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明声的出处?

作者&投稿:权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明声的出处?~

苏轼的 前赤壁赋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作者在这里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我们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凭吊古迹,表达了作者对江山风物的热爱和旷达的心胸,但也有人生虚无的消极思想.

出自苏轼所作《前赤壁赋》。

部分精选: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翻译: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扩展资料:

《前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参考资料:前赤壁赋百度百科



出自苏轼所作《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散文。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

1082年壬戌,苏轼作《赤壁赋》。他在黄州作的诗中,曾经痛苦地描写过此时的忧郁苦闷的心情。“我谪黄岗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扩展资料

一、原文

前赤壁赋

【宋】【苏轼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 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二、创作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

1082年壬戌,苏轼作《赤壁赋》。他在黄州作的诗中,曾经痛苦地描写过此时的忧郁苦闷的心情。“我谪黄岗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三、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著名的文学家,享年64岁。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汉族,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

百度百科—赤壁赋



苏轼的 前赤壁赋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单色瑜伽一阶教练班学员作品






赤壁赋翻译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三、出处 北宋苏轼《苏东坡全集》 扩展资料 一、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选自哪里
苏轼《赤壁赋》原文为“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惟江上之清风...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出自哪里?表达...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

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明声的出处?
出自苏轼所作《前赤壁赋》。部分精选: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翻译: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出自哪里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出自哪首诗
1、出自苏轼所作《前赤壁赋》。2、部分精选: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3、翻译: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的作者是谁什么朝代
您好!‘’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出自宋代苏轼的《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意境美?_百度...
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我们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凭吊古迹,表达了作者对江山风物的热爱和旷达的心胸,但也有人生虚无的消极思想。

“山间明月”的下一句是什么?
“山间明月”的下一句是:江上清风。解释:明月高挂在山间,江上清风吹拂。出处:苏轼的《赤壁赋》。原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简介:《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散文,...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见之明月
苏子的对答,亦从清风、明月入论: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景物的连贯,不仅在结构上使全文俨然一体,精湛缜密,而且还沟通了全篇的感情脉络,起伏变化。起始时写景,是作者旷达、乐观情状的外观;"扣舷而歌之"则...

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闲者得之谁写的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

恩平市18542967181: 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明声的出处? -
紫成阿莫:[答案] 苏轼的 前赤壁赋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恩平市18542967181: 在《前赤壁赋》中,苏子认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想表达何意?自然界的广博 造物者... -
紫成阿莫:[答案] 作者在这里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我们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凭吊古迹,表达了...

恩平市18542967181: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音,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 -
紫成阿莫:[答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恩平市18542967181: 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什么传说 -
紫成阿莫: 这什么传说也不是啊,这是苏东坡写的赤壁赋.客人感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东坡告诉他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为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吾与子之所共适.这话跨越岁月长河,放到现在,依然是发人深省.

恩平市18542967181: 将苏轼《赤壁赋》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______________ - (2)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 -
紫成阿莫:[答案] 答案:(1)像蜉蝣一样寄生于天地之间 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2)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景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

恩平市18542967181: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什么意思
紫成阿莫: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是苏轼赤壁赋中一句作者在这里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我们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凭吊古迹,表达了作者对江山风物的热爱和旷达的心胸,但也有人生虚无的消极思想.

恩平市18542967181: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想表达何意 -
紫成阿莫: 呵呵,东坡先生的《前赤壁赋》,你这句表达了一种积极旷达的心境.

恩平市18542967181: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名月翻译,......而吾与子之所共食翻译 -
紫成阿莫: 原文: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翻译: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才称其为声音,眼睛看到了才称其为颜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们共享.

恩平市18542967181: 语文翻译 - 紧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
紫成阿莫: 只有大江上吹过的清朗的大风,和山林中明亮的月光,让我们的耳朵听到动听的声音,眼睛看到美丽的景色,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才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却让我和你共同拥有了.

恩平市18542967181: 惟江上之清风下一句? -
紫成阿莫:[答案] 是苏拭的《赤壁赋》吧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