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管仲论》原文及翻译,苏洵《管仲论》原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保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原文: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管仲论市工农商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管仲

  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习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威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吾观史p,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译文

  管仲作丞相辅佐桓公,称霸于诸侯,排斥打击夷、狄等异族,终其一生都使齐国富强,诸侯不敢背叛。管仲死后,竖刁、易牙、开方被重用。桓公死于宫廷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

  功业的完成,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必然由一定的因素而引起;祸乱的发生,不是发作于作乱之时,也必有其根源而预兆。因此,齐国的安定强盛,我不说是由于管仲,而说是由于鲍叔。至于齐国的祸乱,我不说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说是由于管仲。为什么呢?竖刁、易牙、开方三人本就是乱国者,但重用他们的是齐桓公。有了舜才知道流放四凶,有了仲尼然后才知道杀掉少正卯,那桓公是什么人,回头看来,使桓公重用这三个人的是管仲啊!管仲病危时,桓公询问丞相的人选。此时,我想管仲将推荐天下最贤能的人来作答,但他的话不过是“竖刁、易牙、开方三个人,不讲人情,不能亲近”罢了。

  唉,管仲以为桓公果然能够不用这三个人吗?管仲和桓公相处多年了,该知道他的为人了吧。桓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不离开眼的人。如无此三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开始不重用他们,只是由于管仲在,一旦管仲没了,这三人就弹冠相庆了。管仲以为自己的遗言就可束缚桓公吗?齐国不怕有这三人,而是怕没有管仲。有管仲在,那这三人只是普通人罢了。若不是这样,天下难道缺跟这三人一样的人吗?即使桓公侥幸而听了管仲的话,杀了这三个人,但其余的这类人,管仲能一个也不剩地除掉他们吗?唉!管仲是不懂得从根本上着眼的人啊!如果他乘着齐桓公询问时,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死,齐国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这三人又有什么可怕的,就是不提他们也可以啊!

  五霸中没有比齐桓公、晋文公再强的了。晋文公的才能比不上齐桓公,他的大臣也都赶不上管仲。晋灵公暴虐,不如齐孝公宽厚。可晋文公死后,诸侯不敢背叛晋国。晋国承袭文公的余威,还能在一百年里充当盟主。为什么呢?因为它的君主虽不贤明,但是还有老成练达的大臣存在。桓公死后,齐国一败涂地,这没有什么疑问奇啊!他仅依靠一个管仲,管仲却死了。

  天下并非无贤人,确实是有贤臣而没有明君。桓公在世时,就说天下再没有管仲这样的人才。我不相信。管仲的书里有记载他将死时论及鲍叔牙、宾胥无的为人,并列出他们各自的短处。这是他心中认为这几个人都不能托以国家重任。而且预料自己将死。这部书实在是荒诞,不值得相信。我看史鳅,因为活着不能荐用蘧伯玉和斥退弥子瑕,为此有身后劝谏之事。萧何临死,推荐曹参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来应该如此啊!国家因一个人而兴盛,一个人而灭亡。贤人不悲痛自己的死亡,而忧虑国家的衰败。因此必须再推选出贤明的人来,然后才可以放心死去。那管仲,凭什么可以死掉呢?




有蜀君子曰苏 翻译
一、译文:蜀地有一个姓苏的君子,名洵,字明允,小时他)唯独不喜欢学习,已经成人后,还不知道读书,到27岁时才发愤努力学习,谢绝了先前交往的伙伴,关起门来读书写文章。一年后,去考进士连考两次都没考中,又考秀才一等也没有考中。回家后感叹道:“这些都不值得我学习。”于是把自己先前写...

苏洵《六国论》原文以监其上下之所好,择其淫乱者而先征之翻译
以监其上下之所好,择其淫乱者而先征之翻译为以此来观察各国朝野上下的不同爱好和追求,然后选择其中奢侈腐化的国家首先征伐它。原文:桓公曰:“吾欲从事于诸侯,其可乎?”管子对曰:“未可。邻国未吾亲也。君欲从事于天下诸侯,则亲邻国。”桓公曰:“若何?”管子对曰:“审吾疆场,而反其侵地...

唐宋八大家有哪些,唐宋八大家有哪些代表作品?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欧阳修:《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苏轼: 《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洵:《管仲论》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

我想知道苏洵的详细资料
姓名 苏洵 生卒年 1009-1066 出生地 眉山 籍贯 眉山 宦游地 原文 苏洵(1009-1066),字明允,眉山人,序子。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佑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权书衡论二十二篇,士大夫争传之。宰相韩琦奏於朝,除秘书省...

苏氏三父子代表作
1、苏轼《贾谊论》《贾谊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人物评论文,评论对象为西汉初年文帝时期的政治家贾谊。全文紧扣贾谊失意而终展开,对贾谊的人格特质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虚实结合、正反对比,用逐层推进的方式与坚定的语气来凸显贾谊的个性。该文章劝说人君遇到贾谊这样的人才,...

唐宋八大家简介和代表作
1、韩愈,字退之,代表作:《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等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二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二十五岁后,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三十六岁后...

唐宋八大家的作品文集叫什么
欧阳修——《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jiàn)书》《朋党论》《伶官传序》《卖油翁》苏洵(xún)——《六国论》《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苏轼——《水调歌头》,《浣(huàn)溪沙》,《江城子》《蝶恋花》等;散文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平王论...

唐宋八大家中,为什么会有无名作留世的苏洵?
洵作《几策·论敌篇》,极言当绝其使,勿与岁币,而《权书》内又作《六国论》,以先发其端焉。"苏洵将历史事件与当时北宋的政治结合,针砭时弊并在《六国》中提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子弟"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其后落得"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唐宋八大家有哪些,唐宋八大家有哪些?
《朋党论》《伶官传序》 三苏 苏洵, 字明允,号老泉眉 代表作《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苏轼(1037-1101) 字子胆,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代表作《赤壁赋》、《后赤壁赋》、《水调歌头》 苏辙(1039-1112) 字子由,一字同叔,号栾城,晚号颖滨遗老 代表作《六国论》 王安石(1021-...

唐宋八大家散文有哪些?
宋朝:苏 洵——《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苏 轼——那词就很多了,《水调歌头》,《浣溪纱》,《江城子》等;散文有《赤壁赋》,《后赤壁赋》、《平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等。苏 辙——《六国论》,《栾城集》84卷,《栾城应诏集》12卷。曾 巩——...

长寿区13719873194: 管仲论(苏洵)翻译我要的是苏洵的《管仲论》的翻译,不是苏轼的,管仲相威公,霸诸侯,攘夷狄,……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 -
御鸦麝香:[答案] 谈到功业的完成,并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那必定有其成功的起因;祸患的出现,并不是出现在发生之日,也必定有形成的预兆.因此,齐国的强盛,我不认为是由于管仲,而是说由于鲍叔牙;到齐国发生了内乱,我不认为是竖刁、易牙...

长寿区13719873194: 请教意思: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宋)苏洵《管仲论》 -
御鸦麝香:[答案] 圣贤之人不会因为躯体的死亡而感到悲伤,但是他会为国家的兴衰而忧虑!

长寿区13719873194: 管仲盖有以致此也哉 文言文翻译 -
御鸦麝香: 译文:管仲有什么达到这种地步啊! 出自苏辙《管仲》. 附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先君尝言: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以桓公伯,孔子称其仁,而不能止五公子之乱,使桓公死不得葬,曰:“管仲盖有以致此也哉!” 管仲身...

长寿区13719873194: 贤者不悲其身之死 而忧其国之衰 出处 -
御鸦麝香: 圣贤之人不会因为躯体的死亡而感到悲伤,但是他会为国家的兴衰而忧虑!出自: 宋朝·北宋 苏洵 《管仲论》

长寿区13719873194: 管仲故事文言文翻译 -
御鸦麝香: 1. 《管仲与鲍叔牙》的文言文翻译译文: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经常与鲍叔牙交游,鲍叔牙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生活贫困,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对他很好,没有怨言.后来鲍叔牙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

长寿区13719873194: 用以比喻一人得势,与其有关者亦皆随之发迹.多含讽刺意.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
御鸦麝香: 弹冠相庆. 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指坏人得意的样子 示例:蒋光慈《乡情集·乡情》诗:农民协会封闭了,豪绅们又重新弹冠相庆. 近义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额手称庆(褒) 反义词:如丧考妣. 出处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禹弹冠.'”宋·苏洵《管仲论》:“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东汉·班固《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也. 宋苏洵《管仲论》:“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清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以视夫身仕兴朝,弹冠相庆者,固不同.”

长寿区13719873194: 解释弹冠相庆一挥而就解释:弹冠相庆,一挥而就,豆蔻年华,众志成城
御鸦麝香: 弹冠相庆 释义 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 “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禹弹冠.'”宋·苏洵《管仲论》:“一日无促...

长寿区13719873194: 管仲论中作者认为管仲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御鸦麝香: 苏洵的《管仲论》着重论述管仲在政治上的失误,批评他在位时没有安排好接班人,导致了“威公之薨也,一乱涂地”的局面,从而论证其“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的观点[2],以此说明臣子在选贤举能、防止奸佞方面的重要性,是不同于前人的见解.

长寿区13719873194: 巜君好则臣为》是哪篇文言文 -
御鸦麝香:君好则臣为,上行则下效出自唐·白居易《戒奢篇》 好(hào):爱好. 君主喜欢什么,臣下就做什么,上面的人怎样做,下面的人也跟着怎样做. 以下诗句和这句话类似. ●一国之政,万人之命. 宋·王禹偁《待漏院记》政:指国家大政....

长寿区13719873194: 管仲论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艺术特点
御鸦麝香: 《管仲论》苏轼之父苏洵所写,北宋散文家.汉族,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因此写作背景为北宋时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