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与六国论的比较阅读!!

作者&投稿:桂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知道《阿房宫赋》与《六国论》的相似点啊~

同是议论秦的兴亡得失的.

《阿房宫赋》与《过秦论》、《六国论》比较,三篇的共同特点是,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有为而发,规劝当朝要引为鉴戒。各篇立论的独创性是:
①贾谊论秦亡,在历史上首次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攻取天下,当然需用暴力,但如果守住天下也全凭暴力,把人民当敌人对待,那就使自己处于人民的汪洋大海中的“独矢”境地,那覆亡是指日可待的。这议论非常精到深刻,以后历代的兴亡,都证明了贾谊的卓识远见。
②苏洵《六国论》立论的独创性,表现在作者没有像旧时代许多作家那样,总是从鞭挞强秦暴行的角度立论,而是第一次从“六国破灭”的内部因素的角度来立论,对内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诸方面,而且处处显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③《阿房宫赋》是一篇“赋”,但议论的成分就占了一半,可以说是用赋体的形式来写论文,这写法本身就具独创性;其次,它的独创性还表现在作者是选择一个具体、形象的事物作为立论的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皇骄奢淫逸的象征,作为秦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标志,这种立论方式更是独具特色的。

  《六国论》是史论,针对历史事件进行评析,所用的是逻辑推理的方法,以议论为主,中间有一些形象的描述,那是为议论服务的。《阿房宫赋》是辞赋,属于文学作品,兼具诗和散文的特点,用了夸张、排比、对偶等手法,前叙后议,结论提出的方式是顿悟,并没有一个严密的逻辑推导过程。《六国论》作者苏洵面临的是外患严重,宋王朝无力抗御,用金帛资敌,以求苟安的现实,他是就国策抒发感慨。《阿房宫赋》是针对唐敬宗在藩镇割据、国力衰敝的情况下大兴宫室进行讽刺的。

战国末期,秦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雄厚的国力,一举称雄,先后灭掉了其他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真是声震八极,威加宇内。但它仅存在了短短的十五年。这一奇特的历史现象,引起了后人的极大兴趣,以这一历史事件为题材的文章更是层出不穷。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阿房宫赋》、《六国论》,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优秀篇章。

这2篇文章尽管写作的时代不同,作者各异,但在写法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

一是写作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借古喻今,借古讽今。贾谊、杜牧、苏洵写作这类文章,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有感于当时所处的社会现实,借古喻今,规劝最高统治者以史为鉴。因此文章在评述史实时都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了明确的观点,具有明显的讽喻意义。
晚唐时期,唐王朝内忧外患严重,国势衰微,可是最高统治者仍大造宫殿,沉迷声色,这引起了杜牧的忧愤,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唐敬宗李湛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由此可见,作者写作此赋是有感而发的,意在借古讽今。

北宋时期,统治者面对契丹、西夏的侵略,一味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用割地、纳贡等丧权、伤财辱国的方法,换得一时的苟安,使国力衰败,百姓负担沉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苏洵面对北宋王朝的社会现实,在《六国论》中借总结六国因赂秦被秦灭亡的历史教训,来讽谏最高统治者,强调人君不应赂敌以求苟安,不要被敌人的积威所劫。其借古讽今的用意十分明显。

这种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使文章把历史和现实紧密地联系起来,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二是引述史料的原则相同,都是在基本准确的前提下带有夸张。无论是,《六国论》中引述的六国赂秦的事例,还是《阿房宫赋》中铺叙的阿房宫规模的宏大和秦宫生活的奢华,都是基本符合史实的。即便如想象成分较多的《阿房宫赋》,也是有史料可查的。《三辅黄图》说:“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这说明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确有其事。引述史料的基本准确,保证了文章的真实性,增强了文章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当然,为了表达的需要,这三篇文章也对某些史料作了夸张的叙述。如《阿房宫赋》描述阿房宫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夸张地写出了阿房宫楼阁的繁多,突出了阿房宫规模的宏大。又如《六国论》中叙述秦得赂地“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赂秦失地“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夸张地写出秦从贿赂中得地之多和诸侯赂秦失地之多,极有力地论证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观点。
2篇文章这种夸张引述史料的写法,既增加了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又使文章语句生动,富有文采。
三是文章的结构基本相似,都是在叙述史实的基础上生发议论。《阿房宫赋》是先详细铺陈阿房宫的宏伟壮丽、宫中生活的极度奢华,然后议论这种奢华带来的危害,指出后人应以此为鉴。《六国论》在提出观点后也是从不同侧面引述史实,以证明观点,最后展开议论,强调要以六国破败故事为鉴。这种先叙后议、叙议结合的结构安排,使文章史料充分,论据确凿,说服力强;而精当的议论又使文章观点明确,说理透彻,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谁知道《阿房宫赋》与《六国论》的相似点啊
同是议论秦的兴亡得失的.《阿房宫赋》与《过秦论》、《六国论》比较,三篇的共同特点是,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有为而发,规劝当朝要引为鉴戒。各篇立论的独创性是:①贾谊论秦亡,在历史上首次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攻取天下,当然需用...

《六国论》和《阿房宫赋》你同意杜牧或者苏洵的观点吗?
同意 《六国论》写出六国灭亡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兵器不够锋利,而是用自己的割地贿秦,使自己国家领土缺失。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阿房宫赋》写出秦和六国真正灭亡的原因是过于注重“奢”,使得王朝腐败,人心向背,导致国家...

求一篇题为秦隋二代速亡原因之异同的文章;
二、从语言上看 基于不同的文体,这三篇文章虽然在语言上都是整散结合,但《阿房宫赋》语言华丽,整句多,《六国论》语言严谨,散句多,《过秦论》介与二者之间。《过秦论》《六国论》虽有整句,但不押韵;《阿房宫赋》是有部分押韵的,如“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过秦论》、《阿房赋》、《六国论》按写作时代顺序是?
贾谊《过秦论》 西汉;杜牧《阿房赋》 唐朝;苏洵《六国论》 北宋。《过秦论》希望汉文帝能以仁义治天下;《六国论》希望北宋统治者不要妥协投降;《阿房宫赋》则希望唐敬宗不要为了自己的享乐而劳民伤财。三篇文章相同点:1、都涉及到战国时代六国灭亡、秦国统一这段史实。2、都是为了借古讽今,对...

读完《资治通鉴·周纪·秦纪》再读《过秦论》《六国论》《阿房宫...
看完《周纪》和《秦纪》再回过头温习高中所学的《六国论》《过秦论》《阿房宫赋》也就会有更深刻的体会。苏洵在《六国论》篇首就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何尝不是如此,总结起来,整个战国时代就是六国向秦割地求和的屈辱历史。六国视祖宗之地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

我对《阿房宫赋》的看法——荆瑶
  在《阿房宫赋》与两篇《六国论》之间,我更愿意偏向到《阿房宫赋》,并不是说它是最有道理的一篇,而是因为它结合场景以及当时的案例去进行分析,去进行表述。同时它也告诉了我们一个较为重要的观点,并且这个观点我也非常的认同——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

读苏洵的《六国论》和苏辙的《阿房宫赋》的读后感
苏轼的《六国论》,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苏轼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国家就可以安定了。苏辙的《六国论》则是针对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史实,指出他们相继灭亡的原因是不能团结一致,...

过秦论‘六国论‘阿房宫赋‘伶官传序 的时间排序
时间排序是:西汉初期贾谊《过秦论》、唐代杜牧《阿房宫赋》、北宋苏辙《六国论》、北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和苏澈依据可能创作时间,即庆历元年前后一段时间)1、西汉文帝时代,是汉代所谓的“太平盛世”,史称“文景之治”。但贾谊以他敏锐的洞察力,透过表面的繁华,看到西汉王朝潜伏的...

阿房宫赋和阿房宫
简要比较《阿房宫赋》与《六国论》、《过秦论》在写法上与本文的异同。分析: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学样式,所以它的文学色彩更浓一些,在行文上更注重描写、铺陈、夸饰等文学手法的运用,所以《阿房宫赋》前三小节不拘于具体的“现实和真实”,而是发挥想象和联想极力描绘秦的奢靡荒淫。《过秦论...

杜牧苏洵两位作者分别处于唐宋时期,为何要探究六国秦朝灭亡的原因?
想必你是在看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洵的《六国论》对吧?其实仔细看的话,这两篇文章当中都有总结句,从中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也就是他们对于秦朝灭亡,以及战国时期山东六国灭亡根本原因的分析(族秦者,秦也,秦人不爱六国之人因此而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因赂秦力亏终...

普兰店市18231532260: 《六国论》和《阿房宫赋》总结历史教训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请联系两文作者当时所面临的现实加以分析. -
通邓弥柠:[答案] 解析: 《六国论》是史论,针对历史事件进行评析,所用的是逻辑推理的方法,以议论为主,中间有一些形象的描述,那是为议论服务的.《阿房宫赋》是辞赋,属于文学作品,兼具诗和散文的特点,用了夸张...

普兰店市18231532260: 《阿房宫赋》《过秦论》《六国论(苏辙,苏洵)四文的对比(内容,主旨) 启示及对作文的启示不知道2000字是不是有点多. -
通邓弥柠:[答案] 首先,你要对他们的共同处进行分析,如:《阿房宫赋》和《过秦论》都写出来秦王朝灭亡的原因,但角度不同.《阿房宫赋》中在写秦王滥用人力物力,不懂珍惜.而《过秦论》却写出了秦王的暴力统治.再以《过》和《六》为题可以以大泽乡起义为...

普兰店市18231532260: 阿房宫赋与过秦论与六国论的不同点与共同点关于秦国统一天下的历史,
通邓弥柠: 一、课文标题对比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阿房宫赋》中的“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不同于今天的“赋”,它讲究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

普兰店市18231532260: 比较《过秦论〉《六国论》《阿房宫赋>他们的语言 观点 角度 等等 有什莫相同或不同 -
通邓弥柠:[答案] 1.比较《过秦论》/《阿房宫赋》对秦亡原因的见解.启发思考:同样是借秦讽时,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亡的原因是什么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同样,杜牧对秦灭亡也作了深层思考,他提出的见解是——?“灭...

普兰店市18231532260: <<六国论>><<过秦论>><<阿房宫赋>>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 -
通邓弥柠: 相同点都是背诵篇目 这次高考可能会考到不同点考阿房宫赋可能性较小过秦论 六国论 考的可能性较大 我才考完大学 请相信我

普兰店市18231532260: 《六国论》《阿旁宫赋》《过秦论》的写作异同 -
通邓弥柠: 《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的代表作品.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阿旁宫赋》是杜牧的《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

普兰店市18231532260: 写文章应有鲜明的针对性.《六国论》针对北宋的贿赂苟安国策,《阿房宫赋》针对唐敬宗的“大起宫室,广声色”.但苏洵和杜牧分别以“天下之大”和... -
通邓弥柠:[答案] 好.一者体现了讽谏的特点,让被谏者更易接受;二者针对性更广泛,可以让读者联想到更多的历史兴替,可谓“一结无穷”.

普兰店市18231532260: 读苏洵的《六国论》和苏辙的《阿房宫赋》的读后感 -
通邓弥柠: 弟弟,阿房宫赋是唐朝杜牧写的,不是苏辙

普兰店市18231532260: 《过秦论》、《阿房赋》、《六国论》按写作时代顺序是? -
通邓弥柠: 贾谊《过秦论》 西汉杜牧《阿房赋》 唐朝苏洵《六国论》 北宋

普兰店市18231532260: <六国论>和<阿旁宫赋> -
通邓弥柠: 雷霆乍惊 乍:然的意思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输 的意思是 运来 锱(zī)铢(zhū)〕古代重量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帛缕(意思和拼音 帛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