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彪字道固,顿丘翻译

作者&投稿:字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翻译如下:李彪,字道固,顿丘卫国人。

全文翻译如下:李彪,字道固,顿丘卫国人,名字是魏高祖赐予的。家中世代寒微,少小孤贫,素有大志,好学不倦。开始受学于长乐监伯阳,伯阳相当赏识他。晚些时候与渔阳高悦、北平阳尼等人准备隐居于名山,不能成行便只好作罢。高悦与兄高闾,博学高才,家中富藏典籍,李彪于是在高悦家中手抄口诵,废寝忘食。既而还归乡里。平原王元睿将及成年,雅好学业,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的女儿为妻,取道冀州、相州,听说李彪的名声便去拜访他,二人修结师友之礼,郡中传为美谈。于是李彪被推举为孝廉,到京师学堂中修习学业。高闾在朝中官员中称赞表扬他,李冲待李彪很是客气,李彪便牢牢攀结李冲。



高祖登基初年,李彪任中书教学博士,后来假员外散骑常侍、建威将军、卫国子,出使萧赜。迁任秘书丞。参与著作事宜。魏自成帝以来至于太和年间,崔浩、高允等人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依照《春秋》体例,《国书》中遗漏的史实,以至三件中有二件被漏掉。李彪与秘书令高开始上书奏请依照司马迁、班固史书的体例,创为纪、传、表、志诸项目录。李彪又上书说:



“臣听说过去的贤哲君王,无不勤勉不已,孜孜以求,思考纳受直言,以求造福百姓。所以他们访求童稚,询问师长,不避山高路远,询求谋略谘问善德,不弃贫贱之人。取其能够光大茂实于竹帛之中,传播徽声于金石之上。臣正生于有道之世,恰逢无可讳言的圣朝,敢修以往程式,窃考现下所宜,谨冒死上密封的奏章,言事七条。一派胡言,伏待刑戮。




李彪字道固,顿丘翻译
翻译如下:李彪,字道固,顿丘卫国人。全文翻译如下:李彪,字道固,顿丘卫国人,名字是魏高祖赐予的。家中世代寒微,少小孤贫,素有大志,好学不倦。开始受学于长乐监伯阳,伯阳相当赏识他。晚些时候与渔阳高悦、北平阳尼等人准备隐居于名山,不能成行便只好作罢。高悦与兄高闾,博学高才,家中富藏典籍,...

《北史 李彪传》翻译
】 李彪,字道固,顿丘卫国人,这是孝文帝赐给的名字。家庭贫寒,从小失去父亲,饱受贫困折磨。然而却胸怀大志,好学不倦。最初,受学于长乐的监伯阳,伯阳十分称赞他。后来与渔阳的高悦、北平的阳尼等人想一起隐居名山,没有实行。高悦的兄长高闾学问广博,才干突出,家里藏有很多图书典籍,李彪便到高悦家借阅,天天手抄口...

李彪基本介绍
李彪,字道固,出身于顿丘卫国,孝文帝曾赐予他此名。尽管家境贫寒,自幼失去双亲,但他胸怀大志,勤奋好学,不倦于求知。最初,他在长乐监伯阳那里接受教育,伯阳对其赞誉有加。晚些时候,他试图与渔阳的高悦、北平阳尼等人一同隐居山林,但最终未能实现,便放弃了这个念头。高悦的兄长高闾博学多才,家中...

《魏书》卷六十二 列传第五十◎李彪 高道悦
李彪,字道固,顿丘卫国人,高祖赐名焉。家世寒微。少孤贫,有大志,笃学不倦。初受业于长乐监伯阳,伯阳称美之。晚与渔阳高悦、北平阳尼等将隐于名山,不果而罢。悦兄闾,博学高才,家富典籍,彪遂于悦家手抄口诵,不暇寝食。既而还乡里。平原王叡年将弱冠,雅有志业,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

《北史》卷四十 列传第二十八(2)
李彪,字道固,顿丘卫国人也,孝文赐名焉。家寒微,少孤贫,有大志,好学不倦。初受业于长乐监伯阳,伯阳称美之。晚与渔阳高悦、北平阳尼等将隐名山,不果而罢。悦兄闾博学高才,家富典籍,彪遂于悦家手抄口诵,不暇寝食。既而还乡里。平原王陆睿年将弱冠,雅有志业。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路由冀、相,闻彪名而...

李彪的介绍
李彪(444-501年),字道固,顿丘卫国(今河南清丰县)人,北魏杰出大臣。家世寒微,少孤贫,有大志,好学不倦。受业于长乐监元伯阳,称美之。孝文帝初年,为中书教学博士,假员外散骑常侍、建威将军、卫国子,使于萧赜。迁秘书丞,参著作事。累除散骑常侍,仍领御史中尉。车驾南伐,兼度支尚书,...

笃学不倦什么意思?
轻薄者笑之,寔不以介意。自少及老, 笃学不倦 ,虽居职务,卷弗离手。尤精《三传》,辨正《公羊》,以为... 《晋书》卷八十二·列传第五十二 ...书。司马彪,字绍统,高阳王睦之长子也。出后宣帝弟敏。少 笃学不倦 ,然好色薄行,为睦所责,故不得为嗣,虽名出继,实废之也... ...

《李彪》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李彪》人物故事小传
李彪字道固,顿丘卫国人也,孝文赐名焉。家寒微,少孤贫,有大志,好学不倦。初受业于长乐监伯阳,伯阳称美之。晚与渔阳高悦、北平阳尼等将隐名山,不果而罢,悦兄闾博学高才,家富典籍,彪遂于悦家手抄口诵,不暇寝食。既而还乡里。平原王陆睿年将弱冠,雅有志业。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路由冀、相,闻彪名而诣...

分道扬镳的主人公是谁?出尔反尔有什么典故
【元志】,字猛略,河间公拓跋齐孙。少清辩强干,历览书传,颇有文才。为洛阳令,不避强御,与御史中尉李彪争路,俱入见,面陈得失。 > 【李彪】,字道固,顿丘卫国(今河南清丰县)人,北魏杰出大臣。李彪家世寒微,少孤贫,有大志,好学不倦。受业于长乐监元伯阳,称美之。孝文帝初年,为中书...

萧县13034231356: 分道扬镳历史故事50 -
曹蔡福静: 南北朝时代的北魏,国都原在平城,魏孝文帝时迁都洛阳.据《北史》载,“洛阳令”即“京兆尹”元志,曾同“御史中尉”李彪发生过 一件有趣的争路纠纷. 据说元志仗着自己有些才能,相当骄傲,对于某些学问不高的大官贵族,往往表示...

萧县13034231356: 古文翻译:若不赏庸叙绩,将何以劝奖勤能? -
曹蔡福静: “彪,虽宿非清第,本阙华资,然识性严聪,学博坟籍,刚辩之才,颇堪时用;兼忧吏若家,载宣朝美,若不赏庸叙绩,将何以劝奖勤能?” 庸和绩都是功绩的意思.说的是李彪是个忠臣,对朝廷有贡献,如果不对他的功绩加以奖赏,那么就不能对勤于政事且有能力的官员有勉励.

萧县13034231356: “评章”的意思 -
曹蔡福静: 评论,品评.

萧县13034231356: 后汉书李彪传 -
曹蔡福静: 帝览而善之,寻皆施行.彪稍见礼遇

萧县13034231356: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人也.青州刺史范之子.太和中,为尚书主客郎.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秉法清勤,引为治书侍御史.累迁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治,... -
曹蔡福静:[答案]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人.青州刺史郦范之子.太和年中,任尚书主客郎.由于道元执法清廉,尽心尽力,御史中尉李彪推荐他担任书侍御史.连续升任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道元以严格执法为治理政务的准则.当地有人到朝廷告发他严酷,他因而被免官....

萧县13034231356: 文言文翻译题解题技巧 -
曹蔡福静: (一)避开误区1、以今义当古义.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或词义扩大,或词义缩小,或词义转移,或感情色彩变化.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不可以今义当古义.例:思厥先祖父(《六国论》),句中的“祖父”不可照抄,而...

萧县13034231356: 分道扬镳是什么意思
曹蔡福静: 分道扬镳 拼音: fēn dào yáng biāo 典故: 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出处: 《魏书·河间公齐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例子: 我们彼此之间感情不和,早已~了. 中性词

萧县13034231356: 疯狂猜成语 两个小人在丁子路口说再见 答案 -
曹蔡福静: 分道扬镳 fēn dào yáng biāo [释义] 道:路;镳:马嚼子;借指为马;扬镳:驱马向前.分走不同的路.比喻人们分别发展和施展各自的聪明才智.比喻因志趣、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 [语出] 《北史·河间公齐传》:“(元志)为洛阳令;不避强御;与御史中尉李彪争路;俱入见;面陈得失.……孝文曰:'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及出;与彪折尺量道;各取其半.” [正音] 镳;不能读作“lù”. [辨形] 扬;不能写作“杨”;镳;不能写作“标”. [近义] 各奔前程 风流云散 [反义] 志同道合 并驾齐驱 [用法] 多用于书面.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偏正式.

萧县13034231356: 谁来翻译一下这个文言文啊 好的给10分 -
曹蔡福静: 简单来说是有这么一叫甄琛的中了秀才,在京里待了有日子了,整天没事就下棋,成天成宿玩.老叫手下的家奴啊在旁边伺候灯烛.这家奴有时候跟他熬不起就打瞌睡,这秀才发现了就责杖惩罚.这种事还不是一次两次.一次罚完这家奴以后呢,这家奴就跟秀才说'您拜别家乡父母来京里做功名,要是秉夜读书点灯烛呢,奴不敢说您的不是.但为一围棋,日夜不休.怎么能是好好当官做学问的呢?而且还为这事给杖刑打我,没这道理!'然后这秀才听劝,觉得是这么个理.就跟呀许睿、李彪这么俩人儿借(读)书学习.这才是好样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