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与唯识的区别

作者&投稿:宇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法相唯识”~

佛学中并无“法相唯识”的名相。这是法相、唯识两个名相的杂糅。

法相:
诸法所具本质之相状(体相),或指其意义内容(义相)。唯识宗之特质在于分析或分类说明法相,故又称法相宗。

唯识:
识,即心之本体,离识变现之外无任何实在,称为唯识。即认为吾人自己心外之物心诸现象皆由八识自体所变现之主观(见分)与客观(相分),又将所认识对象之相似形状视为心内之影像所映现而认为实在实有,且作为认识对象之物境自体(本质)亦从阿赖耶识中之种子变生,故唯识以外无其他实在,称为唯识无境,或据万有从识所变之意义,而称为唯识所变。此理论见于成唯识论卷二。可分为:(一)因能变,又作因变、生变;所有之存在皆从阿赖耶识中之种子变生。(二)果能变,又作果变、缘变;其结果在八识上起主观与客观之区别,而向对象作用。观心觉梦钞卷下分为以下二种道理说明:(一)熏习道理,即生变之义,种子系由自心之作用深植于识中。(二)转变道理,即缘变之义,由识变现见、相二分。 法相宗之根本教义,说唯识之相,以五位百法不离识者,即为总门唯识或不离门唯识;五位之中,心王是识之自相,心所为相应于心王作用之心理活动,色法为识所变现,不相应法为以上三位之分位假立者,无为法为以上四位之实性,依此等理由显示唯识者,称为别门唯识。别门唯识之说系为愚者分别能所而说明,故又称虚妄唯识、不净品唯识、方便唯识。初地以上之菩萨能了悟唯识之理,证得唯识无尘智,而存有真识者,称为真实唯识、净品唯识或正观唯识。成唯识论卷九列举对唯识教理九种疑难(唯识九难)之答释。唯识九难即:唯识所因难、世事乖宗难、圣教相违难、唯识成空难、色相非心难、现量为宗难、梦觉相违难、外取他心难、异境非唯难。 此外,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末分类诸经论之唯识说为五种唯识,即:境唯识、教唯识、理唯识、行唯识、果唯识。又该宗之修行有所谓五重唯识观。 华严宗称三界皆是一心所作,列举十重唯识等说明,即:(一)相见俱存唯识,(二)摄相归见唯识,(三)摄数归王唯识,(四)以末归本唯识,(五)摄相归性唯识,(六)转真成事唯识, (七)理事俱融唯识,(八)融事相入唯识,(九)全事相即唯识,(十)帝网无碍唯识。若究其极如帝释宫之网珠(因陀罗网),一中含有一切,一切中各具一切,重重无尽,事事无碍。如以十重唯识配当于五教,则初三为始教说,次四为终教及顿教说,后三为圆教之说。但华严经大疏钞卷三十七,将假说之唯识列为小乘之说。〔梁译摄大乘论释卷五、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三、成唯识论述记卷七末〕
阿弥陀佛!

【法相】
指诸法之相状。包含体相(本质)与义相(意义)二者。《大毗婆沙论》卷一二九云∶‘唯佛世尊究竟了达诸法性相,亦知势用,非余能知。’陈译《摄大乘论释》卷六云∶‘如来之智于法体及法相皆无障碍。’又《成实论》卷一〈众法品〉云∶‘阿难是大弟子,通达法相。’卷二〈四法品〉云∶‘了义修多罗者谓是义趣不违法相,法相者随顺比尼。比尼名灭,如观有为法常乐我净则不灭贪等;若观有为法无常苦空无我则灭贪等,知无常等名为法相。’以上皆谓法的体相为法相。

《解深密经》卷二〈一切法相品〉云∶‘诸法相略有三种。何等为三?(一)遍计所执相、(二)依他起相、(三)圆成实相。’后瑜伽派建立五位百法,以分别诸法之性相,称为法相宗,与提倡法性一如的法性宗对立。《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三十八云∶‘若法相宗,遍计依他所明二义唯约于事,圆成二义方是于理。今法性宗,遍计理无,依他无性,即是于理,非有即有是理彻于事,有即非有即事彻于理等。’

法相与唯识的区别
过去人们不加分别法相与唯识,其实法相与唯识是有区别的。法相与唯识的区别是多方面的,在这里我略举几条:①缘起义是唯识学,缘生义是法相学。②根本智摄后得智是唯识学,后得智摄根本智是法相学。③能变义是唯识学,所变义是法相学。④约观心义是唯识学,约教相义是法相学。⑤五法三自性是法相学,八识二无我是唯识学。⑤平等平等是法相学,殊胜殊胜是唯识学。法相广泛,唯识精纯。从学理入手,从观行起步,唯识与法相必须详加分析,不然因果混乱,次第不明。当然在终极原理上法相与唯识是不二的。法相必宗唯识,唯识必摄法相。唯识之识是存在的心体,法相之相是在心中所现之相,心体与心相是不一不异的。


自在 佛教语是什么意思?说的明白
二宗的解说不同,源於思想方式,而表现於空与有的含义不同。妄所执性是空的,这是彼此相同的。圆成实(空)性,中观者也说是假名说,真胜义是不可安立的,是无所谓空不空,有不有的。但不可安立,与空义相顺,所以不妨称之为空。「空」,含有离执与显理二义,所以是「即破而显」的。唯识者以为:法性是无所谓...

什么叫法相
法相:法相是佛教术语,指诸法之相状,包含体相与义相二者。"法相"与"法身"的区别在于法相是一个包含外延与内涵的,是法的象;法身好比道的法则法身法相包含分身,分身也反包含之。从法相而深入,略有两大类︰唯识说;境依心有不即是心说。不但中观者从法相看出它的体性本空,而同时,即空而有的...

空宗与有宗的基本观点
唯识者是不同于小乘的。有为法的心、境中,如萨婆多部所说,于境上所起的错乱行相,当然是没有的。认识上的境相,如不了解心境的关连,不知道境不是离心而独立的客观存在,有此心生有此境现的 ,这种现似外境,也是空的。唯识家的意思,不单是有此孤零零的心,境是以虚妄分别心为自性的,这种不离心的境,也...

什么是‘色即是空’
思择一切法无自性空;或思择名义无实而入唯识无义的正观,般若是由观的修习而引发的。中道正观(无分别观)与修止不同,与直下无分别而得的无分别定,也根本不同。与部分类似的定境,都不可同日而语,何况是幻境?更何况是咒力、药力,所起身心的类似超常经验呢!以药力所引起的某种超常经验,解为‘色即是空,...

佛教八大宗派的僧辈
华严宗——贤首国师 禅宗——达摩大师 密教——善无畏大师 唯识宗——玄奘大师 三论宗——吉藏大师 天台宗——智者大师 南山律宗——道宣律师 净土宗——慧远大师 为别简介: 庐山慧远(334~416) 自幼博通六经、老庄之学,二十一岁,听道安讲《般若经》,感叹「儒道九流,皆糠粃耳!」遂礼...

共相的佛教术语“共相”
乃至于青色有多事体,其一一事体,是自相也。如华之青,果之青,乃至金之青,衣之青,自他共通之青,是共相也。故自相共相,重重相望而无尽,遂无自相之实体。唯识述记二末曰:「如五蕴中,以五蕴事为自相,空无我等理为共相。(中略)如是展转至不可说为自相,可说极微等为共相,故...

佛法中相与色的区别
佛教中的相有无、有区别。“无相”就是外离一切相意思,因为原始佛教是讲“无常”,“无我”,“无常”是说明世界上一起物质都是变化着的,没有永恒不变的物质。“无我”是就是连我自己的身体,也是五蕴和合的暂时现象,人的生、老、病、死也是变化的,就不能执着个我字,要无我,无我等于无...

玄秘塔碑文的全部注释谁知道呀
(12)传唯识大义———佛教认为:识即心识,大乘菩萨皆了却世间一切外尘诸法。自性清净,本来无实。此意深妙,唯意缘知,这就是唯识大意。(13)涅———梵语,指超脱生死的境界。涅,指不生。盘,指不灭。(14)朝廷方削平区夏,缚吴斡蜀,潴蔡荡郓———指宪宗李纯元和元年至十三年间,平息的各地节度军将之乱。

唯识明伦目录
第一节 外境的类性区分 第二节 八识说 第三节 心所 第五章 见分与相分 第一节 见分与相分 第二节 识的转变说 第三节 识的认知 第六章 无相与有相 第一节 无相与无相唯识观 第二节 有相与有相唯识观 第七章 唯识性与三性 第一节 所显现界、能显现界与非显现界 第二节 遍计所执...

投胎不用灵魂这个形体光第八识行么
又,据成唯识论卷三,异熟有三义:一、异时而熟──谓因与果必不同时,通常是隔世而熟。二、变异而熟──谓果为因之所变异而熟。三、异类而熟──谓果与因之性质不同类。以上为解释异熟识第八识。思量,即第七识,因为第七识之性能为恒审思量。恒为恒常无间。审为执我。思量即第七识念念思量我故。所以称...

黎城县18938679883: 法相与唯识的区别 -
鲍炉美侬: 法相与唯识的区别过去人们不加分别法相与唯识,其实法相与唯识是有区别的.法相与唯识的区别是多方面的,在这里我略举几条:①缘起义是唯识学,缘生义是法相学.②根本智摄后得智是唯识学,后得智摄根本智是法相学.③能变义是唯识学,所变义是法相学.④约观心义是唯识学,约教相义是法相学.⑤五法三自性是法相学,八识二无我是唯识学.⑤平等平等是法相学,殊胜殊胜是唯识学.法相广泛,唯识精纯.从学理入手,从观行起步,唯识与法相必须详加分析,不然因果混乱,次第不明.当然在终极原理上法相与唯识是不二的.法相必宗唯识,唯识必摄法相.唯识之识是存在的心体,法相之相是在心中所现之相,心体与心相是不一不异的.

黎城县18938679883: 什么是唯识法相? -
鲍炉美侬: 法相与唯识的区别过去人们不加分别法相与唯识,其实法相与唯识是有区别的.法相与唯识的区别是多方面的,在这里我略举几条:①缘起义是唯识学,缘生义是法相学.②根本智摄后得智是唯识学,后得智摄根本智是法相学.③能变义是唯识学,所变义是法相学.④约观心义是唯识学,约教相义是法相学.⑤五法三自性是法相学,八识二无我是唯识学.⑤平等平等是法相学,殊胜殊胜是唯识学.法相广泛,唯识精纯.从学理入手,从观行起步,唯识与法相必须详加分析,不然因果混乱,次第不明.当然在终极原理上法相与唯识是不二的.法相必宗唯识,唯识必摄法相.唯识之识是存在的心体,法相之相是在心中所现之相,心体与心相是不一不异的.

黎城县18938679883: 法相 - "唯识法相"是什么意思?
鲍炉美侬: "唯识法相":唐玄奘三臧法师取经回国后所传之法门"唯识宗(或法相宗)".佛法认为,“万法(一切物质与精神)唯心所造,唯识所现”. 玄奘法师衣钵弟子为奎基法师(即“三车和尚”,太宗强诏其出家作玄奘法师弟子,他提条件,带一车酒、一车肉脯、一车美女,玄奘法师答应.不日悟前世乃是雪山修禅定者,玄奘法师取经时在天山西部遇之,告以投胎唐宫,后死.于是尽退三车,发心学佛.),后因需要资质过高,承者了了.

黎城县18938679883: 唯识宗与中观宗有何异同?修习哪一宗更为殊胜?为什么?
鲍炉美侬: 唯识宗,又称为法相宗、瑜伽宗、慈恩宗,实际创始人是唐朝三藏玄奘大师,集大成者是玄奘大师门下高足窥基法师.在印度方面,本宗经过弥勒菩萨、无著、世亲、无性...

黎城县18938679883: 观念和意识的区别 - 佛教的第7识末那识是什么?和第6识意识有什么区别?在佛教论坛看到
鲍炉美侬: 佛教术语“意识”和现代日常汉语中的“意识”不是同义词,所以您说的“我们做的... 这正是唯识本说和后来论师们所发展的法相唯识学的一个区别. 唯识学所云之“末那...

黎城县18938679883: 佛教八宗是哪八宗?他们观点有何不同?
鲍炉美侬: 1. 禅宗、 密宗、 唯识(法相)、 天台、 华严、 三论、 成实、 净土 2. 有什么不同,众生心量不同,故佛说法不同,为接引不同根器机缘的众生/ 3.不得已而说之 (仅供参考,莫执著为实) 禅宗直指人心,即生见性成佛,不执著禅定而不离禅定 ...

黎城县18938679883: 法性宗 、法相宗、天台宗 、贤首宗 的主要经典分别是什么 -
鲍炉美侬: 释迦世尊住世之时,说法四十九年,皆随众生根机,方便立说,初无所谓宗派.大法东来,我国后世学者,见佛法如汪洋大海,为便利修习计,各择一条道路,以求专精.于是乃有各种宗派之形成.宗派的命名,有取法,有取人,有取地,各不...

黎城县18938679883: 佛教中的自心和自性分别指什么?是一样的吗?
鲍炉美侬: 这个问题很好,是个很值得探讨的佛学话题. 末学认为,不同的宗派在对待这些名相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这里主要举法相唯识宗和禅宗来做比较.这两宗代表了印度严...

黎城县18938679883: 汉传佛教十三宗都有什么区别 -
鲍炉美侬: 修行的方法不同,修行的目的相同.

黎城县18938679883: 佛教八识都是什么 -
鲍炉美侬: 阿赖耶识 阿赖耶,梵语a^laya之音译.为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之一,九识(八识及阿摩罗识)之一.又作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阿梨耶识.略称赖耶、梨耶.旧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八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