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作者&投稿:黎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此句话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所以孔子说,作学问要把目标放得高远,这是第一个“志于道”的意思。
“据于德”,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换句话来说,“志于道”是搞哲学思想,“据于德”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古人解说德就是得,有成果即是德,所以很明显的,孔子告诉我们,思想是志于道,行为是依据德行。
“依于仁”,是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在于对人对物有没有爱心。有了这个爱心,爱人、爱物、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扩而充之爱全天下。这是仁的发挥。
“游于艺”,“依于仁”然后才能“游于艺”。游是游泳的游,不是游戏的游,在这里我们要特加注意,游戏的游是“辵”旁,这里是水旁的游泳的游,“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孔子当年的教育以六艺为主。

扩展资料:评析:《礼记·学记》曾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及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这个解释阐明了这里所谓的“游于艺”的意思。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人生对于道、德、仁、艺这四种文化思想上修养的要点都要懂。这四个重点的前一半“志于道,据于德”包括了精神思想,加上“依于仁,游于艺”作为生活处世的准绳,是他全部的原则,同时告诉每个人,具备这些要点,才叫学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述而“7.6”

1.“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至于是否做得到,是另一回事。正如大家年轻时刚出社会做事,都立志取得功名富贵。就以赚钱为目的来说,起码也希望赚到几千万元。但立志尽管立志,事实上如今一个月只赚几千块。如果因立志几千万,只拿几千元,“不为也!”不愿干回去好了!这说明立的志能不能实现,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孔子说,作学问要把目标放得高远,这是第一个“志于道”的意思。
2.“据于德”,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换句话来说,“志于道”是搞哲学思想,“据于德”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古人解说德就是得,有成果即是德,所以很明显的,孔子告诉我们,思想是志于道,行为是依据德行。如果根据这里的四点来分析《论语》中所讲的道理,有许多都是“据于德”的说明。
3.“依于仁”,已经说过,仁有体有用。仁的体是内心的修养,所谓性命之学、心性之学,这是内在的。表现于外用的则是爱人爱物,譬如墨子思想的兼爱,西方文化的博爱。“依于仁”,是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在于对人对物有没有爱心。有了这个爱心,爱人、爱物、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扩而充之爱全天下。这是仁的发挥。
4.“游于艺”,“依于仁”然后才能“游于艺”。游是游泳的游,不是游戏的游,在这里我们要特加注意,游戏的游是“辵”旁,这里是水旁的游泳的游,“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孔子当年的教育以六艺为主。其中的“礼”,以现代而言,包括了哲学的、政治的、教育的、社会的所有文化。至于现代艺术的舞蹈、影剧、音乐、美术等等则属于乐。“射”,军事、武功方面。过去是说拉弓射箭,等于现代的射击、击技、体育等等。“御”,驾车,以现代来说,当然也包括驾飞机、太空船。“书”,文学方面及历史方面。“数”则指科学方面的。凡是人才的培养,生活的充实,都要依六艺修养,艺绝不是狭义的艺术。原来绘画是文艺,现在美术却与文艺分开,越分越细,但也越分越窄。有人说科学分得如此细,走向一种病态了。举例来说:有人鼻子不通去看医生,鼻科医生说也许受牙齿的影响,先到牙科检查,然后放射科、神经科、心电图各种查完,再回到原来的鼻科。这时鼻科医生对病人说,你找错医生了,我是专门治左鼻孔的,你是右鼻孔不通,要找那一边的医生。这是用医病来讽刺科学分类的过分。中国古代不这样细分,凡属六艺范围的都是艺。
人生对于道、德、仁、艺这四种文化思想上修养的要点都要懂。这四个重点的前一半“志于道,据于德”包括了精神思想,加上“依于仁,游于艺”作为生活处世的准绳,是他全部的原则,同时告诉每个人,具备这些要点,才叫学问。如无高远思想就未免太俗气,太现实的人生只有令自己厌烦。没有相当的德行为根据,人生是无根的,最后不能成熟。如果没有仁的内在修养,在心理上就没得安顿的地方。没有“游于艺”,知识学问不渊博,人生就枯燥了。所以这四点统统要,后人对这四个重点都有所偏重,其实讲孔子思想,要从这里均衡发展。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该句出自《论语·述而》 。

主要表达道、德、仁、艺是做人做事的修养要点,无高远的志向,就难免俗气。没有相当的德行为依据,人生就无根,最终也不能成熟,没有仁的内在修养,在心理上没有安顿的地方。“没有游于艺”,知识不渊博,人生就会枯燥,实现先圣提倡的志道、据德、依仁、游艺的境界,达到人生的理想境界。

扩展资料:

《论语·述而》解读

《论语·述而篇》是《论语》的篇章之一,共包括38章,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1.  孔子的“为学”。  

(1)主张“述而不作”,反对“不知而作之者”,要求自己“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自己认为自己是“非生而知之者”,并且“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乃至“五十以学《易》”,真正做到了学而不厌。

(2)在文章典籍方面,孔子自己认为还大约赶得上一般的人,至于身体力行的做个君子,还没有达到。坚持从善如流,闻过则改,尤其是陈司败“昭公知礼乎”之问,表现了孔子闻过则喜的圣人风范。

(3)以“仁”“道”为标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终身以周公为榜样,立志恢复周礼,以推行仁道为己任。认为“仁”在日常生活之中,在举手投足之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2.  孔子的“为教”。

(1)即如何对待学生,“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有教无类,包括对互乡童子的教育,“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鼓励前进。

(2)在教学时,采用启发式;而且要求吊丧祭日不能唱歌,特别惧重的应该是斋戒,战争,疾病,尤其不谈“怪,力,乱,神”,绝不助纣为虐,帮助作乱之卫君。

(3)孔子教育学生胸襟开阔,用快乐面对人生。对奢侈与勤俭的态度也十分明确,“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对待学生胸襟也十分坦荡,在传受知识时毫无隐瞒。坚持四教:“文、行、忠、信”,反对“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的人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论语·述而篇



这句话的意思是,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1、“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

2、“据于德”: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

3、“依于仁”,指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

4、“游于艺”:“游戏”的“游”是“辵”旁,这里是水旁的“游泳”的“游”,“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

扩展资料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出自《论语·述而》 。

《论语·述而篇》选自《论语》第七章。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

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成书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述而



志:立志。

据:坚守、坚持、执守。

依:依凭、不违。

游:自在、从容、得心应手。

艺:指孔子教授学生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都是日常所用。

译文:孔子说:“立志行道,谨守诸德,不违背仁,游习六艺。”

含义:

1、爱美和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我们所追求的天下太平,必须透过六艺的陶冶,使宇宙人生达到纯美的太和境界。志于道是起点,而游于艺则是最终的目标。孔子这一番话,依现代观点,即为加强每一个人的科学、艺术与道德教育,共同促进天下太平。

2、人的一生,各有不同的遭遇。但是无论如何,应该以增进自己的道德修养,作为终生努力的目标。从不同的立场,不一样的行业,不相同的职位,共同致力于天下太平的理想,应该是并不困难的事情。道德的修养,以仁为本。如果有闲暇的时间,可以透过艺术活动,来增加人生的乐趣。

扩展资料:

讲述的道理:

1、志于道:确定目标。道是宇宙生命的真理。天道自然,人道无为。

无论是人道、天道,都是树立高远之理想。因此孔子说人生之中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志。有坚定理想信念,有执着追求的目标,我们人生才有意义,才能让我们不断进取、让自己人生之花绽放异彩。“取乎上者得其中,取乎中者得其下”,人要立志高远,不易到达,一生才有奋斗动机;又要立足平实,讲身边小事做好,小节做好。

2、据于德:有所为有所不为

“德者,本也。”道德之于个人、社会都是非常重要。做人做事第一位就是要崇德修身。作为我们即使一事无成,但也不可丧失道德。古人说“德”即“得”,有成果即是德。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所得到的也无所谓成果。为德,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真正的做人做事法则。

3、依于仁:待人态度

人有志向,也有道德,所做的事才真正显出其价值。做事要顺利,还应该注意人际关系。 依于仁。“仁”是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人的最高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4、游于艺:寻求丰盈人生

“游于艺”,“依于仁”然后才能“游于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孔子当年的教育以六艺为主。凡是人才的培养,生活的充实,都要依六艺修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述而



这句话的意思是: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述而》这一篇章中,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以及宣明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扩展资料:

孔子对仁德等道德范畴的其它思想主张:

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2,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意思是:富裕如果真的是可以求得到的话,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述而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意思是: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

古人圣贤对一个有着整全修养的日常生活比较全面的概括.志于道是向远处的企望引导,志于天道,使生活有超出日常繁琐事务的眼界;据于德是向近处的落实出发,据于人道,修行以达远方。

扩展资料: 

孔子认为,人生天地间,修德行仁,不能不习物适情,不能不治生;而应物适情与治生,莫若掌握一技或多技之长。

艺者,以仁接物,兼了德与技,既可用之修身,也可用以怡情、养身,所以为孔子推崇。

然而,世间的事物千千万万,与之相对应的技艺也千种万种,一人之身,该学哪一些呢?孔子认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最为重要。六艺,不是六种技艺,而是六大类技艺,《周礼·保氏》云:“掌养国子,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另外,孔子强调一个“游”字,有两重意思。一重意思为:选择适宜自己性情的艺学习;第二重意思是:不可执着于某一种技与术,而心迷忘道。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论语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0200729 《论语》一条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什么是道、德、仁?我觉得朱熹解释得非常到位。朱熹说:“志者,心之所之之谓。道者,则人伦日用之间所当行者是也。”志就是心之所向,容易理解。道,《中庸》第一句开宗明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性是万事万物的...

论语•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四书恒解》上说: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关键,就在志、据、依三个字 。果能志于道,则凡立心言行必求合理,日用伦常不敢懈怠,定会日有所得;加上据守之功,得一善而拳拳服膺,据,就像城池自固,勿使或失,虽然开始会有些勉强,但久久之后,就会天理纯熟;仁,就是我们之所以为生的一样东西,一息也不...

如何理解“志于道,据于德,依于行,游于艺”
我的理解,前二句应该差不多,第三句需要推敲,最后一句有些误解。所以按自己的思路整理,我是这样的理解:志于道,是说“道”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本体,追求对“道”的理解和认识,是我们把握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向。但对“道”的追求只是为了回归到正确的轨迹和方向,不能说是为了求解脱。据于德,是说...

志于道,居于诚,依于慈,游于艺,吾之乐也。什么意思?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1),依于仁,游于艺(2),吾之乐也。”【注释】 (1)德:旧注云: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 (2)艺:艺指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译文】 孔子说:“以道为人生的志向,以德为立身的根本,以仁为行事的依据,用君子六艺来...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译:孔子说:“应以大道为目标,以道德为依据,以仁为依靠,而游于六艺之中。”这是孔子提出的关于人生的四点基本要求,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人首先要有正确的理想、抱负;其次是要有高尚的道德,一切必须以道德规范为根据;再次是有仁爱之...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的意思是 ?
志(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于(往也) 道(,道义、正义),据(手靠着;靠着)于德(道德,品行),依(倚也)于仁(亲也),游(遨游;游览;游玩,优游逍遥)于艺(指经籍称《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为六艺)心之所向为道义,依靠道德与...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出自哪里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出自《论语·述而》,《论语·述而》出自《论语》,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本篇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

志于道,游于艺
《论语.述而》中有一句话,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这句话讲到了人的志向,其大概意思是“人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心怀仁德和友爱,爱好要广泛,品味要高雅。”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的理想越来越物质化,直接拿收入,或者有房有车做为终极的目标。其实,...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本文通过记述孔子和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次谈话,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上面那句话对于自认为熟读四书五经的人应该不陌生吧,也都能背诵下来专家的解读语言,可是根据事实证明,学习这个的人也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根本不懂它的真实逻辑!孔子为什么是从“道”说到“艺”呢?因为这表达的是从本到用的过程,德和仁只是操作的条件...

南康市19889374230: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意思? -
登固赫宁:[答案] 1.“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至于是否做得到,是另一回事.正如大家年轻时刚出社...

南康市19889374230: 志于道 据于德 什么意思 -
登固赫宁: 这句话的意思是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 该句语出先秦孔子《论语·述而》,全句原文如下: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白话文释义: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依靠,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

南康市19889374230: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谁明白最佳的解释? -
登固赫宁:[答案] 人修炼自己要先从修心开始,我们的古典哲学中有很多优秀的知识.近日,从一位朋友中学来了一句话---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感觉很是精练,人的一生就可以用这句话来稍加概括.1.志于道 立志要高远,没有志向人就会混...

南康市19889374230: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怎样理解? -
登固赫宁:[答案] 【译文】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评析】 《礼记·学记》曾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及...

南康市19889374230: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的意思是 如题 -
登固赫宁:[答案] 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有悟“志于道” 首先是理解这个“道”字,“道”——天道、人道.天道是不可说的最高存在和理想境界.而人道是人们可以实践的.人的一生是不断实践人道,以其接近天道,实...

南康市19889374230: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出处? -
登固赫宁:[答案]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出自《论语·述而》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志于道”:可以解释为...

南康市19889374230: "志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怎么理解 -
登固赫宁: 志于道,是说志向要正大光明;据于德,据当为矩的通假字,是说要以德作为行事的规则;依于仁,是说在与德行约束关系不大的日常事务中,应从仁义的角度出发处理问题;游于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交际手段要有一定基础

南康市19889374230:  翻译下面文言文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登固赫宁:[答案] 孔子说:“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品德、心怀仁慈友爱、陶冶高雅情操.”

南康市19889374230: 子曰:"志于道,"下句?下下句? -
登固赫宁:[答案]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出自《论语·述而》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南康市19889374230: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登固赫宁: 1.“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