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的详细分析

作者&投稿:达奚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孟浩然在《夜归鹿门歌》中写了自己回家的过程。请根据诗歌内容,将此过程扩写成200字左右的文字。要求:~

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在空旷的天地之间回荡。夜色像一张大幕从天顶罩下。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三五成群地,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独自乘着小舟,怡然自得地返回鹿门。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多么美丽啊,就像缥缈的仙境。不觉中忽然经过庞公隐居的地方。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似乎在等待着我——这仙境,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试题分析:(1)所见所闻所感与原文严重脱节,扣6分。(2)未使用第一人称,扣5分。(3)时空顺序不明显,扣3分。(4)缺少一种修辞,扣3分。(5)字数每少15字,扣1分。

“鹿门月照开烟树”,朦胧的山树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诗人陶醉了。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归宿地,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诗人恍然了。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 【鹿门】山名,作者隐居之处。【开烟树】鹿门山的树木,刚才在暮烟笼罩中一片朦胧,现在月亮出来了,照耀地格外清晰明朗。

作品信息  【名称】《夜归鹿门歌》   【年代】盛唐   【作者】孟浩然   【体裁】古体诗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B>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1] 编辑本段文题背景文题解读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雅,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耐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背景解说  这首诗一题《夜归鹿门山歌》。据《襄阳记》载:“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庙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后以庙名为山名,并为地名也。”孟浩然四十岁后,一度隐居于此。因此他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这首诗就是如此。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①昼已昏:天已黄昏。   ②渔梁:州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污水边。《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   ③鹿门:山名,在襄阳。孟浩然在山中建有别业。   ④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就,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⑤岩扉:岩洞的门。   ⑥幽人:隐士。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指。   ⑦喧:吵闹.   【译文】   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2]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渔梁”是地名,诗人从岘山南园渡汉江往鹿门,途经沔水口,可以望见渔梁渡头。首二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使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三、四句就说世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恬然自得。五、六句是写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鹿门月照开烟树”,朦胧的山树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诗人陶醉了。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归宿地,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诗人恍然了。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末二句便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点破隐逸的真谛。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是伴,只有他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   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前人说孟浩然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而“出语洒落,洗脱凡近”(《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这首七古倒很能代表这些特点。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内心体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优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是成功的,也是谐和的。也正因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因而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1] 编辑本段本诗手法  用沉缓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对比出佛门的清静和凡尘的纷繁芜杂,此为一比;同是乘舟,却是两个方向,两处归宿,两种心境,凡人自与幽人不同,此为二比;末句的幽人即指庞公,又是自况,隐含引为同类之意,此为三比;上四句着眼于钟鸣、争渡、向江村、归鹿门等人物的动态描绘,后四句则侧重于月照、岩扉、松径等静态刻画,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两个不同的世界,此为四比。通过以上四比,既比出了诗人与时人的相异之处,又比出了与前贤的相通之处,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孟浩然像孟浩然</B>   (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不宽。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   和王维并称“王孟”,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3]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延吉市13190849159: 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的详细分析 -
俎栋养胃: 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延吉市13190849159: 《夜归鹿门歌》赏析 -
俎栋养胃: 《夜归鹿门歌》赏析 原答案: 首二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使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

延吉市13190849159: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这首诗中分析首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还有颈联中“忽”字历来为人称道,分析它好在哪 -
俎栋养胃: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这首诗中分析首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首联用了对比艺术手法. “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来.”首联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源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

延吉市13190849159: 如何赏析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
俎栋养胃: 诗人以淡雅的笔墨、疏朗的情致描绘了归往鹿门山时在水上的见闻 和攀山林中小路上静谧的自然景色.开篇两句以尘世喧闹反衬山中的幽 静;三四两句又是对比,两种归途,两样心情,表现出诗人的隐逸之乐;五六句夜登鹿门山,体会到了隐居之妙;七八句点破隐逸的乐趣.全诗表 达了诗人对归隐的人生理想和清高的隐逸志趣.

延吉市13190849159: 夜归鹿门歌前四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额 结合后四句谈谈对“诗如其人”这一评价的理解 -
俎栋养胃:[答案] 山寺钟鸣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这两句的艺术技巧中最重要是对比手法. 首句写黄昏... 可以看看百度百科的鉴赏,很棒的.http://baike.baidu.com/view/414626.htm 上面的交作业,下面的供参考. 孟浩然的这个诗是...

延吉市13190849159: 求《夜归鹿门歌》的分析欣赏.
俎栋养胃: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注释】: 渔梁:地名,在河北省襄阳东.鹿门:诗人当时所居的襄阳鹿门山.庞...

延吉市13190849159: 夜归鹿门歌的主题思想 -
俎栋养胃: 主题思想:孟浩然的这首诗展示了他由徘徊于求官与弃世之间的彷徨到最终决定弃世归隐的心灵轨迹. 共同写到的就是归隐的心理,而且表达了他淡薄名利!!!

延吉市13190849159: 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中“归”的意蕴是什么 -
俎栋养胃:[答案] 本诗的作者孟浩然曾欲步入仕途,却一路坎坷,无奈最终只得隐居山林.而他所选择隐居的地方便是距离本家不远的鹿门山. 本诗的题目中的“归”字便表达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认可,更将隐居之地当成了自己的家一般的存在,这也说明了诗人对仕...

延吉市13190849159: 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该怎么解?
俎栋养胃: 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

延吉市13190849159: 孟浩然得《夜归鹿门歌》中颔联使用了对比得手法.请指出来简要分析其作用?2、试结合全诗分析尾联中“...孟浩然得《夜归鹿门歌》中颔联使用了对比得手... -
俎栋养胃:[答案] 去0371综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