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继承孔子的核心思想上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

作者&投稿:樊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哪些思想。~

孟子承袭著孔子的思想,对孔子思想的发展,主要在三个方面:

第一、性善说。人性问题,向来是孔子哲学思想的一个核心问题。孟子的人性论,包括三个问题,
第一个是人性生成的问题,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是不能改变的;
第二个是人性的内容,他认为人性是善的;
第三个是道德的标准,及如何进行道德修养,既然人的本性是善的,那麼只要顺著人性发展,就是合乎道德的。

第二、中庸说。孟子从接受中庸哲学思想出发,把天的观念进一步人伦化、理念化,扩大了精神世界的作用,企图以道德的力量对抗经济的规律,坚决维护现存秩序。但事实证明,不论孟子如何从思想行动上加以反对,也阻止不了历史前进的步伐,挽救不了周王室的命运,改变不了士阶层政治前途的幻灭,和孟子学派活动的悲剧性格。

第三、改造说。孟子是孔子後世最著名的儒家大师,他对孔子的思想作了系统的阐发。既有继承,又有改造。如果细加比较,就可以发现,孟子的有些重要论点,和孔子的原来提法,有所不同。这反映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儒家思想随著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儒家能在中国社会长期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孟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孟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从时代特征出发,为孔子思想作出新的诠释,在基本遵循孔子论述的前提下,努力提升儒家学说的精神品格,从而发展孔子所创立的学说。他在孔子解诗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意逆志”的理论,对孔子以“仁义”为标准的人格美和人格美的形成,都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从而发展并完善了孔子的美学思想。
在儒家思想的发展史上,孟子有着特殊的作用和地位。在孔子死后,孔门弟子曾子和孔子嫡孙子思先后担当起了继承与传播儒学思想的重任。如果说,孔子在他的时代,用“舍我其谁”的自信来巩固宗法制度下的一整套观念体系,那么同样可以说,从春秋时代到战国时代,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和发展,儒学思想也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建立起一个新的诠释体系。处于战国时期的孟子,在儒学思想史上,就承担起了发展儒家思想的重任。
孟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从时代特征出发,为孔子思想作出新的诠释,在基本遵循孔子论述的前提下,努力提升儒家学说的精神品格,从而发展孔子所创立的学说,使儒家思想保持了自身的活力。他以“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尽心上》,以下只注篇名)自诩,从人作为生命的主体和人的生存的意义的角度,强化了孔子“仁”的理论的思想内涵,使之成为具有生存价值的一种理想与信念。因此,他的理论虽然在许多方面都与孔子的思想在表述上有一些差异,但却与之有着不可忽视的内在联系,在客观上起了丰富、开拓和深化儒家理论见解作用。本文着重就孟子对孔子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创造性的发展做一些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提出了以下观点:
  一、人性论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是孔子对人性的阐述。“孔子这里所说的‘性’与‘习’,是两个相互对立的范畴,是他对人性的普遍性的认识,人性即人类所具有的‘共’指人固有的也即是所谓“性’。析言之,‘性人的自然属性;‘习’是后天的具体行为实践,也就所谓的人的社会属性。他认为人类的自然属性是‘相近’,即‘基本相同’人类的社会属性是‘相远’,即‘迥然有别’。
  孟子在孔子人性理论的基上提出了的“性善论”,“他沿着孔子指出的‘性相近’方向,继承孔子关于‘仁’的有关论点,在承认人具有大致相同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又进而论证了‘善’也是人类的基本属性之一”.。在孟子看来,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人的本质属性。孟子在孔子人性理论的基上提出了的“性善论”,“他沿着孔子指出的‘性相近’方向,继承孔子关于‘仁’的有关论点,在承认人具有大致相同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又进而论证了‘善’也是人类的基本属性之一”.。在孟子看来,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人的本质属性。

  二、“民本”思想
  孔子与孟子都有重民的思想,孔子是周礼的倡导者与维护者,他接受了西周以来的“敬天保民”的思想。“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是孔子对统治者的告诫,“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亦惠而不费乎?”。这都体现了孔子的重民思想。
  孟子在继承古代“民本”思相的基础上,其观点比孔子更进了一步。“不仅着重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待爱民,而且论述得也更为深刻。《孟子》一书中,约有将近200处提到‘民’。孟子对历史的和现实的统治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民贵君轻’的光辉命题,把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孔子的重民,是完全从统治者的角度而言的,他强调在役使人民时要“用民以时”。孟子的宣布则要大胆了许多,“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明“民心的向背决定统治者的政治基础,从某种意义让说,人民比君主更重要,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拥有天下。他要求统治者效法先王”。孟子看来,“天时”、“地利”和“人和”三个要素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三、义利观
  在孔子看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与利是孔子区分君子与小子的标准,孔子重义而轻利。孔子认为义高于利,要重义轻利,但并不排斥利,只是要求以义帅利取之以道。
  孟子在孔子所奠定的义利观的基础上予以拓展,将之推到了“贵义贱利”的颠峰。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认为,生命价值与道义相比,后者是高于前者的。不单单是个人的利益,个人的生命与义二者不可兼得时,个人的生命都是可以放弃的。当然孟子承认了人的生理欲望,也承认了功名利禄等利益,“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侠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他只是强调以义来决定利益的取舍。

  四、理想人格——对“圣人”的看法
  “理想人格具有一种典范作用。孔子眼中的理想人格有君子、仁人、贤人、圣人。圣人在孔子看来是人格的极致,人们难以达到,即便尧舜也未完全臻乎于此。至于孔子更是不以圣人自许,甚或是以仁人自许,曾说‘若圣与仁,则我安敢?’”。在孔子看来,圣人是其最高理想之人格。
  在孟子看来,圣人与凡人有着同样的善心、善性,凡人只要善于修心养性,同样可以超凡入圣,所发他大胆宣布:‘人皆可以为尧舜”。这显然具有思想解放的意义。并且也揭开了圣人的神秘面纱。不过,孟子也承认‘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圣人与凡人之间存在着差别,圣人是人类中的佼佼者,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杰出人物”。

  五、孝道
  孔子将“孝”纳入了仁的体系,“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孔子这里孝是仁的根本,孝敬自己的父母和尊敬自己的兄长。孝是仁伦理价值的体现。就像之前我们说到的,孔子的爱是有亲疏远近的,孝也是孔子仁爱的体现。关于孝如何实施,孔子是这样说的“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首先肯定了奉养父母是孝道,奉养父母便成为了儿女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孔子肯定了‘能养’是‘孝’的表现。孔子认为经济上奉养父母要提高到孝道的高度上认识.既使父母无衣食之忧,又使父母真正在精神上有享受之乐”。对父母的孝不能只是停留于物质上的满足,还要尊敬父母。
  孟子对孔子的孝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此孟子作出了论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孟子的仁的观念是紧密相连的,仁爱是一种本能,没有亲疏远近之分。所以,“孟子认为别人的父母也就是自己的父母,要像尊敬自己的老人一样尊敬别人的老人。
  

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提出了以下观点:
一、人性论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是孔子对人性的阐述。“孔子这里所说的‘性’与‘习’,是两个相互对立的范畴,是他对人性的普遍性的认识,人性即人类所具有的‘共’指人固有的也即是所谓“性’。析言之,‘性人的自然属性;‘习’是后天的具体行为实践,也就所谓的人的社会属性。他认为人类的自然属性是‘相近’,即‘基本相同’人类的社会属性是‘相远’,即‘迥然有别’。
孟子在孔子人性理论的基上提出了的“性善论”,“他沿着孔子指出的‘性相近’方向,继承孔子关于‘仁’的有关论点,在承认人具有大致相同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又进而论证了‘善’也是人类的基本属性之一”.。在孟子看来,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人的本质属性。孟子在孔子人性理论的基上提出了的“性善论”,“他沿着孔子指出的‘性相近’方向,继承孔子关于‘仁’的有关论点,在承认人具有大致相同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又进而论证了‘善’也是人类的基本属性之一”.。在孟子看来,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人的本质属性。

二、“民本”思想
孔子与孟子都有重民的思想,孔子是周礼的倡导者与维护者,他接受了西周以来的“敬天保民”的思想。“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是孔子对统治者的告诫,“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亦惠而不费乎?”。这都体现了孔子的重民思想。

孟子和孔子的法治思想有完全一致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法先王、往古察今的立法思想,先教而后刑的爱民思想,礼法并举,明道安民的厚生思想,为法以德,考德正法,务实治乱的发展思想,公平执法、以正天下的执法思想,罪上宽下,仁者无敌的法治思想,以人为本的法治思想,以及保护环境等方面.
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对孔子核心思想“仁”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望采纳么么哒


在发展继承孔子的核心思想上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
孔子首先肯定了奉养父母是孝道,奉养父母便成为了儿女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孔子肯定了‘能养’是‘孝’的表现。孔子认为经济上奉养父母要提高到孝道的高度上认识.既使父母无衣食之忧,又使父母真正在精神上有享受之乐”。对父母的孝不能只是停留于物质上的满足,还要尊敬父母。孟子对孔子的孝有了进一步的...

在发展继承孔子的核心思想上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
孟子继承孔子“仁学”思想的核心要义,提出了性善的基本范式,性善论不是“性已善”抑或是“性本善”,而是认为人先天具有善的质和一种向善的自然倾向,经过后天的修养功夫,最终实现善的内在价值。其思想进路为:性善之禀赋“四端、四心”;向善之能力“良知、良能”;为善之工夫“存心、养性”;至善...

战国时期孔子的思想有了怎样的继承和发展
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孟子和荀子都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但又有不同.孟子继续发扬孔子的“仁”,进而发展成为“仁政”,提出“民本”思想继而有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荀子虽然也是儒家代表但又提出新的观点而自成一派,荀子提出“性本恶”与孟子的“性本善”大相径庭,他还运用朴素唯物...

孟子的什么思想核心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 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

孟子思想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1、孟子继承了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孔子有“杀身成仁”之教,孟子亦以鱼与熊掌之生动譬喻说明“舍生取义”的道理。2、孟子发展了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创立了“性善”论,提出了“仁义礼智”四端之心,确立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大根大本。孔子圆融混沌之仁,由此十字打开,孟子“居仁由义”之...

在政治上,孟子是怎样继承和发展孔子学说的
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其儒家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

孟子对孔子的核心思想有何发展
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对孔子核心思想“仁”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孟子思想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半身像 。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论语·卫灵...

孟子提出什么主张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
是的,孟子继承仁的思想,发展成“仁政”的政治主张,发展了“性善论”和“民贵君轻”。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史记》说: “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今人冯友兰...

孟子是怎样继承和发展孔子学说的
“仁”的思想:孟子把孔子“仁”的学说发展成为系统的“仁政”学说,提出了王道之治、重民、民贵君轻的主张。“性相近”的人性学说:继承孔子“性相近”的人性学说,主张“性善论”。义利观: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知识扩展: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5086759340: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什么、什么、什么的名本思想
毋盛美常: 提出仁政,民贵君轻等理念,性善论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5086759340: 孟子发展了儒家思想他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
毋盛美常: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对仁有许多解释,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5086759340: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什么的思想? -
毋盛美常: 孟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从时代特征出发,为孔子思想作出新的诠释,在基本遵循孔子论述的前提下,努力提升儒家学说的精神品格,从而发展孔子所创立的学说.他在孔子解诗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意逆志”的理论,对孔子以“...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5086759340: 孟子提出了哪些学说?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
毋盛美常: (1) 心性论 性善与四端孟子的“性善说”,主要发挥孔子“仁”的观念.孔子中的“仁”缺乏理论基础及尚未解释“道德价值根源”的问题.因此,孟子要建立“道德价值...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5086759340: 谁继承了孔子的思想 -
毋盛美常: 孟子. 在儒家思想的发展史上,孟子有着特殊的作用和地位.在孔子死后,孔门弟子曾子和孔子嫡孙子思先后担当起了继承与传播儒学思想的重任.如果说,孔子在他的时代,用“舍我其谁”的自信来巩固宗法制度下的一整套观念体系,那么同...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5086759340: 孟子对孔子的核心思想有何发展 -
毋盛美常: 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对孔子核心思想“仁”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5086759340: 孟子思想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
毋盛美常:[答案] 《孟子》中提到孔子有80多处,有的是直接引用孔子的话,从这一角度说,《孟子》和孔子的法治思想有完全一致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法先王、往古察今的立法思想,先教而后刑的爱民思想,礼法并举,明道安民的厚生思想,为法以德,考德正法,...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5086759340: 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 -
毋盛美常: 孔子主张仁,孟子从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荀子发展为王道,提出君舟民水的主张.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孟子和荀子都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但又有不同.孟子继续发扬孔子的“仁”,进而发展成为“仁政”,提出“民本”思想继而有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荀子虽然也是儒家代表但又提出新的观点而自成一派,荀子提出“性本恶”与孟子的“性本善”大相径庭,他还运用朴素唯物辩证法的哲学观点提出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相处不应违背自然规律,反对天命鬼神说,代表当时新兴地主阶级.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5086759340: 孟子的什么思想核心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毋盛美常: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 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5086759340: 在政治上,孟子是怎样继承和发展孔子学说的 -
毋盛美常: 通用模板就不复制了,来点其他的,上周我在看冯友兰先生的《三松堂全集》第三版第四卷 《西洋哲学史 中国哲学小史》,里面正好有相关论述: 孔子讲仁及忠恕,多限于个人之修养方面,孟子则应用之于政治及社会哲学.孔子讲仁及忠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