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法通议论科举文言文翻译

作者&投稿:琴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梁启超 变法通议第二段翻译

变法通议》是维新派领袖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夕撰写的一组政论文章,主要内容是论证中国社会变则存,不变则亡;只有改良现行的腐朽官官僚体制和科举取士制度,兴办新式学校培养变法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制度的弊端,维护清朝的政治统治。

本书是近代中国最为系统全面的向国民宣扬维新变法主张的著作,从理论上深入阐述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及其保种、保国、保教的作用,成为晚清政坛上名声最大的宣传著作,是维新变法时期宣传改良思想的最高旗帜。《变法通议》在《时务报》上连载,使《时务报》在众多报刊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维新派刊物,梁启超本人也因此得到了“舆论之骄子,天纵之天豪”的美誉。

2. 高分

为什么一定要变法呢?凡是存在于天地之间的事物,没有一成不变的。白天会变成黑夜,寒暑变成岁月,大地的变迁,岩浆,冰河的变化形成了地球。海藻鱼虫,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生老病死,交替变化才会形成世界。血液在身体里不断变化游走,才能使人存在生活。天地万物若有一刻没有变化,则世界就会灭亡。所以改变是从古到今的真理。上税的法令,先变为租赁制,后又变为两税制,越来越有利于国家,军队编制和学校升学也是如此,都在变化中不断进步。无时无刻不再改变,无时无刻不再进步,不是人力能够阻拦的。那些不想变化的人,只会说要遵守古训遵守古训,却不明白从上古到今,已不知改变了多少。今日看见这些恪守古法的人,与古人真正的用意道理却以相差的不可估量了。

(我怕一次打不出来,加上现在在工作,先翻译一段,余下的晚上再帮你翻)

3. 梁启超《变法通议》

梁启超《变法通议》(易曰: “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伊尹曰: “ 用其新,去其陈,病乃不存。夜不秉烛则昧,冬不御裘则寒,渡河而乘陆车者危,易证而尝旧方者死。 ”

天下之为说者,动曰一劳永逸。此误人家国之言也。今夫人一日三食,苟有持说者曰:一食永饱,虽愚者犹知其不能也,以饱之后历数时而必饥,饥而必更求食也。今夫立法以治天下,则亦若是矣。法行十年,或数十年,或百年而必敝,敝而必更求变,天之道也。故一食而求永饱者必死,一劳而求永逸者必亡。今之为不变之说者,实则非真有见于新法之为民害也,夸毗(pí)成风,惮于兴作,但求免过,不求有功。

要而论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已,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呜呼!则非吾之所敢言矣。是故变之途有四:其一,如日本,自变者也;其二,如突厥,他人执其权而代变者也;其三,如印度,见并于一国而代变者也;其四,如波兰,见分于诸国而代变者也。吉凶之故,去就之间,其何择焉?(诗)曰: " 嗟我兄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 " (传)曰: " 嫠(lí)妇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霣(yǔn),为将及焉。 " 此固四万万人之所同也。彼犹太之种,迫逐于欧东;非洲之奴,充斥于大地,呜呼!夫非犹是人类也欤。

今之言变法者,其蔽有二:其一欲以震古铄今之事,责成于肉食官吏之手;其二则以为黄种之人,无一可语,委心异族,有终焉之志。夫当急则治标之时,吾固非谓西人之必不当用,虽然,则乌可以久也。中国之行新政也,用西人者,其事多成,不用西人者,其事多败,询其故?则曰: “ 西人明达,华人固陋;西人奉法,华人营私也。 ” 吾闻之日本变法之始,客卿之多,过于中国也。十年以后,按年裁减,至今一切省署,皆日人自任其事,欧洲之人百不一存矣。今中国之言变法,亦既数十年,而犹然借材异地,乃能图成,其可耻孰甚也?夫以西人而任中国之事,其爱中国与爱其国也孰愈?夫人而知之矣,况吾所用之西人,又未必为彼中之贤者乎。

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难者曰: “ 子之论探本穷原,靡有遗矣,然兹事体大,非天下才,惧弗克任,恐闻者惊怖其言以为河汉,遂并向者一二西法而亦弃之而不敢道,奈何?子毋宁卑之无甚高论,令今可行矣。 ” 释之曰:不然,夫渡江者泛乎中流,暴风忽至,握舵击楫,虽极疲顿,无敢去者,以偷安一息,而死亡在其后也。庸医疑证,用药游移。精于审证者,得病源之所在,知非此方不愈此疾,三年畜艾,所弗辞已,虽曰难也,将焉避之。抑岂不闻东海之滨,区区三岛,外受劫盟,内逼藩镇,崎岖多难,濒于灭亡,而转圜之间,化弱为强,岂不由斯道矣乎?则又乌知乎今之必不可行也。有非常之才,则足以济非常之变。呜呼!是所望于大人君子者矣。

4. 商鞅变法文言文翻译

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摘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译文】 孝公已经任命了卫鞅,卫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唯恐天下人对自己产生非议。法令已经完备,但没有公布,(商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

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

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诈。终于颁布(变法的)法令。

5. 商鞅立信(古文翻译)

原文:商 鞅 立 信 商鞅令①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②.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民信之,卒下令.注:①令:指变法的命令.②金:古代货币单位 翻译:商鞅法令已经制订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性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又下令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了,当即就赏给他五十金,以表明决不欺骗.然后终于发布法令.。

6.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形成中国人思想开放的原因是什么

梁启超是一位教育救国论者,因此,他所鼓吹的变法也主要的是指教育变法。梁启超以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窥测到了当时中国变法的迫切性,他在《变法通议》中的变法主张,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对教育的要求,也反映了时代的强烈呼声,因而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但是,《变法通议》之所以倡言变法,鼓吹改革的理论依据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西方进化论,这种以自然万物之进化与人类社会之发展作自然比附的思想方法无疑是形而上学的。

《变法通议》把兴学校、育人才作为变法的根本,把教育作为开民智、兴民权的基础。它所表达的重视教育的思想无疑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但是,它只揭示了造成中国人才缺乏、民智未开的教育原因,却没有从更深一层看到造成中国教育落后的政治原因,这是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所表达的教育思想的局限性之所在。

《变法通议》涉及到了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从教育外围的改革,诸如女子教育改革和连接育人和用人的枢钮——科举改革,到教育内部的改革,诸如教师、学生、育人规格、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无处不着笔墨。

于今看来,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所表述的思想恐怕是平谈无奇的,其中甚至还有失当之处,但是,作为大潮的先声,《变法通议》在当时的确起到了震聋爰聩、开启民心的重要作用,不论是清末的兴学校,还是科举由改革到废止,所有这些,都无疑受到了来自《变法通议》的重要影响!




文言文《元史·列传第四十五》的翻译是怎样的?
2015-01-26 文言文《元史·列传第四十五》的翻译 74 2011-04-04 《元史列传四十五》翻译:许衡字仲平……吾心独无主乎?” 78 2013-10-27 元史 列传四十五许衡翻译 2 2013-04-13 《元史.列传第四十五》许衡,字仲平…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翻... 91 更多类似问题 > 为...

韦见素文言文答案
1. 文言文人物传记韦见素的翻译 韦见素,字会微,是京兆万年人。 父亲名韦凑,开元年间任太原尹。韦见素考中科举。 景龙年间,出仕相王府参军,历任卫佐、河南府仓曹。为父亲守丧,服丧期满,任命为大理寺丞,袭封父亲爵位彭城郡公。 受牵连获罪出任坊州司马。召入朝任库部员外郎,加朝散大夫,历任右司兵部二员外、左司...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周执羔传
秦桧因为把科举考试名次私自给他的儿子,学子议论纷纷,秦桧(替学子)减去三年来取悦大众。周执羔上言祖宗的法规不能乱改,因此得罪了秦桧,御史弹劾罢免了周执羔。 起用(周执羔)担任眉州知州,(又)改为夔州知州,兼任夔路安抚使。夔部辖地连接不开化的獠族,容易发生事端。有人报告溱、播地的夷人叛乱,那里的豪门...

王拱辰中状元文言文
1. 王拱辰文言文阅读答案 译文供参考:王拱辰,字君贶,开封咸平人。 原名拱寿,十九岁时考取进士第...当权者指责拱辰抗拒新法,拱辰回答说:“这是老臣在尽忠报国啊。”接连上奏不停。 皇帝醒悟了,于是...金殿上的人都议论纷纷,科举考试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从没听说哪个人把到手的状元往外推,这真是...

高中说理文言文有哪些
6. 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3的文言文有哪些啊 《劝学》1.通假字 ⑴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反映了苟文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 三、《师说》1.作者介绍: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对象:即向当时一些准备通过科举、跻身仕途的青年读书人宣传不要写骈体文,要用散体文去阐明孔、孟之...

魏咏之文言文阅读
3. 李文定在考中进士后,为什么对李生的“通殷勤”,只是“口谢之而已”? 4.李文定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老朋友,故人(2)非常 2、(李文定)写信给州府官员,让他们(派人)护送李生到自己的处所 3、因为当时无法用行动来报答李生的恩德 4、知恩图报,气度弘大 7. 文言文阅读 《 窦威》 抱歉...

裹足文言文
题中,D项错误在于,“趣”通“促“,赶快。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分析:C项的“以”均作介词,相当于“用...议论才止息。 十二年,朝廷召回掌管光禄寺,这年秋,官拜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京都附近地区发生严重饥荒,三近救 济得法。被召回朝廷官拜大理卿。未上任,...

文言文黄山人小传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小题1:C小题2:B小题3:A小题4:(1)祖母按照她的想法答对,议论事情的始终,谋划(评判)事情恰当与否,总是没有差错。) (2)奴婢们一切按照主人的意思办事,(不可自作主张),也就不能串通起来作弊捞好处,然而也不是单纯使用揭发的方式(3)祖母教育儿子,威严和慈爱兼用,她儿子品行...

文言文阅读王懿
3. 李文定在考中进士后,为什么对李生的“通殷勤”,只是“口谢之而已”? 4.李文定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老朋友,故人(2)非常 2、(李文定)写信给州府官员,让他们(派人)护送李生到自己的处所 3、因为当时无法用行动来报答李生的恩德 4、知恩图报,气度弘大 7. 文言文阅读答案刘显传 《明史...

文言文李格非译文
5. 文言文《杜弼》翻译 杜弼,字辅玄,中山郡曲阳人。杜弼幼年时就聪明敏慧,家境贫寒没有书籍可读,十二...到文宣帝做丞相后,提拔他做到百官之首,起初听到禅位的议论,还有谏诤之言。皇帝又曾经问杜弼:“治理...蒲松龄认为妻子的话是对的,但当看到儿孙参加科举考试,私心总不能觉得自己没有希望,(追求功名的)思想...

石渠县18796821473: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 -
夏之冰栀:[选项] A. 科学知识 B. 企业管理制度 C. 政治制度 D. 教育制度

石渠县18796821473: 王安石变法文言文 -
夏之冰栀: 原文: 帝欲用安石,唐介言:"安石难以大任."帝曰:"文学不可任耶?经术不可任耶?"介对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更变."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为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知卿,以卿但知经术,不晓...

石渠县18796821473: 《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于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 -
夏之冰栀:[选项] A. 教育制度 B. 科举制度 C. 文化制度 D. 政治制度

石渠县18796821473: 《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于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
夏之冰栀: 答案D 本题考查的是维新变法.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政治制度,故选D.

石渠县18796821473: 文言文王安石变法 -
夏之冰栀: 安石好学而泥古——拘泥于古代的做法 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担任 政,必多所更变.”……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为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能知卿,以——认为,以为 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帝曰:“然则卿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变法 所以急也. 参考资料:www.i3721.com/...9.html

石渠县18796821473: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形成中国人思想开放的原因是什么 -
夏之冰栀: 废除科举使儒家学说的独尊地位被打破,促进了思想解放.科举考试以儒学为基本内容,废科举加速了儒学的解体.使儒学地位日益降低,最终使儒家失去了基本的信仰群体.人们的思想因挣脱了制度文本的约束而获得了极大的解放.

石渠县18796821473: 王安石变法文言文阅读答案帝欲用安石,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曰:“文学不可任耶?经术不可任耶?吏事不可任耶?”介对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 -
夏之冰栀:[答案] 2、那么

石渠县18796821473: 梁启超在戊戌变法中的贡献 -
夏之冰栀:[答案] 《变法通议》是维新派领袖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夕撰写的一组政论文章,主要内容是论证中国社会变则存,不变则亡;只有改良现行的腐朽官官僚体制和科举取士制度,兴办新式学校培养变法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制度的弊端,维护清朝的政...

石渠县18796821473: 材料一: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示意图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 -
夏之冰栀:[答案] (1)洋务运动(2分);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分)(2)康有为(1分),梁启超(1分)(3)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3分)(4)《新青年》(2分);民主,科学(2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