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晋文公处处不如齐恒公,但两人死后齐国还比不如晋国?

作者&投稿:巴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齐恒公死后齐国衰落,晋文公死后晋国还是霸主?~

1.不是了
2.春秋五霸依次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他们的不同之处有很多,比如生活的国家不同、区域不同、生活的时间也不同。他们虽然都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但是相隔很久。
4.春秋争霸并不是把对方国家灭掉了,自己才能当霸主,而是只需要把别国打败了,别国表示臣服了即可。
5.齐国最后是被秦国灭亡的。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灭掉的六国是:齐楚燕赵魏韩。这已是战国末期了。距春秋争霸隔几百年。也是战国末期经历无数战争剩下来的强大诸侯国了。
6.此时根本没有晋国的名字,因为在此之前它已被自己国家三个强权人物瓜分为三个国家----赵魏韩。可见不是它灭掉了齐国。

  作为“春秋五霸”天团中毫无争议的两位霸主——齐桓公和晋文公是春秋史上顶耀眼的一笔,不过,无论当时还是后世,人们对他俩的评价却也有高下之分,而且古往今来大家意见出奇地一致,齐桓公几乎以全票优势,轻松胜过了这场对比赛。

  当然,这并不是单纯说晋文公的霸业影响上不如齐桓公,而是从个人品德、霸业成功度、待人处事等多方面综合得出的结论。
  首先,作《春秋》的孔子就对俩人有一句定调的评价:“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什么意思?
  说晋文公这个人比较诡诈,不太正派,齐桓公就正派多了,尽管有很多小毛病,但他坦荡荡。
  其次,在齐桓公去世两年后的鲁僖公十九年,齐国陷入内乱,宋襄公蛮力争霸导致诸侯生厌(先后杀了鄫子,又攻打了曹国),国际间没有合适的人出来维护秩序,一时间,大家都很不知所措,于是,这年冬天,越想越绝望、越想越怀念齐桓公的陈穆公主动向诸侯们发起邀请,邀大家一起到齐国境内去开一次座谈会,一是重新结盟,二是怀念齐桓公的功德。
  ▲齐桓公
  陈穆公也没想到自己有如此号召力,鲁国、蔡国、楚国、郑国人都来了(齐国此时的齐孝公有没有参加未知)。可以想见这次会议大家聊天的主题,齐桓公和他的团队将会收到多少鲜花、祭酒和掌声。这正是齐桓公多年发扬“你有困难我帮忙”优良作风的硕果(楚国当然不是来怀念齐桓公时期对世界秩序的维护,和齐桓公个人的功德,主要是想试探中原的力量)。而晋文公死后,再没有诸侯主动自发地去想他。
  让我们从春秋这两位霸主的人生轨迹来寻摸对比,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世人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一、报仇
  首先,比气度。
  有人说,晋文公心眼小,睚眦必报,城濮之战名义上救宋抗楚,实际的操作全在报复流亡路上那些对他不礼貌的国家,而且打的都是同姓诸侯。不像齐桓公,中原诸侯在他的保护下,尊王攘夷,齐国多次带头抗击狄人,出钱出力给小国家造房修路,简直就是当时的救世主。
  ▲晋文公
  其实,齐桓公和晋文公俩人有许多相似的经历。(齐桓公回国即位,下令杀了亲哥公子纠,晋文公回国即位,杀了大侄子晋怀公。)
  晋文公在城濮之战先后狠狠地报复了曹(曹共公偷看晋文公洗澡)、卫(卫文公不让晋文公进城)、郑(郑文公也不接纳晋国流亡队)等国是不错,但作为同样从国外回国即位的齐桓公也有类似的操作。
  ▲曹共公看晋文公洗澡
  那是齐桓公刚从齐国逃出时,走到了旁边的谭国,谭国国君大概打听到当时的公子小白既不是长子,母国又远在卫国,即位的可能性小,便没给齐桓公好脸色。等齐桓公玩了一票大的,成功回国当上齐侯后,谭国国君脖子硬、骨气也硬,诸侯都来祝贺,他偏偏不来。于是,第二年冬天,齐军开拔,谭国从地图上消失。
  还有一年,齐桓公召几个诸侯开会,想帮宋国平定内乱,结果遂国人看不上齐国:一直以来只听说周天子有权力帮各国平乱,没听说任何一个诸侯能光明正大干涉别国内政的,当时也没这先例和风气。遂国人便没给齐桓公面子,脚都没挪一步。过了一两个月,齐国大军再次集结,遂国从地图上消失。(夏,齐人灭遂而戍之。)
  论报复,齐桓公也不示弱。
  只不过,谭国、遂国只是山东境内的小诸侯,平时又只和东夷国莒国这些国家结盟往来,没有什么发言权,灭也就灭了。而晋文公打的郑、卫、曹等,一开始就在中原圈,又是周天子分封的老牌同姓诸侯,任何人要争霸中原,都必须争取这几个国家的追随,打他们,就跟大水冲了龙王庙一样,体现不了“尊王攘夷”的大政方针。只要他们嚷嚷一声晋国不咋地,大家随耳飘过也要信一半。
  二、饶恕
  紫薇格格说过:“人生最大的美德是饶恕。”
  众所周知,齐桓公的头号谋臣管仲曾是他哥公子纠的老师,还曾亲手射杀齐桓公,但在登位并收拾完公子纠后,老师鲍叔牙的一句“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咱们齐国没人比他有才),齐桓公马上就“从之”了。
  ▲齐桓公 管仲
  不仅没追究刺杀之仇,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齐桓公和管仲相互倚重,相互作用,一个成为了春秋首霸,一个成为了千古名相,是后代君臣的学习模范。
  那么给人印象一向睚眦必报的晋文公,是不是完全不可能有这样的饶恕?
  晋文公也曾被父亲和兄弟派去的人暗杀,杀手名叫勃鞮[dī](又名寺人披),是个大内高手,人很称职,一心想办成一件事来获取关注,所以,每每领导给他发出的期限是多久,他总想更迅速完成。比如,晋献公让他当天晚上出发去杀晋文公,他就像瞬间转移一样,马上就到了;晋惠公即位,也想消除隐患,依然祭出大内高手勃鞮去刺杀,让他三天到就可以,他两天就到了……虽然最后都没有刺杀成功,但晋文公对他早就恨得牙痒痒了。
  现在,晋文公回国即位,勃鞮腆着脸来了。
  ▲回国前的晋文公
  晋文公什么反应?意料之中,晋文公心想,我还没来得及找他麻烦,他倒是先来了,不见。并派人去把勃鞮骂了一顿:“去去去,你当初这么着急想我死,我被你砍断的袖子还在呢,这仇我忘不了,滚远点。”
  这种结果,也是勃鞮意料之中,于是,勃鞮打开早就准备好的小抄,开始长篇大论,说了一通“我是臣子,当初只是奉国君的命令行事”,又举齐桓公不报管仲射杀衣钩的例子从旁辅助,末了又威胁了一番“国君如今即位,如果还这么容不下人,可能又要流浪喽。”说得晋文公马上放下架子,亲自接见了勃鞮。
  和齐桓公的故事很类似,区别只是,勃鞮虽然后来也颇受信任,但完全不如管仲。当然,世界上有且只有一个管仲。
  如此看来,晋文公也并不是个没有容人之量的人。
  并且,晋文公的宽恕的故事比齐桓公还多一则。
  晋文公流亡路上有不少随从,其中有个叫头须的,是大部队的出纳和会计,给大家提供出行上的食宿保障。但走到一半,头须忽然卷款逃跑,导致断了钱粮的晋文公一行人饥肠辘辘,差点饿死在卫国的五鹿。晋文公对他的恨,那也是如滔滔江水,很想拍死他。
  ▲饿得半死,吃土吧……
  很不识趣的是,晋文公即位后,头须也主动跑来求见了。原来,当初头须卷款逃跑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拿着钱财回晋国找门路,想拉关系让大家接纳晋文公回国即位,只是公关操作没成功,头须也只好留在国内没继续去追晋文公的流亡大部队了。
  此时,头须求见,晋文公也很不耐烦,让人随便打发说自己在洗头——嗯,不是呵呵在洗澡。
  头须敢来求见,自然也和勃鞮一样,准备好了自己的一套说辞,传递消息的人刚汇报进去,晋文公马上又出来接见了他。
  不卖关子,头须给晋文公策划了一场戏:晋文公出行,头须也站在马车里,让大家都知道,晋文公回国了,不会追究之前站错队的人,也不会有什么秋后算账。这下,晋国人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尽管晋文公对头须的接纳有营销利用的成分,但能对当初“背叛”的人做到这一步,已经是仁君了。二对一比较一下,在宽恕方面,晋文公也不算输给齐桓公。
  后来秦晋相约一起袭击郑国,秦穆公被老头子烛之武忽悠撤军,晋国人集体想胖揍秦国,还是晋文公拦着:“没有秦伯,我到不了今天”。可见,晋文公确实不算小肚鸡肠的人。
  三、霸业对比
  若论两个人的霸业成功度,齐桓公是首霸,在春秋国际秩序混乱的情况下,他第一个站出来成为了诸侯共同认可的霸主,带领人民谋和平。说起齐桓公的人生业绩,每个人都能朗朗上口“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这都是响当当的汇总,我们再稍微细化,齐桓公的霸业可以归为“助人为乐”行列,具体有如下操作:
  1.帮宋国确立国君。宋国在宋桓公御说之前是宋闵公,闵公因为乱跟下属开玩笑,被恼羞成怒的南宫长万一刀结果,自此,宋国大乱,尽管在同族的帮助下,公子御说即位,但在国际上的地位并不稳。这种时候,就要召开诸侯大会了,只要诸侯之间互相见过面,承认了彼此,国际上至少妥了。这是齐桓公第一次处理或干涉外国内政,宋国屈服后,齐桓公联合宋国、鲁国、陈国、卫国、郑国在鄄地开会,《左传》说,“齐始霸也。”
  2.攘夷救燕。燕国靠近山戎,整个春秋时期都在努力打击敌人,没精力参与中原圈。尽管他们全力以赴,山戎的战斗力也不容小觑,好几任燕国国君死在于山戎战斗的途中。这些年齐桓公称霸,燕国闻风也向齐桓公寻求国际援助了。齐桓公又打出了漂亮的一仗,灭了山戎的孤竹国和令支国。
  3.存邢救卫。依然是戎狄的事,在刑国和卫国周边,有一支很强大的狄人,动辄跑到邻国抢掠。恰好,那年卫国遇到了个好鹤的卫懿公,狄人一打进来,卫国人民毫无战斗力和抵抗意志,卫懿公被杀,国家几乎灭亡。还是作为女婿的宋桓公带军队接纳了卫国遗民。齐桓公又派儿子带300辆战车保护卫国遗民。卫国重新复国后,衣服、鞋子、马车、门板等材料都是齐桓公提供的。狄人见诸侯那么大部队赶来,连忙往隔壁刑国的方向撤,自古以来,“鬼子进村”都差不多路数,狄人一来,片甲不留,邢国等同于灭国。诸侯国联军在齐桓公的带领下又屁颠屁颠去救邢,狄人溜走,邢国保存。在齐桓公的指挥下,诸侯列国原地放下武器,帮邢国筑城。想想那年月,雨晴夏初,诸侯联军有说有笑地挤在一起为邢国的新都城挥洒汗水,是多温暖的场面。
  齐桓公,简直是个大暖男。
  4.稳定周王室,扶持周襄王上台。尽管只有一亩三分地,周王室内部的矛盾却不少。周惠王不喜欢大儿子,想立幼子王子带,结果,齐桓公凭着自己今时今日的身份,开会的时候特地请还是太子的周襄王参加,表明立场,延迟了王室一场内乱。
  5.尊王不能忘。尊王攘夷是齐桓公的终身大旗,在这些方面齐桓公做得很成功。搞定了一切局势后,齐桓公看到了远方不断扩张的楚国。楚国也正想到中原凑个热闹。于是,春秋(或者说中国)第一次南北和平会盟的召陵之盟,就这样以外交的形式诞生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向来是古代儒家、兵家都推崇的上策,这也是孔子夸“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的由来。
  召陵之盟后,齐桓公的人生和事业都到达了巅峰,葵丘之盟上,不仅诸侯开会,周天子也派宰周公亲自赐命,并赏赐祭祀周文王、周武王后的胙肉给齐桓公。齐桓公这会儿年纪大了,正准备下拜,宰周公连忙搀扶:“伯舅年纪大了,还有这么大功劳,不用下台阶拜谢啦。”
  ▲歃血
  齐桓公怎么说?
  齐桓公听了心里自然乐开花,但还是规规矩矩地下拜说:“天子的威严就是我面前,小白我哪敢自恃功高不下拜啊。要是不拜,我怕我会从高台上摔下来。”于是齐桓公下台阶拜谢,再登台接受祭肉。表演完美,毫无不敬的举动(有人说,这是管仲教的)。
  而晋文公就不同了。
  其实,晋文公和齐桓公最大的差别就在这里——晋文公对周天子并不尊敬。
  晋文公能称霸,和齐桓公差不多,决定性的要素,一是是压制了向中原扩张的楚国,二是平定了周王室的内乱。压制楚国是张扬武力的城濮之战,平定周王室内乱,还是周襄王和弟弟王子带的事。
  尽管周襄王已经在齐桓公的扶持下当上了天子,但王子带贼心不死,依然在背后搞小九九,要把大哥赶下台。而居心不良的人总能吸引很多别有用心的投机分子,王子带一党崛起,周襄王再次成了“跑跑天子”,到了郑国境内。
  这正是晋文公一展拳脚、称霸诸侯的好时机。晋国内部团结一致,一举拿下了王子带的革命根据地,并了结了他,周襄王再次顺利回国。
  接下来就是分享果实的时候了。
  晋文公朝见完周襄王,内心有些膨胀,如果没有自己,周襄王这个天子能不能待在王位上都是问号,因此,晋文公毫不遮掩地对周襄王提要求,想要获得天子才有的埋葬规格。晋文公当霸主打的也是尊王旗号,但他尊的是周天子名号,而不是哪一任周王。管你是周襄王,还是周哀王,在他眼里都是战五渣。
  周襄王当然不肯答应,但也不好意思直接拒绝,于是退而求其次,割地讨好,把南阳一大块土地赐给了晋国。与其说赐,比如说晋文公强要来的。
  对齐桓公的谨慎和礼待相比,晋文公的小家子气就体现了这里了。
  而后面打完城濮之战,一战定霸天下后,晋文公的架子就更大了。
  和齐桓公一样,齐桓公最著名的会议是葵丘之盟,晋文公声威最盛的一次会议叫践土之盟。比葵丘之盟看似更胜一筹的是,践土之盟的与会者还有此时已经稍显落寞的齐国。等于说,当年的霸主哥哥,现在也沦落到成为别人的小弟了。
  葵丘之盟参加的诸侯是:齐国、鲁国、宋国、卫国、郑国、许国、曹国。
  践土之盟参加的诸侯是:晋国、鲁国、齐国、蔡国、郑国、卫国、莒国。
  从国家的数量上看是一样的,不过葵丘之盟国际声威更大——周天子曾派周王室的执政卿周公来赐命。晋文公似乎有意要跟齐桓公较量一下,葵丘之盟后,晋文公再次拉着大家开大会,这次,晋文公一声令下,直接把周襄王招呼来了。
  周襄王怎么办?只能灰溜溜来了。
  而自古以来,天子是不与诸侯结盟的,结盟只发生在同等级别上。这下可炸了锅。
  甭管之前干得多漂亮,在尊王的时代,对周天子不礼貌,无论如何也逃不脱道德的谴责。就像一个人立的牌坊是贞洁妇女,怎么能随便开窗掉晾衣杆呢?又立又当,就让人很不平了。
  孔子作《春秋》看到这儿,也忍不住发了一声感叹:“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晋文公这是树立坏榜样,开“世道变坏”的又一先河啊。最后,为了帮周天子遮掩,孔子只好在《春秋》里写上“天王狩于河阳”,仿佛是他自己自愿来打猎的。
  凡此种种,就是晋文公名声滑铁卢的原因。
  从霸业持久度来说,晋文公奠定了晋国多年格局,之后一百年的春秋局势,晋国也都是其中老大哥。但在那个“圣人修身养性去了”的时代,晋文公只要撕开一道小口,之后的世道只会越来越乱,越来越难以控制。从上倒下的崩盘,也就这样渐次展开。所以,晋文公之后,春秋历史进入了武力时代——晋楚争霸,而不再是尊王攘夷或者斯文外交的模式了。周天子也更加落寞了。
  时人可能觉得,自己有实力,管什么周天子?不过一面旗帜而已,说晋文公不好的都是孔子这种腐儒啦。这是唯恐天下不乱的论调。任何时代,社会都需要有秩序,以及维护秩序的人。有维护者,绝对是对社会弱者的保护。即使周天子这面大旗不行了,也必须有新的帆扬起来领路。孔子们希望自下而上互敬互爱,相互依存,不是为了自身利益保障,而是整个乱世大局。
  所以一言蔽之,齐桓公是以助人的模式积攒声威成为人人认可的老大哥,晋文公则靠武力开启一个“争霸”时代,于是,无论是在天子面前低调谦逊的品质,还是维护国际秩序的手法及更远一点的影响,齐桓公确实比晋文公更暖,更得人心。

齐恒公因为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军攻打宋朝,达成和议,所以成为春秋诸侯的霸主。可是在齐恒公死后,齐国一直无缘霸主地位,反倒不如齐国的晋国长盛不衰。其原因是齐国后期随着管仲的去世已经走向衰落,再加上齐恒公没有采纳管仲临终的建议,任用小人,一定程度上导致齐国内乱,最后被晋国追上,失去霸主地位。

一、齐国的没落

我们都知道齐国之所以国力强盛,离不开管仲的辅佐,为齐恒公成为春秋霸主奠定基础。不幸的是,管仲去世齐恒公失去这样一位治世之才。而且齐恒公没有听从管仲说的任用贤才的劝谏,反而任用竖刁和易牙等小人。这些人在齐恒公死后为非作歹,任意妄为。再加上齐恒公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帝王大打出手,可知齐国后期国内内斗混乱不断,更不要说抗起春秋霸主的大旗了。

二、晋文公忍辱负重

晋文公本名叫做重耳,是晋献公的二儿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重耳会安分守己一辈子。可是后来晋献公迷上骊姬,骊姬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女子,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可以当上太子她残忍的毒害晋献公的其他儿子,重耳也不能例外。好在在身边忠臣的帮助下,重耳得以逃脱。后来晋献公去世后,大臣们为了不让骊姬的阴谋得逞,故意将重耳迎接回来担任新的帝王。因为身边有忠臣的帮助,再加上重耳在底层生活的经历,让他明白民间需求,所以才能制定符合民生的政策。

三、盛久必衰

齐国的没落跟晋国的崛起,都体现历史盛久必衰的特性。晋国崛起后,受到周朝的注目。而一开始被周朝看好的齐国也不受待见了,没有周王室的支持,齐国自然会更加没落下去。



齐桓公死后,继任者是一代不如一代,导致齐国的国力衰微,而晋文公死后,他的继任者晋襄公不负众望,依旧沿用父亲的政策,使得晋国依旧是春秋大国!

跟齐晋两国的策略有问题,齐国遵循“尊王攘夷”,主要对付的是蛮夷戎狄,对中原诸侯采取结好的策略,按管仲的说法“诸夏亲昵,不可废也”,所以对盟国态度温和,但导致的就是对盟友的威慑力不够,卫国曾被北狄灭国,是齐桓公助卫文公复国,鲁国内乱,也是齐桓公扶立鲁僖公,但齐桓公一死,卫文公鲁僖公就联合起来对抗齐孝公。反观晋国对诸侯比较强硬,曹国差点被晋文公灭国,卫成公曾被晋文公暗中下毒差点毒死,所以诸侯畏惧晋国。

生前晋文公重耳不如齐桓公,这是因为他们身边用的人不一样,管仲为齐桓公创造了很多的财富。但死后齐国不如晋国的原因是因为地理位置晋国有太行山脉为屏障易守难攻。

一个国家的君主和国家是否强大确实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决定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关键因素 ,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而是一个团队.一个管理班子的集体 智慧。


为何晋文公处处不如齐恒公,但两人死后齐国还比不如晋国?
可是在齐恒公死后,齐国一直无缘霸主地位,反倒不如齐国的晋国长盛不衰。其原因是齐国后期随着管仲的去世已经走向衰落,再加上齐恒公没有采纳管仲临终的建议,任用小人,一定程度上导致齐国内乱,最后被晋国追上,失去霸主地位。

孔子为什么要说“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呢?
晋文公权谋之术应用得如此娴熟,即便是在城濮之战后一举称霸东周,在孔夫子看来也觉得不够光明正大,当然就会评价晋文公是“谲而不正”了。与晋文公相反,齐桓公的称霸就完全不同:柯地之盟时,齐桓公被鲁人劫持而被迫结盟,事后他却遵从盟约返还了汶阳之田;北燕国向齐桓公求救攻打山戎...

孔子为什么要说“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晋文公善于搞权诈而为人不正道,而齐桓公为人正道而不善于搞权诈。那么孔子为什么会这样说,朱熹在《论语集注》里有这么一段话可以大体上说明,原文如下:晋文公,名重耳。齐桓公,名小白。谲,诡也。二公皆诸侯盟主,攘夷狄以尊周室者也。虽其以力假仁,心皆不正,然桓公伐...

苏洵《管仲论》原文及翻译,苏洵《管仲论》原文及翻译
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管仲 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习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齐桓公和晋文公比较,急!!!在线等啊
比较齐桓公与晋文公的“尊王”政策,不难看出,齐桓公的功绩大于晋文公。齐桓公率先提出“尊王”,改变了春秋初期周王室威信全无的局面,稳定周王室内部的动荡不安,避免了周王室的覆灭;而晋文公则是延续了齐桓公的这一政策,所以功绩没有齐桓公大。【齐桓公的“攘夷”】综观齐桓公的“攘夷”,在...

文言文《管仲论》如何翻译?
(春秋五霸里面论强盛那就数齐桓公、晋文公了,晋文公的才能还不如齐桓公,文公的大臣又都比不过管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习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晋灵公的暴虐,远不如齐孝公的宽厚。即使这样,晋文公挂了了之后诸侯都没有不服...

管仲论赏析
晋灵公暴虐,不如齐孝公宽厚。可晋文公死后,诸侯不敢背叛晋国。晋国承袭文公的余威,还能在一百年里充当盟主。为什么呢?因为它的君主虽不贤明,但是还有老成练达的大臣存在。桓公死后,齐国一败涂地,这没有什么疑问奇啊!他仅依靠一个管仲,管仲却死了。 天下并非无贤人,确实是有贤臣而没有明君。桓公在世时,就说...

古代历史上的晋文公和齐桓公命运有什么不同?
”两相比较,齐桓公虽行霸王之实,但还处处尊重周天子;晋文公不但要行霸王之实,还要行霸王之名,在周天子面前公开僭越。二、齐桓公的“武伐”与晋文公的“德攻”齐桓公与晋文公的称霸,都主要靠武力,但又有所不同,齐桓公突出“武”,晋文公注重“德...

晋文公生平简介晋文公为什么逃跑?他逃了多少年?
相比之下,晋文公的成就不如齐桓公突出,但我们充分肯定晋文公的成就。九年,晋文公使相对弱小的晋国独霸一方,成为五霸之一,称霸百余年。如果不是自己的努力,晋国从何而来?晋文公,姓姬,名,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22任君主。在位仅九年,的儿子,他的母亲是狐姬。晋文公,战功卓著,是春秋...

齐桓晋文之事翻译赏析
齐桓晋文之事翻译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弟子之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 (孟子...

响水县13172235856: 为什么齐桓公评价高于晋文公 -
连秋宫宁: 孔子评价春秋两大霸主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晋文公诡诈而不正派,齐桓公正派而不诡诈.)

响水县13172235856: 齐恒公和晋文公称霸给你的启示 -
连秋宫宁:[答案]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第十五位君主,姓姜,名小白,齐厘公子,齐襄公弟,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在位,是首先称霸中... 大破楚军.之后晋文公请周襄王到践土大会诸侯,“践土之盟”标志着晋文公建立霸业 的完成. 两个人是春秋五霸前两位.他们...

响水县13172235856: 1 从“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故事,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又有哪些深刻体会? -
连秋宫宁: 两军交战时,一方退让,情况大致有二:一是另一方实力较强,暂时避其锋芒,二是麻痹另一方,使其放松警惕,起到骄敌的作用.随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战胜之.晋文公的退避三舍,便属于后者.此外,此举还有回报当年楚王知遇之恩的意思.退避三舍,即你来,我先退,给你警告.再来,再退,再给警告.但事不过三.退,将发生两种情况:一种是有远见的人会考虑,这不是软弱可欺,应该谨慎,以防有诈;另一种是对方视自己可欺,逼自己到墙角,我只好还击.如果楚军在晋文公退避三舍后,不麻痹轻敌,而是谨慎追击,可能城濮之战会有另一番结局.

响水县13172235856: 初一上册历史第三课春秋五霸的重点 -
连秋宫宁: 知识与能力 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的历史事实,从地图中找出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的具体地理位置,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收集、阅读、讲解有关争霸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1)通...

响水县13172235856: 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
连秋宫宁: 1、前提:周天子失德,天下无一强主.且华夷杂处,汉族与外族战乱不休,诸侯急需一个强大盟主. 2、齐桓晋文实力强大.晋文时与秦楚争霸,秦楚不如晋国.齐桓时得管仲之助,发展工商渔盐之利. 3、两都都提出尊王攘夷.且与诸侯会盟.又救助弱小盟国.

响水县13172235856: 鼎盛时期的晋文公、鼎盛时期的齐恒公和楚庄王、哪个最厉害?他们的国土面积分别是多少 -
连秋宫宁: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他在位时期会盟的国家之多是后面的都不能比拟的,晋文公紧随其后,但会盟国家已不如桓公,到楚庄王时期,可以说只是勉强会盟了…

响水县13172235856: 齐恒公和晋文公能够称霸诸侯,有哪些相似之处 -
连秋宫宁: 两人都是捍卫周天子的尊严并且踩着楚国上位的,齐桓公即位后重用管仲,使得齐国迅速强大起来,加上继承了周王赋予姜太公征伐诸侯的权利,齐桓公数次召集诸侯提出了“尊王攘夷”的政治口号.最后以楚国不向周天子进贡过滤祭酒的某种茅...

响水县13172235856: 春秋五霸 -
连秋宫宁: 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但这种说法比较勉强,是以会盟成为盟主而定的五霸,但宋襄公其实没能会成盟,只是名义上的盟主而已,没几天就被抢走了.秦穆公霸的是西戎,中原没他什么事儿,所以...

响水县13172235856: 齐恒公和晋文公称霸的共同原因 -
连秋宫宁: 1能够重用人才,取信于民,国力富强. 2都能够利用联合诸侯的方式,来获取自己的威信.3周王室衰落,礼崩乐坏.

响水县13172235856: 齐桓晋文1.齐桓公、晋文公他们两个人年龄相差多少 2.他们二人的统治能力哪个较强? -
连秋宫宁:[答案] 两人生年都有争议,一般认为齐桓公生卒是公元前685-643年,晋文公是公元前671-628年,晋文公比齐桓公小大概14岁. 个人能力,晋文公要强一些.齐桓公把政务都交给管仲,自己倒是花天酒地的,管仲一死,国内就失控了,结果给活活饿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