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经当宰相七天就杀了个和他言论不同的法家之人 是否真有其事 过程和结果

作者&投稿:钦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诸子百家都有谁?~

诸子百家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为历代儒客推崇,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儒家原先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

1. 何谓三教九流? 解 答: 一、 三教指儒、佛、道三教。见三教条。 九流指先秦至汉初的九大学术流派。见九流条。 三教九流指各种学术流派。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一个通彻三教九流,一个晓尽描鸾刺绣。后亦用于指社会上各种行业或各色人物。镜花缘˙第九十九回:细细看去,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一不有。亦作九流三教。 资料来源:教育部国语辞典 ( http://140.111.1.22/mandr/clc/dict/getcontent.cgi?database=dict&docnum=137564&graphicword=yes&querystring=九流 ) 二、 “三教九流”是人们经常遇到的词语,但对其所包含的内容能完整表达出来的却不多。所谓“三教九流”,是指旧中国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划分的等级。 根据相关资料解释,其具体内容为: 三教:指儒教、道教和佛教。《北史·周高祖记》载:周武帝建德二年“十二月癸巳,集群官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 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九流按传统分法又可分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 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天,三流皇上四流官,五流阁老六宰相,七进(进士)八举(举人)九解元。 中九流: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画家)四流皮(皮影),五流弹唱六流金(卜卦算命),七僧八道九棋琴。 下九流:一流高台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推,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 资料来源:http://66.102.11.104/search?q=cache:kpv24baq6ewj:www.yss-nsh.org.cn/yqyd/sjjl.htm+%e4%b8%8a%e4%b9%9d%e6%b5%81+%e4%b8%8b%e4%b9%9d%e6%b5%81&hl=zh-tw&ie=utf-8 三、 “三教九流”一般都理解为古代职业的名称,并认为这是泛指旧时下层社会闯荡江湖从事各种行业的人。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三教九流”,往往含有贬义。 “三教”指的是儒教、佛教、道教。 “九流”,指先秦的九个学术流派,见于《汉书·艺文志》。这九个学派是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九流”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上九流”是: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是: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是: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拐骗及巫婆)、盗、窃、娼。


2.

(佛光教科书) 第十册宗教概说(1-20) 第十五课 佛教对三教九流的看法 儒、释、道并称为三教的说法,由来已久。释教即指佛教,为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儒教其实即指孔、孟重伦理、礼治等儒家的教化而言。道教则是以贵生为主旨,含括以丹鼎、斋醮、符箓、积善、经戒为道法的各道派之教。儒、道属于中国本土文化,佛教则传自印度,因此,三教不论在教义思想或信仰仪礼方面,多有差异。但是,三教在中国流传的过程中,由于相互影响,继而产生三教合流之说。九流之说根据《汉书?艺文志》所记载,一曰儒家流、二曰道家流、三曰墨家流、四曰法家流、五曰名家流、六曰阴阳家流、七曰纵横家流、八曰杂家流、九曰农家流。是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重要的学说流派。 九流各有所长。儒家的孔孟中心思想着重于「仁」,强调三纲五常,四维八德,学习六艺,堪称为知识分子。老庄道家之学,「以道为理,以德为体,以常为宗,以无为本,充其极致,乃至于无所不为」。老子力主返璞归真,顺乎自然。墨家的创始人为墨翟,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以自苦利人为神圣,重视勇士的精神,即令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末流遂演变为游侠帮派。法家主张积极变法以富国强兵,通过严刑峻法使万民承顺。李悝、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皆为其中翘楚,此家学说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由于严苛的暴政也引起人民强烈的反弹。名家是专研「名实」关系的学术派别,偏好辩说理论,对逻辑学的思惟方式饶有贡献,惠施、公孙龙等专研解析名相,不过其中含有混淆辩证的矛盾观念。阴阳家以土、木、金、火、水五行相胜之理来解释朝代兴衰,预言未来变化,创始人邹衍提出「五德终始」之说,虽然引起争霸天下的诸侯好奇,但是最终成为谶纬迷信。纵横家有如现代的外交专家,当时游说于战国诸侯之间的苏秦和张仪,采取的「合纵对抗」及「连横和解」政策,即大大影响战国七雄与秦始皇的决策。杂家试图「兼儒、墨,合名、法」,综合诸家思想而理出一套治国方术,以秦朝吕不韦为代表人。农家为农业生产技术专家,致力于「播百谷,勤农桑,以足衣足食」。创始人许行还倡导「君臣并耕」。九流各具特色,皆因当时社会所需而衍生,然因时代的变迁,至今除儒、道二家仍然屹立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前列外,其余大多于春秋战国时代后就渐渐没落了。但是,若以现代观点来看「三教九流」,发现它们仍旧融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教育学说、法律典制、政治理论、外交公关、逻辑演算、民俗节庆、帮派教会、卜卦算命、心理谘商、农业知识等各行各业中。先秦的「九流」对中国社会的发展,的确有着启发带动的贡献,它汇集先民智慧经验的大成,是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儒、释、道三教历经时代文化的融会后,修行的立论,济世的宗旨,难免会有相互比附之处。比如:儒说「正心」,释说「明心」,道说「炼心」;儒以「治世」,释以「治心」,道以「治身」;儒近「人道」,释近「佛道」,道近「天道」;儒曰「独善其身,兼济天下」,佛曰「上求菩提,下化众生」,道曰「清净守心,无为而治」等。不过,仔细的探本溯源,三教说理的浅深,陈义的归趣,还是迥然不同。儒教说:「未知生,焉知死。」举凡有关宇宙来源、神秘现象、生死问题皆置之不理,一切顺天由命。道教则以「一气化三清」的理念,将宇宙的生成与神仙思想结合,并认为天地万物皆由三清尊神所化,这是唯物思想的体现。佛教则揭橥「缘起性空」之理,以解答宇宙成、住、坏、空的因缘观,并以善恶因果、三界轮回的学说,打破人们对生死的迷惑。佛教的教义圆融无碍,使佛教能跻身于儒道九流之中,而能久远流传。 现今的「三教九流」已脱胎换骨融入社会上的各种行业中,形成崭新的风貌。更由于科技文明的日新月异,新的行业不断的出现,已非昔日的三百六十五行可以涵盖得尽。新的行业无奇不有,然好坏、正邪杂然纷陈,因此,应以佛教的正见、正命来辨别正邪,只要合乎因果业报、五戒十善等清净律仪,能自我要求、自我净化及发起自利利他的菩萨心肠,则传统的「三教九流」,现代的「百家争鸣」,都能在善美戒法的规范之下,使社会更祥和安定,世界更趋于清净美好。
http://zhidao.baidu.com/q?word=%C8%FD%BD%CC%BE%C5%C1%F7&ct=17&pn=0&tn=ikaslist&rn=10

“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居,吾语汝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予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以饰邪营众,强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诛。”(《荀子:宥坐》) 翻译成白话如下:   “孔子当上了鲁国宰相,刚上任第七天就把少正卯杀了。门弟子上前问孔子:‘少正卯是鲁国的名人,您一当权就杀了他,不怕失去人心么?’孔子说:‘你坐下,我来告诉你为什么要杀他。人有五种罪恶,而盗窃还不算在内。一是内心自由放达而好冒险;二是行为邪僻而一意孤行;三是言语虚伪却极为善辩;四是广泛记录并散布丑恶的新闻;五是赞同错误的观点且说得有声有色。这五条罪,只要人有一条,都难免要被君子诛杀,何况少正卯五罪并发。所以,在他居住的地方,他足以纠集门徒成群,他的言论足以蛊惑人心,他的意志足以使之成为反抗当局的领袖,他显然是小人中的枭雄啊,不可不杀。’”   孔夫子上面所说的“五条罪”中,只有第二条涉及行为,而且还没有具体说是什么行为,至于其余四条,全都只涉及思想、言论,可以认为,孔夫子竟是因为少正卯的思想、言论之“罪”而残暴地杀害了他。

其实儒家人 都没达到儒`` 他们追求都是正一统```其实世界要复杂才美丽 才有意思 汉朝时 不是踢出罢废百家 独尊儒术``这比皇帝 啃儒还要极端 简直是把其他家全部灭了 就留他一家```

算起来,应该没有这个能力吧

孔丘代理鲁相,任职三月,即以“心达而险”(通晓古今之变,敢于革命);
“行辟而坚”(违背周“礼”坚持革新道路);“言伪而变”(透彻讲述革新道理);“记丑而博”(深知奴隶制腐朽和不稳);“顺非而泽”(义正词严的支持革命思想)五条罪状,诬他“乱政”,加以杀害。
少正卯这个人物出现在典籍中,最早应该是《荀子·宥坐》第二十八篇,里面提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先)诛之,得无失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云:“(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也就是说,孔子在鲁国由司寇代行宰相职务才七天,就杀死当时鲁国的大夫少正卯,理由是少正卯兼有五种恶行,并且在家里聚众成群,鼓吹邪说,哗众取宠,已是小人中的雄杰,所以非杀不可。后来的《尹文子》、《说苑》、《孔子家语》等书,都引用《荀子》的说法,认为孔子杀了少正卯。
然而,南宋朱熹认为,孔子并没有杀少正卯。此说一出,许多学者表示赞同。其主要理由是:一,诸子百家著作中寓言居多,不足为信。成书早于《荀子》的《左传》、《国语》、《论语》、《孟子》等,都没有提到这件事,而且《左传》、《国语》往往对孔子有...孔丘代理鲁相,任职三月,即以“心达而险”(通晓古今之变,敢于革命);
“行辟而坚”(违背周“礼”坚持革新道路);“言伪而变”(透彻讲述革新道理);“记丑而博”(深知奴隶制腐朽和不稳);“顺非而泽”(义正词严的支持革命思想)五条罪状,诬他“乱政”,加以杀害。
少正卯这个人物出现在典籍中,最早应该是《荀子·宥坐》第二十八篇,里面提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先)诛之,得无失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云:“(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也就是说,孔子在鲁国由司寇代行宰相职务才七天,就杀死当时鲁国的大夫少正卯,理由是少正卯兼有五种恶行,并且在家里聚众成群,鼓吹邪说,哗众取宠,已是小人中的雄杰,所以非杀不可。后来的《尹文子》、《说苑》、《孔子家语》等书,都引用《荀子》的说法,认为孔子杀了少正卯。
然而,南宋朱熹认为,孔子并没有杀少正卯。此说一出,许多学者表示赞同。其主要理由是:一,诸子百家著作中寓言居多,不足为信。成书早于《荀子》的《左传》、《国语》、《论语》、《孟子》等,都没有提到这件事,而且《左传》、《国语》往往对孔子有所诬罔,也不提此事,可见历史上没有孔子诛杀少正卯的事。二,孔子代行宰相职务才七天,以一个大夫的身份去杀掉另一个大夫,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三,孔于提倡仁,坚决反对轻易杀人,当鲁大夫提出“杀无道以就有道”的想法时,孔子表示反对。杀少正卯一事,与孔子的一贯思想不相吻合。

孔丘代理鲁相,任职三月,即以“心达而险”(通晓古今之变,敢于革命); “行辟而坚”(违背周“礼”坚持革新道路);“言伪而变”(透彻讲述革新道理);“记丑而博”(深知奴隶制腐朽和不稳);“顺非而泽”(义正词严的支持革命思想)五条罪状,诬他“乱政”,加以杀害。
  少正卯这个人物出现在典籍中,最早应该是《荀子·宥坐》第二十八篇,里面提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先)诛之,得无失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云:“(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也就是说,孔子在鲁国由司寇代行宰相职务才七天,就杀死当时鲁国的大夫少正卯,理由是少正卯兼有五种恶行,并且在家里聚众成群,鼓吹邪说,哗众取宠,已是小人中的雄杰,所以非杀不可。后来的《尹文子》、《说苑》、《孔子家语》等书,都引用《荀子》的说法,认为孔子杀了少正卯。
  然而,南宋朱熹认为,孔子并没有杀少正卯。此说一出,许多学者表示赞同。其主要理由是:一,诸子百家著作中寓言居多,不足为信。成书早于《荀子》的《左传》、《国语》、《论语》、《孟子》等,都没有提到这件事,而且《左传》、《国语》往往对孔子有所诬罔,也不提此事,可见历史上没有孔子诛杀少正卯的事。二,孔子代行宰相职务才七天,以一个大夫的身份去杀掉另一个大夫,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三,孔于提倡仁,坚决反对轻易杀人,当鲁大夫提出“杀无道以就有道”的想法时,孔子表示反对。杀少正卯一事,与孔子的一贯思想不相吻合。


孔子曾经当宰相七天就杀了个和他言论不同的法家之人 是否真有其事 过程...
而提倡“仁者爱人”的孔子,希望实行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旦掌权,马上因不同言论杀人。杀了人,还要给被杀者戴上许多难听难看的帽子,这种“冠冕堂皇”的手法,也就成了儒家杀人整人的借口……

《二十四史》经典名句之:太刚则折,至察无徒
孔子可算是仁至义尽的了,他讲中庸之道,讲温柔敦厚,可他也有刚的时候,他当宰相才七天,就杀了少正卯。由于有了刚,那些先贤们才能独立不惧,坚韧不拔。刚就是一个人的骨头。人也不可无柔,无柔则不亲和,不亲和就会陷入孤立,四面楚歌,自我封闭,拒人于千里之外,柔就是使人挺立长久的东西...

孔子为什么要杀少正卯?
《史记》中记载孔子杀少正卯是因为少正卯是身兼“五恶”的“小人”,有着惑众造反的能力,他和历史上被杀的华士等人是异世同心,不可不杀。但诛杀少正卯记载的真实性存疑。记载中孔子认为有五种人是必须要杀,比强盗小偷更该杀的。第一种人分得清事理,但是内心险恶;第二种人说话虚伪,但是很...

从“孔子拜阳货”说开去
当然,阳货逃亡后,重新掌权的季桓子想用孔子帮助三桓打击当权的家臣,与鲁国国君鲁定公取得默契,让孔子当了两年左右的鲁国宰相——大司寇。别以为孔圣人是吃素的,他当政还是雷厉风行的。 “七日而诛少正卯,曝尸三日” ,也就是孔子在鲁国当宰相上任刚满七天就杀人,杀的是鲁国名人少正卯,主要的罪行是“思想、言...

祭十二郎文翻译
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韩愈在听说你去世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着哀痛向你表达诚意,并派建中在远方备办了应时的鲜美食品作为祭品,告慰你十二郎的灵位:唉,我自幼丧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有依靠兄嫂抚养。哥哥正当中年时就因与犯罪的宰相关系密切而受牵连被贬为韶州刺史,次年死于贬所 。我和你都还小...

庄子的故事
庄子以高洁的凤凰自比,在他看来宰相之位好比是只腐烂的老鼠,根本不值得一顾。庄子之所以宁可过着贫苦的生活而不去当官求取富贵,是因为他厌恶虚为的封建制度,对当时的社会抱有强烈不满情绪。为了不和当权者同流合污,庄子后来当了隐士,以表明自己愤世疾俗,痛恨权贵的心志。四)削白垩土的故事惠子是庄子生平最...

娄师德传文言文阅读
这就是成语受唾自干的来历。正因如此,娄师德才在武则天执政时,始终受到武则天的信任。 娄师德除了上述的优点外,还善于举谏人才。狄仁杰当宰相之前,娄师德曾在武则天面前竭力推荐他,但狄仁杰对此事却一无所知。他认为娄师德不过是个普通武将,很瞧不起他,一再排挤他到外地。武则天察觉此事后,便问狄仁杰:“师德贤乎?”...

《祭十二郎文》(韩愈)的原文、译文?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译文某年某月某日,小叔叔愈,在听到你去世消息的第七天,才能强忍哀痛,倾吐衷情,派遣建中打老远赶去,备办些时鲜食物作为祭品,在你---十二郎灵前祭告: 唉!我从小就做了孤儿——...

现代中学生文言文的40—70篇翻译。
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48君子行于道路曾子说:“君子在道路上行走,其中父亲还在的可以看...

甘罗年少有为,12岁就当了秦国宰相,为何此后就消失不见了?
甘罗12岁当宰相可以说是当时古今中外第一例,一个少年小小年纪就能身居高位可以说让多少饱学之士汗颜。再则甘罗的官职乃是堂堂的秦国宰相,如此突出的一个人史书应该给甘罗大书特书的,史书却在甘罗当上宰相之后毫无记载,所谓事出有因,史书对甘罗之后没有记载必定也有其中的道理。民间传说中甘罗被嬴政...

察哈尔右翼中旗18013556040: 孔子诛少正卯的古文翻译 -
藏叶合贝: 孔子做鲁国的代理宰相,上朝听政才七天就杀了少正卯.他的学生进来问孔子说:“那少正卯,是鲁国的名人啊.先生当政而先把他杀了,该没有弄错吧?” 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其中的缘故....

察哈尔右翼中旗18013556040: 孔子有杀过人吗? -
藏叶合贝: 当然有.孔子当上鲁国宰相一职第八天就把一个持不同政见的司寇少正卯杀了,而且以莫须有的罪名. 孔子杀少正卯最早出于《荀子》,原文:“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门人进问日:”然后是荀子重点所说的孔子杀少正卯的五大光明正大的长篇理由.不再赘述.

察哈尔右翼中旗18013556040: 孔子诛杀少正卯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
藏叶合贝:[答案] 《荀子·宥坐》曰:“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先)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居!吾语女(汝)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日言伪...

察哈尔右翼中旗18013556040: 请高手们帮忙翻译《说苑》里面的一段话,谢谢!孔子为鲁司寇,七日而
藏叶合贝: 孔子做了鲁国的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上任第七天(另说三个月)就在东观①下把少正卯杀了.孔子的弟子们听说后急忙来见,却都不吭声,然而心里都不满(或...

察哈尔右翼中旗18013556040: 孔子杀过人吗? -
藏叶合贝: 这个事实是没有被记录的,所以后人也无从得知,只能说肯定是有人因孔子而死吧..

察哈尔右翼中旗18013556040: 请教各位~古文翻译~ -
藏叶合贝: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君子之间的交往如水一般纯净执象而求,咫尺千里--如果只看交往的表面现象,好像看到了真实情况,实际上差得远了问余何适,廓尔亡言--问我将到哪里去安身呢,前路广阔,我无言以对花枝春满,天心月圆--但只见春满花开,皓月当空,一片宁静安详,那就是我的归处啊我的一位好朋友曾经写给我一次,可惜当时没有弄懂,一直也就那么活着,错过了一切,现在想来,感慨几多,悲悔几多...唉,人生啊,一旦错过,想要回头,就已经老了

察哈尔右翼中旗18013556040: 怎样对待这一做法?博物馆竖立了孔子的雕像,怎样对待这一做法
藏叶合贝: 我先说一下我的观点吧!我是强烈支持国家的这种做法的.我是半年前开始读论语的,当时也没觉的怎么个好法!可后来就想孔子既然被称为圣人,那肯定是有理由的,...

察哈尔右翼中旗18013556040: 仁爱的人吗,孔子是心胸宽广?孔子是心胸宽广、仁爱的人吗,怎样看待
藏叶合贝: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夫子被尊为“圣人”,他一生高举“仁爱”的大旗,主张“泛... 而是一位掌握军队实权的鲁国军事官员. 据《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记载,孔子56...

察哈尔右翼中旗18013556040: 文言文请教孔子曰: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
藏叶合贝: 人有五种罪恶,而盗窃不包括在内.第一种是心理通达但险恶,第二种是行为乖僻而坚定,第三种是言谈伪善而巧辩,第四种是只记得丑恶的而且很广博,第五种是顺从错误的而且还为其粉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