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夜归鹿门歌原文、译文及赏析

作者&投稿:仰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古诗夜归鹿门歌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夜归鹿门歌

  yè guī lù mén gē

  夜归鹿门歌

  mèng hào rán

  孟浩然

  shān sì míng zhōng zhòu yǐ hūn , yú liáng dù tóu zhēng dù xuān 。

  山寺鸣钟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渡喧。

  rén suí shā àn xiàng jiāng cūn , yú yì chéng zhōu guī lù mén 。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lù mén yuè zhào kāi yān shù , hū dào páng gōng qī yǐn chǔ 。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yán fēi sōng jìng cháng jì liáo , wéi yǒu yōu rén zì lái qù 。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译文

  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在山谷中回响,渔梁渡口处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在月光映照下山树渐渐显现出来,好似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相对的山岩和松间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居的人在此来来去去。

  注释

  鹿门:山名,在襄阳。

  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喧:吵闹。

  余:我。

  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

  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拒绝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岩扉:指山岩相对如门。

  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一二句写鱼梁洲渡头日暮十分喧闹,并以此衬托衬托诗人沉静和洒脱超俗的胸怀。三四句写人们归家,诗人去鹿门,写出了世人与诗人不同的归途。五六句写月光照耀,夜登鹿门山的情景,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最后两句写庞公隐居之所,岩壁门外,松径寂寥,只有诗人与山林相伴,与尘世隔绝,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第二联,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中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中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显然,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

  创作背景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据《襄阳记》载:“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庙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后以庙名为山名,并为地名也。”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此诗当作于作者四十岁后隐居鹿门时,故题为“夜归鹿门山”。




夜归鹿门歌的全诗内容是什么?
《夜归鹿门歌》全诗如下: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白话文释义: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山。

《夜归鹿门歌》全文
《夜归鹿门歌》唐代: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译文: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一片喧闹的声音。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鹿门的月光使...

《夜归鹿门歌》全文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体裁】:七古 诗文解释】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鹿门山的月亮照...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译文及注释】 渔梁:地名,在河北省襄阳东。 鹿门:诗人当时所居的襄阳鹿门山。 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

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标签: 归隐 诗 其他 《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译文 散译 《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注释 ⑴鹿门:山名,在襄阳。 ⑵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古诗夜归鹿门歌的作者是谁
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 唐代: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译文及注释 韵译 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在山谷中回响,渔梁渡口处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

孟浩然 夜归鹿门山歌
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译文及注释】 渔梁:地名,在河北省襄阳东。 鹿门:诗人当时所居的襄阳鹿门山。 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 【赏析】 先写渡口的喧闹,再写居所只有...

《唐诗鉴赏辞典 七言古诗 孟浩然》(孟浩然)原文及翻译
夜归鹿门歌1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2,渔梁渡头争渡喧3。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4。 鹿门月照开烟树5,忽到庞公栖隐处6。 巖扉松径长寂寥7,唯有幽人自来去8。【注释】 1鹿门:山名,在今湖北襄阳东南,作者在此山隐居。2昼已昏:白日已尽,黄昏已经来临。3渔梁:地名,在襄阳以东...

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的详细分析
作品信息【名称】《夜归鹿门歌》 【年代】盛唐 【作者】孟浩然 【体裁】古体诗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B>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1] 编辑本段文题背景...

七言古诗夜归鹿门山歌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译文及注释】 渔梁:地名,在河北省襄阳东。 鹿门:诗人当时所居的襄阳鹿门山。 庞公:庞...

鄞州区18310216166: 夜归鹿门山歌(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写景抒怀诗) - 搜狗百科
化枯美可: 夜归鹿门歌唐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译文 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鄞州区18310216166: 夜归鹿门歌①[唐]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 -
化枯美可:[答案] (1)此题考查学生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中诗歌分类知识. (2)此题考查诗歌的主要内容、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通过逐项分析的方法来分析选项,A项中“诗歌开篇两句写渡头的喧闹,是为了反衬鹿门山中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中“诗人内心的孤独...

鄞州区18310216166: 《夜归鹿门歌》赏析 -
化枯美可: 首二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使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 三、...

鄞州区18310216166: 《夜归鹿门歌》全文 -
化枯美可: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体裁】:七古 诗文解释】 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

鄞州区18310216166: 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的详细分析 -
化枯美可: 作品信息【名称】《夜归鹿门歌》 【年代】盛唐 【作者】孟浩然 【体裁】古体诗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鄞州区18310216166: 夜归鹿门歌?
化枯美可: 夜归鹿门歌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体裁:七言古诗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夜来去.

鄞州区18310216166: 夜归鹿门歌.全文背诵, -
化枯美可: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鄞州区18310216166: 夜归鹿门山歌孟浩然写静景的是哪句 -
化枯美可: 1、夜归鹿门山歌孟浩然写静景的是: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2、原文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3、译文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山.皎洁的月光照映着鹿门山,山树一片迷朦.忽然,仿佛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公曾隐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现在的栖身之地.如门的山岩、松间的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者独自来去,与这美妙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鄞州区18310216166: 夜归鹿门歌全诗可分为几个部分 怎么分为什么? -
化枯美可: 《夜归鹿门山歌》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