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译注之泰伯篇

作者&投稿:校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论语译注之泰伯篇

  《论语》成书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发关于论语泰伯篇的译注,欢迎阅读。

  1子曰:“泰伯①,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②让,民无得而称焉。”

  【译文】

  孔子说:“泰伯,那可以说是品德极崇高了。屡次地把天下让给季历,老百姓简直找不出恰当的词语来称赞他。”

  【注释】】

  ①泰伯——亦作“太伯”,周朝祖先古公亶父的长子。古公有三子,太伯、仲雍、季历。季历的儿子就是姬昌(周文王)。据传说,古公预见到昌的圣德,因此想打破惯例,把君位不传长子太伯,而传给幼子季历,从而传给昌。太伯为着实现他父亲的意愿,便偕同仲雍出走至勾吴(为吴国的始祖),终于把君位传给季历和昌。昌后来扩张国势,竟有天下的三分之二,到他儿子姬发(周武王),便灭了殷商,统一天下。②天下——当古公、泰伯之时,周室仅是一个小的部落,谈不上“天下”。这“天下”两字可能卽指其当时的部落而言。也有人说,是预指以后的周部落统一了中原的天下而言。

  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①,慎而无礼则葸②,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③。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④。”

  【译文】

  孔子说:“注重容貌态度的端庄,却不知礼,就未免劳倦;只知谨慎,却不知礼,就流于畏葸懦弱;专凭敢作敢为的胆量,却不知礼,就会盲动闯祸;心直口快,却不知礼,就会尖刻刺人。在上位的人能用深厚感情对待亲族,老百姓就会走向仁德;在上位的人不遗弃他的老同事、老朋友,那老百姓就不致对人冷淡无情。

  【注释】

  ①礼——这里指的是礼的本质。

  ②葸——xǐ,胆怯,害怕。

  ③绞——尖刻刺人。

  ④偷——淡薄,这里指人与人的感情而言。

  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①予足!启予手!《诗》云②,‘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③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译文】

  曾参病了,把他的学生召集拢来,说道:“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上说:‘小心呀!谨慎呀!好像面临深深水坑之旁,好像行走薄薄冰层之上。’从今以后,我才晓得自己是可以免于祸害刑戮的了!学生们!”

  【注释】

  ①启——说文有“晵”字,云:“视也。”王念孙《广雅疏证》(《释诂》)说,《论语》的这“启”字就是说文的“晵”字。

  ②《诗》云——三句诗见《诗经小雅小旻篇》。

  ③履——《易履卦》爻辞:“眇能视,跛能履。”履,步行也。

  4曾子有疾,孟敬子①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②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③矣。笾豆之事④,则有司⑤存。”

  【译文】

  曾参病了,孟敬子探问他。曾子说:“鸟要死了,鸣声是悲哀的;人要死了,说出的话是善意的。在上位的人待人接物有三方面应该注重:严肃自己的容貌,就可以避免别人的粗暴和懈怠;端正自己的脸色,就容易使人相信;说话的时候,多考虑言辞和声调,就可以避免鄙陋粗野和错误。至于礼仪的细节,自有主管人员。”

  【注释】

  ①孟敬子——鲁国大夫仲孙捷。

  ②暴慢——暴是粗暴无礼,慢是懈怠不敬。

  ③鄙倍——鄙是粗野鄙陋;倍同“背”,不合理,错误。

  ④笾豆之事——笾音边,古代的一种竹器,高脚,上面圆口,有些像碗,祭祀时用以盛果实等食品。豆也是古代一种像笾一般的器皿,木料做的,有盖,用以盛有汁的'食物,祭祀时也用它。这里“笾豆之事”系代表礼仪中的一切具体细节。

  ⑤有司——主管其事的小吏。

  5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①尝从事于斯矣。”

  【译文】

  曾子说:“有能力却向无能力的人请教,知识丰富却向知识缺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像没学问一样,满腹知识像空无所有一样;纵被欺侮,也不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便曾这样做了。”

  【注释】

  ①吾友——历来的注释家都以为是指颜回。

  6曾子曰:“可以托六尺①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译文】

  曾子说:“可以把幼小的孤儿和国家的命脉都交付给他,面临安危存亡的紧要关头,却不动摇屈服——这种人,是君子人吗?是君子人哩。”

  【注释】

  ①六尺——古代尺短,六尺约合今日一百三十八厘米,市尺四尺一寸四分。身长六尺的人还是小孩,一般指十五岁以下的人。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方休,不也遥远吗?”

  【注释】

  ①弘毅——就是“强毅”。章太炎(炳麟)先生《广论语骈枝》说:“说文:‘弘,弓声也。’后人借‘强’为之,用为‘强’义。此‘弘’字卽今之‘强’字也。说文:‘毅,有决也。’任重须强,不强则力绌;致远须决,不决则志渝。”

  8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①。”

  【译文】

  孔子说:“诗篇使我振奋,礼使我能在社会上站得住,音乐使我的所学得以完成。”

  【注释】

  ①成于乐——孔子所谓“乐”的内容和本质都离不开“礼”,因此常常“礼乐”连言。他本人也很懂音乐,因此把音乐作为他的教学工作的一个最后阶段。

  9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①。”

  【译文】

  孔子说:“老百姓,可以使他们照着我们的道路走去,不可以使他们知道那是为什么。”

  【注释】

  ①子曰……知之——这两句与“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意思大致相同。

  10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译文】

  孔子说:“以勇敢自喜却厌恶贫困,是一种祸害。对于不仁的人,痛恨太甚,也是一种祸害。”

  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译文】

  孔子说:“假如才能的美妙真比得上周公,只要骄傲而吝啬,别的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12子曰:“三年学,不至①于谷②,不易得也。”

  【译文】孔子说:“读书三年并不存做官的念头,这是难得的。”

  【注释】

  ①至——这“至”字和雍也篇第六“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的“至”用法相同,指意念之所至。

  ②谷——古代以谷米为俸禄(作用相当于今日的工资),所以“谷”有“禄”的意义。宪问篇第十四的“邦有道,谷;邦无道,谷”的“谷”正与此同。

  1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①。天下有道则见②,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译文】

  孔子说:“坚定地相信我们的道,努力学习它,誓死保全它。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居住祸乱的国家。天下太平,就出来工作;不太平,就隐居。政治清明,自己贫贱,是耻辱;政治黑暗,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注释】

  ①危邦乱邦——包咸云“臣弑君,子弑父,乱也;危者,将乱之兆也。”

  ②见——同“现”。

  1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居于那个职位,便不考虑它的政务。”

  15子曰:“师挚之始①,《关雎》之乱②,洋洋乎盈耳哉!”

  【译文】

  孔子说:“当太师挚开始演奏的时候,当结尾演奏《关雎》之曲的时候,满耳朵都是音乐呀!”

  【注释】

  ①师挚之始——“始”是乐曲的开端,古代奏乐,开始叫做“升歌”,一般由太师演奏。师挚是鲁国的太师,名挚,由他演奏,所以说“师挚之始”。

  ②《关雎》之乱——“始”是乐的开端,“乱”是乐的结束。由“始”到“乱”,叫做“一成”。“乱”是“合乐”,犹如今日的合唱。当合奏之时,奏《关雎》的乐章,所以说“《关雎》之乱”。

  16子曰:“狂而不直,侗①而不愿,悾悾②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译文】

  孔子说:“狂妄而不直率,幼稚而不老实,无能而不讲信用,这种人我是不知道其所以然的。”

  【注释】

  ①侗—— tóng ,幼稚,无知。

  ②悾悾——悫也。谨悫之人宜信而乃不信。又,诚恳之貌。

  17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文】

  孔子说:“做学问好像[追逐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赶上了,]还生怕丢掉了。”

  18子曰:“巍巍乎,舜禹①之有天下也而不与②焉!”

  【译文】

  孔子说:“舜和禹真是崇高得很呀!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却整年地为百姓勤劳,]一点也不为自己。”

  【注释】

  ①禹——夏朝开国之君。据传说,受虞舜的禅让而卽帝位。又是中国主持水利工程最早的有着功勋的人物。

  ②与——音预yù,参与,关连。这里含着“私有”、“享受”的意思。

  19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译文】

  孔子说:“尧真是了不得呀!真高大得很呀!只有天最高最大,只有尧能够学习天。他的恩惠真是广博呀!老百姓简直不知道怎样称赞他。他的功绩实在太崇高了,他的礼仪制度也真够美好了!”

  20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①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译文】

  舜有五位贤臣,天下便太平。武王也说过,“我有十位能治理天下的臣子。”孔子因此说道:“[常言道:]‘人才不易得。’不是这样吗?唐尧和虞舜之间以及周武王说那话的时候,人才最兴盛。然而武王十位人才之中还有一位妇女,实际上只是九位罢了。周文王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仍然向商纣称臣,周朝的道德,可以说是最高的了。”

  【注释】

  ①乱臣——说文:“乱,治也。”《尔雅释诂》同。《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引《大誓》说:“余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则“乱臣”就是“治国之臣”。

  21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①,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②。禹,吾无间然矣。”

  【译文】

  孔子说:“禹,我对他没有批评了。他自己吃得很坏,却把祭品办得极丰盛;穿得很坏,却把祭服做得极华美;住得很坏,却把力量完全用于沟渠水利。禹,我对他没有批评了。”

  【注释】

  ①黻冕——黻音弗,fú,祭祀时穿的礼服;冕音免,miǎn,古代大夫以上的人的帽子都叫冕,后来只有帝王的帽子才叫冕。这里指祭祀时的礼帽。

  ②沟洫——就是沟渠,这里指农田水利而言。


;


论语译注之泰伯篇
1子曰:“泰伯①,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②让,民无得而称焉。” 【译文】 孔子说:“泰伯,那可以说是品德极崇高了。屡次地把天下让给季历,老百姓简直找不出恰当的词语来称赞他。” 【注释】】 ①泰伯——亦作“太伯”,周朝祖先古公亶父的长子。古公有三子,太伯、仲雍、季历。季历的儿子就是姬昌(周文王...

论语译注新旧对照100例目录
泰伯篇讲述了关于谦让与高尚情操的论述,子罕篇讨论了珍视真我与物欲的关系,乡党篇则展示了孔子对于日常生活的礼仪规范。先进篇探讨了优秀人才的选拔和教育,颜渊篇则深入剖析了颜回的卓越品质和孔子对他的赞赏。子路篇揭示了子路的勇猛与孔子对其的引导,宪问篇则涵盖了孔子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深度思考。这些...

《论语译注》前言
如《泰伯篇第八》第一章:"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又如《子张篇第十九》:"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论语译注的作品目录
学而篇第一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里仁篇第四公冶长篇第五雍也篇第六述而篇第七泰伯篇第八子罕篇第九乡党篇第十先进篇第十一颜渊篇第十二子路篇第十三宪问篇第十四卫灵公篇第十五季氏篇第十六阳货篇第十七微子篇第十八子张篇第十九尧曰篇第二十 ...

孔子的“尧舜之道”与“周孔之道”
】【关键词:孔子 《论语》 周礼 尧舜】通读整个学期的《论语》,虽然有些零星的短句可能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但《泰伯篇》中对尧舜的赞扬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这句话,体现了尧作为君主,以利民为重,而不是自私自利。又如“大哉尧之为君也!...

孔子的“尧舜之道”与“周孔之道”
【关键词:孔子 《论语》 周礼 尧舜】尽一学期之时力通读《论语》,零星的短句不免让人逐渐产生了审美疲劳。满天星斗中,《泰伯篇》中赞扬尧舜的恢宏之句却不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之句,旨在体现舜之为君利民而不为己。又“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出自谁的作品?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一句出自《论语》的话,原话是孔子所说。关于这句话的句读,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古文断句本身就是存在争议的,《论语》中的这句话一向有两个版本的断句,其一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二则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

初中课文论语十二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

在《《论语》十则》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哪个?_百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传》原文及译注
顾,反而。⑦此四句语出《论语·泰伯篇》。⑧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译文汉武帝时,齐地有个人叫东方朔,因喜欢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爱好儒家经术,广泛地阅览了诸子百家的书。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刚好抬得起来。武帝在宫内阅读东方...

山阳区19420352788: 《论语泰伯》译文非常紧急
桂炊泰索: 【本篇引语】 本篇共计2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 -------------------------------------------------------------------------------- 2 【论语】泰伯篇第八 (4)...

山阳区19420352788: 求:论语【泰伯】篇原文和译文?回答的好赏20分,随便答的0分处理.
桂炊泰索:论语 泰伯篇第八 共二十一章 8.1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8.1) 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8.2) 8.3 ...

山阳区19420352788: 论语中关于诚实和责任的句子,赏金100,急!!!!!!!!!! -
桂炊泰索: 1、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说话遮遮掩掩的人,大多是寡廉鲜耻的呀.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身;为他人谋划时有没有不忠诚;和朋友交往有没有...

山阳区19420352788: 论语泰伯篇主要讲什么 -
桂炊泰索: 传说古公亶父知道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有圣德,想传位给季历,泰伯知道后便与二弟仲雍一起避居到吴.古公亶父死,泰伯不回来奔丧,后来又断发文身,表示终身不返,把君位让给了季历,季历传给姬昌,即周文王.武王时,灭了殷商,统一了天下.这一历史事件在孔子看来,是值得津津乐道的,三让天下的泰伯是道德最高尚的人.只有天下让与贤者、圣者,才有可能得到治理,而让位者则显示出高尚的品格,老百姓对他们是称赞无比的.

山阳区19420352788: 求一些诗云 如子曰什么 诗云什么急 -
桂炊泰索:[答案] 就是这么一回事,你自己总结吧. 《论语·泰伯》: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注疏: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郑曰:“启,开也.曾子...

山阳区19420352788: 论语 泰伯 的全文翻译 -
桂炊泰索: http://www.ld.nbcom.net/kongzi/ 《论语》全译 孔子生平 孔子身世 孔子年谱 政治生涯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山阳区19420352788: 论语泰伯篇中有这样一章:"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怎么理解呢?论语泰伯篇中有这样一章:"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 -
桂炊泰索:[答案] 这行为的好坏主要看你持的是那一种观点,论语是儒家思想,讲究的是内敛的中庸,他们要求的是完全的谦逊不张扬,讲究的是万事万物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所以在文章中,曾子其实是在赞扬他的朋友是个真君子,能够虚怀若谷,没有争斗,是在...

山阳区19420352788: 《论语·泰伯》 求解
桂炊泰索: 论语泰伯篇中有这样一章:"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从事于斯矣.'" 意思是"有能力的人却向无能力的人请教,知识丰富的却向知识缺少的请教;有学问就像没学问一样,满腹知识却像一无所知一样,别人冒犯我却不计较".此乃正解 !

山阳区19420352788: 《论语.泰伯》全文解释 -
桂炊泰索: 论语(原文、译注、评析).pdf http://www.loveread.org/viewthread.php?tid=11096&fromuid=2066

山阳区19420352788: 论语译注的作品目录 -
桂炊泰索: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