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怎样论述三纲五常的

作者&投稿:东郭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朱熹的三纲五常和董仲舒的三纲五常的异同~

西汉今文经学的大师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王道三纲”之说,宣扬“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

朱熹一方面把传统的三纲加以理论化,一方面又予以具体化和通俗化,从而在社会上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
朱熹从他的“理在事先”的哲学命题出发,论证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关系都和季节有春夏秋冬一样,是“天理使之如此”。天理“张之为三纲,纪之为五常”。“亘古亘今不可易”、“千万年磨灭不得”(《语类》卷二十四)。依据他的“阳胜阴”的理论,君臣、父子、夫妇之间都必须建立起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依据“理一分殊”的理论,君臣、父子、夫妇之间各有其道,但又同是一理,即如何统治和如何接受统治的理。
诱导人们自觉地服从统治。“事亲须是孝”,“事君须是忠”,妻子须服从丈夫,并且要“从一而终”,终身守节。事亲、事君、事夫之道都是一个天理。如果不合其道,便是由于人欲的蒙蔽,须要“克欲”“穷理”。

“三纲”二字最早见于《韩非子》这一法家著作,而“三纲五常”连用则是在董仲舒之后的《白虎通义》中。不过对“三纲五常”作全面、系统论述的还是董仲舒,可以看得出董仲舒是以儒家经典为基础,结合了法家、阴阳家及道家之说,并为之所用,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基义》中说:“凡物必有合…阴者阳之合,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君之合。”及“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是故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又说“丈夫虽贱皆为阳,妇人虽贵皆为阴”。而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于天子,子受命于父,君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基于这种思想指导在立法过程中很多汉律的条文都体现了这一思想根源,也使“三纲”除了做为一种道德规范外,更成为一种强制性的社会行为规范,至此个人、家庭、社会与政治统治从行为规范到法律制度形成了内在的统一。
而“五常”之道是董仲舒在汉武帝一次策问中提出,其服务对象主要是维护大一统政治局面,他说:“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饰也。王者修饰,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外,延及群生也”——《汉书·董仲舒传》。可见“三纲”是用以约束臣民,而“五常”则延及范围包括君主,以礼区分社会等级的尊卑制度和行为标准,而“仁、义、礼、智、信”则是整个社会的伦理本位和道德价值标准,其中君主的表率作用亦不乏其中。
《汉书·董仲舒传》中的一句话可以体现出其思想所在:“夫仁人者,正其谊而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利者、盗之本也”《春秋繁露·天道施》。“凡人之性,莫不善义,然不能义者,利败之也。”可见董仲舒是以重道义,轻功利的思想来影响整个社会的价值观,统治者讲求仁政,而对百姓施以德教、礼教,淡化功利之心。至此,由董仲舒根据儒家思想构建的整个社会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便初现其雏形。

“三纲”为: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扩展论述:
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妻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

“五常之道”实际上是“三纲”的具体化。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他看来,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五常之道。坚持五常之道,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条封建道德原则,要求为臣、为子、为妻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个封建道德教条。“仁”即爱人、孝悌、忠恕等。“义”指封建道德规范和标准。“礼”是各种封建礼仪、制度和规范。“智”为判别是非之心。“信”系忠诚守信。这些都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三纲最早源于先秦时期,董仲舒加以改造而成“王道之三纲”。五常则是由董仲郐在孔孟宣扬的仁、义、礼、智基础上,再加上“信”而成的,即“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

 三纲五常: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条封建道德原则,要求为臣、为子、为妻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个封建道德教条。“仁”即爱人、孝悌、忠恕等。“义”指封建道德规范和标准。“礼”是各种封建礼仪、制度和规范。“智”为判别是非之心。“信”系忠诚守信。这些都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三纲最早源于先秦时期,董仲舒加以改造而成“王道之三纲”。五常则是由董仲郐在孔孟宣扬的仁、义、礼、智基础上,再加上“信”而成的,即“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


董仲舒的生卒年份
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进行了理论概括和神学改造,形成了一套以“三纲”“五常”为核心,以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伦理思想体系。他认为道德是“天意”、“天志”的表现,他说“阳贵而阴贱,天之制也”,“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

仁义礼智信文言文
5. 仁义礼智信怎么解释仁义礼智信五个字 儒家学说 孔云:仁义礼,孟云:仁义礼智,仲舒云:仁义礼智信.(仲舒是董仲舒) 仁义礼智信此为五常 孔子也常谈仁义礼智圣,但他并没有将这五者并列,而是分述.最早提出这个观点. 孟子说—仁义礼智根于心,就是说仁义礼智的道德是天赋的,是人心所固有的,是人的“良知、良...

李纾字仲舒翻译
金吾英武、威远 及诸卫将军共赐二百贯,客省奏事共赐一百贯,委度支每节前五日支付,永为常制。” 李纾,字仲舒,礼部侍郎希言之子。少有文学。天宝末,拜秘书省校书郎。大 历初,吏部侍郎李季卿荐为左补阙,累迁司封员外郎、知制诰,改中书舍人。寻自 虢州刺史征拜礼部侍郎。德宗居奉天,择为同州刺史,寻弃...

仁义礼智信的含义是什么
掌握知识并善于思考的人,就可能成为“智者”。“智者”不仅知识丰富,而且聪明智慧。5、“信”:忠于职责,诚实守信。所谓“信”,即诚信,意思是对自己的承诺过的事情负责任。儒家把诚信作为人的基本道德,孔子说与人交往要“言而有信”,治理国家要“敬事而信”。君子应当言行一致,诚实笃信。

五行思想与五运六气学说有什么样的关系
因此,他的宇宙图式是以天为主,以地、人、阴阳五行为构件构建起来的大厦。具体说来,宇宙是一个有机的结构,天和地是这个结构的轮廓;五行是这个结构的间架;阴阳是运行于这个间架中的两种势力。从空间方面看,木居东方,火居南方,金居西方,水居北方,土居中央。这五种势力,好像是天柱地维,支持...

道德与法律的论文
4、在文章中需要阐述下列问题么?什么是道德? 什么是法律? 道德在社会中起的作用? 法律在社会中起的作用? 道德对法律的影响? 法律对道德的影响? 道德与法律的总体关系? 5、为什么说道德是最高的法律,法律是最低的道德? 暂时问题就这么多 谢谢ps:::;现在紧急求救关于大学生的生命观 应该怎么写? 展开  我...

《鉴略》讲的是什么内容
《鉴略》 《鉴略》 又名:《五字鉴》,明代李廷机所撰。李廷机,字尔张,是晋江(今福建省泉州市)人。 《五字鉴》是一部几百年来流传较广的蒙学读物,李廷机根据我国古史资料所写。此书以五言诗句韵文的形式,按时代顺序将我国上自远古传说,下至元明的社会历史,进行了简单扼要的总述和概括。 ○三皇纪 乾坤初开张...

汉武帝时期通过察举制选拔了哪些人才?
董仲舒是儒学大师,自汉武帝采纳了他以儒学为正统的建议后,一直维持了近二千年之久,被历代皇帝奉为圭臬。董仲舒还创立维护传统道德秩序的「三纲五常」体系。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诏举贤良,董仲舒应对策,建议:(一) 诸侯、郡守、二千石,每年荐吏民之贤者各二人;(二) 所荐之人「贤」(...

拼音 读物《鉴略》
睿宗复临朝,重把三纲理。 姚宋总枢机,内清而外治。 帝立又三年,禅位居闲第。 唐明皇登基,左相姚元之。 宋璟为右相,中外乐雍熙。 韩休九龄继,帝范不逾规。 明皇后奢欲,宠爱杨贵妃。 贵妃内淫乱,禄山养作儿。 昼夜居宫掖,帝心无所疑。 丑声闻于外,黜职任边夷。 负恩而造反,举寇犯京师。 六部军不发,...

《鉴略》全文及翻译
下至元明的社会历史,进行了简单扼要的总述和概括。所以,可以说这是一部专述我国社会政治历史发展的蒙学读物。全书仅万余字,行文言简意赅,叙事条理分明,赢得了旧时读书人的喜爱,并成为蒙馆中与《三字经》、《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并列的蒙学读物,且被称之为《五字鉴》。

营山县17229817353: 董仲舒怎样论述三纲五常的 -
铎都幸露: “三纲”为: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

营山县17229817353: 怎样评价“三纲五常” -
铎都幸露:[答案]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

营山县17229817353: 儒家所提到的三纲五常是指什么? -
铎都幸露:[答案]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x0d“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

营山县17229817353: 三纲五常 是什么 -
铎都幸露: 这是董仲舒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提出了的理论.“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体现了整个封建统治的各种关系,成为封建立法的指导思想,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

营山县17229817353: “三纲五常”出自哪里?有什么含义?
铎都幸露: 我们经常说的“三纲五常”其实是由“三纲”和“五常”两个词合成而来.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就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

营山县17229817353: 谈谈董仲舒的人性论和三纲五常的内容及其实质 -
铎都幸露: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汉族,广川郡(今衡水景县广川镇大董古庄)人,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

营山县17229817353: 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 -
铎都幸露: 西汉唯心主义哲学家和政治家董仲舒在他的著作《春秋繁露》中提出三纲五常这一道德规范.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条封建道德原则,要求为臣、为子、为妻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个封建道德教条.“仁”即爱人、孝悌、忠恕等.“义”指封建道德规范和标准.“礼”是各种封建礼仪、制度和规范.“智”为判别是非之心.“信”系忠诚守信.这些都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三纲最早源于先秦时期,董仲舒加以改造而成“王道之三纲”.五常则是由董仲郐在孔孟宣扬的仁、义、礼、智基础上,再加上“信”而成的,即“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

营山县17229817353: “三纲”“五常”分别是什么? -
铎都幸露: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者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为君、为父、为夫者为臣、子、妻做出表率.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关系的行为规范.三纲、五常语出西汉董仲舒著《春秋繁露》,但其思想内容则源于先秦诸子之学,如孔子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说;韩非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为“天下之常道”.三纲五常连用始于宋代朱熹.

营山县17229817353: 5、请写出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中的“三纲”“五常” -
铎都幸露: 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提出了的理论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营山县17229817353: 三纲五常是指哪三纲五常?
铎都幸露: 三纲五常是中国伦理文化中的架构.三纲指三种最重要的人伦从属关系: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五种人伦关系的原则:仁、义、礼、智、信.三纲与五常之间是不可分离的.董仲舒从天人关系出发,根据“天尊地卑”思想,建立了三纲五常.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