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见之,为之流涕中的两个之各表示什么意思什么?

作者&投稿:主父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公见之,为之流涕中的之指什么?~

文公见之,为之流涕中的之指介子推母子的遗骨。
士兵们在山前山后四处放火,火烈风猛,延烧数里。介子推最后没出来,母子相抱,死于枯柳之下。士兵们据说还找到了母子俩的骸骨,““文公见之,为之流涕,命葬于绵山之下,立祠祭之。”

文公见之的“之”是代词,代指文公看到的人或物。
一、之释义
1、往。如:由京之沪。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如:久而久之。
4、指示代词。这;那。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
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如:中国之大。
二、说文解字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属皆从之。
译:之,长出。像植物过了发芽的阶段,枝茎日益茁壮,有所扩张。字形底部的指事符号“一”,代表地面。所有与之相关的字,都采用“之”作边旁。
三、汉字字源

扩展资料常用词组
1、之后 [zhī hòu]
单独用在句子开头,表示在上文所说的事情以后。
2、总之 [zǒng zhī]
表示下文是总括性的话。
3、兼之 [jiān zhī]
表示进一步的原因或条件,加以。
4、之江 [zhī jiāng]
谓江流之曲折如“之”字者。如古 浙江 及今 钱塘江 下游 闻家堰 至 闸口 一段即有此称。
5、谢之 [xiè zhī]
谢之 谢谢了 感谢对方答谢对方(在对方知道的情况下对对方的感谢或在某个事情某个状况的发生后感谢对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之

晋文公见到了介子推的遗骸,不禁为介子推的气节流下了眼泪。
第一个之字,指的是介子推的遗骸。
第二个之字,知道是介子推的气节。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魏犨进曰:“从亡之日,众人皆有功劳,岂独子推哉。今子推隐身以要君,逗遛车驾,虚费时日,待其避火而出,臣当羞之。”乃使军士于山前山后,周围放火,火烈风猛,延烧数里,三日方息。子推终不肯出,子母相抱,死于枯柳之下。军士寻得其骸骨,文公见之,为之流涕,命葬于绵山之下,立祠祀之,环山一境之田,皆作祠田,使农夫掌其岁祀:“改绵山曰介山,以志寡人之过。”后世于绵上立县,谓之介休,言介子推休息于此也。焚林之日,乃三月五日清明之候,国人思慕子推,以其死于火,不忍举火,为之冷食一月,后渐减至三日。至今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各处,每岁冬至后一百五日,预作干糒,以冷水食之,谓之“禁火”,亦曰“禁烟”。因以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遇节,家家插柳于门,以招子推之魂。或设野祭,焚纸钱,皆为子推也。
【注释】
1、文公见之:之,人称代词,它,指代介子推母子被火烧焦的尸体。
2、为之流涕:之,指示代词,这件事,指代介子推不愿接受晋文公的封赏而出山任职以致被烧死这件事。


文公见之,为之流涕中的之指什么?
文公见之,为之流涕中的之指介子推母子的遗骨。士兵们在山前山后四处放火,火烈风猛,延烧数里。介子推最后没出来,母子相抱,死于枯柳之下。士兵们据说还找到了母子俩的骸骨,““文公见之,为之流涕,命葬于绵山之下,立祠祭之。”

文公见之,为之流涕中的两个之各表示什么意思什么?
晋文公见到了介子推的遗骸,不禁为介子推的气节流下了眼泪。第一个之字,指的是介子推的遗骸。第二个之字,知道是介子推的气节。

介子推是谁?
春秋时候,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宠幸骊姬,欲废掉太子申生,改立骊姬女士之子奚齐为太子,由是引发一系列变乱。太子申生被骊姬女士陷害致死;公子夷吾和重耳畏惧逃亡,重耳避难奔狄,随行贤士五人,即:狐偃、赵衰、魏武子、司空季子及介子推,又有“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之说。介子推即是其中之一。介子...

《李脱》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李脱》人物故事小传
知汉中唐公昉④有志,不遇明师,欲教授之,乃先往试之,为作庸客⑤,公昉不知也。八百驱使用意,异于他客,公昉爱异之。八百乃伪病困,当欲死,公昉即为迎医合药,费数十万钱,不以为损,忧念之意,形于颜色。八百又转作恶疮,周遍身体,脓血臭恶,不可忍近。公昉为之流涕曰:“卿为吾...

职官部·卷四十六原文
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邈败,生得谌,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又曰:太祖,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籍,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 《蜀志》:刘备领...

郭永面折人过文言文翻译
原文:永博古通今,得钱即买书,家藏书万卷,因事为文,皆可录,而不求人知。 见古人立名节者,未尝不慨然揜卷终日。而尤慕颜鲁公为人,喜面折人过,退无异言;闻秋毫之善,必咨嗟奖成如不及。 士友以此严惮而归之。杜充守大名,名称甚盛,永尝画数策见之,它日问其目,曰:“未暇读也。” 永数充曰:“人...

聊斋志异小翠的古文翻译
遂出门去。小翠殊不悲恋,便即奁中翻取花样。夫人亦爱乐之。 数日,妇不至。以居里问女,女亦憨然不能言其道路,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诸戚闻拾得贪家儿作新妇,共笑姗之;见女皆惊,群议始息。女又甚慧,能窥翁姑喜怒。 王公夫妇,宠惜过于常情,然惕惕焉,惟恐其憎 子痴;而女殊欢笑,不为嫌。第善谑,刺...

太平广记:卷第七神仙七
知汉中唐公昉有志,不遇明师,欲教授之。乃先往试之,为作客佣赁者,公昉不知也。八百驱使用意,异于他客,公昉爱异之。八百乃伪病困,当欲死,公昉即为迎医合药,费数十万钱,不以为损,忧念之意,形于颜色。八百又转作恶疮,周遍身体,脓血臭恶,不可忍近。公昉为之流涕曰:「卿为吾家使者,勤苦历年,常得笃疾...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翻译
翻译:太祖坐镇江陵的时候,与弘微是文学上的朋友。本句出自《宋书·谢弘微传》。《宋书》,“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南朝梁沈约撰,含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今本个别列传有残缺,少数列传是后人用唐高峻《小史》、《南史》所补。八志...

《贞观君臣论治》全文翻译是什么?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顾谓褚遂良曰:“公尝为史官,如朕言,得其实呼?”对曰:“陛下盛德不可胜载,独以此五者自誉,盖谦谦之志耳。”译:贞观二十一年夏五月庚辰,唐太宗御驾翠微殿,问近侍的大臣:“自古以来的帝王即使统一了中原,也不...

费县19874065117: 文公见之,为之流涕.这句中的两个之分别指什么 -
幸畏蒙诺: 分别指代(这样的情景),(他).

费县19874065117: 文公见之,为之流涕中的之指什么? -
幸畏蒙诺: 文公见之,为之流涕中的之指介子推母子的遗骨. 士兵们在山前山后四处放火,火烈风猛,延烧数里.介子推最后没出来,母子相抱,死于枯柳之下.士兵们据说还找到了母子俩的骸骨,““文公见之,为之流涕,命葬于绵山之下,立祠祭之.”

费县19874065117: 文言文中的“之”字所有的含义 -
幸畏蒙诺: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①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之:...

费县19874065117: 文言文中(之)有几种意思 -
幸畏蒙诺: 7种.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费县19874065117: 在文言文中之有哪些意思 -
幸畏蒙诺: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

费县19874065117: “之”在古文中总共有几种解释? -
幸畏蒙诺: 之 zhī (1) ㄓˉ(2)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3)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4)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5)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6) 代词,...

费县19874065117: 关于文言虚词之的用法 -
幸畏蒙诺: 一、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①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②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2.用作助词,也分...

费县19874065117: 《与陈伯之书》 所以廉公之思赵将 吴子之泣西河 人之情也 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有何不同 -
幸畏蒙诺: 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 .句中有三个“之”字,前两个用法和意义相同,均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起到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无意义.“人之情也”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费县19874065117: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所有的之的意思 -
幸畏蒙诺: 您看看,可是我一个一个给你打出来的呀 公从之 代词,指同意郑伯的意见 臣之壮也 连词,我在年轻时候 是寡人之过也 连词,的 许之 无实意,答应了他 邻之厚,君之薄也. 连词,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行李之往来 连词,的 君之所知也. 表连接,您是知道的 夫晋,何厌之有? 递进,应为有何厌之 将焉取之? 代词,指土地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语气词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在那里,指地点 子犯请击之. 代词指郑国 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连词,的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连词,的 亦去之. 无实义.

费县19874065117: 之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请列句说明 -
幸畏蒙诺: 1.生出,滋长.《说文·之部》:“之,出也.象艹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 徐灏 注笺:“之之言滋也,艹木滋长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公祖句兹 字 子之 .”按,兹,同“ 滋 ”.参见“ 之而 ”.2.往;至.《诗·鄘风·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