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的写作背景

作者&投稿:南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袁鹰的白杨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白杨》写作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明察新疆的历史、地理、人为环境和经济落后状况,着眼于祖国的安全与统一、新疆的各民族团结进步,于1950年命令驻疆人民解放军铸剑为犁,开展大生产运动。
1954年由中国人名解放军的17.5万名专业官兵组建生产建设兵团,担任中央赋予的屯垦戍边的使命。他们按照“不与民争”的原则,在天山南北的水草边缘,与苏联、蒙古接壤的千里边境一侧艰苦创业,把亘古荒原改造成机械化规模化的大农场。

扩展资料
这篇课文是我国现代作家袁鹰60年代初的作品。当年大批内地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奔赴新疆,开发大西北,艰苦创业。作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来歌颂这些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崇高品格。
本文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高大挺秀的大白杨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两个孩子知道了,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作者的人物描写非常传神,对父子三人进行了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孩子天真烂漫,父亲严肃而又不失亲切。在心理描写上则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体现感情的波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杨

袁鹰于1961年秋天写的《白杨》,当年大批内地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奔赴新疆,开发大西北,艰苦创业。作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服从祖国需要、为建设边疆作贡献的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边疆的心愿。

拓展资料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比喻手法;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
车窗外的白杨──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父亲心中的白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

这篇课文是我国现代作家袁鹰60年代初的作品。当年大批内地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奔赴新疆,开发大西北,艰苦创业。作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来歌颂这些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崇高品格。

课文分为四段来写:

第一段:这一段从开头到“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的是列车在茫茫戈壁运行,窗外不时闪过白杨的身影。

第二段:这一段从“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到“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讲的是爸爸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

第三段:这一段从“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讲的是爸爸在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这一段即最后一自然段,主要讲的是爸爸看到白杨树的身边有几棵小树成长起来'了,嘴角浮起了一丝微笑。

拓展资料:

《白杨》这篇课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  先写白杨高大挺秀,适应性强、生命力强的特点,借以表达爸爸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宏伟志向。同时也表达了爸爸对孩子的期望和信任,他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像小白杨一样,迎着风沙茁壮成长,成为建设边疆的生力军。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是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的一篇散文。当时,伟大的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事变”,进犯抗日根据地;日寇也因此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全国人民,特别是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的领导下,毫不妥协,坚持抗战。这篇散文就是作者以昂扬的革命激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茅盾的作品大部分是着力暴露旧社会黑暗的,正面歌颂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作品并不多,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但是,当他一踏上解放区的土地,便深深地被那里的一切所感动。于是,他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把解放区的新鲜空气带给了国统区的广大人民,用笔表示了他对共产党、对根据地军民的衷心赞美,写下了《白杨礼赞》这样热情洋溢的赞歌。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在抗战的相持阶段。作者于一九三九年三月到新疆讲学,第二年五月赴延安鲁艺讲学,十月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作者目睹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看到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他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受到了鼓舞,写下了这篇激情洋溢的散文。

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奔赴新疆,开发大西北,艰苦创业。作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来歌颂这些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崇高品格。

这不是《白杨》是《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赏析
白杨礼赞的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事变”,进犯抗日根据地;日寇也因此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全国人民,特别是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的...

七年级下册11课《邓稼先》写作背景
《邓稼先》写作背景: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作者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往...

白杨礼赞的写作手法
白杨礼赞主要是为了宣扬白杨的精神,所以用的是象征写作手法。现代·茅盾《白杨礼赞》原文: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

白杨礼赞的作者介绍和文章的时代背景
为您推荐: 白杨礼赞原文 白杨礼赞ppt课件 白杨礼赞教案 白杨礼赞主要内容 白杨礼赞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普通话朗读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仿写 白杨礼赞作者简介 白杨礼赞结构 其他类似问题2014-05-30 白杨礼赞的作者茅盾的作者简介是什么?他写白杨礼赞是的写作背景... 5 2011-06-16 白杨礼赞的作者茅盾...

<<白杨礼赞>>的创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抗战时期,正值“皖南事变”(1941年1月)之后,是作家西北之行“一段生活的记录”。1938年底,茅盾应杜重远(抗日爱国民主人士,时任新疆学院院长,后于1943年10月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毒死于狱中)之邀去新疆学院任教,次年5月到迪化(今乌鲁木齐)。1939年底,杜重远被盛世才软禁,茅盾借奔母丧...

矛盾写《白杨礼赞〉〉时的背景,有人知道吗?
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

苏武牧羊写作背景
杨维桢 未入麒麟阁,时时望帝乡。 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 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 李陵何以别,涕泪满河梁。 赏析苏武被拘匈奴十九载,受尽磨难而终得归汉的传奇经历,不知激励了多少中华民族的热血男儿。此诗即因苏武牧羊图而生发,饱含作者对苏武崇高气节的敬佩之情。首联是为点题之笔,由图像麒麟阁而追述...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
《杨氏之子》【作者】刘义庆 【朝代】南北朝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白话释义: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怒辞杨宅”情节的起因,经过与结果
起因:祥子为了再买辆车,在杨先生家拉包月。经过:杨先生家人口多,祥子每天不停地拉车,间歇还要干杂活,而且食宿还很差,主人又给祥子脸色看。结果:有一天,在祥子送走一位女客人后,祥子终于忍受不了,爆发了,一怒之下,祥子辞掉了这份工作。

宿新市徐公店诗人的写作背景?
出处:唐代·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其一 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酒楼。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其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译文:其一 春天刚来,只能在杨柳梢头看得出,有人挑选几根杨柳长条折下来插到酒楼头。虽然现在身在他乡...

泰来县13289187864: 袁鹰的<<白杨>>的写作背景 -
展寿盐酸: 这篇课文是我国现代作家袁鹰60年代初的作品.当年大批内地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奔赴新疆,开发大西北,艰苦创业.作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来歌颂这些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崇高品格.

泰来县13289187864: 课文白杨的写作背景 -
展寿盐酸: 抗战期间.作者是为了歌颂西北广大人民和民族英雄

泰来县13289187864: 白杨课文的背景资料是什么 -
展寿盐酸:[答案]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明察新疆的历史、地理、人为环境和经济落后状况,着眼于祖国... 当年大批内地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奔赴新疆,开发大西北,艰苦创业.作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来歌颂这些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泰来县13289187864: 袁鹰的白杨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
展寿盐酸: 作者不仅介绍白杨树,还想借此机会教会孩子什么是白杨树?还借此机会教育了孩子,要学会白杨那种坚强不屈,不怕困难的精神,长大后建设边疆,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这就是写作背景.

泰来县13289187864: 矛盾写白杨礼赞〉〉时的背景,有人知道吗?请问一下,最好马上回答
展寿盐酸: 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泰来县13289187864: 白杨树课文的资料作者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写的 -
展寿盐酸: 描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暗示在此生长的白杨树也一定是不平凡的.为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起正面烘托的作用.

泰来县13289187864: <<白杨>>+袁鹰+时代背景 -
展寿盐酸: 《白杨》(作者:袁鹰)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泰来县13289187864: 白杨怎么分段和写段意 -
展寿盐酸: 第一段(1——3):写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第二段4——5):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第三段(16——17):写白杨高大挺秀,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对父子三人进...

泰来县13289187864: 《白杨》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
展寿盐酸: 在相关网站上查找的答案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人的文章 !!

泰来县13289187864: 戈壁滩上的白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呢?
展寿盐酸: 白杨树的特点:不择环境、生命力强、坚强、不软弱. 作者写白杨的原因是:作者通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设问以及语言、神态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他愿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建设边疆,让祖国变得更加繁荣昌盛的伟大志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