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焉,之,也,而,等多意字的意思

作者&投稿:银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解析:



①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有时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②代词。相当于“之”。如: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③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④疑问代词。什么。如: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

⑤于何,在哪里。如:且焉置土石?

⑥于此,在这里,在那里。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⑦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如:于我心有戚戚焉。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1.表示判断语气的,如:

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左忠毅归逸事》)

2.表示肯定语气的,如: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指南录〉后序》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左忠毅公逸事》)

就是有否定词的句子,仍然是一种表否定的肯定。如:

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书博鸡者事》)

3.表示疑问语气的,如: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4.表示感叹语气的,如:

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庄暴见孟子》)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般要用疑问代词。

5.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文言文中的“也”和“焉”有什么区别吗?
“也”和“焉”,都可放句中句末,但是“焉”还可以放句首,表“怎么、哪里”的反问语气。“也”放句中表停顿,“焉”则为兼词,表“于之”。“也”放句末则无意义,但是判断句“……者,……也”中的“也”虽然无意义,但是表示判断,是判断句的标志。“焉”放句末表一种语气,具体结合语...

焉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文言文焉的意思
5、用于句末,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了”、“呢”,常可不译。《毛遂自荐》:“此百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6、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可译为“呢”。《齐桓晋文之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7、用于句中,表示语气舒缓、停顿。《望洋兴叹》:“于是...

焉的文言文意思
“焉”在文言文中大概有十余种含义,具体如下:常见的有相当于“之”,可译作“它”、“他”等;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用于句中,表示语气舒缓、停顿;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可译为“呢”;用于句中,表示语气舒缓、停顿等。1、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哪里”,多用于反问...

焉在文言文是是什么意思
焉:是兼词“于之”的意思,翻译为“在其中”。翻译:“几个爱好相同的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焉。 3. 是什么意思焉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列举 焉在文言文中主要作代词,意思和用法有:1、表示指示,相当于“之”。 例如:草木无知,叩...

文言文的也,乎,耳,安,焉,孰,
(介词后面省略宾语"之","为之具言所闻"即给桃花园中的人详细地说出所听说的事情.(《桃花源记》)(3)向,对."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触龙说赵太后》)(4)因为."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齐桓晋文之事》)"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答...

文言文兼词“焉”等于于之,于之是什么意思?
先解释“于之”。于是介词,之是代词。如果是肯定语气,“于之”相当于:于此、在此、在这里、在那里;如果是疑问语气,则相当于:在哪里?“焉”在文言文中,有时是兼词,介词兼代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于是。举个例子比较容易理解。人们常说“心不在焉”,其中的“焉”就是兼词,可理解为“心...

文言文:之,其,以,焉,而,于,为的多种解释(要有例子)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元。(《左忠毅公逸事》从、自)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跟、同)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给) 二、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例如: 良曰:"长于...

在文言文中,而,之,于,焉,其,都有什么不同的意思?
在文言文中,而,之,于,焉,其,都有什么不同的意思?而:表转折,但,却等意思。之:的,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于:在,比。焉:语气词,加强语气等感叹作用。其:代词,代指上文的某物或某人。

文言文中 【以,之,于,为,已,其,焉】的所有用法(词语的翻译),一个用法...
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8)表示目的关系,一般译作“来”,或不译。如: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9)为下文提出更甚的事情作衬托,译作“还” “尚且”常与“何况”“而况”相呼应,表递进...

“之、乎、者、也”是文言文的语言表达特点,你知道这些字在文言...
译文:讲道理让 他 明白,用真情让 他 感动。之: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2)王侯将相宁有种 乎 ?译文:难倒王侯将相是与生俱来的 吗 ?乎:文言助词,表示疑问 (3)我来 也 !译文:我来 了 !也:文言语气助词 (4)患 者 、学 者 、记 者 、老 者 ……代表的是不同身份 的人 。

射洪县17185647506: 在文言文中的“而”都可以表示那些意思?求大神帮助 -
紫勉力得: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

射洪县17185647506: 焉在文言文中....有几种意思........? -
紫勉力得: 之字的所有用法 答:浅析文言文“之”的用法 一般来说,“之”的用法有下面几种: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 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 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

射洪县17185647506: 文言文中几个多意字的全部意思介绍下 -
紫勉力得: 之 #zhī 【释义】①相当于“ 的 ” :无价之宝|言外之意|三分之一.②代词,指人或事物:求之不得|取而代之|置之不理.③表示虚指,不具体代替什么:总之|久而久之|总而言之.④往;去;到:君将何之?以 #yǐ 【释义】 ①用;拿:以牙还牙|...

射洪县17185647506: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和意义 请举个例子 -
紫勉力得: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

射洪县17185647506: 在文言文中,而,之,于,焉,其,都有什么不同的意思?
紫勉力得: 在文言文中,而,之,于,焉,其,都有什么不同的意思? 而:表转折,但,却等意思. 之:的,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于:在,比. 焉:语气词,加强语气等感叹作用. 其:代词,代指上文的某物或某人.

射洪县17185647506: 而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 -
紫勉力得: “而”在古汉语(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有两个读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里可以是实词,在另一个句子里又可以是虚词;作实词可以是名词,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代词;作虚词时可以是连词,可以是助词.它的意思和用法大概有...

射洪县17185647506: “之”“以”“而”等字在文言文中不同句式的意思 -
紫勉力得: 以 一、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以译为“把”、“用”、“拿”、“在”、“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根据”等.如: 1.屠惧,投以骨//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

射洪县17185647506: 焉字在文言文的几种用法 -
紫勉力得: 焉 ⑴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其中) 不复出焉.(焉:从这里.)永之人争奔走焉. ⑵哪里,怎么.且焉置土石? ⑶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③今其室十无一焉.④虽鸡狗十无一焉. ⑷作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⑸相当于“之”.①谨食之,时而献焉.(焉:它,指蛇.) ②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它,指作者自己所写的这篇文章.) ⑹作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无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射洪县17185647506: 古代文言文之 焉 等常见字的用法及语法等常识 -
紫勉力得: 虽然文言文不是现实中的语言,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已不再使用,但它是现代文的源泉,还在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所以,要学好现代文,必须有坚实的文言基础.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

射洪县17185647506: “之”和“而”的用法和意义 -
紫勉力得: 在古汉语中,“之”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之乎者也”“之”字当头,正确理解“之”字用法,对掌握古汉语有重要意义.在文言文中,“之”字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一、作助词.在文言文中,“之”最常用做助词.作助词时,主要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