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的“善用其心,善待一切”出自哪本经典?

作者&投稿:繁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以一部佛经为例,谈谈佛学经典的文学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鸿儒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它的信仰深入民间,‘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正是忠实的写照;而佛教的哲理部份则与儒、道等相结合、相融会、相激荡,然后汇入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大海里,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为中华文化放射出灿烂辉煌的光芒。

  文化的内容极其广泛,项目极其繁多,凡人类从野蛮进化到文明的一切总成绩,都可以叫文化。因此,这里我仅想举出文化中的‘文学’一项,用梁启超、胡适等先辈们的话来说明佛教的输入,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与贡献。

  一、梁启超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学有五大影响:

  (一)国语实质的扩大:因佛典的翻译,我国词汇即增加了三万五千多个。

  (二)语法及文体的变化:佛典的科判疏钞之学,为有组织的解剖性文体首次在中国的出现。而禅宗的语录,更是中国文学的一大革命。

  (三)文学情趣的发展:我们近代的纯文学,像小说、歌曲等,皆与佛典之翻译有着密切关系。孔雀东南飞、水兰辞等长篇叙事诗的产生,大概就是受东晋昙无谶所译马鸣‘佛所行赞’的影响。又大乘经典,皆以极壮阔之文澜,演绎极微妙之教理,增进了中国人的想像力,革新了中国人的诠写法,宋元以后章回小说受其影响不少。
  (四)歌舞剧的传入:我国最初的歌舞剧——拨头(亦名钵头),据近人考证,就是从南天竺附近的拔豆国传来的。
  (五)字母的仿造:随着佛教的输入,梵文也跟着进来,我国高僧仿照梵文字母来应用汉字切音,因此有唐代守温‘见溪群疑’等三十六字母的制作。

  二、胡适则认为佛教的输入,对中国有三大影响:

  (一)佛教的译经诸大师,用朴实平易的白话文体来翻译佛经,但求易晓,不加藻饰,形成一种白话的文体,佛寺禅门成为白话文与白话诗的重要发源地。
  (二)佛教文学最富想像力,对于最缺乏想像力的中国文学,具有很大的解放作用。中国浪漫主义的作品,像《西游记》等小说是印度文学影响下的产物。
  (三)印度文学很注重形式的布局与结构。‘普曜经’、‘佛所行赞’、‘佛本行经’等都是伟大的长篇故事;‘须赖经’一类是小说体的作品;‘维摩诘经’、‘思益梵天所问经’等是半小说、半戏剧的作品。这些佛经的输入,对后代弹词、平话、小说、戏剧的发达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贡献,又佛经的散文与偈体夹杂并用,也对中国后来的文学体裁产生影响。

  仅就‘文学’一项而言,已经够我们大书特书了。我之所以不怕长篇累牍地来引述它,就是希望我们提高警觉,同时对佛教给以更多的关切与注目。佛教绝不是一般等闲的宗教,无论就人生的任何角度来看,佛教都与我们有密切的关系,尤其它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更是功不可没。

当然是佛教了

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善哉!佛子!汝今为欲多所饶益、多所安隐,哀愍世间,利乐天人,问如是义。佛子!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当如普贤,色像第一,一切行愿皆得具足;于一切法,无不自在,而为众生第二导师。佛子!云何用心能获一切胜妙功德?”

善待一切就是菩萨平等对待一切众生,于人我众生皆无所碍。



"善用其心,善待一切"是当代高僧净慧老和尚的心得开示,不是佛经原文。老和尚的开示片段:
"善用其心"就是大智慧,"善待一切"就是大慈悲,你没有慈悲心怎么能善待一切呢?你没有智慧怎么知道善用其心呢?这就是把这个话深化,把它归到佛教的整个教义体系、教义思想里面,那就是大智慧大慈悲。再把它推展,把它的外延放开点,"善用其心"就是要不断地来优化我们的自身素质,"善待一切"就是我们要不断地和谐自他关系。我们人类不过就是这两件事,一是要不断优化自身素质,二是要不断和谐自他关系,这两件事情做好了,一切事情都做好了。这两件事情集中一下,就是我说的那两句话"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净行品》是《华严经》三十九品中的一品,专门论述行菩萨道、修菩萨行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一切环境如何“善用其心”,如何善待一切。这一品共有一百四十一首偈子,每首偈子讲一件事,每件事几乎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经文强调修菩萨道的人要在每件小事上“善用其心”,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众生在抱,他人第一,做到身口意三业清净。

"善用其心,善待一切"是当代高僧净慧老和尚的心得开示,不是佛经原文。老和尚的开示片段:
"善用其心"就是大智慧,"善待一切"就是大慈悲,你没有慈悲心怎么能善待一切呢?你没有智慧怎么知道善用其心呢?这就是把这个话深化,把它归到佛教的整个教义体系、教义思想里面,那就是大智慧大慈悲。再把它推展,把它的外延放开点,"善用其心"就是要不断地来优化我们的自身素质,"善待一切"就是我们要不断地和谐自他关系。我们人类不过就是这两件事,一是要不断优化自身素质,二是要不断和谐自他关系,这两件事情做好了,一切事情都做好了。这两件事情集中一下,就是我说的那两句话"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华严与人生智慧
《金刚经》告诉我们如何降伏其心,《心经》经常念让我们远离颠倒梦想。 第四、持戒的同时一定要改变其心,还要善用其心。这是文殊菩萨对我们的教诲,文殊菩萨是妙智慧妙吉祥,人人想得到幸福吉祥,不要忽视前面的智慧。妙智慧,不是世间的一般的聪明,要用妙眼来看世界。世间很多形形 *** 的问题,就人生来讲,除了有小...

善用其心——可以扭转人生
总之,你的「生命」跟你的「想法」很有关系,如果不善用其心,来生还有很多问题要处理。我们今生面对果报,要注意如何生其心,这是我们该注意的事,因为你所想的会影响你的未来。是怎么影响呢? 业果差别 富贵从布施中来,贫穷从悭贪中来。 长寿从慈悲中来,短命从杀生中来。 庄严从忍辱中来,丑陋从瞋怒中来。 高位...

善用其心是什么意思?
要善用其心,首先需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乐观的态度能够让人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磨难。其次,需要关注自己的内在需求,帮助自己更好地掌控生活。例如,保持身心健康,培养个人兴趣爱好,学习新知识等。最后,要关注自己的行为,以诚信、努力和责任等为准则,在工作和生活中尽可能地为自己和他人创造...

佛心禅语唯美
佛心禅语唯美 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欢迎欣赏佛心禅语唯美!佛心禅语唯美 1. 一切诸佛身,皆有无尽相,出现虽无量,色相终不尽。——源自:《华严经》2. 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3. 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

心为万法之根源
我讲这个故事就是说学佛的人要「善用其心」。文殊师利菩萨就教育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心,在我们的生活习惯、语言随心而用。这也就是所谓的「明心见性」——不在乎语言,不在乎文字,只要把心用好就能开启智慧。所以,经文又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也就是「万法唯心」的道理。在日常...

净慧老和尚:管理好我们的心
善用其心,一是排除恶念,二是使无记的念头也转化成为善念,也就是要用善心、善念来占据整个思想空间。这是修行的根本要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反省一下自己,看看在一天之中是善念多还是恶念多?我想大家会得出一个结论:善念有,不多;恶念应该更少,只是那种不能界定其善恶性质的无记的念头占主要地位。由此可见,怎样使...

经典佛语的语录
诱使人发笑的故事里面必须要有出人意料的笑料,绞尽脑汁地制造这种意外性会使人的想法变得丰富起来,并成为产生新东西的原动力。 11、善用其心用心养花,花花皆是芬芳;用心烧菜,菜菜皆是美味;用心作人,人人皆是好人;用心交友,友友皆是贵人;用心爱人,人人皆是亲人;用心做事,事事皆是好事;用心念佛,念念皆是功德;...

人的生死问题
比如说过河的人乘坐竹排,如果竹排翻了,不会水的人掉到水里就起不来了,就有死亡的可能性。比如说乘车走山路,曲里拐弯,万一出一点事,也有全车覆没的可能。死神就是这样,随时等待人们前去报到。死亡这件事,仔细地想非常恐怖,死亡与我们生命的距离很近很近,就在咫尺之间。所谓「善用其心,善待一切」,其中也包括...

先以欲钩牵,渐令入佛道
每一个佛利益众生的善巧方便不同,成佛的道果是一样的,每位菩萨也如是。因为我们对于是非邪正都分不清楚,你若学会了用占察轮,假地藏菩萨的慈悲力量,我们就学会了。学会了什么呢?善用其心,占察轮就指导我们善用其心。当我们有怀疑,很多事物决定不下来,用用占察轮吧!说个简单的问题,当你买...

怎样发菩提心呢
接下来给大家讲怎样发菩提心?很多人只知道我要发菩提心,那应该怎样发呢?第一,学习关心一切众生,要学会关心每一个人,人溺我溺,就是看见人家掉进水里,要感觉像自己掉进水里一样;人饥己饥,就是人家饥渴了,饥饿了,就像自己饥饿了一样;利己利人,达己达人,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能够通达,能够...

卓资县14760621950: 佛经中的善用其心是什么意思 -
鲁贷布瑞: 善,清净.用,平等,其心,觉而不迷.依经教修清净平等觉即是善用其心!阿弥陀佛!

卓资县14760621950: 佛家经典禅语
鲁贷布瑞: 佛家经典禅语50句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佛家心慈,多读佛语善心,以下是佛家经典... 20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您愈骂他,您的心就被污...

卓资县14760621950: 佛家文化中有哪些慈善思想? -
鲁贷布瑞: 佛教法器佛教诞生于古印度,及至西汉末年,它始由西域传入我国.佛法东传后,受到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以善恶观、人生观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由于佛教在中土的发展中,一直伴随着对现实生活至善...

卓资县14760621950: 佛教里无私的爱和怜悯来自哪里 -
鲁贷布瑞: 1. 来自佛经中“同体大悲”理论.2. 佛经说讲,一切众生皆是前世父母

卓资县14760621950: 善能成就一切法这句话出自哪部佛教经典 -
鲁贷布瑞: 一句话,不用联系证明出处.这是教化菩萨地 的.入菩萨地之后,要修学成就一切善法,达到圆满的佛陀果位.

卓资县14760621950: 这句佛经出自哪本经书? -
鲁贷布瑞: 这部经出自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般人简称《金刚经》

卓资县14760621950: 求!佛经中的名句 -
鲁贷布瑞: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造塔功德经》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第262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增一阿含经》卷50 凡...

卓资县14760621950: 这是佛经里的哪一句话 -
鲁贷布瑞: 这句话来自于《金刚经》、

卓资县14760621950: 佛经中有哪些经典语录 -
鲁贷布瑞: 笑看红尘,看破的是红尘,看不破的亦是红尘

卓资县14760621950: 佛有云 心善则美 心真则诚 心慈则柔心静则明出自哪里 -
鲁贷布瑞: 你好,这句话不像是出自佛经的,因为它的语言和平时我们所接触的佛经差别很大,这倒更像是后人总结的 求采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