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空明兮溯流光”原句出自哪里,求全文

作者&投稿:吴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击空明兮溯流光”原句出自哪里~

赤壁赋》中一段歌词
苏轼《赤壁赋》(见高中语文课本“试验修订本”第三册)中有这样的一段歌词:“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很值得认真玩味,可谓情怀悠远,心愿綦切,物色鲜明,境界空灵,而且造句精整,对仗极工,无一字不当其用,在语言风格上颇有楚辞遗韵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所写“扣弦而歌”的歌是:“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此歌并非屈原原作,只是借鉴、化用了多篇古代作品,主要是屈赋。“桂棹兮兰桨”出自屈原《九歌-湘君》:"桂櫂(棹)兮兰枻。"“目眇眇兮予怀”出自屈原《九歌-湘夫人》 :“目眇眇兮愁予”。“望美人兮天一方”出自屈原《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其中“望美人兮天一方”,以“美人”喻君主,显然受屈原《离骚》等篇的影响。如屈原《离骚》:“恐美人之迟暮”,《九章-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竚眙。”句中的“美人”一般认为指楚君(楚怀王)。“击空明兮溯流光”,在楚辞中找不到借鉴的根据,但韩愈《祭郴州李使君文》有“航北湖之空明,觑鳞介之惊透”,曹植《七哀诗》也有“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在用词上为苏赋提供了借鉴。

出自北宋苏轼的《赤壁赋》。

全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白话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茫茫的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

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出处:出自北宋苏轼的《赤壁赋》。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赤壁赋》就是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遭御史弹劾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

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这是宋代苏轼〈前赤壁赋>中的诗句,详见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第154页第2段(人民教育出版社).
此句的形式是采用了战国时屈原创造的楚辞体(也叫骚体),以停顿处的"兮"字为标志,此句中的"美人”的典故大概就是出自屈原的《离骚》中的一句“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其中“美人”都用作古代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原文]
[编辑本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简注与简介]
[编辑本段]

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千支。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赤壁:湖北黄冈赤壁,与湖北嘉鱼赤壁同被作为周瑜破80万曹军之壁战场故迹。
属(zhǔ):请,让,说。
桂棹(zhào)、兰桨:船桨之美称。
溯(shuō):周溯,逆流而上。
袅袅(niǎo):细长,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嫠(lí)妇:寡妇。
愀(qiǎo)然:不乐。
缪(liáo):连接,环绕。
舳(zhú):船尾;
舻(lú):船头。
酾(shī):斟。
槊(shuò):长矛。
匏(páo)尊:用葫芦制的酒杯。
须臾(yú):片刻。藏(zàng)。
肴(yáo):荤菜。
枕藉:叠枕挤睡。
食:也作“适”,共同享用

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赋中语句“如怨、如慕、如泣、如泣”和“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等,至今常被引用。

[译文]
[编辑本段]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听任小船飘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乘着轻风(在江面上)无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在这时喝酒喝得高兴起来,敲着船边,指打着节拍,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同伴吹起洞箫,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怨怼有如倾慕,既象啜泣也象低诉,余音在江上回荡,丝丝缕缕缭绕不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饮泣。

苏轼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转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渔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象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轼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流逝的就象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象这月,终究又何尝盈亏。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这是苏轼化用的句子,来自多个地方。苏轼的原歌是:“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这句话有三个出自屈原的作品(桂棹兮兰枻__《湘君》 目眇眇兮愁予__《湘夫人》 望美人兮未来__《少司命》
“击空明兮溯流光”在楚辞中找不到化用的原句。 但韩愈《祭郴州李使君文》有“航北湖之空明,觑鳞介之惊透”,曹植《七哀诗》也有“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但含义与苏赋有所不同。
至于原文,对不起,自己网上搜吧!

苏轼:前《赤壁赋》,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苏轼的《赤壁赋》


“击空明兮溯流光”原句出自哪里
苏轼《赤壁赋》(见高中语文课本“试验修订本”第三册)中有这样的一段歌词:“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很值得认真玩味,可谓情怀悠远,心愿綦切,物色鲜明,境界空灵,而且造句精整,对仗极工,无一字不当其用,在语言风格上颇有楚辞遗韵 ...

“击空明兮溯流光”原句出自哪里,求全文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白话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怎样理解?
意思是: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出自北宋苏轼《赤壁赋》,原文选段: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山间明月,江上清风”的全诗是什么?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段歌词全是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并将上文"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内容具体化了。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已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加之客吹洞箫,依其歌而和之,箫的音调悲凉、幽怨,"如怨如慕,如泣...

《古文观止·前赤壁赋》译文与赏析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29]。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30]。”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1]。苏子愀然[32],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击空明兮溯流光”原句出自哪里,求全文 不是赤壁赋,我是说原文,赤壁里...
这是苏轼化用的句子,来自多个地方.苏轼的原歌是:“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句话有三个出自屈原的作品(桂棹兮兰枻__《湘君》 目眇眇兮愁予__《湘夫人》 望美人兮未来__《少司命》“击空明兮溯流光”在楚辞中找不到化用的原句.但韩愈《祭郴州李使君...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怎样理解?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怎样理解?5 恋恋阿俄体米苏 | 浏览6323 次 |举报 我有更好的答案推荐于2016-07-25 20:59:34 最佳答案 这是屈原《离骚》中的诗句。其意为:船是用桂木作棹兰木作桨,划动在清明的河流中一直到了黄昏的时刻。这个时候我的心里感受到了那深深的...

赤壁赋原文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赵孟頫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

赤壁赋原文及译文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

沙湾县19878866479: “击空明兮溯流光”原句出自哪里,求全文不是赤壁赋,我是说原文,赤壁里的是引用的 -
戎宏艾狄:[答案] 这是苏轼化用的句子,来自多个地方.苏轼的原歌是:“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这句话有三个出自屈原的作品(桂棹兮兰枻__《湘君》 目眇眇兮愁予__《湘夫人》 望美人兮未来__《少司命》 “击空明兮溯流光...

沙湾县19878866479: “追空明兮溯流光”出自哪里 -
戎宏艾狄: 这是宋代苏轼〈前赤壁赋>中的诗句,详见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第154页第2段(人民教育出版社). 此句的形式是采用了战国时屈原创造的楚辞体(也叫骚体),以停顿处的"兮"字为标志,此句中的"美人”的典故大概就是出自屈原的《离骚》中的一句“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其中“美人”都用作古代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沙湾县19878866479: 击空明兮溯流光 出自哪里
戎宏艾狄: 苏轼《赤壁赋》(见高中语文课本“试验修订本”第三册)中有这样的一段歌词:“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很值得认真玩味,可谓情怀悠远,心愿綦切,物色鲜明,境界空灵,而且造句精整,对仗极工,无一字不当其用,在语言风格上颇有楚辞遗韵. 愿你开心!

沙湾县19878866479: 何谓“击空明, 溯流光”? -
戎宏艾狄: 出自苏轼《赤壁赋》“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意思是: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击空明, 溯流光”就是: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

沙湾县19878866479: 桂棹兮兰浆,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求此句出处 我记得是苏轼引用到赤壁赋里的 求此句原出处 我记得 好像是楚辞... -
戎宏艾狄: 屈原的《离骚》里面的句子

沙湾县19878866479: “击空明兮溯流光”的意思是什么? -
戎宏艾狄: 船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溯是逆流而上的意思,流光是指月光浮动的水面.

沙湾县19878866479: 击空明兮溯流光是什么句式 -
戎宏艾狄: 这句话的意思是:划破月光下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 所以句式特点是介词结构后置(或叫状语后置)

沙湾县19878866479: 桂棹兮栏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袅袅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
戎宏艾狄: 这出自《赤壁赋》,该句是作者唱的歌词.翻译: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啊!拍击着清水呀!在月光倒映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悠茫茫,想念心中的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我能力有限,只能靠着学文的底子翻译了』

沙湾县19878866479: 苏轼赤壁赋中"桂棹兮兰桨……天一方"出自哪里rt -
戎宏艾狄:[答案] 苏轼的原歌是:“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这句话有三个出自屈原的作品(桂棹兮兰枻__《湘君》 目眇眇兮愁予__《湘夫人》 望美人兮未来__《少司命》 “击空明兮溯流光”在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