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宗与有宗的基本观点

作者&投稿:牛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佛学中 空宗 与 有宗的 区别~

中观学派的核心思想就是缘起性空、八不中道。
瑜伽行派的中心思想就是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的确在对于外境上,两派都认为外境不是真实的存在,只是解释的方法不一样,中观学派是以缘起性空的道理来解释的,瑜伽行派是以外境是内识变现的幻象来解释的。
两派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中观学派没有内识的概念,缘起性空和现在的唯物主义观点差不多,所以人们将中观学派立为唯物主义。而瑜伽行派有心、意、识的概念,并且得出一切境相都是心识变现的观点,所以瑜伽行派是唯心主义。
中观学派由于没有内识的概念,当然就没有“内识非无”的说法。个人觉得瑜伽行派的观点更全面,更加接近于真相。

要弄明白这两者的概念,必须从其根本处着手。
首先空宗的理论结晶是中道观,简单点解释是世间万物都是没有实体的,因为世间的一切都能够前推,小到门前的树是谁所植下,大到宇宙星系开始于宇宙大爆炸。然而当一切推导到最初的时候,必然是有与无之间的转变,事物的存在必然是从无到有,然而无便是完全都无的虚无,虚无何以能够造就有?是一对于空宗而言,世间万物本就是从无而生,是没有根本实体的,乃是因缘际会而有。然而这种虚无,并不是真正的虚无,因缘际会而生的有,也是一种有,它只是没有根源,没有实体。只有明悟了这空与有之间的中道观,才能够参悟到真理。

而有宗的立论同样是源自万物虚无这一概念,然而这一概念开出的结晶确是八识论,既世间万物存在的基础,是源于人的八种意识,眼耳口鼻身意六识,与第七识末那识,第八识阿赖耶识。树之所以为树,乃因我见之为树,是以为树,其作为树的存在,是因于我的认知,是我强加诸于其上的概念。若无我的认知,世间万物均与树同。
从大致的观点上来说,两者均是出于空论而开出的不同结论。有宗名字,乃是来源于有相唯识的说法,是八识论延伸而出的四分法中,对于相分有无实体而出现的。

  中观宗又称之为空宗,因为他是深刻发挥空性的,以一切法空为究竟了义的,以空有无碍为本宗的特色。称唯识等为有宗。有些学者,以为佛法是一味的,没有空有的差别。有以为佛法虽有空有二宗,而实际是共同的。特别是中国学者,采取调和的姿态,大抵说空宗与有宗是无诤的。论到空与有,我也觉得是无诤的,释尊的教法是一味的,以缘起安立一切法,以解脱为究竟。究竟的真理,当然是一致的。然而,佛虽没有替有宗、空宗下过定义;尽管佛法是一味的,空有是无碍的,而事实上,印度确有空宗与有宗的存在。这不但大乘佛法有空有二宗,即声闻学派中也是空有对立的,如毘昙与成实。二千余年来的佛法,空有两大系始终是存在的,这是一种事实,任何人也不应该否认他。所以我们不应以佛法是一味的,即抹杀此种事实,二千余年来的空宗与有宗,虽是互相融摄而终于彼 此相拒,这必有他的根本不同处,否则为什么会有此纠葛不清的对峙现象?空宗与有宗,彼此相互摄取对方的善巧而融贯他,印度如此,传到中国也如此;但无 论如何,空宗与有宗的差别是存在的。此空有二宗的根本不同处,应该深刻地去认识他,不应该模棱两可的「将无同」地去融贯他。

  佛说有也说空,说事相也说理性,于空有、事理、性相,应该是相应的、协调的、融合的,而不是对立的、脱节的。佛陀以后,佛弟子都融会空有、性相、事理,但因或有所偏重,渐渐现出不同的形态来!佛法既然是一味的,则空有、性相等在此一味的融贯上,是可有相对的侧重而不应该脱节的。若有了彼此不相融贯的现象,则空有、性相等间,必有其脱节处。这如不是两方面都错,那必是其中的一面不对!还有,大小乘佛法,无不说性相、空有、事理的,对于空宗与有宗的分别,不要以为有宗就只说有而不谈空,空宗不谈有而只说空,也不要以为空宗与有宗都谈有空而就没有空宗与有宗的差别。

  后世学者以中观的胜义空为空宗;以说胜义一切空为不了义的是有宗。但从全体佛法中的空有相对侧重去看空有二宗,空有之诤,如一般哲学上的唯心、唯物之争一样。如某一唯物论者,有人批评起来,某些地方不能彻底的唯物,还是唯心的。唯心论的哲学家,有些地方也不能彻底的唯心,也有接近于唯物的。佛法中的空有二宗,也有这种的倾向。所以可作如下的解说:一切外道是有宗,佛法是空宗。因为出世的佛法,必是符合于三法印、三解脱门的。外道是有我论的,佛法是无我论的,说一切法归于空寂,这是佛法与外道的不同处。不但大乘法如此,声闻法也如此。所以『法华经』称佛陀为「破有法王」。又佛法有大乘小乘,可以说小乘是有宗,大乘是空宗,此与前一对意义多少不同。凡是大乘,都 是说一切法空的,至于说空是了义或不了义,那是大乘学者对于一切法空进一步 的抉择。大乘佛法的基本论题,是一切法本来不生,本性空寂,这是遍一切大乘经的。声闻佛法对此说得很少,所说的也不大明显。声闻的常道,是侧重于缘起 的事相,多发挥缘起有而说无我的。有一分小乘学者,因此执法为实有。故大体上,可说是小乘谈有,大乘说空。中观者不承认声闻乘执有,或决定不了法空,这里不过是依学派的各有偏重而说。唯识学者曾分小乘学派为六宗:从我法俱有 宗到第六诸法但名宗。即空义的逐渐增明,渐与大乘空义相邻近。中国地论学者 也分为四宗,说到毘昙有与成实空。这可见空有二义,单在小乘学派中也是存在 的。此小乘六宗,不是渐次进化到如此的,是古代学者将发展的学派,从空义浅 深的观点而组成如此次第的。这样,声闻乘对外道,声闻乘是空宗;若声闻乘对 大乘说,则可称为有宗。在声闻佛法中,如法无去来宗对法有我无宗,空义增胜 ,但望于诸法但名宗,那仍是多说有。这些,都是在相对的比较下,有此空有的 阶段不同。在大乘一切空义中,又转出三大系统来:或说遍计执无,依圆是有, 如虚妄唯识宗。以妄执是无,事理是有,所破除的一切妄执,比起声闻乘来广大 得多。进一步,如真常唯心论者,则说一切事相都是虚妄的,虚妄即是空的,依 他起法也空,较之唯识空义又增胜了。但若以中观的空宗来说:世俗谛法,一切 皆有,胜义谛中,一切皆空。说假有则一切无非假有,就是涅盘也如幻如化。胜 义说空,则一切法皆空寂。到此,空义才臻于究极,也才算是空到家了。但在胜 义空宗中,承认一切皆空而于世俗谛中许是实有的中观者,如清辨论师等,还带 有有宗气息。必须说世俗一切假有,这才是彻底的空宗。依此差降层次,相对的 安立有空二宗。但真正彻底的空宗,那唯有中观者,唯有确立二谛都无自性的中 观者。

  有宗,也还是说空的,他所以不是究竟的空义,不合于中观的了义,这可以从各宗派明空的方法去了解,即可以看出他们口口说空,而实在是念念不空的思想。今举例说明:如萨婆多部是法有我无宗,何以我是无而法是有?所以说有或说无的理,是依于认识论而说的。凡是事相与理性(事相方面的因果法;理性方面的如不生不灭的涅盘等法),或心与境,这些都是可知境;凡是可知的,即是实有的,确实如此,任作若何的分析,这些法的自相是不失的。故事理、心境等,一切皆是实有的,即胜义有。依胜义有而相续、和合有的,是世俗有。这都是有的,不能说空。但在认识这有为、无为的一切法时,有因为认识错误,有错乱的行相现起,于此错乱行相的执着为如何如何,这是没有的,是空的。如萨婆多 部以色、香、味、触、地、水、火、风等八微和合而有瓶、柱等,以为能成瓶等,八微是真实有,八微所现起的瓶柱等是假有。此假有的瓶、柱,也不应是空,因为假是依实立的,假有是用,用是不离体的,所以胜义是有,世俗也是有。若人 不知瓶等是和合相续的,将瓶等看作是整个的,不变的,这是认识的错误——行相错乱,此行相错乱所执的,才是没有的。如说我是五蕴和合而有的,五蕴是胜义有,依胜义的五蕴而建立假有的补特伽罗我。若于补特伽罗的假有法,执为常 、一、实在的我,这种错误认识的我,才是应该破除的。这种明空的方法,只能 破除小部分的执着。故萨婆多部所说实有、假有,都是不可空的,空的仅是主观 认识的错误。这样的空,仅是心理的误觉,而与心境事理无关。

  进一步,如唯识宗的空。他信受一切法空性,但此空性是依于依他有法远离遍计所执而显的,此空性是胜义有。唯识者是不同于小乘的。有为法的心、境中,如萨婆多部所说,于境上所起的错乱行相,当然是没有的。认识上的境相,如不了解心境的关连,不知道境不是离心而独立的客观存在,有此心生有此境现的 ,这种现似外境,也是空的。唯识家的意思,不单是有此孤零零的心,境是以虚妄分别心为自性的,这种不离心的境,也是有的,属于缘起的因果,不可说空。 若现有离心而外在的境,这是遍计所执,是应该空的。甚至说离境而有实在的心 ,也是错乱的,空的。唯识者的空义,比起萨婆多部来,范围是更广大了。所空的内容,不但行相的错乱是空,即现起的境界,好象是有安定的、实在的、离心 独立的自体不空,而实是惑业熏习的妄现。此现似外境,萨婆多部以此为真实有的,唯识宗即不计为实。护法论师以七识的执着我法为遍计所执,是空的。其实,心生时似义显现,在心识中有实在境相显现,自然地如此显现,这即是遍计所 执,非破除不能解脱。唯识者说境空,或说离心的外境是空,是空有隔别的,说境空即等于没有,而缘起的事实,使他不能不承认不离心的现境为不空。所以他说现似外境空,即同时承认唯心的内境不空;说是遍计执空,即说依他的心识不 空。即使说,若执着唯识也是可空的,但此心空,是对境而说的心,指别体的能取心,即行相错乱而妄执心为离境的心。这虽是空,而同时即承认虚妄分别有的 心识是不可以空的。唯识者尽管说空,终于是此空彼不空,说此空而反显彼不空 ;由于彼不空,才能成立此为空。即有即空的自性空,唯识学者是从来不曾理解 过的。

  真常唯心论者,所讲的空更扩大了!执境、现似心外的境,固然是空的,即虚妄分别心也说是空的。虚妄分别心的所以是空,对清净的本体或真心说。真常心不与虚妄相应,即使有虚妄相显现而仍是不为妄心所染的。无为本体不与妄染相应,有时也说他是空。空是离妄染的意义,实则真如法性心是诸法的本体,有一切真实功德,是不可说他是空的。虚妄心是后起的,属于客,是可以没有的,故说妄心是空。虚妄唯识者,不能抹煞境相的缘起性,所以虽说境空而又立唯心的内境不空。照样的,真常唯心者,那里能抹煞缘起的心识事实?所以虽说妄心空而又立真心不空。依他说:随境而转的虚妄心,从随缘而流散边说,虽不离真心,而是可以也是应该空掉的。此心随染而不失自性的,即心与理冥而相应的,是照而常寂寂而常照的真心,此不可以说空。否则,缘起的心相、境相即无从说起。真常唯心论者与虚妄唯识论者所说虽不同,依此法不空而说彼空,并无差别。

  上来所列举的三家,对于空义的解释各有不同:萨婆多部说执境为空。唯识者则不但以行相颠倒的执境为空,即现似所取,好象实有离心的所取境也是空的。真常唯心论者,不但承认执境及似义显现的外境是空,即唯识不以为是空的虚妄杂染心,也说是空的。三家的空义有广狭,但他们总认为此是空而另有不空者在。如萨婆多部说执境是空,而现前的外境不空;唯识说似离识现的境是空,不离于心的内境不空;真常者则说妄心也空而清净本体不空。三家的空义虽逐渐广大,然总觉有一不空者在,依实立假,依不空立空——「执异法是空,异法不空」。他们的立足点、归宿处,是实有、真有,所以这三家称之为有宗。

  空宗与有宗不同,在说此空时,即说此是有,并不以为另有什么不空的存在。这种思想,源于如来的自性空,在小乘学派中早就有了,不过不贯彻不圆满罢了!如大众部、经部等,说过去、未来法是无,幻化无,影像无等。他们所说的 「无」,不是说没有这回事。作梦是一种事实,不能说他没有,但梦中所现的一切事,不是实在的一回事。说梦中没有实在的自性事,不是说梦事也没有。萨婆多部以为假有并不是什么都没有,无自性的假有还是有的。以为假有法无有自性,但假有必有一实有为依,才有假有的呈现。如胜义有与世俗有,萨婆多部也主 张不是截然的两体。因此,他说梦是实有的,如见人首有角,人与牛马等角是真 实的,不过行相错乱,以为人首有角而已。经部师等,说梦幻假有无实,即承认 此是无实性的假有,如梦中人首有角,那里有有角的人,这是无的。但梦事非都无,不过是无自性的假有罢了!经部师们,在某些事象上,虽也达到无自性而假有的理论,但不能扩充到一切法上去。大乘根本中观宗等,从空相应的缘起义, 了知一切法都是无自性的。无自性不是什么都没有,无自性而缘起法还是可以建 立的。无性而可得可见的幻有,彻底的通达了现相与本性的中道。这样的说空,不是另外承认有不空的实在,这是空宗与有宗的差别处。空宗是直观因缘法的现 而不实无实而现的,由此达到一切法空,一切法假。空宗以胜义空为究竟,其归 宗所在,是毕竟空。此空,不是有空后的不空存在,也不是都无的顽空。总之, 不论小乘大乘,依有宗讲,不论空得如何,最后的归结,还有一个不空的存在, 不能即空而说有。所以观察空义,应细察他是如何观空和最后的归宿点何在。空 宗与有宗的诤点在此。凡佛法中的诤论,如假实之诤,法有法空之诤,中观与唯 识之诤等,诤点无不在此。要融贯空有,必须在此辟出一条通路来,不能盲目的 、徒然的作些泛泛的融会,自以为然的无诤。空宗与有空的主要分歧点,今于本 论特地指出来,希望空有同宗的学者,加以深切的思考.


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有区别吗
1、教理上看不同,藏传佛教大多争论中观和瑜伽行,即有宗和空宗。汉传佛教基本上是真空妙有的统一,大乘八宗基本上都是调和空有的观点。2、派别不同,藏传佛教是显教菩萨乘和密教金刚乘合二为一的教派,而汉传佛教是大乘显教。3、观见谛义不同,藏传佛教各派都以龙树中观见为主,虽然各派对中观...

喇嘛教和佛教的区别 喇嘛教和佛教有什么区别
1、教理上不同:藏传佛教大多争论中观和瑜伽行,即有宗和空宗。藏传佛教除了显教还有密宗。汉传佛教基本上是真空妙有的统一,大乘八宗基本上都是调和空有的观点。2、修习法门不同:在藏传佛教信众中,密咒(又称真言,如“嗡嘛呢呗咪吽”)是修习法门。喇嘛教里的转经轮和跪山等宗教礼仪也是特有...

宗法制有那三个基本特征?
2、君统与宗统 根据《礼记·丧服小记》和《大传》为代表的汉儒的解释,宗法制度是卿大夫士的继统法,与天子诸侯无涉。所以他把君统与宗统分开,以为天子诸侯的继统为君属于君统,卿大夫士的继统才是宗统,而宗法制度是指后者说的。因此有“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 的说法。清代...

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有什么区别吗?
2、教理不同 藏传佛教大多争论中观和瑜伽行,即有宗和空宗。汉传佛教基本上是真空妙有的统一,大乘八宗基本上都是调和空有的观点。3、咒语不同 在藏传佛教信众中,密咒(又称真言,如“嗡嘛呢呗咪吽”)是修习法门,相对而言,汉传佛教中常见的念诵“南无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在藏传佛教中比较...

魏晋时期玄学和佛学分有六家七宗,又可以概括为三派,三派指的是哪三派...
三宗:第一即本无与本无异宗,此二宗皆以“无”为本,以“有”为末。第二为即色、识含、幻化、缘会等四宗,这四宗的共同特色,即是一样主张境色空无,着重在色空上说。第三即心无宗,以无心于万物为空。三玄: 即为《庄子》、《老子》、《周易》三典。

佛教分几个宗派?各有什么区别
后来,由于各宗的相摄相抗,十三宗仅剩下了十宗,涅盘宗归入天台宗,地论宗归入华严宗,摄论宗归入法相宗。现在且把大小乘各宗与空有的关系,列表如下: 佛教 一小乘 ⑴成实宗─────空宗 ⑵俱舍宗─────有宗 二大乘 ⑶三论宗(涅盘)─空宗 ⑷天台宗(摄论)─空宗 ⑸唯识宗(地...

古汉语里,“祖”和“宗”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我们来谈谈祖和宗的区别。孔子家语》说:"祖有功,然后居德"。这就是 "祖 "和 "宗 "的区别,即祖有功,宗有德。这里的功是指开拓的功,这里的德是指守成的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始皇帝被称为祖,而守成皇帝被称为宗。庙名起源于商朝,商朝非常重视祭祀和崇拜。对国家有重大贡献、值得永世祭祀...

宗与族有什么区别?
宗和族之间的区别是,宗为同姓族为血缘关系,其实宗族不应该分来讲,宗的意思是同一脉姓氏上的先祖,族为血缘上面的先祖流传下来的血脉,而族则有五服之内是一家的说法,正常来说宗在前族在后,宗已经把族包括在内,宗的范围更广,族的概念则为细。在正常生活中基本上都是宗族不分来说,宗把族...

佛教有几宗?各个的侧重点是什么
这就是天台宗的由来。 此宗所依的经典为法华,修行的方法是观心,因此就有次第三观和一心三观之法的产生。所谓次第三观,是以从假入空观的二谛观,和从空入假观的平等观为方便,而进入中道第一义谛观为究竟。中论云:‘因缘所生法,即空、即假、即中’,又说‘三智在一心中得’,可见一观则三观具足,故称之为...

教育价值有哪些方面
2、代表人物: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 3、备考指导:这种教育目的论强调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认为教育需要,也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教育对人们的良知具有唤醒功能。大家在做题时遇到有关宗教、上帝、灵魂、神等有关字眼及论述即可与宗教本位论的观点联系。二、社会本位论 1.基本观点:从社会发展...

钟楼区15753397886: 什么是空宗,什么是有宗?
霜廖恩诺: 空宗和有宗是印度大乘佛教的两大派别.空宗,全称大乘空宗,是大乘佛教 中观派的别称.有宗,全称大乘有宗,是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别称.以空、有来称呼这两派是从...

钟楼区15753397886: 佛教里的空宗有宗什么区别? -
霜廖恩诺: 佛教中没有空宗、有宗这种东西.佛教中讲的空、有是讲的心性上的东西,空是让修行人离相,证清净心;有是让修行人不落断灭见,不落顽空.是故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与有是一如的,不二的.因此你说的所谓空宗、有宗,不是佛法, 有悖佛法宗义,当然也不存在空宗有宗的区别了.

钟楼区15753397886: 关于佛学中 空宗 与 有宗的 区别 -
霜廖恩诺: 有宗:指主张诸法为“有”之宗派.又作有教.与主张一切皆空、般若皆空之“空宗”相对.佛教解释宇宙万有之立场,原不偏于有、空之任一者,然有宗之说,则偏于现实形相之有,此说以小乘之说一切有部(简称有部)为代表.其后有世...

钟楼区15753397886: 学空宗好还是有宗好 -
霜廖恩诺: 空宗修行的是:般若空性.那么,有宗修行什么呢?其实,有宗修行的,也同样是:般若空性.

钟楼区15753397886: 世亲龙树有无宗,名色二法皆虚空,唯有内识是真如,缘起顿悟一念中.体现了什么思想主张 -
霜廖恩诺:[答案] 调和中观空宗、唯识有宗. 龙树菩萨是中观宗创始人,强调世间万法,名色皆空.是为空宗,真空. 世亲菩萨是唯识宗创始人,强调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是为有宗,妙有. 中国佛教历来都有调和有无,融多家思想为一炉的传统.

钟楼区15753397886: 中观学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
霜廖恩诺:[答案] 中观学派是印度大乘佛教较早出现的重要派别.大乘思想在酝酿了百年左右之后,需要一个相对全面的体系,龙树从佛教的根本精神出发,在批判地吸收各种学说的基础上,对当时已有的大乘思想进行了归纳总结,全面地组织起一个完整的大乘思想体...

钟楼区15753397886: 关于小乘佛教思想 -
霜廖恩诺: 佛法的目的是让你觉察苦恼的根源,然后更好地去深入生活,而不是逃避生活.虽然你说的是小乘,但实际上南传、北传的根本都是人自心的觉知,南传中先求证己,北传中更多的是谈如何理他,即使是说小乘,也是说自求解脱,他们都不是说...

钟楼区15753397886: 学宗佛教有什么好处 -
霜廖恩诺: 说实话 三大宗教 道教 佛教 基督教都必要儒家伦理基础的心性才会走进去,以我的排列顺序按照德是理念性质的基础 儒家思想伦理基础 然后是基督教教义修道士无私无偿奉献祈福 道家公道道理中心 佛家改善修善公道机缘的菩提道和真空妙有的...

钟楼区15753397886: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区别 -
霜廖恩诺: 在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逝世后,佛教内部由于对释迦牟尼所说的教义有不同的理解和阐发,先后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派别.按照其教理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形成时期的先后,可归纳为大乘和小乘两大基本派别. “乘”是梵文yana(音读“衍那”...

钟楼区15753397886: 中国十三宗各是什么? -
霜廖恩诺: 中国佛教,共有十三宗之多了,其中除了成实与俱舍两宗属於小 乘佛教,此外都是大乘佛教.后来,由於各宗的相摄相抗,十三宗仅剩下了十宗,涅盘宗归入天台宗,地论 宗归入华严宗,摄论宗归入法相宗.现在且把大小乘各宗与空有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