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耳”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叶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中的“耳”是什么意思~

◎ 耳 ěr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 同本义 [ear]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坎为耳。——《易·说卦》
忠言逆耳利于行。——明· 刘基《苦斋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
(4) 听觉,听力 [sense of hearing]。如:耳识,耳性(记性);耳重(重听。耳朵听觉不灵敏);
(5) 耳状的东西 [an ear-like thing]。如:索耳;吊耳;木耳;银耳;虎耳草;耳杯(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6)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sprout(of grain on the cereal)]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杜甫《秋雨叹三首》
(7)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词性变化
◎ 耳 ěr
〈动〉
(1) 听到,听说 [hear;listen]。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
(2) 附耳而语 [whisper]。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
(3) 通“佴”。退后,居次 [withdraw]
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
◎ 耳 ěr

(1)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that is all]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子曰∶“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
(2)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
◎ 耳 ěr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①耳朵.《邹忌讽齐王纳谏》:“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②形状像耳朵的东西.如“木耳”、“银耳”
③听说;耳闻.《汉书·外戚传》:“又耳曩者所梦日符.”
④兼词,相当于“而已”,译作“罢了”.《庄暴见孟子》:“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⑤表示肯定.《察今》:“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赤壁之战》:“田横,齐之壮士耳.”
⑥位置在两旁的.“耳门”、“耳房”.

ěr 耳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  同本义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坎为耳。――《易·说卦》 

忠言逆耳利于行。――明·刘基《苦斋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 

(4)  听觉,听力 。如:耳识,耳性(记性);耳重(重听。耳朵听觉不灵敏); 

(5) 耳状的东西。如:索耳;吊耳;木耳;银耳;虎耳草;耳杯(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6)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杜甫《秋雨叹三首》 

(7)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耳  ěr  

(1)  听到,听说。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  

(2)  附耳而语 。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  

(3) 通“佴”。退后,居次

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 

耳  ěr 

(1)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技止此耳。――唐·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 

(2)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 

耳 ěr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ěr 耳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 同本义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坎为耳。――《易·说卦》

忠言逆耳利于行。――明·刘基《苦斋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

(4) 听觉,听力 。如:耳识,耳性(记性);耳重(重听。耳朵听觉不灵敏);

(5) 耳状的东西。如:索耳;吊耳;木耳;银耳;虎耳草;耳杯(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6)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杜甫《秋雨叹三首》

(7)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耳 ěr

(1) 听到,听说。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

(2) 附耳而语 。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

(3) 通“佴”。退后,居次

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

耳 ěr

(1)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技止此耳。――唐·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

(2)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

耳 ěr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一. 基本解释

1.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 :~背(bèi)。~垂。~鬓厮磨(mó)。~穴。~聪目明。~濡目染。

2. 像耳朵的东西 :木~。银~。

3.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 :~房。鼎~。

4. 听说 :~闻。~软。~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

5.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 :想当然~。

6.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 :“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

二. 耳位于眼睛后面,它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能将振动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在脑中,这些信号又被翻译成我们可以理解的词语、音乐和其他声音。

三. 详细解释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同本义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3)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扣耳勺”。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

(4)听觉,听力 。如:耳识,耳性(记性);耳重(重听。耳朵听觉不灵敏);

(5)耳状的东西。如:索耳;吊耳;木耳;银耳;虎耳草;耳杯(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6)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秋雨叹三首》

(7)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8)末位语气词:罢了。 主君亦不好士耳。——《韩诗外传》

四. 组词及造句

1、木耳

造句:为探寻稻草高产栽培木耳的技术,进行了经特殊处理的4种规格的稻草丝和5种其他原料,以及不同规格的栽培容器和不同出耳管理方法栽培木耳的试验。

2、外耳道

造句: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2份胆脂瘤上皮组织匀浆液(观察组)及10份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织匀浆液(对照组)中PGE2水平。

3、中耳炎

造句:结论:螺旋CT诊断胆脂瘤型中耳炎,尤其对判定骨质破坏的范围和胆脂瘤的部位,制定手术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耳垢

造句:通过比较两种类型耳垢的日本人的DNA,研究人员鉴定出了控制耳垢类型的基因,研究结果刊登在周一发布的《自然遗传学》期刊上。

5、苍耳

造句:结论:由祛风药辛夷和苍耳子组成的辛苍汤治疗哮喘缓解期慢性气道炎症,具有降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浓度和血清IL5浓度、降低气道阻力的作用。

①<名>耳朵。《邹忌讽齐王纳谏》:“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②<名>形状像耳朵的东西。如“木耳”、“银耳”
③<动>听说;耳闻。《汉书·外戚传》:“又耳曩者所梦日符。”
④兼词,相当于“而已”,译作“罢了”。《庄暴见孟子》:“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⑤<助>表示肯定。《察今》:“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赤壁之战》:“田横,齐之壮士耳。”
⑥<形>位置在两旁的。“耳门”、“耳房”。

(1)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that is all]
技止此耳。――唐·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
(2)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

ěr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文言文狼子野心中“畜”“耳”是什么意思?
与家犬杂畜,畜表示豢养,意思是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耳是语气词

耳是什么结构的字
耳字说文解字注 主听者也。段注:者字今补。凡语云而已者,急言之曰耳,在古音一部。凡云如此者,急言之曰尔,在古音十五部。如世说云聊复尔耳,谓且如此而已是也。二字音义,绝不容相混。而唐人至今譌乱至不可言,於古经传亦任意填写,致多难读。即如《论语》一经,言云尔者,谓如此也...

文言文耳的用法
古文中“而”字的用法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

你呢用文言文怎么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话文 3. 你,用文言文怎么说 尔、卿、公、若、子、女、你、君、彼一、尔拼音:ěr释义:1、你,你的:尔父。 尔辈。尔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 尔曹(你们这些人)。尔虞我诈。 2、如此:偶尔。不过尔尔。 3、那,其(指时间):尔时。尔后。 4、而已,罢了(亦作“耳”):“布衣...

尔文言文
4、通“耳”,表示限止语气,用在句末,可译为“而己”“罢了”。唯手熟尔。——宋·欧阳修《归田录》。2. 古文中“尔”是什么意思 一、尔字的词性为代词、助词或语气词,相当于“地”、“然”,组词为卓尔、率尔。解释为你,你的,可以组词为尔父、尔辈、尔汝等。解释为如此,组词为偶尔...

“廋耳”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廋耳”在文言文中是“藏匿”“隐藏”的意思。“廋耳”一词出自 《宋史·曾公亮传》元朝末年,丞相脱脱主张分别撰修宋、辽、金三史,各自独立,这一意见得到元顺帝的同意,于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三月开局,三史同时修撰。经过二年半时间,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十月,《宋史》匆匆成书。《宋...

文言文云耳意思
1. 文言文耳目是啥意思 耳目ěr mù 1. 耳朵和眼睛。 例:《礼记•仲尼燕居》:「若无礼,则手足无所措,耳目无所加。」 2. 相当于视听,见闻。 引申为审察和了解。 例:《国语•晋语五》:「若先,则恐国人之属耳目于我也,故不敢。 」 3. 指视听所系的事物或标志。 例:《左传•成公二年》:「师之...

文言文的也,乎,耳,安,焉,孰,
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指南录>后序》)(二)"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如: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闻耳.(《信陵君窃符救赵》)2.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

什么是文言文实词虚词
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 2. 文言文中什么是实词和虚词 这些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 文言文占据高考语文阅读部分...

文言文节奏的划分技巧
(2)句中标志词:以、于、为、而、则等连词。 (3)句尾标志词 ①语气词:者、也、矣、哉、耳、乎、焉、与(欤)、耶(邪)等。 ②复音虚词:而已、奈何、也夫、矣哉、云尔、云云等。 (4)对话标志词: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 2.从特殊文言语句切入 (1)明句式,助断句 借助文言文特殊句式...

新城区13782408030: 文言文耳字一词多义 -
承兔润津: 耳 名词义: 1、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坎为耳....

新城区13782408030: 古文中的【耳】是什么意思?拜托了各位 谢谢 -
承兔润津:[答案] 语气助词.1、表示限止,相当于“而已”、“罢了”.2、表示肯定,相当“呢”.

新城区13782408030: 文言文中的“耳”是什么意思? -
承兔润津: 在文言文中耳意为:罢了

新城区13782408030: 铁杵成针的文言文中的耳是什么意思 -
承兔润津: 罢了,语气词.

新城区13782408030: “耳”在文言文中都有什么意思
承兔润津: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新城区13782408030: 文言文中“耳”除了有“罢了”意思之外,还有哪些 -
承兔润津: 1.耳朵.人与哺乳动物的听觉和平衡器官. 《诗‧小雅‧无羊》:“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孟子‧梁惠王上》:“声音不足听于耳欤?”宋苏轼《东坡志林‧庞安常耳聩》:“吾与君皆异人也,吾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非异人乎?”田...

新城区13782408030: 古文中"耳"的意思很多古代寓言中有"耳"这个字,意思不明确.请告诉我它的于意思是什么. -
承兔润津:[答案] (1)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that is all] 技止此耳.――唐·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 (2) 表示肯...

新城区13782408030: 古文中的"耳"有"原因"的意思吗 -
承兔润津: 耳:ěr除了关于生理,功能方面的解释以外,还有'动词'、'语气'、'连词'方面的解释:〈动〉(1) 听到 , 听说 .如 : 耳食之学 ( 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 ) ; 耳顽听不进去 ) ; 耳生 ( 听来生疏 ) ; 耳决 ( 犹耳闻 )(2) 附耳而...

新城区13782408030: 廋耳在古代文言文中的意思 -
承兔润津: ěr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 同本义 [ear]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坎为耳.――《...

新城区13782408030: 杀骡乘鸡 文言文中的家贫市远,不能得肉耳中的耳是何意思 -
承兔润津: 我觉得解释为“而已、罢了”.从前后文来看,主人解释原因“家里贫穷,离集市远,不能买到肉罢了”,意思是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解释为“而已、罢了”更符合说话人的语气.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