼腕浩叹之状可见。卞和喻法术之士,刖足喻士的不幸遭遇,玉璞喻法术,和氏璧的故事设喻多端,通体为比,故冒以文首。今日人们乐道和氏壁的稀贵,淡忘了卞和血流沭漓的遭际,这大概也是韩非身后的一层悲凉。




《先秦散文·韩非子·喻老①(节选)》原文鉴赏
这个道理,被韩非说得更为透彻。 楚庄王莅政三年①,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与王隐曰②:“有鸟止南方之阜③,三年不翅④,不飞不鸣,嘿然无声⑤,此为何名⑥?”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⑦。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⑧,不谷知之矣⑨。”处半年⑩,乃自听...

《先秦散文·韩非子·难言》原文鉴赏
以上几个方面就是臣下韩非其所以难于向君主进言而深感忧患的原因。 【集评】 明·门无子《韩非子集评》:“整整十二柱,内却有长短参差不同。” 又:“此以为初见秦之辞,愤懑孤抗,故其文连类旷肆,感愤特奇。” 明·陈深:‘秀颖出尘,挥堂之士罔不家传户诵之也,有以夫。” 明·杨道宾:“此段文字精练...

《先秦散文·韩非子·和氏》原文鉴赏
【集评】 明·门无子《韩非子集评》:“以和氏献玉起,见人主不能御臣,忠诈不分,则人臣之为和氏者少矣。” 明·杨道宾:“此段借和氏立论,玉兴君子,石喻小人,玉而题之以石,犹贞士而名之以诳也。见人君御臣当先审其邪正。正人在朝, *** 退听,则国日治矣。”(见明·陆可教《韩非子玄言评苑》...

《先秦散文·韩非子·说林下(节选)》原文鉴赏
【集评】 明·门无子《韩非子集评》:“以洁出,以污入,狗且恶之,况于人乎。” 日人·藤泽南岳《评释韩非子全书》:“初善后恶,其心实变,是固不可。其心不曾变,而其迹与貌异于初,亦或取怪于外人,可惧可慎。” 【总案】 此则故事又见于《列子·说符》。现实生活充满青黄蓝绿,事物象朝晖夕霭一样...

《先秦散文·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①(节选)》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①(节选)》原文鉴赏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②,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宠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

《先秦散文·韩非子·难一①(节选)》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韩非子·难一①(节选)》原文鉴赏 历山之农者侵畔②,舜往耕焉,期年③,畋亩正④。河滨之渔者争坻⑤,舜往渔焉,期年而让长⑥。东夷之陶者器苦窳⑦,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仲尼叹曰:“耕、渔与陶非舜官也⑧,而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也⑨。舜其信仁乎⑩!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之(11)。故曰:...

《先秦散文·韩非子·难二(节选)》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韩非子·难二(节选)》原文鉴赏 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耻之①,三日不朝②。管仲曰:“此非有国之耻也③,公胡其不雪之以政④?”公曰:“胡其善⑤!”因发仓困赐贫穷⑥,论囹固出薄罪⑦。处三日而民歌之曰⑧:“公胡不复遗冠乎!” 【注释】 ①耻之:以之为耻。 ②不朝...

《先秦散文·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原文鉴赏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①,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②,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③,必有下人之色④;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⑤;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⑥,我又不...

《先秦散文·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原文鉴赏
日人·藤泽南岳《评释韩非子全书》凳袭:“明理之语。大凡贪利以自败、失德以自丧名望者,何目见之廉而暗于理乎!”【总案】公仪休之所以拒绝接受鱼,并非出于廉洁奉公的原则,而是担心失去宰相的职位。他也清楚,一旦失去官职,就不会再有人来巴结献媚,收入减少也就买不起鱼了。从长远的考虑,...

韩非子简介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韩国贵族,出生于战国末期韩国的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郑韩故城)。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的书传到秦国,秦王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不久,因秦国攻韩,韩王不得不起用韩非,并派他出使秦国。韩非子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

井冈山市13623279035: 《韩非子》的散文论辩艺术 -
雀剂步文: 1、《韩非子》的说理,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明切”是指明辨是非,切合事理;“犀利”是指韩非子的理论虽似无情而往往切中要害;他揭破世间实情毫不掩饰,能道他人所不敢道,并且词锋锐利.明切...

井冈山市13623279035: 先秦散文怎样赏析 -
雀剂步文:[答案] 1、先秦散文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历史散文主要有《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其中《春秋》《左传》属于编年史,《国语》《战国策》属于国别史;诸子散文的名著有《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

井冈山市13623279035: 先秦诸子散文之经典??? -
雀剂步文: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十家: 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 小说 《论语》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墨子》 先秦诸子散文发展三阶段: 春秋末期:《论语》《墨子》 语录体为主 战国中期:《孟子》 ...

井冈山市13623279035: 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 -
雀剂步文: 先秦散文主要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就大体情况而言,历史散文主要是叙事的,诸子散文主要是说理的.历史散文有《春秋》《左传》《战国策》《国语》等.《春秋》是孔子编订的战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记叙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

井冈山市13623279035: 先秦历史散文记录寓言最多的 -
雀剂步文: 是韩非的《韩非子·五蠹》.其中著名的寓言有《自相矛盾》、《郑人买履》、《滥竽充数》、《守株待兔》.

井冈山市13623279035: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赏析,急急急啊大家帮帮忙 -
雀剂步文: 原文 “But a 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出处: 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理解: 《老人与海》的内容很简单,海明威选用了简单的词汇,简单的句型结构和简单的句间逻辑关系,显示出一种朴素...

井冈山市13623279035: 找5篇文言文赏析,翻译及练习.谢了 -
雀剂步文: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井冈山市13623279035: 战争与和平的美段赏析 -
雀剂步文: 《战争与和平》--精彩语句或段落 1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象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2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它一定也有值得喝彩的地方. 3只要人们没有发现生命的游戏是愚蠢的,他就会期...

井冈山市13623279035: ∶)几篇古文翻译和鉴赏!!!! -
雀剂步文: 《孟子对齐宣王》 原文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